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测压灌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04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消化道测压灌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入体内的导管装置,尤指一种消化道测压灌注装置。
目前临床医学上有很多疾病是与消化道动力失调及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有关,而用于检查诊断这类疾病的手段有限。国外目前应用多孔测压管连接多导测压仪来检测胃肠道的压力变化。如苏联专利“肠道输入探计”(专利号SU1124980),其中由弹性导管,管的工作区末端附近有孔隙,便于营养物的进入,工作区末端通过横向隔膜形成一个封闭腔,腔中设有可自由定位的金属球工作单元,该探针进入小肠腔,刺激肠道蠕动,测定胃肠道粘膜压力变化。其不足之处是测压点有限,最深只能测到十二指肠远端接近小肠腔的压力变化,测压精度较低,且导管到位缓慢。在研究肠液中各种胃肠激素的变化与动力的关系问题上,目前技术中尚未发现将压力测定与肠液回收同时进行的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用于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能使测压和肠液回收同时进行的消化道测压灌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若干根导管由测压管、囊注入管、灌注管、回收管组成粘结成一束多腔导管,导管顶端有导引头,除囊注入管外,其余导管中都设有标记物,以利于导管X光定位。
由于测压管、囊注入管、灌注管、回收管等粘成一体同时到位,故能测得胃肠压力变化时的肠液变化;由于管顶端设置导引头,使导管到位迅速,多个测压管可以测定食道到小肠Treitz韧带至少40cm以远的压力变化。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工作状态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共有12根导管,管长1.6米左右,如
图1所示,其中测压管9共9根,囊注入管10,灌注管11,回收管12,导引头13。所有导管用无毒、无刺激性胶如四氢呋喃粘结成一束12腔导管,测压管9从顶端开始,每隔10cm开一侧孔,共9个孔,离灌注管11顶端40cm处开一侧孔,便于灌注液的输入,离回收管12顶端一定距离开一侧孔,便于肠液回收。除囊注入管10外,其余11根导管侧孔远端均用胶封闭,并插入一段1.0cm长两头园钝的实心铁制标记物,以利于X光下定位。导管的远端为盲端。导管的顶端曲面光滑,防止进入体内时损伤胃肠道,顶端还固定一橡胶囊导引头13,导引头密封不漏气;为了使导管顺利过幽门,导管末端至幽门之间的回收管中还套装金属导丝。导管的末端与测量仪相连。工作时,导管从口腔进入,通过囊注入管10给橡胶囊导引头13注水,形成一重物,起导引作用,因此能使导管到位迅速,当导管进幽门后抽出回收管12中的导丝。测定时,抽出导引头13中的水,以减少外界刺激因素对胃肠道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通过测压管测定胃肠压力变化,由X光照射各标记物找到导管所在位置,当需测定肠液变化时,由灌注管11注入灌注液,挤压肠液由灌注孔进入回收管。该装置能测定食道到小肠Treitz韧带至少40cm以远的压力变化,也可以经肛门插入测定结肠的压力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由导管与测量仪连接而成的消化道测压装置,其中导管上开有侧孔,导管中设定位标记物,其特征在于,导管由测压管、囊注入管、囊注管、回收管粘成一束多腔导管,导管顶端有导引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道测压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管顶端曲面光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化道测压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引头为橡胶囊,囊中灌注液为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化道测压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管的末端至幽门间的回收管中套装导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化道测压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管中的标记物为1.0cm长的钝形金属标记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化道测压灌注装置,解决了测压点不足、到位缓慢等问题,集消化道测压与肠液回收功能为一体,能同时测定压力变化时的肠液变化。该装置由测压管、囊注入管、灌注管、回收管与测量仪连接而成,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本实用新型能测定食道到小肠Treitz韧带至少40cm以远的压力变化,也可以经肛门插入测定结肠的压力变化。
文档编号A61B5/22GK2123986SQ9222441
公开日1992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12日
发明者王景平, 柯美云, 贝谦, 高歌, 陈元方, 潘国宗 申请人:王景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