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后可弃之钉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40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后可弃之钉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系关于钉合器,而在一项重要的方面,系关于一种低成本钉合器,此钉合器可制成为单一之单件模造型,并可自其组合而成。在其许多应用当中,此钉合器对于缝合皮肤上之切口及创伤特别有效。
本发明所针对之钉合器,系属于一种根本上的新结构。此种结构使其可制成为单一之模造型,但也可由分开之模造型零件组合而成。由于它可制成为单一之模造件,此钉合器能以较之由很多分开部份组合而成者为低廉之成本制造。
此钉合器系属于一般形式,其中扣钉系在一凸入扣钉本身之砧板上自顶端予以「盲目」闭合,此系有别于扣钉系在一自背后贴接之砧板上予以闭合之钉合器。此种一般型式之钉合器系有用于缝合皮肤、关合包装、以及无法将砧板置于待予钉合之物体后面之其他盲目钉合情况。
此种新式钉合器之较低成本,使其特别适合供医学用途;它系足够价廉至可于仅只一次使用后即予丢弃,而非予以消毒以供再次使用。
一件式钉合器虽然为人们所知,如史楚布尔(Struble)之美国专利第4,477,008号所示者即是,但它们系藉将手指横向于钉合器轴线紧压在一起而予以操作。没有一种先前已知之一件式钉合器具有可握于手掌中之手枪式握柄,并藉紧压一与钉合器轴线成一直线之触发器而予以操作。而且,没有一种已知之一件式钉合器可使操作者在闭合扣钉时应用高度之杠杆作用。正好相反,先前需要在指尖间施加较大之力以构成扣钉;这使其难以使用轻至如缝合创伤所希望之力。本发明之扣钉器提供一种构造,此构造有一由手掌握持之手握柄及一提供良好杠杆作用之杠杆触发器,以操作一扣钉成形器或驱动器将扣钉闭合,并使操作者在钉合时应用轻柔之触动。此一特色对于医学用途尤其重要。
此钉合器较佳是构成为一单一之模造型,此模造型包括一在一端之体部份、一在相反端之触发器部份、及一在其间之手柄部份。手柄部份系予自相摺合或弯曲,以使触发器端部部份可向前及向下至体部份之前端上。触发器部份有一孔径,此孔径宽度足够使体部份可插入并部份通过此孔径,俾使触发器近似垂直于体部份伸延。驱动器自触发器部份伸延,并于触发器因此而位于定位时,插入体上一通路内。摺合之手柄部份锁紧在一起,构成钉合器之手枪式握柄。
在本发明钉合器之较佳具体实例中,不论系自一件模造型或自分开之零件组合而成,驱动器系可在体上一槽沟中移动,以贴接一扣钉,并在一钉合器导路内将其向前压迫抵住一自体之前端悬垂之砧板。扣钉自驱动器与砧板间进给至导路内。触发器系以可旋转方式安装,并系藉将其向后向手枪式握柄拉动而操作。触发器包括一在其枢轴下面之手指贴接部份及一在枢轴上面之顶部;当手指贴接部份被向后推向握柄时,顶部便向前摆动。触发器之顶部系在触发器后面一位置由一条或多条带条连接于驱动器,于触发器被向后拉动时将驱动器向前拉动。
扣钉较佳是自一叠存器或扣钉盒供给至扣钉导路,此叠存器或扣钉盒系在一直角路径自下面将其连续进给至导路内。一进给弹簧使扣钉偏向导路。操作者可完全看见正被施用之扣钉之开口尖端;此系部份由于在体下面及后面离开施用扣钉之尖端握住钉合器所致。
在操作触发器使驱动器贴接来自供给源之第一扣钉时,一辅助或支援弹簧便随驱动器向前移动,并贴接于进给弹簧,以增加由进给弹簧所施之力。因此在驱动器向前移动时系施以加大之力以迫使扣钉进入导路内;此力于驱动器缩回时便减小。支援弹簧较佳是构成为驱动器之一部份,并在其下面伸延至贴接进给弹簧之位置。在运输或储存期间,或在初次拉动触发器以前,支援弹簧系不予上紧;这避免了先前曾妨碍使用塑胶弹簧之端变或冷流。
钉合器较佳是配合一种扣钉使用,此种扣钉在敞开形状为「M」或蛛网形,而在闭合位置则形成可称之为五角之「B」形,其中二腿系向中心弯入。此种「B」形系特别有利,因为它更能抵抗扣钉在创口处之旋转,因而使扣钉于闭合时在皮肤外面之部份,于闭合后仍保持在外面。「B」形也很合宜,因为二腿之大曲线方便取下扣钉而不扯破皮肤。扣钉系藉使圆形或U形中央部份变直而予以闭合,无需使扣钉之其他部份弯曲。在此种闭合,钉合器系藉首先施加扣钉闭合力一长杆臂上以调整扣钉之外部弯曲,开始使中央弯曲变直,然后并于扣钉腿之外部变为驱动器较无法接近时,藉使驱动器较靠近于扣钉中央之贴接点移动而使杆臂变短,而以一种独特之「轻柔触动」方式动作。扣钉系以此种方式予以平顺闭合,而无需过度之手力。在此过程中,扣钉系与驱动器之一特殊形状之扣钉贴接端部表面合作。驱动器之外面定中心凹部首先贴接扣钉向外邻接其腿部;然后驱动器之内凹部更靠近中央部份贴接扣钉;这使杆臂变短。(杆臂为扣钉之中心线至驱动器贴接点之距离。)当驱动器缩回时,一完整扣钉排出弹簧将形成之扣钉自砧板排出,此排出弹簧在砧板上支持于扣钉上,并将其挤压离开砧板。
在扣钉已形成后,一回动弹簧便使驱动器自其最前面位置缩回,此回动弹簧较佳是构成为一在手枪式握柄与驱动器间之S形片簧。此钉合器设有一棘轮,以防止一旦驱动已开始将一扣钉推向砧板,驱动器自此扣钉缩回。此机构在一较早之扣钉已被排出前,防止将第二板扣钉置入驱动器之路径中。和支援弹簧一样,在初次使用钉合器以前,棘轮弹簧系不予上紧。
钉合器系以实际备供使用之形状供应给使用者。但其中最重要之弹簧,亦即支援弹簧、驱动器回动弹簧、以及棘轮弹簧、系不予加载(上紧)。它们系在初次拉动触发器时自动予以加载。在初次使用时,钉合器系藉将触发器拉至一使棘轮掣子越过一起始止点,因而使其加载并防止其后触发器回至未扣机位置,而予以扣机。支援弹簧在此点系贴接于进给弹簧,并且驱动器系在贴接第一板扣钉之位置。在使用时间以前弹簧之未上紧状况,可延长钉合器之有效期间。
本发明可最佳是参照附图予以进一步说明及解释,其中图1为一透视图,示在组合为一根据本发明之钉合器以前,单件式模造型之一种较佳形式;
图2为图1所示单件模造型之俯视图;
图3为在图2之3-3线所取,未组合模造件之纵向垂直剖面图;
图4为在组合前,模造件底面之俯视图;
图5为在触发器已被接动以使棘轮前进前,已组合之钉合器在「实际运输」形状之垂直剖面图;
图6为在图5之6-6线所取之断片放大水平剖面图,部份为示意性质,示掣子对止点之相对位置以及棘轮在操作循环之不同阶段;
图7为在触发器已被拉动远至足以使棘轮前进至其起始或「已扣机」位置后,钉合器之纵向垂直剖面图;
图8为在图7之8-8线所取之放大横向垂直剖面图;
图9为在图7之9-9线所取之放大水平剖面图,为求清晰,驱动器经予省略;
图10为在图9之10-10线所取之垂直剖面图;
图11为一纵向垂直剖面图,示触发器完全缩回之钉合器,扣钉业已完全形成;
图12为扣钉供应源及体之砧板部份之断片垂直剖面图,示扣钉排出弹簧将一扣钉撞离砧板;
图13为在图11之13-13线所取,钉合器前端部份之放大断片水平剖面图,略为示意性,示钉合器对待予钉合之已接近皮肤片位于定位之方式;
图14A、B及C为钉合器前端之逐次连续放大水平剖面图,示在扣钉形成时之一扣钉、驱动器及砧板,图14A示当在扣钉在最初被驱动器贴接时扣钉在开口形状,图14B示已在砧板上部份形成后之扣钉,以及图14C示在完全形成或闭合形状之扣钉;
图15为根据本发明之扣钉较佳形式在开口状态之放大俯视图;以及图16为此扣钉在闭合状态之俯视图。
本发明之钉合器,并且较佳是构成为一单一之模造型,此模造型在一件中包含一体、一手枪式握柄、一可旋转触发器、一扣钉驱动器或成形器、驱动器前进及返回装置、一扣钉托座或料盒、一扣钉进给弹簧、一支援进给弹簧、一驱动器前进棘轮、及一扣钉排出弹簧。附图示钉合器由一单件模造型构造,但应予了解,它可代之以由二个或更多分开构成件组合而成。钉合器可由一种热塑聚醯胺醚树脂诸如「Ultem1000」,或如另一实例,由一种聚碳酸酯树脂诸如「Lexan124」模造而成,上述二种树脂均系由奇异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所发售。模造过程可藉注射成型或其他相当方法完成。
供此项目的之单一模造型之较佳形式系以10指示,并且在图1至图4中系示在其未组合状态。此模造型基本上包括三部份一体部份11、一手柄部份12、及一触发器部份13。手柄部份位于体部份与触发器部份之间并使二者连接。如随后所更详细详明,体部份11较佳是包括数组件构成一扣钉导路15(请见图10及图12)、一料盒或托座16(扣钉系自其进给至扣钉导路中)、一进给弹簧17、一砧板18、一扣钉排出弹簧19、一驱动器导沟20、一驱动器棘轮之掣子21、以及二横向间开之触发器枢轴开口22。中间或手柄部份12包括一手枪式握柄之前部26、一构成握柄粗大端部之中间挠性或可弯曲部份27、握柄之后部28、以及用以将前后握柄组件固著在一起之闩锁装置29、29a。模造型10之触发器部份13包括数组件构成一触发器33、二短截枢轴34、一驱动器35、一驱动器回动弹簧36、驱动器棘轮之齿条37、一支援或辅助进给弹簧38、以及在触发器与驱动器之间位于拉动触发器33时用以将驱动器35向前拉动之连接装置40。
要组合单件模造型为钉合器时,系将触发器部份13自手柄部份向上及向前摆动,俾使其在体之上方或覆盖于体上。将驱动器35插入体上之驱动器导沟20之内,俾使其可在沟内向前滑动。将触发器向前拉动并拉过体部份11之前端,此前端系部份通过触发器部份上之体孔径43(请见图2)。触发器部份系朝向适当位向,俾使触发器33对体成一角度,较佳是实际垂直于体伸延。触发器侧面可予向外挠曲,俾使枢轴34、34可予按入体上之枢轴开口22、22内。钩接握柄闩销锁部份29将握柄之后部28闩锁于前部26进入合作之开口29a内(请见图5)。手柄部份12因此在体及触发器后面构成一手枪握柄型手柄,因而可将触发器接至握柄,以在体部份之前端使扣钉闭合。自计量作功方面考虑,此种握柄型式较之先前技术在指尖间操作之肘节动作装置要更为有效。
钉合器之各项组件可最佳是参照图5及以后诸图而获得进一步了解,此等图示钉合器在其已组合或使用形状。在已组合之钉合器,触发器33系予以旋转,以供在箭头49所示方向向握柄48反钟向移动(请见图5)。触发器系在触发器后面之一点,藉连接装置向后连接至驱动器35,此连接装置包括在驱动器每边之条带40、40(最佳见于图2)。驱动器35在体11上之上下驱动器导路50、51间在体11上滑动。驱动器之前端或尖端53(请见图14A至C)贴接一扣钉叠55之最上面扣钉54,并将其向前推动推动。扣钉叠55系在组合钉合器时装入料盒16内;或者可使用一单独之料盒。此钉合器可随意设一目视计数器或指示器,以显示剩余之扣钉数。进给弹簧17在体11内迫使扣钉叠55向上,在被驱动器贴接之位置,抵住一架空桥或扣钉止动器56。在扣钉闭合时,弹簧17由支援弹簧38予以辅助,以增加对提钉叠55之向上力。在被驱动器贴接时,顶部之扣钉54自扣钉叠55向前并且沿扣钉导路15移动,直到它邻接向下凸出之砧板18。
扣钉54的一种较佳形式系予放大在图14A及图15示于其开口或实际运输之形状。在构成以前扣钉之形状在本文中称之为「M」或「蛛网」形。扣钉有一对平行、平直之外腿部59、59,此二腿部有尖锐或凿状尖端60、60。腿部59、59系由外弯头或弯膝予以连至平直之中间部份61、61。中间部61、61自一圆形、较佳是半圆形中央部份64在内弯头65。65向上及向外伸延,以在其间构成一钝中心角64。中间部份61、61间之钝角较佳应该约为一四0一一五0度,最佳是一五0度。中央部份64系一弧,此弧较佳约为一八0一一八八度,最佳是一八四度,并且较佳是由短直部份72、72在其上端恰好向内弯头65、65内面所伸延,俾使中央部份较佳是略成U形。中间部份61、61应该与中央部份伸延部份72、72之轴线63构成约为一00一一一0度,最佳是一0五度之角(请见图15)外弯头在中间部份61、61与腿部间较佳是构成约为七0-七五度最佳是七五度之锐角70、70,俾使外腿部系互相平行。不论内弯头及外弯头角度67及70之精确大小如何,当中央部份64在闭合变直时,它们应该如图16所示,共同使腿部略微向内弯曲(约二一五度)。为此,一内弯头65及一外弯头62之角度之和应该小于一八0度,较佳约为一七八度。扣钉可由大约.0二英寸直径圆形不锈钢丝制成;它们通常很小,并可例如在开口形状约为高,二英寸宽,四英寸。
记住先前所述开口或未成形扣钉之形状,则参照图13、图14A、B、及C,便可了解将扣钉闭合以使创伤上之皮肤片保持在一起之方式。首先使创伤或切口二侧之皮层68、68接近,亦即它们系如图13所示,以人之方式以面贴接保持在一起。钉合器体之尖端系如在69处予以作成缺口或凹入,俾使重叠之皮肤片可位于扣钉之尖端部60、60之间操作者能够看见之处。
和先前技术一样,扣钉系设有平直而非弯曲之外腿部59、59以使具有较佳之皮肤聚合能力,并于闭合后使创伤之边缘更紧密保持在一起。
扣钉系藉使圆形之中央部份64弯平或变直而予以闭合;在外弯头62或内弯头65应该基本上没有弯曲。在闭合之形状,扣钉系如图13、图14C及图16所示,有一由现已变直之中央部份64、二平直部份61、61、以及二向部份64向内弯曲之平直腿部份59、59所界定之五角之「B」。尖端60系合在一起,并可实际有少许重叠,俾备供在成形后少许可能之弹回。腿部59、59间之角71,在闭合形状应该约为一七五-一七八度(请见图16)。钉合之皮肤片将会在扣钉腿部59、59滑出并分开至其外弯头62、62,俾使切口之二边缘邻接以供愈合。扣钉之向内弯曲形状,连同皮肤便位于中间部份及外弯头上以及腿部向扣钉之中央部份向内弯曲,抵抗绕一垂直于扣钉平面之轴线旋转。尖锐之尖端直接保持在中央部份64下面,此中央部份系在皮肤外面;这便于扣钉之拆除。
在作此项一般性说明后,其次系进一步详细讨论钉合器之诸部份。钉合器体部份11有二间开之侧线凸缘73、74,此二凸缘系在不同纵向位置由横向薄片或桥予以互相连接(请见图9及图10)。在已组合之钉合器,触发器33系在外面跨坐于此二体凸缘,并近似垂直于体凸出。触发器系以可旋转方式连至自体凸缘73及74悬垂之耳状部份75上之相对开口22,并连接于其间。
砧板或扣钉形杆18在由平行之上及下通路50、51(图10)所界定并系在其间之扣钉导路15中,自薄片76(图9)悬垂至扣钉移动之路径中。此等通路系构成于体凸缘73、74之内表面上。扣钉排出弹簧19系直接在砧板18之后面,并且系一片簧,此片簧有一尖端在砧板对一扣钉施加一向下之偏斜或弹力,迫使扣钉向下,于扣钉不再被驱动器压抵住砧板时,将其自砧板18排出(请见图10、图12、及图14C)。
扣钉系自料盒或供给装置55(请见图5及图10)自下面向上进入扣钉导入15。此装置55有二间开之垂直肋条79、79各自别体凸缘开始,及一在其间之中央槽沟或导承80(请见图9)。在肋条79、79凸出于扣钉腿部59、59之间时,导承80容纳并且引导扣钉之圆形中央部份64。钉合器可予制成为一「低计数」单元,亦即可使供应源之大小仅容纳少量之扣钉。但显然供应可予以改变,以容纳较多量之扣钉。
扣钉叠55系由一向前凸出之悬臂式片簧17使其保持向上,此片簧在其后端系由二体侧边73、74予以支承。支援弹簧38自驱动器35向前凸出(请见图2及图3),并且在使用时施加一向上偏斜力于进给弹簧17,并因而施加于扣钉。当钉合器在实际运输状态时,如图5所示,在最初扣机以前,辅助弹簧38系邻近但不贴接或施力于进给弹簧17。当拉动触发器33时,驱动器之向前运动便如图7所示,使弹簧之尖端82与弹簧17作凸轮及偏斜动式接触。当进一步接动触发器时,弹簧38施加一加大之力于弹簧17,因而确使扣钉保持向上并接触于驱动器。弹簧38之尖端82在其弯曲之膝部83或弯曲部份与对体之附著点84之间贴接弹簧17,并施加一向上力于进给弹簧17。
将触发器33拉至其图11所示之完全缩回位置,便使辅助弹簧38之尖端82滑动越过膝部83,因而使杆作用于弹簧17之有效长度变短,并且在触发器被逐渐拉回时,增大对扣钉叠55之偏斜力。扣钉进给弹簧17之目的系为在装上料盒后始终施加一向上压力于扣钉上,支援或辅助弹簧38之目的系为恰在初次使用前于驱动器被「扣上」时,施加加大之力。此力于驱动器贴接扣钉54时增大,并确使扣钉不「扣上」或被凸轮向上推离驱动器端部53之路径。如吾人将会看出,直到直接在初次使用前将钉合器扣上以前,弹簧系不予上紧,这防止由于塑胶蠕变而丧失弹力。
驱动器35系予构成为触发器部份13之一部份,它凸出于触发器的二侧边之间。驱动器系一细长舌片,此舌片被引导并限制于一由体之导路50、51所界定之驱动器导沟20内。驱动器导沟20系扣钉导路15之向后伸长部份。驱动器有一尖端53,最佳如图14B所示,此尖端系成特殊形状以施加一扣钉变曲力,此力于扣钉尖端60、60合在一起时逐渐加大。此系于扣钉闭合时,藉缩短杆臂,并因而增加驱动器施加扣钉之力,而予以达成。砧板18作用如支点,扣钉之圆形中央部份64系在此支点附近变直;力系于扣钉闭合时,由驱动器在其向中心点逐步向内移动之点在砧板之每一侧边施加于扣钉。更明确而言,驱动器尖端53系成双倍步阶形成或凹入,以呈现纵向补偿之扣钉定中心及成形凹部,此等凹部于扣钉钉牢逐渐成形时贴接扣钉之不同部份。驱动器有一对在图14A中所示于86处之第一或外凹口或凹部,此二凹部贴接扣钉54之外弯头62、62。在外凹口86、86之后面之内部有内凹口87、87,此二内凹口贴接扣钉内弯头65、65(请见图14B)。在内凹口87、87后面之间设有一中央凹口88。
当驱动器使扣钉54前进至砧板时,扣钉系首先在其外弯头62、62由外凹口86、86所贴接。此二外凹口施力使扣钉弯曲,使扣钉外弯头向前移动,同时扣钉中央64在砧板上变直。在发生此种情形时,内弯头65、65便贴接于驱动器内凹口或凹部87、87,杆臂亦即此二凹部与砧板18间之横向距离系小于砧板与外凹部间之横向距离,因而使弯曲力增加。尖端系平顺地合在一起而无需过度之手力(请见图14B及C)。当扣钉闭合时,驱动器尖端贴接扣钉排出弹簧19并使其升高;其后当驱动器自成形之扣钉移开时,弹簧19便如图12所示被释放,并将扣钉撞离砧板18。
重要的是,一旦已自料盒拾取一扣钉并且已开始成形操作,驱动器便不应退或自扣钉移回。如果驱动器被移回并且其后予以前进,则在第一板扣钉被排出前,第二板扣钉便可能被拾取于扣钉导路15内,并可能造成故障。为防止驱动器于其一旦已向前移动至接触于一给定之扣钉后退回,因此设有一棘轮机构,此棘轮机构仅于驱动器已前进至其相当于扣钉自砧板排出之最前位置后,始允许逆向之驱动器运动。棘轮机构最佳系见于图5及图6。并包括一由驱动器所携之齿条37及一装有弹簧之掣子21,此掣子系在一由体侧边凸缘73、74所安装并且在其间之弹簧构件90上。棘轮机构也包括一与驱动器35底面上之齿条间开之止动器91。钉合系以棘轮在未上紧状况予以供应或运输,其中掣子系不接触于止动器91或齿条37(请见图5)。在拉动触发器33时,驱动器便前进至体内,使齿条37在图6中箭头92之方向延伸。这使止动器91以凸轮作用方式贴接于掣子21。掣子弹簧90被挠曲,使掣子21可移动至图6中之右方,越过止动器至图6中所示之断线「预备」位置,然后并啮合于齿条37。掣子21与齿条37之啮合防止逆向之驱动器运动。此系由图6中之断线「必须完成」位置所示。
在驱动器前进时,棘轮齿条37逐渐向前移动越过掣子21,并且掣子位于愈来愈靠近齿条之后部。掣子弹簧腿90盖为偏转,并且当掣子移动超过齿条上之最后位置时(图6中之「末端」(“END”),弹簧90之应力按压掣子横向越过齿条之端部至齿条之另一或扁平侧边93(图6中所示之「返回」(“Return”)位置。这使齿条可向后(向图6中之右方)移动超过掣子而分开并复位于供次一扣钉之预备位置。
在初次操作循环时一旦掣子已移动超过止动器91,止动器便防止驱动器回至实际运输位置(请见图7)。
驱动器、以及齿条37、止动器91、及支援弹簧38,系藉将触发器33向握柄48拉动,而使前进至体内。触发器33有二间开之侧边94、95,由一端片96予以连接,并在其间界定体孔径43。此二侧边系在驱动器35及支援弹簧38之侧面但与其间开。二张力构件、条带或轭40、40,将在已组合之状态为触发器顶部97之部份(在轴34上方并邻近回动弹簧36)连接于驱动器(图1及图2)。在已组合之状况,体伸延通过触发器侧边94、95间之孔径,俾使触发器跨于体上。在接动触发器时,其顶部97便在枢轴34、34上面向前旋转,这拉动带条40、40,并且它们接动驱动器随其向前。触发器之顶部97为弧形或为范围环绕枢轴34、34,以提供带条之可摆动支持。
触发器跨于耳状部份之孔径上并以可旋转方式连接于此孔径,耳状部份之一系在图5中示于75处,此二部份凸出于体侧边73、74下面。为此目的,一对短截轴34、34具有箭头状按扣98,一旦触发器对体位于定位,它们系藉此二按扣而锁入枢轴开口22、22内。
驱动器回动弹簧36有一S形(请见图5),并自后握柄表面28向前伸延至驱动器(请见图5)此弹簧有一细薄弯曲部份99,并系于将触发器在体上向前拉动时张紧。当驱动器被带条40、40向前接动时,弹簧36便在箭头100之方向施力,以使驱动器缩回,并因而使触发器回至其正常位置。
本发明业已予以说明,申请人谨请求下列专利。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以组合成为一钉合器之细长模造型,其特征为上述模造型包括,一在一端之体部份;一在相反端之触发器部份有一触发器;一手柄部份在体部份与触发器部份之间并使其互相连接;上述触发器有一体孔径,宽度足够供体部份插入其内;手柄部份包括一可予挠曲之部份,以容许触发器向前至上述体部份之前端上,并容许体部份插入上述孔径,俾使上述触发器斜向伸延至体部份;上述手柄部份在使用时构成一藉之而握持钉合器之手枪式握柄。
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1项之模造型另包括装置用以将上述触发器连至体部份,以供向握柄之旋转运动。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2项之模造型,其中上述连接装置包括自上述触发器凸出之短截轴装置,上述轴装置系可容纳于上述体部份之共同作用孔内。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1项之模造型另包括一扣钉驱动器;上述体部份包括一驱动器导沟,在体部份插入上述体孔径时,上述驱动器可插入此导沟内,上述导沟使驱动器定位以供在体部份之纵向运动。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4项之模造型,其中上述驱动器系构成于上述触发器侧边之间。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5项之模造型,另外其中触发器包括驱动器前进装置使上述触发器连接于上述驱动器,供于拉动上述触发器时使上述驱动器在上述导沟中前进。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4项之模造型,另外其中上述触发器包括可连接体之枢轴装置,俾可使触发器向握柄旋转。上述触发器有一顶部,此项部在使用时系在上述枢轴装置上面,并且此项部份于触发器被拉向握柄时向前移动,以及驱动器前进装置包括至少一带条连接于触发器之上述顶部与上述驱动器之间。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4项之模造型包括一驱动器回动弹簧,此弹簧包括一在握柄与驱动器间之弹簧部份,上述弹簧部份在使用时于拉动上述触发器时予以上紧,俾使其施加一回动力于上述驱动器。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1项之模造型,其中上述手柄部份包括一前部及一后部以及用以固着上述二部份在一起之闩锁装置。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1项之模造型,其中体部份包括一扣钉供应源及一扣钉进给弹簧用以迫使上述供应源朝向上述体部份上之扣钉导路。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10项之模造型,其中上述扣钉供应源系位于上述导路下面,实际与之成直角将扣钉进给至其内。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10项之模造型,另包括一在上述体部份上在上述导路前端之砧板,上述砧板有一深度约为一扣钉之厚度。
13.一种用以组合成为一钉合器之细长模造型,上述模造型包括,一在一端之体部份;一在相反端之触发器部份有一触发器;以及一手柄部份在体部份与触发器部份之间并使其互相连接;一手柄部份适合藉使其自相弯回而构成一手枪式握柄;以及整体装置供在握柄前面以旋转方式将触发器成角度安装于体部份。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13项之模造型,其中手柄部份包括一前部、一后部、及一连接前部及后部之挠性粗大部份,其中上述后部可予通常平行于前部摆动,以构成上述手枪式握柄。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14项之模造型,其中上述触发器部份系自上述手柄部份之后部伸延。
16.一种钉合器包括,一体、一以可旋转方式连至上述体之触发器、及一手枪式握柄;上述触发器系以枢轴连至上述体,并可向后绕其枢轴向上述握柄摆动。一驱动器可在上述体上在其上之驱动器导构中滑动;上述触发器包括一顶部,于上述触发器转向上述握柄时上顶部向前旋转;以及带条部份连接于上述触发器之上述顶部与上述驱动器之间。于上述触发器被拉动时,在上述导沟中拉动驱动器。
1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16项之钉合器,另外其中上述体伸延通过上述触发器上之一体孔径。
1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16项之钉合器,其中上述触发器包括由一横片连接之二侧边,上述体孔径系在上述二侧边之间,并且上述体伸延通过上述触发器上之上述孔径。
1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18项之钉合器,其中上述触发器系由自上述触发器凸出之短截轴装置予以连至上述体,上述轴装置系容纳于上述体上之共同作用孔内。
2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16项之钉合器,其中上述驱动器系与上述触发器整体构成,并系由上述带条装置予以连至此触发器。
2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16项之钉合器,另包括一扣钉供应源及一用以迫使上述供应源朝向一扣钉导路之扣钉进给弹簧,上述进给弹簧系一片簧;以及一自上述驱动器伸延之支援弹簧,并且当移动上述驱动器以贴接上述导路中之扣钉时,上述支援弹簧系辅助上述进给弹簧。
2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21项之钉合器,其中上述进给弹簧系构成有一弯膝,并且上述支援弹簧贴接上述弯膝与上述驱动器间之上述进给弹簧。
2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16项之钉合器,另包括棘轮装置,用以于驱动器一旦已贴接扣钉,防止上述驱动器自扣钉退回,上述棘轮装置包括一齿条及一掣子,上述齿条系安装于上述驱动器并随其移动,上述掣子系安装于上述体。
24.在一扣钉及一用以使扣钉成形之钉合器组合中,上述扣钉在其开口形成包括,一圆形中央部份,在内弯头自上述中央部份向上及向外伸延之中间部份,上述中间部份在其间构成一钝角,以及平行、平直之外腿部由外弯头予以至各别中间部份,并与中间部份构成锐角,上述腿部终端为尖锐之尖端,内弯头及外弯头之角状,于扣钉藉使上述中央部份变平而予以闭合时,系足够上述平直腿部向中央部份凸出,以构成一「S」形,上述钉合器有一用以贴接上述扣钉中央部份之砧板,一驱动器可移动以推动扣钉抵住砧板,上述驱动器有一扣钉贴接端,此端部为步阶形,并且此端部于闭合扣钉时贴接上述扣钉逐渐更靠近中央部份,上述端部有一对外凹口用以在上述外弯头最初贴接上述扣钉,并于扣钉之中央部份被驱使抵住砧板时用以施力以使上述尖端向互相移动,中央部份系因此而变直,上述驱动器也有一对内凹口用以于扣钉之腿部已向互相角位移后贴接上述扣钉之内弯头,以完成上述扣钉之闭合。
25.在一种钉合器中,此钉合器有一扣钉导路,其中扣钉系连续由一驱动器贴接并构成抵住一砧板,一扣钉供应源位于进给至上述通路内之位置,以供由上述驱动器贴接,一进给弹簧使上述供应源偏向上述导路,以及一辅助弹簧可移动啮合于上述进给弹簧,于移动上述驱动器以贴接一来自上述供应源之扣钉时,对进给弹簧供给外加之力。
2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25项之钉合器,其中上述辅助弹簧系随上述驱动器移动。
2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26项之钉合器,其中上述进给弹簧系一悬臂片簧,并且上述辅助弹簧有一尖端,此尖端可贴接抵住上述进给弹簧。
2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第27项之钉合器,其中上述进给弹簧有一弯膝,并且上述辅助弹簧于使上述驱动器前进时系在上述弯膝上滑动。
专利摘要
一种具有手枪式握柄之钉合器,此钉合器可完全制成为一单件模造型,无需分开之弹簧、连接器或其他零件。在初次拉动触发器以前,主弹簧系不予上紧。特殊形状之扣钉系由一驱动器予以闭合,此驱动器有一特殊形状之成型端。
文档编号A61B17/03GK86106345SQ86106345
公开日1987年7月1日 申请日期1986年10月31日
发明者威廉·D·福克斯, 威廉·M·梅雷内斯 申请人:森梅德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