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3280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成熟果实。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清热利 湿,祛风止痒。 _9] 猪苓: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利水 渗湿。
[0020] 大腹皮: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 经;下气宽中,行水消肿。
[0021]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 气健脾,燥湿化痰。
[0022] 苍术: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 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0023] 黄柏: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清 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0024] 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味甘,性温;归肺、脾经;补 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0025] 党参: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西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味甘,性平; 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0026] 生地: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清 热凉血,养阴,生津。
[0027] 泽泻:本品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味甘,性寒;归肾、膀胱经;利小便,清 湿热。
[0028] 荆芥: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 风,透疹。
[0029] 薏仁: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健 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
[0030] 苦参: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 热燥湿,杀虫,利尿。
[0031] 白茅根: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味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凉血 止血,清热利尿。
[0032] 半边莲: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干燥全草。味辛,性平;归心、小肠、肺经;利 尿消肿,清热解毒。
[0033] 桂枝: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 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0034] 鸡内金:本品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 经;健胃消食,涩精止遗。
[0035] 蝉蜕: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味甘,性寒;归肺、肝经;散 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
[0036] 石韦: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干燥叶。味甘、苦,性微 寒;归肺、膀胱经;利尿通淋,清热止血。
[0037]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组方分析: 本发明的中药组方是以地肤子、白茅根、大腹皮、薏仁、黄芪、猪苓为君药,清热利湿、凉 血止血、行水消肿、清热排脓、利尿托毒;以党参、生地、泽泻、荆芥、苍术为臣药,补中益气、 养阴生津、渗湿利水、解表散风;以苦参、半边莲、鸡内金、石韦为佐药,清热燥湿、利尿解毒、 涩精止遗、通淋止血;以陈皮、黄柏、桂枝、蝉蜕为使药,燥湿化痰、泻火除蒸、温通经脉、散 风除热;君臣佐使诸味药材相互配合,阴阳相携,相辅相成,从而可以达到清热利湿、凉血止 血、行水消肿、清热排脓、利尿托毒、燥湿化痰等功效,各种急慢性肾盂肾炎均有十分显著的 治疗效果。
[003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见效快、效果好、标本兼治、无毒副作用、愈 后不易复发等技术优势,此外,本发明中药制剂还具有制剂工艺成本低、制剂的药效稳定、 易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实施例1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各味药材范围的最小范围配比和本发明制造工艺的最优参数生产 胶囊剂: (1)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称取地肤子12kg、猪苓11kg、大腹皮15kg、陈皮8kg、苍术8kg、 黄柏7kg、黄苗16kg、党参11kg、生地9kg、泽泻9kg、荆芥9kg、薏仁17kg、苦参7kg、白茅根 17kg、半边莲7kg、桂枝7kg、鸡内金6kg、蝉蜕7kg、石韦7kg ; (2) 将党参、苦参、黄芪、黄柏、生地、荆芥、半边莲,分别粉碎,混合后加10倍重量的浓 度为70%乙醇,浸泡15小时,回流煎煮,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滤保留滤渣,合并滤液,减 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0°C相对密度为1. 18-1. 23的浓缩液,备用; (3) 将地肤子、猪苓、大腹皮、陈皮、苍术、泽泻、薏仁、白茅根、桂枝、鸡内金、蝉蜕、石韦 分别粉碎,与步骤(2)滤渣混合后,加入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过 滤,合并滤液,浓缩至60°C相对密度为1. 18-1. 23的浓缩液,备用; (4) 将步骤(2)和(3)中制得的浓缩液合并,混合均匀,继续减压浓缩至60°C相对密度 为I. 31-1. 35的稠膏,即为中药浸膏; (5)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添加合适的辅料,将步骤(4)所得中药浸膏制成胶 囊剂,规格:折合I. 44g生药/粒胶囊。
[0040] 实施例2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各味药材范围的最大范围配比和本发明制造工艺的最优参数生产 胶囊剂: (1)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称取地肤子28kg、猪苓25kg、大腹皮27kg、陈皮18kg、苍术20kg、 黄柏17kg、黄芪30kg、党参23kg、生地21kg、泽泻21kg、荆芥23kg、薏仁26kg、苦参17kg、白 茅根33kg、半边莲15kg、桂枝17kg、鸡内金12kg、蝶脱15kg、石韦13kg ; (2) 将党参、苦参、黄芪、黄柏、生地、荆芥、半边莲,分别粉碎,混合后加10倍重量的浓 度为70%乙醇,浸泡15小时,回流煎煮,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滤保留滤渣,合并滤液,减 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0°C相对密度为1. 18-1. 23的浓缩液,备用; (3) 将地肤子、猪苓、大腹皮、陈皮、苍术、泽泻、薏仁、白茅根、桂枝、鸡内金、蝉蜕、石韦 分别粉碎,与步骤(2)滤渣混合后,加入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过 滤,合并滤液,浓缩至60°C相对密度为1. 18-1. 23的浓缩液,备用; (4) 将步骤(2)和(3)中制得的浓缩液合并,混合均匀,继续减压浓缩至60°C相对密度 为1. 31-1. 35的稠膏,即为中药浸膏; (5) 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添加合适的辅料,将步骤(4)所得中药浸膏制成胶 囊剂,规格:折合I. 44g生药/粒胶囊。
[0041] 实施例3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各味药材范围内的任意配比和本发明制造工艺的最优参数生产胶 囊剂: (1)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称取地肤子27kg、猪苓12kg、大腹皮26kg、陈皮9kg、苍术18kg、 黄柏8kg、黄芪28kg、党参13kg、生地20kg、泽泻11kg、荆芥22kg、薏仁19kg、苦参15kg、白 茅根19kg、半边莲14kg、桂枝9kg、鸡内金11kg、蝶脱8kg、石韦12kg ; (2) 将党参、苦参、黄芪、黄柏、生地、荆芥、半边莲,分别粉碎,混合后加10倍重量的浓 度为70%乙醇,浸泡15小时,回流煎煮,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滤保留滤渣,合并滤液,减 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0°C相对密度为1. 18-1. 23的浓缩液,备用; (3) 将地肤子、猪苓、大腹皮、陈皮、苍术、泽泻、薏仁、白茅根、桂枝、鸡内金、蝉蜕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