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二氨基炔的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34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氟化二氨基炔的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的药用氟化二氨基炔类衍生物及其药用盐类,它们是参与机体内多胺生成的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的抑制剂。本发明提供了这些化合物本身,包含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使用这些化合物的医疗方法和制备这些化合物的方法。
鸟氨酸脱羧生成腐胺,是由鸟氨酸脱羧酶(ODC)催化的反应,该反应是亚精胺和精胺等多胺的生物合成的第一步。亚精胺的生成是将S-腺苷-S-甲基高半胱胺中的活化的氨基丙基转移到腐胺分子上,而精胺的生成是将第二个氨基丙基转移到亚精胺分子上。S-腺苷-S-甲基高半胱胺的生成是S-腺苷甲硫氨酸(SAM)经脱羧而得,反应是由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催化。
在动物组织和微生物中存在的多胺,已知在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开始生长和增殖,与鸟氨酸脱羧酶活性的显著增加和腐胺及多胺量的增加相联系的。这些多胺在细胞生长和增殖中的作用,虽然其准确的机理尚不清楚,但这些多胺似乎可以促进大分子的生成,如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已知在胚胎组织,睾丸,前列腺,胸腺,肿瘤组织,牛皮癣的皮肤损害,和其它处于迅速生长或增殖的细胞,多胺的量是高的。
由于腐胺是亚精胺和精胺的前体,则当阻断鸟氨酸转变成腐胺,例如通过抑制鸟氨酸脱羧酶,应阻止这些多胺的新的生物合成,从而提供了有益的生理效应。
我们在美国专利No.4,139,563已公布了如下式A的化合物,它们是鸟氨酸脱羧酶的抑制剂
式中R代表氢或C1~C4的烷基。
进而我们在美国专利No4,421,768中公布了下式B的化合物,也是鸟氨酸脱羧酶的抑制剂
式中P代表1或2。
本发明的化合物,用如下的通式Ⅰ表示
式中R代表氢或C1~C4的烷基。
通式Ⅰ化合物的药用盐也属于本发明范围。
式Ⅰ化合物可抑制体外和体内的鸟氨酸脱羧酶(ODC),并使多胺的生物合成处于活跃状态的细胞内降低了腐胺和亚精胺的浓度。因此,式Ⅰ的化合物用于控制哺乳类所不希望发生的细胞生长或增殖。式Ⅰ的化合物是有用的药剂,用来治疗那些具有高鸟氨酸脱羧酶活性特征的疾病或状态。这些化合物尤其可用来系统地控制哺乳类肿瘤组织的生长,可治疗良性前列腺肥大,还可控制被感染的家畜及人内病原性寄生虫的生长。
式Ⅰ的化合物也可用于研究生物系统中鸟氨酸脱羧酶抑制作用的存在和生理功能,以及同病理过程的关系。
将会看到式Ⅰ的化合物的氨基,可被任何基团取代,该基团应在体内能(酶促或化学)裂解,产生游离的氨基。因而,含有这种可裂解掉的取代基的化合物,在体内可转变成式Ⅰ的化合物,这样的化合物作为本发明的目的与式Ⅰ的化合物是等效的。这样的衍生物可用式Ⅰ的化合物本身的方法制备,现今最好的衍生物是N-谷氨酰衍生物。
本化合物的鸟氨酸脱羧酶活性可用B.Metcalf等所述的体外法测定(美国化学会志,100,2551 1978)。式Ⅰ的化合物对鸟氨酸脱羧酶活性的体内测定方法是C.Danzin生化药理,28,627,1979的方法。
通式Ⅰ中,R代表氢或C1~C4烷基,特别是甲基,但R最好是氢。
本说明书(包括权利要求
书)中谈到的烷基,系指直链或支链烷基,并且当烷基有异构体时,烷基还包括所有的异构体及它们的混合物,除非特别指出某特定的异构体,或在上下文中清楚地作了说明。实施例中直链或支链烷基具有1~4碳原子,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和正丁基。
本发明化合物的药用盐实施例中包含与酸形成的无毒的酸加成盐,该酸包括无机酸例如盐酸,氢溴酸,硫酸和磷酸;有机酸,例如有机羧酸有水杨酸,马来酸,丙二酸,酒石酸,柠檬酸和抗坏血酸,有机磺酸,如甲磺酸。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实例如下1,4-二氨基-2,2-二氟-5-己炔;
2,5-二氨基-3,3-二氟-6-庚炔;和3,6-二氨基-4,4-二氟-7-辛炔。
人们认为通式Ⅰ的化合物是鸟氨酸脱羧酶的“底物诱导的不可逆抑制剂”,也称作“酶活化的不可逆抑制剂”,“自杀性酶抑制剂”,“Kcat抑制剂”,或“基于机理的抑制剂”。为使化合物成为底物诱导的不可逆酶抑制剂,该化合物必须是标的酶的底物,还须含有潜在的活泼基团,由于该酶的正常的催化作用而使该敏感基团暴露。酶的作用使潜在的活泼基团暴露,产生了活泼的功能基,后者将酶的活性中心的亲核基团烷化。因而在抑制剂与酶的活性部位之间形成了共价键,导致酶的不可逆失活。由于这种抑制剂必须是标的酶的底物,并且在酶被失活之前,抑制剂需要标的酶的生物转化,因而这样的抑制剂是极特殊的。虽然认为式Ⅰ的化合物呈现其作用是靠底物诱导机理,但也可能因其它机理而发生抑制作用,例如竞争性抑制作用。
在此处所用的词“肿瘤组织”,系指良性和恶性肿瘤或赘生物,并包括白血病,淋巴瘤,黑素瘤及肉瘤。这里使用的“控制肿瘤组织的生长”一语,系指对温血动物迅速增殖的肿瘤的生长,有减慢、干扰、阻止或终止的作用。应该了解,从受治疗动物的肿瘤组织破坏或完全消失这个意义上讲,式Ⅰ的化合物服用后不能“治愈”肿瘤。
为了控制肿瘤组织的生长,病人给予式Ⅰ的化合物时,还可与其它治疗方法合用,或与癌化疗中有用的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例如式Ⅰ的化合物与手术切除肿瘤或与放射治疗、激素治疗、免疫疗法、或局部热疗合用。最好是病人用式Ⅰ的化合物时,与肿瘤化疗上有用的细胞毒化学药物联合用药。当这种联合化疗用于治疗肿瘤时,所用的癌化疗剂的剂量是治疗该肿瘤的有效剂量。然而式Ⅰ的化合物对某一治疗特定肿瘤的化疗剂有加和作用或协同作用。因此,当联合化疗治疗肿瘤时,化疗药物所用的剂量可能比单独使用时的剂量要小。与式Ⅰ化合物联合应用时,化疗剂因而可用比单独使用时较低剂量或较长的间隔。
任何一种癌化疗剂都可用来与式Ⅰ的化合物联合应用。常用于癌化疗的药物载于《医学通讯》,22卷,No24(发行571),(1980年11月28日,《医学通讯》出版,新罗卡尔,纽约州,10801)。细胞毒化疗药物的实例有环磷酰胺,氨甲蝶呤,强的松,6-巯基嘌呤,甲基苄肼,正定霉素,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酰胺,长春碱,苯丁酸氮芥,阿糖胞苷,6-硫代鸟嘌呤,噻替哌,5-氟尿嘧啶,5-氟-2-脱氧脲苷,5-氮杂胞苷,氮芥,1,3-双(2-氯乙基)-1-亚硝脲(BCNU),1-(2-氯乙基)-3-环己基-1-亚硝脲(CCNU),马利兰,阿霉素,博来霉素,环亮氨酸或甲基酮醛-双(鸟嘌呤基腙)(MGBG)。癌的其它化疗剂也可用。
式Ⅰ化合物控制迅速增殖的肿瘤组织的生长速度的作用,可经口服或非胃肠给药后,对标准动物肿瘤模型进行评价,如下的模型用来证明肿瘤效应(a)小鼠白血病L1210;(b)Balb/c小鼠的EMT6瘤;(c)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瘤;或(d)布法罗大鼠的Morris7288C或肝癌5123。此外,亦可用动物模型证明本化合物与化疗剂联合用药时的抗肿瘤作用。
式Ⅰ化合物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病时,该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表现为增加了化疗药物产生的缓解作用,减慢或阻止了肿瘤组织的复发。因而用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可减少化疗药物的应用剂量和次数。这样,减低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或造成虚弱的副作用,但同时却提高了抗肿瘤作用。“联合化疗”一语指的是,在开始化疗以前即刻给予式Ⅰ的化合物,同时给予化疗剂,或在停止化疗或化疗中断期间马上给药。
当化学治疗导致肿瘤的缓解,而肿瘤细胞并未完全破坏时,继续用式Ⅰ的化合物治疗,会阻止肿瘤的复发或不定期地减慢其生长。因此,在采用细胞毒药物进行化疗的暂时中断期时,给予式Ⅰ的化合物可阻止或减慢肿瘤的生长。
与式Ⅰ的化合物进行联合化疗的优选的细胞毒药物是甲基乙二醛缩双胍腙,简称MGBG,它也是S-腙苷甲硫氨酸脱羧酶的抑制剂。MGBG作为化疗药物,治疗癌症的活性已得到证明。例如W.A.Knight等于“肿瘤治疗报导”43,1933(1979)中报导对患有早期的膀胱癌、食管癌、肺癌、胰腺癌、结肠癌、肾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燕麦细胞癌、腺癌、淋巴瘤、肝癌、黑素瘤、白血病或艾德温肉瘤的病人每周静脉注射一次或二次MGBG,许多病人的肿瘤都可产生可测得的缓解,且在接受治疗的65个病人中有两例的肿瘤完全消失。
MGBG的给药量可以与有效的治疗肿瘤的已知剂量相同。内科医生根据每个病例的病情确定有效而无毒的剂量。例如在30分钟内滴注每平方米体表面剂量为250~500mg的MGBG于100ml的5%右旋糖酐水溶液,每周滴注一次或两次。与式Ⅰ化合物的联合化疗可以改善MGBG对肿瘤组织的细胞毒作用,MGBG的单独用量减少,治疗的时间也比单用MGBG所需的时间短。
与MGBG或其它肿瘤化疗药物联合化疗时,式Ⅰ化合物的适宜剂量可以是能够有效地抑制多胺生物合成的任何剂量,这个剂量足以控制肿瘤生长的速度,或在联合用药中提高细胞毒药物的效果。
这里所用的“控制病原性寄生虫”一语,是指受感染宿主体内原虫的复制过程被减慢、干扰、阻断或停止。式Ⅰ的化合物可用于治疗布氏锥体虫(可引起牛的锥虫病),罗氏锥体虫(壳引起人的睡眠病),球虫类例如鸡艾美球虫可引起家禽的肠球虫病(例如鸡、火鸡和鸭类的球虫病),红细胞外型疟原虫,例如恶性疟原虫(可引起人疟)。
可采用标准的微生物试验方法证明式Ⅰ化合物在体外或体内的抗原虫活性。例如,这些化合物对布氏和罗氏锥体虫的活性可通过将受试化合物溶于饮用水中,每天给受感染小鼠随意饮用(感染后3到15天)方式来评价。活性是用存活时间的增加(与未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或血中原虫的消失来表示。这些化合物对球虫病的活性是用受感染鸡来评价。例如将受试化合物溶于饮用水,每天给受鸡艾美球虫感染的鸡随意饮用(由感染前一天到感染后五天)。可用标准的病变记分法评价盲肠病变(见ReidAm.J.Vet Res.,30,447(1969)及鸟的球虫病,P.Long编,《英国家禽科学》,爱丁堡)。用标准体外的平皿培养实验法可测定化合物对疟疾(恶性疟原虫)的活性(见K.Rieckmann等,Lancet,1,22(1978))。抗疟活性也可在被伯氏疟原虫的红细胞外型疟原虫感染的特定品系小鼠进行测定。在这种试验中,化合物在感染前两天开始在饮水中随意给药,并继续给药到感染后28天。活性的测定是与对照组比较,死亡数显著减少,或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各种方式给药,以达到所期望的效应。化合物可单独或以制剂形式口服,或非经肠用药如皮下、静脉或腹腔注射。新化合物的给药量可以变动,可采用任何有效量。给予化合物的有效剂量按每千克病人体重每天约为5mg到500mg,视病人的病情、治疗的条件和给药的方式而定。例如,这些化合物的单位剂型可含10mg到500mg的化合物,每天用药1到4次。
这里所用的“单位剂型”一语,系指单一或多元剂型中含有一定量活性成分,或与稀释剂或载体混合。所说的量,是指一次治疗用药时,正常所需要采用一个或多个予先确定的剂量单位。在多元剂型的情况下,如液体或刻痕片剂,所谓予先确定的单位会是一个分量,如液体的5ml量(一茶匙),或刻痕片的半片或四分之一片。
本发明的组合物是在药剂中采用了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该制剂的制备是用药剂学上熟知的方法,通常在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或者与药用载体或稀释剂合用。为制造这些制剂,活性成分通常与载体混合,或用稀释剂稀释,或罐装在胶囊、扁囊、纸或其它容器中。载体或稀释剂可以是固体、半固体或液态物质,它们作为活性成分的媒介物、赋形剂或基质。适宜的载体或稀释剂是皆知的。
本发明的制剂可采用经肠的或非经肠的给药途径,给病人的剂型有片剂、胶囊、栓剂、溶液,悬浮剂等等。
在后面所列举的具体实例中,叙述了适宜药物剂型的实施例。
现在叙述式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假如在所述的反应步骤中的任何一步中,在有关反应条件下涉及到反应物的氨基发生不希望反应,这时氨基上就要引入适当的保护基团加以保护。保护基团的选择要视有关反应的性质和去除保护基游离出氨基的容易程度而定。例如,保护基的选择可以是酰基,例如低烷酰基,如乙酰基,丙酰基,三氟乙酰基等等;芳酰基,如苯甲酰基,甲苯酰基等等;低烷氧羰基,如甲氧羰基,乙氧羰基,叔-丁氧羰基等等;苄氧羰基,苯磺酰基和甲苯磺酰基。两个氨基上的氢原子可被单个保护基取代,如邻苯二酰基,保护基的引入是用已知的方法,例如胺与低碳酰氯或芳酰基氯、酸酐,磺酰氯,叔丁氧羰-氧脒-2-苯-乙腈(BOC-ON)或二碳酸二叔丁酯((BOC)2O)反应。
当所需要进行的反应完成以后,用已知的方法除去有关的保护基。通常所说的除掉保护基,是用强有机酸或无机酸,如三氟乙酸,盐酸等等,水解裂解掉保护基;或在无水条件下,用氯化氢气裂解。所用的条件,要避免会减低反应物的不饱和键,例如氢溴酸会与不饱和键起反应,须加以避免。溶剂的选择,取决于保护基除掉时的条件。例如醚类象乙醚可用氯化氢气进行裂解。
当乙炔基要被保护时,优选的保护基是三烷基硅烷基,尤其是三甲基硅烷基,它很容易经游离乙炔基与三烷基氯硅烷反应而引入。经碱性水解,该三烷基硅烷基可容易除去,游离出乙炔基。
式Ⅰ化合物,可由下面的通式Ⅱ的相应的醇制备,用已知的方法把羟基转变成伯氨基
式中R代表氢或C1~C4烷基,羟基的转变,最好是通过相应的具有下面通式Ⅲ的邻苯二甲酰亚氨基化合物的氨基被保护的衍生物进行,
式Ⅲ的邻苯二甲酰亚氨基化合物可用已知的方法获得,即在三烷基膦或三芳基膦及偶氮二羧酸二乙酯的存在下,在无水的非质子性溶剂中,式Ⅱ的化合物的氨基保护衍生物与邻苯二甲酰亚胺反应。通常是每一个当量的式Ⅱ化合物,与1到3当量的各种邻苯二甲酰亚胺、膦化物及重氮二羧酸二酯反应,温度为10℃到100℃,时间为18到24小时。为方便起见,膦化物是三苯膦,非质子性溶剂为四氢呋喃。
邻苯二甲酰亚氨基可用已知的方法除掉,转变为所需的伯胺基。例如,水解裂解掉邻苯二甲酰亚氨基,是与强无机酸加热,最好是盐酸和醋酸的混合物。对乙炔键活泼的酸,例如氢溴酸显然是不能用的。游离出氨基最好是用加热的方法,把邻苯二甲酰亚氨基衍生物与肼或甲胺最好是在回流状态下反应,于极性有机溶剂中,尤其是一种醇中进行。用甲基肼于甲醇中进行较为适宜。
式Ⅲ化合物的优选氨基保护基团是邻苯二甲酰亚氨基,所需的式Ⅰ化合物的两个氨基可以同时游离出。
式Ⅱ化合物可用已知的方法获得,通过囟化乙炔镁(最好是溴化物)与下面通式Ⅳ的氨基已经保护的相应的醛反应
式中R代表氢或C1~C4烷基。
该反应可方便地在四氢呋喃中进行,囟化乙炔镁可通过将囟化乙基镁加到用乙炔饱和的四氢呋喃中而就地生成。优选的氨基保护基还是邻苯二甲酰亚氨基。
式Ⅳ化合物可用已知的方法获得,即将下面通式Ⅴ的氨基已保护的相应的烯烃氧化而成
式中R代表氢或C1~C4烷基。
适宜的氧化剂包括有高锰酸钾,四氧化锇,现时优选的是臭氧。当使用臭氧时,最好把臭氧通到烯烃于非质子性溶液,如二氯甲烷中,然后加入甲硫醚,以还原臭氧化物反应的中间体。
式Ⅴ化合物可由下面通式Ⅵ的相应的醇获得,用已知的方法把羟基转变为伯氨基
式中R代表氢C1~C4烷基。
式Ⅵ的醇,用甲苯磺酰氯,甲磺酰氯或三氟甲基磺酸酐处理,在如吡啶这样的碱存在下,在非质子性溶剂中,特别是二氯甲烷中,该转化反应得到相应的甲苯磺酰氧基、甲磺酰氧基或最好是三氟甲基磺酰氧基化合物。该中间体再于极性有机溶剂中,以二甲基甲酰胺较适宜,用邻苯二甲酰亚胺碱金属处理,生成相应的邻苯二甲酰亚氨基衍生物。通常邻苯二甲酰亚氨基衍生物用于作为氨基保护的衍生物,该衍生物是在制备式Ⅴ化合物时必需的反应物。然而,如若需要,氨基可被游离出来,例如用无机盐酸或肼处理。
式Ⅵ中R为氢的醇,可用还原反应获得。即把下面通式Ⅶ的相应的酯用还原剂还原,例如用硼氢化物还原,它可选择性地还原酯基,R1O2C-CF2-CH2-CH=CH2式Ⅶ式中R代表C1~C4烷基。
当R为烷基时,可用相应的囟化烷基镁或烷基锂处理式Ⅶ的酯,生成下面通式Ⅷ的相应的酮,再得到式Ⅵ的醇。
式中R′代表C1~C4烷基。
式Ⅷ的酮然后用例如硼氢化物还原成所希望的醇。用上述方法制得的化合物,可以以本身的形式分离出,或以其酸加成盐的形式分离出。
酸加成盐最好是药用的无毒性加成盐,用适宜的酸,如本说明书前已述及的那些酸。除了药用酸加成盐外,其它的盐也属于本发明的酸加成盐范围,例如与苦味酸或草酸形成的加成盐,它们作为中间体用于提纯化合物或制备其它的药用酸加成盐,或用于鉴定或确定碱类的结构。
生成的酸加成盐可按已知的方法转变成游离的化合物,例如,用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或烷氧化物处理;用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处理;用三烷胺类;或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
按照已知的方法,也可将生成的酸加成盐转变成另一种酸加成盐;例如与无机酸形成的盐可以用某酸的钠、钡或银盐在适当的稀释剂中处理,在该溶剂中,生成的无机盐是不溶解的,因而从反应介质中除去了。用阴离子交换制备法也可把一种酸加成盐转变成另一种酸加成盐。
本发明用如下的非限制性的实例加以说明。
实例11,4-二氨基-2,2-二氟-5-己炔(式Ⅰ;R=H)(A)2,2-二氟-4-戊烯-1-醇(式Ⅵ;R=H)将2,2-二氟-4-戊烯酸乙酯(式Ⅶ;R1=C2H5)(146.8g,0.9摩尔)于乙醇(350ml)的溶液,在室温下滴加到硼氢化钠(34g,0.9摩尔)于绝对无水乙醇(550ml)的溶液中,历时1小时。在滴加时,反应混合物变温热。25分钟后,混合液用冰盐浴冷却到大约16℃,并于此温度下继续滴加。再于水浴温度中搅拌30分钟,然后再于室温下搅拌2小时。
将反应混合物蒸发,残留物溶解于二氯甲烷(500ml)。加入4N硫酸(350ml),引起氢气的剧烈逸出。溶液用水(500ml)稀释,然后用二氯甲烷提取(4×250ml),合并有机提取液,用硫酸洗涤(两次,200ml,2N),用盐水洗后,用无水硫酸镁干燥,于25℃水泵减压浓缩。
蒸馏浓缩物得2,2-二氟-4-戊烯-1-醇,沸点48~50℃/11mmHg,为无色流动性油状物(110.8g,定量收率)。
1H NMR CDCl3δ 6.1-5.7(1H,m);5.3(2H,br.d);3.70(2H,t,J=12Hz);3.2(1H,br.s);2.70(2H,dt,J=6,15Hz)。
19FNMR CDCl3/C6F6-54(tt,J=12.15Hz).
(B)三氟甲磺酸2,2-二氟-4-戊烯醇酯上述在(A)步制得的醇(78g,0.64摩尔)于二氯甲烷(500ml)和吡啶(55.3g,0.7摩尔)的溶液中,0℃下加入三氟甲磺酸酐(204g,0.7摩尔)于二氯甲烷的溶液,历时0.75小时,此时用冰盐浴冷却,维持内温为5℃。加毕,反应混合物温热到室温,搅拌半小时,冷却至0℃,然后加入水(350ml)。得到的两相液体分离后,水相用二氯甲烷(2×500ml)提取,合并有机相层,再用水洗(2×200ml),硫酸钠干燥,旋转蒸发使之浓缩。
浓缩液用水泵减压蒸馏,沸点50~52℃134g(83%),1H NMR CDCl3δ 5.8(1H,m);5.3(2H,m);4.50(2H,t,J=11Hz);2.77(2H,dt,J=7,16Hz)19F NMR CDCl3/C6F6-88(s),-57(tt,J=11,16Hz).
(C)2,2-二氟-4-戊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式Ⅴ;R=H;邻苯二甲酰保护基)上述步骤(B)制备的三氟甲磺酸-2,2-二氟-4-戊烯醇酯(130g,0.51摩尔)于二甲基甲酰胺(1.2L)的溶液,在搅拌下将邻苯二甲酰亚胺钾(123g,0.67摩尔)加入。混合物于120℃加热21小时,这时大部分固体溶解。
冷却至室温后,加入水(2L),并保持内温20℃。加入乙醚使固体溶解,分离出醚层,水层用乙醚(3×1.7L)提取。合并有机层,用2N Na OH(3×150ml)和水(3×500ml)洗涤,Mg SO4干燥,蒸干得2,2-二氟-4-戊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114.8g,90%),为白色固体,熔点74~77℃。1H NMR CDCl3δ 7.87(4H,m);5.9(1H,m);5.3(2H,m);4.10(2Ht,J=14Hz);2.75(2H,dt,J=7,16Hz).
19F NMR CDCl3/C6F6-60.5(tt,J=16,14Hz).
在乙醚-戊烷中结晶出的样品熔点为78~80℃。元素分析实测值C,62.53;H,4.51;N,5.63%;C13H11NO2F2的计算值C,62.15;H,4.41;N,5.58%(D)2,2-二氟-1-邻苯二甲酰亚氨基-4-丁醛(式Ⅳ;R=H;邻苯二甲酰保护基)于步骤C制备的2,2-二氟-4-戊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18g,72毫摩尔)于二氯甲烷(500ml)的溶液,用干冰-丙酮浴冷却后;通入臭氧气(0.5毫摩尔/分钟)到该溶液中,直至出现蓝色。停止通臭氧,一次加入甲硫醚(60ml)。除去冷却浴,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二氯甲烷和过量的甲硫醚经旋转蒸发除去,残留物溶解于二氯甲烷(100ml)中,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3×40ml),后用水(50ml)洗两次,盐水洗一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溶剂经旋转蒸发除去后,得2,2-二氟-1-邻苯二甲酰亚氨基-4-丁醛(18.1g,100%),为白色固体(熔点76~78℃),1H NMR CDCl3δ 9.87(1H,m);7.87(4H,m);4.22(2H,t,J=14Hz);3.07(2H,dt,J=2,17Hz).
19F NMR CDCl3/C6F6-64(ddd,J=17,14,2Hz)若加入甲硫醚后只反应1~2小时,则该醛化合物主要杂质是3-(2,2-二氟-3-邻苯二甲酰亚氨基丙基)-1,2,4-三噁烷的臭氧化物,1H NMR CDCl3δ 7.53(4H,m);5.60(1H,t,J=5Hz);5.22(1H,s);5.13(1H,s);4.17(2H,t,J=14Hz);2.45(2H,dt,J=5,16Hz)。
19F NMR CDCl3/C6F6-62(m).
(E)2,2-二氟-1-邻苯二甲酰亚氨基-5-己炔-4-醇(式Ⅱ;R=H;邻苯二甲酰保护基)用乙炔饱和干冰冷却的四氢呋喃(1L)1小时,然后在大约15分钟内加入溴化乙基镁(2摩尔浓度的乙醚溶液,40ml,80毫摩尔),加毕,通入乙炔气30分钟,然后在15分钟内滴加入步骤D中制备的2,2-二氟-1-邻苯二甲酰亚氨基-4-丁醛(72毫摩尔)于四氢呋喃(150ml)的溶液。混合物在氮气流中搅拌1小时,此时让其温热至室温。
将反应物倾入1N盐酸(1L)中,乙醚提取(3×750ml),合并有机层,用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并浓缩。
产物于甲醇中用活性炭处理。该物质于乙酸乙酯-己烷中结晶,母液经色谱法分离(500g Si O2,70~230目;乙酸乙酯-己烷1∶1),总共得6.58g 2,2-二氟-1-邻苯二甲酰亚氨基-5-己炔-4-醇,其纯度可适合步骤F中使用,总收率为33%,Rf(乙酸乙酯-己烷1∶1)0.69。甲醇中重结晶的样品的熔点为172~174℃。
1H NMR(CD3OD/(CD3)2SO) δ 7.87(4H,m);4.67(1H,td,J=6,2Hz);4.5-3.7(2H,m);3.03(1H,d,J=2Hz);2.40(2H,ddd,j=18,156Hz)。
19F NMR CDCl3/C6F6-64(m).
m.s.(NH3/DCl)m/e 297(MNH+4,70%);280(MH+,100%);262(20%);242(50%);160(75%).
元素分析实测值C,59.55,H,4.06;N,5.13% C14H11NO3F2的计算值C,60.22;H,3.97;N5.02%(F)2,2-二氟-1,4-双(邻苯二甲酰亚氨基)-5-己炔(式Ⅲ,R=H;邻苯二甲酰保护基)在氮气流中,将重氮羧酸二乙酯(7.5ml,47.4毫摩尔)加到冰冷却的在上述步骤E中制备的2,2-二氟-1-邻苯二甲酰亚氨基-5-己炔-4-醇(8.88g,31.8毫摩尔)。三苯膦(16.7g,63.7毫摩尔)和邻苯二甲酰亚胺(5.12g,34.8毫摩尔)于四氢呋喃(500ml)的溶液中,历时10分钟。混合物在0℃搅拌2小时,然后于室温搅拌65小时。
经旋转蒸发除去四氢呋喃,残留物用快速色谱法精制(800g,SiO2,230~240目;乙酸乙酯-己烷1∶1)。收集两个组分。含有2,2-二氟-4-双(邻苯二甲酰亚氨基)-5-己炔与三苯膦的组分用乙醚洗涤,得到所希望的双-邻苯二甲酰亚胺化合物,纯度尚可,而含有2,2-二氟-1,4-双-(邻苯二甲酰亚氨基)-5-己炔和N,N′-乙氧羰肼的组分用甲醇洗涤。最后用乙酸乙酯洗柱。甲醇洗液还得到双-邻苯二甲酰亚胺化合物。分离出总量为4.85g 36%的所希望的化合物;Rf(乙酸乙酯-己烷,1∶1)0.34。
样品再用甲醇洗涤,熔点为204~203℃,1H NMR(CDCl3) δ 7.77(8H,m);5.60(1H,ddd,J=9,4,2Hz);4.08(2H,t,J=14Hz);3.5-2.5(2H,m);2.43(1H,d,J=2Hz).
19F NMR CDCl3/C6F6-59(m)。
m.s.(EI)m/e 408(M+,5%);388(m-HF,15%);380(5%)368(10%);345(20%);241(95%);184(100%);160(80%).
元素分析,实测值C63.86;H3.51;N6.83% CHNFO,计算值C,64.71;H,3.46;N,6.86%。
(G)2,2-二氟-5-己炔-1,4-二氨基-双-叔丁醇的氨甲酸酯(式Ⅰ;R=H,BOC保护基)在步骤F中制备的2,2-二氟-1,4-双-(邻苯二甲酰亚氨基)-5-己炔(4.85g,11.9毫摩尔)于甲醇(50ml)和四氢呋喃(50ml)的溶液中加入甲基肼(2.46ml,46毫摩尔),该溶液于氮气流中80℃加热(轻微回流)22小时。混合物冷却至室温,旋转蒸发浓缩,最后与乙醇共沸蒸馏。
残留物悬浮于甲醇(200ml),水(10ml)和浓盐酸(20ml)的混合物中,搅拌30分钟。过滤除去固体,并用水洗涤固体。合并滤液,蒸发至干。
残留物溶解于水(25ml)和四氢呋喃(25ml)中。加热碳酸钠(5g)和二碳酸二叔丁酯(10g,45.9毫摩尔)混合物室温下搅拌过夜。
混合物用乙醚提取(3×50ml)。合并提取液,用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并蒸干溶剂。残留物经快速色谱法分离(约200g SiO2,230~400目,戊烷-乙醚,2∶1),得到2,2-二氟-5-戊炔-1,4-二氨基-双-叔丁醇的氨甲酸酯(2.2g,53%,Rf0.31)。
样品在戊烷中结晶,熔点为108~115℃。
1H NMR(CDCl3) δ 4.8(3H,m);3.57(2H,dt,J=6,14Hz);2.3(3H,m);1.47(18H,s).
19F NMR CDCl3/C6F6-59.
(H)2,2-二氟-5-己炔-1,4-二胺二盐酸盐(式Ⅰ;R=H;二盐酸加成盐)氯化氢于乙醚(20ml)的饱和溶液加到在步骤G中制备的2,2-二氟-5-己炔-1,4-二氨基-双-叔丁醇的氨甲酸酯(2.2g,6.3毫摩尔)于乙醚(10ml)的溶液中,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4天。收集沉淀,用乙醚洗涤,并用甲醇-二异丙醚重结晶,得2,2-二氟-5-己炔-1,4-二胺二盐酸盐,为白色非吸湿性固体(1.09g,78%),于200℃以上熔化并分解。
1H NMR(D2OHDO=4.50 δ)delta 3.50(2H,dd,J=15,18Hz);3.00(1H,d,J=2Hz),2.7(2H,m).
H-4的信号因溶剂干扰不清晰。
元素分析实验值C,32.41/32.55;H,5.31/5.36;N,12.60/12.78% C6H12N2F2Cl2计算值C,32.6;H,5.47;N12.67%。
下面的实例是关于药物组合物,所用的“活性化合物”一语是指1,4-二氨基-2,2-二氟-5-己炔化合物。在这些配方中,该化合物可用本发明的其它任何混合物代替,例如2,5-二氨基-3,3-二氟-6-庚炔。药物的含量可按需要或希望加以调整,这取决于药物的活性程度,如同本领域中所熟知的那样。
实例2硬明胶胶囊的配方如下
(a)活性化合物 20mg(b)滑石粉 5mg(c)乳糖 90mg该制剂的制法是把干燥的粉末通过细目筛充分地混合,然后将粉末填充于硬明胶胶囊中,每个胶囊中净填充量为115mg。
实例3片剂的配方如下(a)活性化合物 20mg(b)淀粉 43mg(c)乳糖 45mg(d)硬脂酸镁 2mg乳糖与活性化合物(a)和部分淀粉混合后与淀粉糊制成并干燥,过筛,与硬脂酸镁混合,混合物压片,每片重110mg。
实例4注射用悬浮液的配方是在1ml安瓿中,用于肌肉注射。
百分重量(a)活性化合物 1.0(b)聚乙烯吡咯烷酮 0.5(c)卵磷脂 0.25(d)注射用水加到 100.0物料混合后,搅匀,灌注到1ml安瓿中,熔封,在121℃加压消毒20分钟。每个安瓿中含有新化合物(a)为每毫升10mg。
实例5mg/栓剂活性化合物 50
可可豆油 950药物粉碎后,经过英国标准400号筛,于45℃下与熔化的可可豆油研磨,形成均匀的混悬物。该混合物充分搅拌后倒入容量为1G的模具中,制成栓剂。
实例6式Ⅰ化合物对体内的鸟氨酸脱羧酶抑制活性可用如下的方法测定Sprague-Dawley系雄性大鼠(体重200~220g)在恒定的12小时光亮,12小时黑暗的环境中随意饲以食物和水。药物经腹腔注射(溶于0.9%)生理盐水)或灌胃(溶于水中)。对照组的大鼠给生理盐水或水。给药5~6小时后,断头处死动物,立即迅速切取前列腺和胸腺。组织用3倍体积的30毫摩尔磷酸钠缓冲液(pH7.1),含有0.1毫摩尔的EDTA,0.25摩尔的蔗糖,0.1毫摩尔的磷酸吡哆醛和5毫摩尔的二硫苏糖醇制成匀浆。测定前列腺匀浆1000g上清液中的鸟氨酸脱羧酶的活性,而胸腺则测定全匀浆的活性,方法基本采用Ono等所阐述的(Biochem,Biophys.Acta,284,285(1972))。
实例7式Ⅰ化合物对体外的鸟氨酸脱羧酶(ODC)的抑制活性,按如下方法测定鸟氨酸脱羧酶(ODC)是自大鼠肝脏中制取的。大鼠在处死前18小时注射硫代乙酰氨(按每公斤体重150mg),然后按Ono等(Biochem.Biophys.Acta 284,285(1972))叙述的方法,在pH为4.6用酸处理,使酶纯化约10倍。鸟氨酸脱羧酶储备含有蛋白质(16mg/ml),磷酸钠缓冲液(30毫摩尔,pH7.1),二硫苏糖醇(5毫摩尔和磷酸吡哆醛(0.1毫摩尔)。该储备液的比活性是每毫克蛋白质每分钟产生0.12毫微摩尔的二氧化碳,典型的实验是在零时间将320L的储备溶液与80L抑制剂的水溶液混合后,于37℃保温。在不同的时间,50L等份样品转移到1ml的试验介质质上,其中含有磷酸钠(30毫摩尔,pH7.1),二硫苏糖醇(5毫摩尔),磷酸吡哆醛(0.1毫摩尔),L-鸟氨酸(0.081摩尔)和DL-〔1-14C〕鸟氨酸(0.043摩尔,58Ci/mol,Amersham产品),混合液在密闭的容器中,并放有用50L氢氧化季铵盐(1M)湿润的滤纸。反应于37℃进行60分钟,然后加入0.5ml 40%三氯乙酸终止其反应。再过30分钟后,用标准的闪烁计数仪计算滤纸上吸收的二氧化碳。根据Kitz及Wilson的方法(J.Biol.Chem.,237,3245(1962)),计算不定浓度(infinite concentration)的抑制剂的KI(表现离解常数)及T50(半寿期)。
权利要求
1.制备下面通式Ⅰ的氟化二氨基炔衍生物的方法
式中R代表氢或C1~C4烷基,它是将下式Ⅱ的相应醇,用已知的方法将羟基转变为伯氨基
式中R代表氢或C1~C4烷基。
2.权利要求
1中所述的方法,这种转化是通过下面通式Ⅲ的邻苯二甲酰亚氨基化合物的氨基进行保护的衍生物进行的,
式中R代表氢或C1~C4烷基
3.权利要求
1或2中的方法中,氟化的二氨基炔衍生物是二氨基-2,2-二氟-5-己炔。
4.制备药用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
1所制备的通式Ⅰ的氟化二氨基炔衍生物与药用载体或稀释剂混合。
专利摘要
新的氟化二氨基炔衍生物为鸟氨酸脱羧酶抑制剂,具有如下通式I的结构
文档编号C07CGK87100255SQ87100255
公开日1987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87年1月13日
发明者科尔布·迈克尔, 肯德里克·戴维德·A 申请人:默里尔多药物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