可调式超伸展复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201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式超伸展复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适合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骨折等疾病的可调式超伸展复位固定器。
对于外伤性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外1/3段骨折的治疗,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方法多用闭合复位加外固定,由于没有良好的外固定方法,因此,也有用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包括克氏针固定法,螺丝钉固定法等,同时还要行韧带重建术,见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王桂生主编的“骨科手术学”一书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天津医院骨科编著的“临床骨科学”一书。由于上述方法手术复杂,效果不确实,病人痛苦大,为此,需要探索一种效果确实的复位方法和可靠的外固定手段。根据生物力学、人体运动力学原理分析发现,当病人的患肩处于超外展姿势时,能合理利用肩部周围各肌肉的牵引力和关节反力,使脱位的锁骨下移,同时,肩胛骨逆时针旋转,肩峰上移,可顺势自然复位,这样就可不必对患肩采用强制性施力,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能使上述患者的患臂处于超外展姿势,使复位及固定一并实现的可调式超伸展复位固定器。
本发明采用由承力杆、超展杆和支撑杆相互铰接组成三角形的框架,在超展杆上与支撑杆铰接的一端,铰接着一个前臂固定杆,该前臂固定杆与超展杆之间装有连接件,可调节它们之间的夹角φ的角度,承力杆、超展杆、支撑杆和前臂固定杆均可调节长度,其承力杆与超展杆之间的夹角θ为130°~150°,以适应不同体高的患者形成超外展姿势,支承件与承力杆下端固联。
在临床实践中,只需一名医务人员将本发明产品安置在患者的患臂侧腋下,髂
支承件顶在髂
上缘,调节各杆的长度,使患者处于超外展姿势,超展角θ为130°~150°用固定带将其与患者的身体固定,这就达到了复位及固定的目的。4周后复查,逐渐减小超展角θ,以恢复上肢功能,6~8周后拆除本发明产品,患者便基本上痊愈。
与现有的治疗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稳定可靠,重量轻,安置在患者身上没有负重感。
2.使用方法极其简单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3.病人基本上没有痛苦,而且疗效确实。
4.它不仅可适应不同身高、不同体型的患者,而且对于肩部有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也能使用。
5.本发明产品可多次重复使用,成本低。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某一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B剖视图。
图5是连接片10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连接杆9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在图1至图8中1-承力杆2-超展杆3-支撑杆4-前臂固定杆5-支承件6-铰链7-耳框8-螺栓螺母9-连接杆10-连接片11-外片12-内片本发明采用铝或铝合金类轻型材料制作承力杆、超展杆、支撑杆和前臂固定杆以及髂
支承件。承力杆和超展杆均采用宽9厘米的槽形片相互嵌套的结构形式,见图2和图4,其中,内片开有槽孔,外片开有固定园孔,反之亦然,螺栓螺母通过槽孔和圆孔将内片与外片联接起来,调节长度时只需使内片和外片作相对移动,拧紧螺栓螺母即可。支承杆的结构与上述两杆相同,但宽度比其窄为7厘米,承力杆与超展杆之间用铁合页相铰接,支承杆两端以小型铁合页与承力杆、超展杆铰接。前臂固定杆的结构与宽度与承力杆相同,它与超展杆之间除用铁合页铰接外,还加有一个连接件,见图3,该连接件由一个带园弧槽的连接片与一个带孔的连接杆组成,螺栓螺母通过园弧槽与孔将它们联接起来,连接片固定在前臂固定杆上,连接杆固定在超展杆上,通过调节连接片与连接杆的相对位置,可调节前臂固定杆与超展杆的夹角φ。在承力杆两端装有耳框,用于安放固定带,在承力杆下端固联着一个髂
支承件,可放在患者的髂
上缘。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式超伸展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它有由长度可调的承力杆、超展杆和支撑杆相互铰接组成三角形的框架,在超展杆上与支撑杆铰接的一端,铰接着一个长度可调的前臂固定杆,该前臂固定杆与超展杆之间装有连接件,可调节前臂固定杆与超展杆之间的夹角,承力杆与超展杆之间的夹角即超展角θ为130°~15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超伸展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承力杆、超展杆、支承杆和前臂固定杆均采用两个槽形片嵌套的结构形式,在某个槽形片上开有滑槽,在与之相结合的另一个槽形片上开有孔,它们之间用螺栓螺母相联。
全文摘要
一种可调式超伸展复位固定器,它有由长度可调的承力杆、超展杆和支撑杆相互铰接组成三角形的框架,在超展杆上与支撑杆铰接的一端,铰接着一个长度可调的前臂固定杆。本发明适合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骨折等疾病,对于不同身高、不同体型以及肩部有软组织损伤的患者都能适用,而且疗效确实,病人基本上没有痛苦。
文档编号A61F5/04GK1042068SQ8810734
公开日1990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1988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1988年10月24日
发明者罗怀灿, 吴泽宗, 杜靖远, 朱通伯, 夏南平 申请人: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