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视网膜疾病的治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840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视网膜疾病的治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谷氨酸拮抗剂在治疗外视网膜(outer retina)疾病中的应用。
已有报道称许多不同种类的化合物可在各种动物模型中将视网膜光损伤降低至最小抗氧剂,如抗坏血酸(Invest Ophthal&Vis Sci,1985,26,1589-1598),二甲基硫脲(Invest Ophthal&Vis Sci,1992,33,450-472;ArchOphthal,1990,108,1751-1752),α-生育酚(Nippon Ganka Gakkai Zasshi,1994,98,948-954),以及β-胡萝卜素(Cur Eye Res,1995,15,219-232);钙拮抗剂,如氟桂利嗪(Exp Eye Res,1993,56,71-78;Arch Ophthal,1992,109,554-622);生长因子,如基础成纤细胞生长因子,脑衍生的神经因子,睫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白介素-1-β(Proc Nat Acad Sci,1992,89,11249-11253);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1993,231,729-736),地塞米松(Exp Eye Res,1992,54,583-594);以及铁螯合剂,如去铁胺(Cur Eye Res,1991,2,133-144)。
目前,在外视网膜变性的模型中尚未评估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这是因为一些研究表明主要的内视网膜细胞对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是敏感的,而暴露于兴奋性氨基酸对外视网膜光感受体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是没有作用的(Exp Brain Res,1995,106-93-105;Vis Neurosci,1992,8,567-573)。但是,当在机械应力诱发的缺血性再灌注的模型中测试时,内视网膜功能和RPE功能可通过右美沙芬处理来中等程度地保护,但对于外视网膜功能没有测到明显的保护作用(Arch Ophthal,1993,111,384-388)。类似地,发现MK-801在防止激光诱导的对视网膜的热灼伤扩展方面在60天中具有最小程度的有效性,但在激光接触后3天和20天评估时不能显著地防止光感受体丢失(Invest Ophthal&Vis Sci,1997,38,1380-1389)。
一系列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拮抗剂包括eliprodil、艾芬地尔、CP-101,606、替巴洛新、2309BT、840S、以及相关结构的类似物是有效的神经保护剂,认为它们可通过在NMDA受体的多胺结合位点处的相互作用而调节兴奋性氨基酸毒性(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Experimental Therapeutic,1990,253,475-482;British Journal ofPharmacology,1995,114,1359-64;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Letters,1993,13,91-94;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1995,38,3138-45;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1998,41,1172-1184;Journal of MedicinalChemistry,1991,34,3085-3090;WO97/09309 Synthelabo,WO97/09310Synthelabo)。更具体而言,近来已证明艾芬地尔、eliprodil和CP-101,606优选阻断NMDA受体的多胺结合位点的NR1A/NR2B亚型(NeuroscienceLetters,1997,223,133-136;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Therapeutic,1996,279,515-523)。与在NMDA受体的其他位点处发生作用的NMDA拮抗剂如MK-801和PCP相比,这类化合物与NMDA受体亚单位的多胺位点的选择性相互作用被认为至少部分是神经保护活性和相对有利的副作用模式的原因。
除具有作为NMDA拮抗剂的活性外,某些化合物如eliprodil和艾芬地尔在钙、N、P和L通道处都具有钙拮抗剂活性(European Journal ofPharmacology,1996,299,103-112;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1994,257,297-301)。其他钙拮抗剂如氟桂利嗪也在光诱导的损伤模型中具有保护作用(Exp Eye Res,1993,56,71-78;Arch Ophthal,109,1991,554-62)。
图2显示了使视网膜免受激光处理导致的侧损伤作用。
图3显示了eliprodil及其对映体对侧视网膜激光灼伤损害的预防作用。
本发明涉及谷氨酸拮抗剂,已发现它们可用于治疗外视网膜的疾病,特别是年龄相关性的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以及其他形式的遗传性变性视网膜疾病;视网膜脱离和裂孔;黄斑皱褶;影响外视网膜的缺血;与激光治疗有关的损伤(格栅、焦点和全视网膜),包括光动力疗法(PDT);外伤;手术(视网膜移位、视网膜下手术或玻璃体切割术)或光诱导的医源性视网膜病;以及视网膜移植的保护。在此所用术语外视网膜包括RPE、光感受体、Muller细胞(在某些程度上它们存在于外视网膜中)、以及外丛状层。所述化合物配制成用于全身或者局部眼给药的形式。
在我们的光损伤模型中,抗氧剂在高剂量时也是无效的(α-生育酚)或者效果很小(抗坏血酸、维生素E类似物)。类似地,一些钙拮抗剂(氟桂利嗪、尼卡地平)是中等有效的,而其他的药物(硝苯地平、尼莫地平、巴尼地平、维拉帕米、利多氟嗪、乳酸双苯丙胺、阿米洛利)对于防止光诱导的功能或形态变化是无效的。但是,已经发现NMDA拮抗剂在治疗外视网膜的疾病方面是有效的。
在此所用术语谷氨酸拮抗剂是指NMDA受体通道复合物的拮抗剂。NMDA受体拮抗剂包括通道阻断剂(非竞争性地阻断NMDA受体通道的药物);受体拮抗剂(在NMDA结合位点处与NMDA或谷氨酸竞争的药物);在甘氨酸辅助激动剂位点处或者任何调节位点处发生作用的药物(如锌、镁、氧化还原、或多胺位点)。外视网膜疾病包括在遗传上易受影响的个体中由环境诱导的(创伤、缺血、光-氧化应力)急性和慢性外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细胞”)变性病症。其包括但不限于年龄相关性的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及其他形式的遗传性变性视网膜疾病;视网膜脱离、裂孔;黄斑皱褶;影响外视网膜的缺血;与激光治疗有关的损伤(格栅、焦点和全视网膜),包括光动力疗法(PDT);外伤、手术(视网膜移位、视网膜下手术或玻璃体切割术)或光诱导的医源性视网膜病;以及视网膜移植的保护。优选的谷氨酸拮抗剂通过在多胺位点处的结合而可以抑制兴奋毒性,并具有钙拮抗剂和/或钠拮抗剂和/或神经营养活性。发现特别有用的谷氨酸拮抗剂具有以下结构。
Y、X=OH、H;m=0-3;n、p=1、2;R1=H、卤素、三氟甲基、C1-4烷基、OH、C1-4烷氧基、苄基氧基、C1-16烷酰基氧基、苯甲酰基氧基,或者当R2=4位中的OH或甲氧基而且R3=H时,则R1=羟甲基、氨甲酰基或C1-4烷氧基羰基;R2=H、卤素、C1-4烷基、OH、C1-4烷氧基;R3、R4=H、C1-4烷基;而且R5=H、卤素、三氟甲基、C1-4烷基、OH、C1-4烷氧基、苄基氧基、C1-6烷酰基氧基、苯甲酰氧基。
这些化合物包括所有的异构体及药物学上可接受的盐。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谷氨酸拮抗剂是2-[4-(4-氟苄基)-哌啶子基]-1-(4-氯苯基)乙醇(eliprodil)和/或其R或S异构体。
本发明的某些化合物还具有神经营养作用,参见第5,547,963号美国专利。因为已经证实神经生长因子可在遗传上易产生视网膜变性的鼠种中抑制视网膜变性(Graefes Arch Clin and Exp Ophthal,1996,234supplement 1,S96-100),本发明化合物的神经营养活性可产生额外的治疗效果。
通常情况下,对于变性疾病,本发明的化合物是通过口服给药,这些化合物的日剂量在0.01-500mg之间。优选的总日剂量为1-100mg之间。非口服给药时,如玻璃体内、眼局部、透皮药贴、非胃肠道给药、眼内、结膜下、或者眼球后注射、离子电渗或缓释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或脂质体,有可能需要调节总的日剂量,以提供治疗有效量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也可以在手术期间使用的眼冲洗液的形式给药,对于冲洗液配方可参见第5,604,244号美国专利。该专利在此并入作为参考。浓度应在0.001μM-10μM之间,优选为0.01μM-5μM。
化合物可配制成各种类型的眼科制剂,用于向眼睛局部给药。它们可与眼用防腐剂、表面活性剂、增粘剂、渗透促进剂、缓冲剂、氯化钠、以及水混合,形成无菌的眼科含水混悬剂或溶液。眼用溶液制剂可通过将化合物溶解在生理上可接受的等渗含水缓冲液中来制备。另外,眼用溶液可包括眼用表面活性剂,以有助于化合物的溶解。眼用溶液可包含增稠剂,如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以提高制剂在结膜囊中的保留。为制备无菌眼用软膏剂,将活性成分与防腐剂在合适的载体中混合,所述载体例如是矿物油、液体羊毛脂、或白矿脂。无菌眼用凝胶剂可根据已公开的类似眼科制剂的制备方法通过将活性成分悬浮在亲水基质中来制备,所述亲水基质可通过混合例如卡波醇-940等来制备。可加入防腐剂和张力调节剂。
如果是局部给药,化合物优选配制成局部眼用混悬液或溶液,其中pH值约为4-8。化合物通常以0.001-5重量%、优选0.01-2重量%的量掺入在这些制剂中。因此对于局部给药,可根据熟练临床人员的常规能力向眼表面给药1-2滴这些制剂,每日1-4次。
优选的化合物eliprodil(或其R或S异构体)可口服给药,证实在给药时有非常低的副作用发生率,而且可有效地跨越血-脑屏障(Drugs ofthe Future,1994,19,905-909),这表明在目标组织-视网膜中会出现有效的浓度。该化合物描述于第4,690,931号美国专利中,其内容在此并入作为参考。
在我们的光诱导损伤模型中评估了eliprodil,该模型是视网膜变性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模型。出乎意料的是,作为一种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eliprodil作为细胞保护剂表现出显著的效力和效能。光感受体和RPE细胞都受到完全的保护,没有光诱导的功能变化和形态损伤。
实施例1光-氧化诱导的视网膜病光视网膜病是视网膜色素上皮和神经视网膜的过度激发导致的,其是由于吸收了可见或近紫外照射。损伤严重程度取决于波长、光辉、接触时间、种类、眼色素沉着、和年龄。损伤有可能是由于细胞膜的过氧化、线粒体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失活、或者细胞内钙的增加。由光-氧化应力导致的细胞损伤使细胞由于凋亡而死亡(Shahinfar,S.,Edward,D.P.和Tso,M.O.(1991),视网膜光损伤中光感受体细胞死亡的病理学研究(A pathologic study of photoreceptor cell death in retinal photic injury),Current Eye Research,10:47-59;Abler,A.S.,Chang,C.J.,Fu,J.和Tso,M.O.(1994),光损伤引发光感受体细胞的凋亡(Photic injury triggers apoptosisof photoreceptor cells),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35(补编)1517)。氧化应力诱发的凋亡已证明是许多眼疾病的原因,所述眼疾病包括医源性视网膜病、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和其他形式的遗传性变性疾病、缺血性视网膜病、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青光眼和视网膜新血管形成(Chang,C.J.,Lai,W.W.,Edward,D.P.和Tso,M.O.(1995),在人中创伤性视网膜脱离后的凋亡性光感受体细胞死亡(Apoptoticphotoreceptor cell death after traumatic retinal detachment in humans),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113:880-886;Portera-Cailliau,C.,Sung,C.H.,Nathans,J.和Adler,R.(1994),在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鼠模型中凋亡性光感受体细胞死亡(Apoptotic photoreceptor cell death in mouse models ofretinitis pigmentosa),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U.S.A.),91:974-978;Buchi,R.R.(1992),在压力诱导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在鼠视网膜中的细胞死亡电子显微镜研究。I.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Cell deathin the rat retina after a pressure-induced ischaemia-reperfusion insult:anelectron micoscopic study.I.Ganglio cell layer and inner nuclear layer),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55:605-613;Quigley,H.A.,Nickells,R.W.,Kerrigan,L.A.,Pease,M.E.,Thibault,D.J.和Zack,D.J.(1995),在实验性青光眼中以及凋亡导致的axotomy发生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Retinalganglion cell death in experimental glaucoma and after axotomy occurs byapoptosis),Invest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36:774-786)。已在小鼠(Zigman,S.,Groff,J.,Yulo,T.和Vaughan,T.(1975),鼠眼组织对连续的近紫外光照射的反应(The response of mouse ocular tissues tocontinuous near-UV light exposure),Investigative Ophthalmolgy&VisualScience,14:710-713)、大鼠(Noell,W.K.,Walker,V.S.,Kang,B.S.和Berman,S.(1966),鼠中的光诱发的视网膜损伤(Retinal damage by light inrats),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5:450-473;Kuwabara,T.和Gorn,R.A.(1968),可见光诱发的视网膜损伤电子显微镜研究(Retinal damage by visible light:an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Archives ofOphthalmology,79:69-78;La Vail,M.M.(1976),长期暴露于连续光后白鼠中一些光感受体细胞的存活率(Survival of some photoreceptor cells inalbino rats following long-term exposure to continuous light),Investigative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15:64-70)、兔(Lawwill,T.(1973),兔视网膜长时间接触低强度光的影响(Effeets of prolonged exposure of rabbitretina to low-intensity light),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12:45-51)、松鼠(Collier,R.J.和Zigman,S.(1989),暴露于近紫外或者短波长可见光照射后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的比较(Comparison of retinalphotochemical lesions after exposure to Near-UV or short-wavelength visibleradiation),In M.M.La Vail,R.E.Anderson和J.G.Hollyfield(编辑),Inherited and Environmentally induced Retinal Degenerations.Alan R.Liss,Inc.,New York;Collier,R.,W.Waldron和Zigman,S.(1989),灰松鼠视网膜在暴露于近紫外光后变化的暂时性后果(Temporal sequence of changesto the gray squirrel retina after near-UV exposure),Investigative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30:631-637)、非人的灵长类动物(Tso,M.O.M.(1973),弥猴中的光黄斑病光和电子显微镜研究(Photicmaculopathy in rhesus monkey.A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12:17-34;Ham,W.T.,Jr.,Ruffolo,J.J.,Jr.,Mueller,H.A.和Guerry,D.,Ⅲ.(1980),视网膜照射损伤的本质取决于波长、功率和接触时间(The nature of retinal radiationdamage:dependence on wavelength,power level and exposue time),VisionResearch,20:1105-1111;Sperling,H.G.,Johnson,C.和Harwerth,R.S.(1980),对灵长类动物的锥体的差异性光谱光损伤(Differential spectralphotic damage to Primate cones),Vision Research,20:1117-1125;Sykes,S.M.,Robison,W.G.,Jr.,Waxler,M.和Kuwabara,T.(1981),宽谱荧光对猴视网膜的损伤(Damage to the monkey retina by broad spectrum fluorescentlight),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20:425-434;Lawwill,T.(1982),光在灵长类动物的视网膜中导致的三个主要病理过程机理的研究(Three major pathologic processes caused by light in the primate retina:A search for mechanisms),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OphthalmologySociety,80:517-577)、以及人(Marshall,J.,Hamilton,A.M.和Bird,A.C.(1975),在猴和人视网膜中红宝石和氩激光损伤的组织病理学(Histopathology of ruby and argon laser lesions in monkey and human retina),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59:610-630;Green,W.R.和Robertson,D.M.(1991),人眼中光视网膜病的病理学发现(Pathologic findings of photicretinopathy in the human eye),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112:520-27)中观察到了光诱导的视网膜损伤。在人中,长期暴露于环境照射也证明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一个危险因素(Young,R.W.(1988),阳光照射及年龄相关性的黄斑变性(Solar radiation and age-related maculardegeneration),Survey of Ophthalmology,32:252-269;Taylor,H.R.,West,S.,Munoz,B.,Rosenthal,F.S.,Bressler,S.B.和Bressler,N.M.(1992),可见光对眼睛的长期作用(The long-term effects of visible light on the eye),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110:99-104;Cruickshanks,K.J.,Klein,R.和Klein,E.K.(1993),阳光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海狸鼠眼研究(Sunlightand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The Beaver Dam Eye Study),Archivesof Ophthalmology,111:514-518)。
为确定eliprodil和其他谷氨酸拮抗剂是否可保护视网膜细胞免受光-氧化损伤,将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或载体实验组。在实验1中,大鼠给药各种谷氨酸拮抗剂,包括MK-801、eliprodil、和美金刚,而在实验2中,比较eliprodil的效力和其异构体的效力。在这两个实验中,在暴露于经光谱过滤的蓝光(约220fc)6小时前的48、24和0小时,大鼠接受三次腹膜内(IP)注射载体或药物。对照大鼠在正常循环的光照下饲养在笼子中。视网膜电流图(ERG)是眼睛对光闪电应答的非侵入性临床测量法。a波和b波是ERG的两个组成部分,可用于诊断视网膜功能。a波反映外视网膜功能,并由光感受体和色素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而b波反映内视网膜功能,特别是Muller细胞的功能。在5天的恢复期后由适应黑暗并被麻醉的大鼠(氯胺酮-HCl,75mg/kg;赛拉嗪,6mg/kg)中记录ERG。眼睛对光闪的电应答是通过观察全视野刺激球来诱发的。使对一系列强度逐渐增加的光闪的ERG数字化,以分析波形的暂时特征和应答电压强度(VlogI)的关系。结果蓝光照射对给药载体的大鼠的影响当在5天恢复期后测量时,与对照相比,蓝光照射6小时使ERG应答幅度显著减小(ANOVA,p<0.001;Bonferroni t-检验,p<0.05)(

图1)。最大的a波和b波幅度在给药载体的大鼠组中与对照相比降低70%以上。另外,阈应答更低,而且在更亮的闪光强度时产生。实验1谷氨酸拮抗剂对光视网膜病的预防给药MK-801、eliprodil或美金刚的大鼠表明对外和内视网膜功能产生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免受光-氧化诱导的视网膜病。1)、MK-801在给药20mg/kg的大鼠中,MK-801为外和内视网膜功能提供显著的保护作用,免受光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另外,与对照相比,应答幅度、波形和阈应答没有显著的不同。最大a波应答幅度在对照组中平均为734.05μV(SEM=36.79μV),而在给药20mg/kg的大鼠中平均为537.93μV(SEM=34.42μV)(见图1-A)。
类似地,最大b波应答幅度也没有显著的不同,在对照组中平均为1807μV(SEM=74.32μV),而在给药MK-801的大鼠中平均为1449.77μV(SEM=68.12μV)。在给药2或10mg/kg之MK-801的大鼠中没有测量到对视网膜功能的显著保护作用。2)、Eliprodil与载体相比,在给药eliprodil(外消旋混合物)的大鼠(20mg/kg)中也测量到对视网膜功能的显著保护作用(图1-A)。ERG的a和b波分别是正常值的57%和53%,而且比给药载体的大鼠分别高2.4和2.2倍。由给药eliprodil(2或10mg/kg)的大鼠中记录到的ERG与载体相比没有显著的不同,约为正常值的32%。3)、美金刚如图1-A所示,在给药美金刚(2mg/kg)的大鼠中没有测量到对外和内视网膜功能的显著保护作用。与给药载体的大鼠相比,在给药20mg/kg的大鼠中观察到美金刚为外和内视网膜提供了显著的保护作用,免受光诱导的视网膜变性。但是,在给药20mg/kg的大鼠中ERG应答显著比正常值低。实验2eliprodil与R和S异构体的比较1)、Eliprodil在给药20mg/kg和40mg/kg的大鼠中,eliprodil(外消旋体)为外和内视网膜功能提供了显著的保护作用,使其免受光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图1-B)。在给药20mg/kg和40mg/kg之eliprodil的大鼠中,最大a波应答幅度分别比给药载体的大鼠高2.4和2.25倍。5天的恢复期后,最大a波应答幅度在给药20mg/kg的大鼠中平均为395.82μV(SEM=46.4μV),而在给药40mg/kg的大鼠中平均为419.85μV(SEM=63.88μV)。在各给药组之间没有检测到视网膜功能上的显著差异,而且这些幅度约为正常值的60%。2)、R-eliprodil如图1-B所示,R-eliprodil的效力比eliprodil(外消旋体)低2倍。在5天的恢复期后,在给药20mg/kg之R-eliprodil的大鼠中没有检测到对外和内视网膜功能的显著保护作用。最大a和b波应答分别为正常值的38%和36%。但是,在给药40mg/kg的大鼠中,R-eliprodil为外和内视网膜功能提供显著的保护作用,免受光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图1-B)。应答幅度比给药载体的大鼠高约2倍,而且为正常值的50%。最大a波和b波应答幅度分别平均为397.25μV(SEM=77.14μV)和812.87μV(SEM=160.13μV)。在给药80mg/kg最高剂量R-eliprodil的大鼠中没有测量到显著的视网膜保护作用。最大a波和b波应答约为正常值的40%。3)、S-eliprodil与给药载体的大鼠相比,在给药S-eliprodil(5mg/kg)的大鼠之间没有测量到显著的ERG应答幅度的差异。但是如图1-B所示,S-eliprodil的效力比eliprodil(外消旋体)高2倍。5天的恢复期后,与载体相比,在给药低至10mg/kg的S-eliprodil的大鼠中测量到对外和内视网膜功能的显著保护作用。最大a和b波应答分别为正常值的64%和76%。与给药载体的大鼠相比,在给药20mg/kg的大鼠中还测量到对外和内视网膜功能的显著保护作用,使其免受光诱导的视网膜变性。5天的恢复期后,应答幅度比给药载体的大鼠高2倍,约为正常值的62%。最大a波和b波应答幅度分别平均为418.04μV(SEM=56.18μV)和1015.95μV(SEM=141.49μV)。总结由该系列化合物评估的所有谷氨酸拮抗剂在该光诱导的视网膜病变模型中使RPE和光感受体细胞得到显著的恢复。在给药MK-801的大鼠中测量到完全的保护作用。S-对映体在该系列的谷氨酸拮抗剂中是效力最强的视网膜保护剂。
实施例2视网膜激光灼伤扩展损伤在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栅格、焦点和全视网膜)或者在光动力治疗期间使眼睛暴露于高能激光照射中。该类型的治疗经常是在治疗脉络膜新血管形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增殖期、未成熟的视网膜病变、或者修补视网膜裂孔或脱离期间使用。与该激光治疗相关的是组织被破坏,导致视力损坏。黄斑光凝研究发现在治疗下中心凹(subfoveal)黄斑脉络膜新血管形成(CNV)的眼睛中有20%以及在治疗中心旁CNV的眼睛中有18%会产生6或更多线(line)的严重视力损坏,这是激光治疗的直接结果。据信,该视力损坏是激光诱导的对周围正常神经感觉层视网膜和RPE损伤扩展的直接结果。在激光灼伤的区域中产生单氧和其他活性氧物质以及细胞素,而且认为它们横向迁移导致侧视网膜损坏。该区域中视网膜形态的变化类似于在我们光-氧化性视网膜病变模型中的变化。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给药载体或者eliprodil的大鼠中定量激光灼伤面积的变化,以确定治疗药物是否能够降低激光灼伤扩展损伤。将沉着有色素的Long Evan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载体或药物组。在激光照射前64、48、24和2小时,以及在用氩激光(点尺寸=200微米,功率强度=100mW,接触时间=0.1秒)进行2-4次激光灼伤后的3、19和25小时,向大鼠给药(IP)。48小时的恢复期后,将眼睛固定、脱水、并嵌在塑料树脂中。扁平固定视网膜,然后分离出平面中与神经纤维层正切的组织,由此对激光灼伤进行组织学评估。通过使用该技术,外核层中的损伤面积可用影像分析系统来计算。结果激光照射后48小时对视网膜灼伤进行组织学评估,表明损伤在正常情况下限制在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外视网膜中。激光灼伤中心的特征是所有的毛细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都关闭;Bruch膜穿孔;所有光感受体核固缩和坏死;而且内和外节段的损坏。损伤向周围视网膜中的扩展包括外节段缩短、内节段膨胀、RPE和脉络膜中黑色素颗粒的成块、以及RPE的空泡形成。在对照和给药载体的眼睛中,激光灼伤面积分别平均为50627.07和55243.65μ2(图2和3)。1)、Eliprodil与载体相比,用eliprodil(外消旋体)治疗显著地减少视网膜灼伤面积约60%(图2,3)。在给药eliprodil的大鼠中,平均灼伤面积为22406μ2(SEM=3559.3μ2)。在给药10mg/kg的大鼠中,没有测量到激光灼伤面积的降低。在该组大鼠中,激光灼伤面积平均为55411.67μ2(SEM=2555.47μ2)。2)、R-eliprodil给药R-eliprodil(40mg/kg)时,损伤面积比给药载体大鼠中的损伤小28%。在给药R-eliprodil的大鼠中,激光灼烧损伤面积平均为36016μ2(SEM=4779.49μ2),而且与给药载体或者未注射的损伤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图3)。给药R-eliprodil(20mg/kg)时,激光损伤面积比给药载体大鼠中的损伤小16%,但没有显著性的差异。3)、S-eliprodil在给药S-eliprodil(20mg/kg)的大鼠中,激光灼少损伤面积平均为43098.5μ2(SEM=2992.94μ2)。其损伤面积比给药载体的大鼠中的损伤面积低15%,但与载体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图3)。总结eliprodil的R异构体和外消旋混合物都能够显著地降低激光灼伤周围的侧视网膜损伤。发现eliprodil(外消旋体)的效力高2倍,而且在该激光灼伤扩展模型中是R-eliprodil效力的2倍。与S-eliprodil相比,这些分子对NMDA受体都具有毫微摩尔级的结合亲和性。S-eliprodil在该模型中没有显著的效力,而且与NMDA受体的亲和性为毫摩尔级的。
以下制剂是代表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1相当于5mg游离碱形式的Eliprodil实施例8
1相当于50mg游离碱形式的Eliprodil
实施例9
1相当于10mg游离碱形式的Eliprodil实施例10
1相当于20mg游离碱形式的Eliprodil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外视网膜病变的组合物,其包含治疗有效量的谷氨酸拮抗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谷氨酸拮抗剂是多胺位点拮抗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谷氨酸拮抗剂是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Y、X=OH、H;m=0-3;n、p=1、2;R1=H、卤素、三氟甲基、C1-4烷基、OH、C1-4烷氧基、苄基氧基、C1-16烷酰基氧基、苯甲酰基氧基,或者当R2=4位中的OH或甲氧基而且R3=H时,则R1=羟甲基、氨甲酰基或C1-4烷氧基羰基;R2=H、卤素、C1-4烷基、OH、C1-4烷氧基;R3、R4=H、C1-4烷基;而且R5=H、卤素、三氟甲基、C1-4烷基、OH、C1-4烷氧基、苄基氧基、C1-6烷酰基氧基、苯甲酰氧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化合物是eliprodil。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化合物是eliprodil的R或S异构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病变选自于以下组中年龄相关性的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以及其他形式的遗传性变性视网膜疾病;视网膜脱离和裂孔;黄斑皱褶;影响外视网膜的缺血;与激光治疗有关的损伤(格栅、焦点和全视网膜),包括光动力疗法(PDT);外伤;手术(视网膜移位、视网膜下手术或玻璃体切割术)或光诱导的医源性视网膜病;以及视网膜移植的保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化合物是eliprodil。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化合物是eliprodil的R或S异构体。
9.一种用于治疗外视网膜病变的方法,其包括给药治疗有效量的谷氨酸拮抗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谷氨酸拮抗剂是多胺位点拮抗剂。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谷氨酸拮抗剂是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Y、X=OH、H;m=0-3;n、p=1、2;R1=H、卤素、三氟甲基、C1-4烷基、OH、C1-4烷氧基、苄基氧基、C1-16烷酰基氧基、苯甲酰基氧基,或者当R2=4位中的OH或甲氧基而且R3=H时,则R1=羟甲基、氨甲酰基或C1-4烷氧基羰基;R2=H、卤素、C1-4烷基、OH、C1-4烷氧基;R3、R4=H、C1-4烷基;而且R5=H、卤素、三氟甲基、C1-4烷基、OH、C1-4烷氧基、苄基氧基、C1-6烷酰基氧基、苯甲酰氧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化合物是eliprodil。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化合物是eliprodil的R或S异构体。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病变选自于以下组中年龄相关性的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以及其他形式的遗传性变性视网膜疾病;视网膜脱离和裂孔;黄斑皱褶;影响外视网膜的缺血;与激光治疗有关的损伤(格栅、焦点和全视网膜),包括光动力疗法(PDT);外伤;手术(视网膜移位、视网膜下手术或玻璃体切割术)或光诱导的医源性视网膜病;以及视网膜移植的保护。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化合物是eliprodil或者其R或S异构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谷氨酸拮抗剂治疗外视网膜之病变的组合物及方法。
文档编号A61K31/445GK1324240SQ99812628
公开日2001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27日
发明者小罗伯特·J·科利尔, 马克·R·赫尔贝格, 迈克尔·A·卡平, 乔治·E·巴恩斯, 迈克尔·L·钱德勒 申请人:阿尔康制药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