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84692阅读:来源:国知局
S的厚度方向Z上相互分离的状态下,向所述两张片材S1、S2以及一对夹持辊41、42之间供给所述弹性构件F。另外,控制所述传送带11?14的旋转速度,以使弹性构件F的第一部分Fl以及第二部分F2变得与夹持辊41、42的轴向Y大致平行或者接近平行。
[0049]在图4中,所述驱动装置3具有由控制装置5控制的第一?第四马达Ml?M4。所述第一马达Ml以及第四马达M4分别驱动第一传送带11以及第四传送带14使它们以高速度VH进行旋转。另一方面,所述第二马达M2以及第三马达M3分别驱动第二传送带12以及第三传送带13使它们以比高速度VH小的低速度VL进行旋转。通过该传送带的速度差,使图5的所述夹持辊41、42(图6)所夹持的部位的弹性构件F的所述第一部分Fl和第二部分F2与夹持辊41、42 (图6)的轴心大致平行。
[0050]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在以高速度VH被驱动的带11、14上施加有网眼。
[0051]在图2中,在第一夹持辊41的上游配置有公知的挡板6。该挡板6折叠所述第一片材SI的两侧缘部Se,并且以使折叠后的该折叠部Sf不夹在所述第一片材SI与第二片材S2之间的方式执行所述第一片材SI的折叠。换句话说,挡板6朝向第一夹持辊41折叠第一片材SI的两侧缘部Se,折叠部Sf夹在第一夹持辊41与第一片材SI的非折叠部Sn之间。换言之,所述折叠部Sf以与所述第一片材S的同所述第一夹持辊41接触的面Ss重叠的方式进行折叠。
[0052]如图9A所明示,未折叠状态的所述第一片材SI的宽度与第二片材S2的宽度相同。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8B的双点划线所示,第一夹持辊41的长度比第二夹持辊42短,进入两组传送带1A、1B之间的空间内。另一方面,第二夹持辊42的长度比所述空间的宽度长,配置在传送带11?14的下方。
[0053]图6的所述第一夹持辊41以及第二夹持辊42在夹持位置O使所述弹性构件F (图5)夹在所述一对片材S1、S2之间并且附着于所述片材S1、S2,形成图SC的复合体W1。即,图2的一对夹持辊41、42在所述第一片材SI的未折叠的所述非折叠部Sn与所述第二片材S2之间夹持所述弹性构件F (Fl、F2),使所述两张片材S1、S2以及所述弹性构件F的宽度方向Y上的中央部分相互贴合而形成复合体Wl。
[0054]作为使弹性构件F附着于所述片材S1、S2的方法,也可以从涂敷机7向图6所示的第二片材S2的与第一片材SI面对的表面涂敷粘合剂。例如,在所述第二夹持辊42的上游(夹持位置O的上游)配置有涂敷机7。该涂敷机7涂敷与第二片材S2的表面相互平行且沿搬运方向延伸的线状的粘合剂。
[0055]在图6的夹持点O的略下游侧,以进入上下的传送带11、12或者13、14之间的状态配置有图8C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一对切割器C、C。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省略所述切割器C的图示。
[0056]所述切割器C在所述复合体Wl中的所述弹性构件F从所述第一片材SI以及第二片材S2伸出的部分切断所述弹性构件F。
[0057]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C以及图8D所示,切断后的弹性构件F的不与片材S1、S2粘合的部分、换句话说两端部Fe因去除张力而立即收缩。
[0058]如图2以及图5所示,在一对夹持辊41、42的下游配置有折回辊8。
[0059]该折回辊8具有沿与所述复合体Wl的搬运方向X正交的宽度方向Y延伸的轴线8c,随着从所述宽度方向Y的中央朝向两端Se而直径减小,如图7A所示,该折回辊8的表面与所述复合体Wl的第二片材S2中的同第一片材SI相反一侧的面接触。
[0060]S卩,如图2所示,折回辊8在两侧缘具有形成为锥状的圆筒面,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Y的所述锥状的圆筒面彼此之间,具有相对于轴线8c平坦或者平缓弯曲的圆筒面。
[006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折回辊8的宽度方向Y的“中央”是指包括折回辊8的宽度方向Y的中心并且不包括该辊8的宽度方向Y的两端的区域。
[0062]该折回辊8 一边与所述第二片材S2接触一边搬运所述复合体Wl,伴随着所述弹性构件F的中央部分Fe收缩而使所述复合体Wl的中央部分Wc在所述宽度方向Y上收缩,由此,所述第一片材SI的折叠部Sf如图7B所示朝向所述折回辊8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缘折回,与所述第二片材S2的两侧缘部Se重叠。由此,生成图9A以及图9B所示的伸缩层叠体I
[0063]如图6所示,在所述折回辊8的更下游侧配置有转向辊10以及接合装置9。该接合装置9如图9C所示实施压纹加工,使所述第一片材SI的折回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片材S2的两侧缘部Se相互接合。
[0064]接下来,对伸缩层叠体W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65]图1的第一片材SI的沿搬运方向的两侧缘部Se利用挡板6而弯折。在折叠该第一片材SI的两侧缘部Se的工序中,如图8A所明示,以使折叠后的该折叠部Sf不夹在所述第一片材SI与第二片材S2之间的方式折回所述第一片材SI。即,以使所述折叠部Sf与接触于第一夹持辊41的面Ss重叠的方式折叠所述折叠部Sf。另一方面,从涂敷机7向图8A的第二片材S2的中央部分Sc涂敷粘合剂D。
[0066]在图1的传送带11?14被驱动装置3驱动而旋转的状态下,从图2的旋转器2送出弹性构件F,弹性构件F以张设状态绕传送带11?14卷绕。由此,弹性构件F —边呈螺旋状绕传送带11?14卷绕,一边朝向搬运方向X的下游被搬运。
[0067]g卩,弹性构件F的第一部分Fl与第二部分F2以相对于轴向Y略微倾斜的状态沿着传送带11?14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被搬运。之后,利用图4的以高速度VH被驱动的第一传送带11与第四传送带14、以及以低速度VL被驱动的第二传送带12与第三传送带13之间的速度差,如图5所示,第一部分Fl和第二部分F2与夹持辊41的轴向Y接近平行,并且被供给至图2的夹持辊41、42之间。
[0068]另一方面,所述两张片材S1、S2被供给至一对夹持辊41、42之间。
[0069]S卩,在所述弹性构件F的第一部分Fl与第二部分F2在所述搬运方向X上相互分离的状态下,所述弹性构件F被供给至所述两张片材S1、S2之间。此时,所述第一部分Fl与第二部分F2以在图8A所示的所述片材S1、S2的厚度方向Z上相互分离的状态被供给至所述两张片材S1、S2之间。
[0070]之后,弹性构件F沿着夹持辊41、42的周向R被搬运至夹持位置O。在该搬运后,通过所述一对夹持辊41、42将所述弹性构件F夹在所述两张片材S1、S2之间,配置为图SB的弹性构件F逐个与两张片材S1、S2粘合的状态。
[0071]即,在所述第一片材SI的未折叠的所述非折叠部Sn与所述第二片材S2之间夹持所述弹性构件F,使所述两张片材S1、S2以及所述弹性构件F的宽度方向Y的中央部分Sc、Fe相互贴合而形成复合体Wl。
[0072]在所述配置后,例如,在所述弹性构件F夹在所述一对片材S1、S2间之后,如图8C所不,在从第一片材SI与第二片材S2伸出的部分,利用一对切割器C、C将所述第一部分Fl与第二部分F2之间的所述弹性构件F逐个切断。此时,图8D的弹性构件F中的不与片材S1、S2粘合的两端部Fe进行所谓的回缩而收缩。
[0073]这样,生成图5的第一部分Fl与第二部F2交替地相互平行、并且以规定的间距P规则地配置的图8D的复合体Wl。
[0074]对于所述图8D的复合体W1,如图7A所示,一边使所述复合体Wl的第二片材S2的同第一片材SI相反一侧的面与折回辊8的表面接触,一边搬运所述复合体W1。
[0075]在此,如图7A所示,所述折回辊8具有包括两个部位82、82的表面,所述两个部位82、82随着从宽度方向Y的中央朝向两端而直径减小,伴随着复合体Wl的中央部分Wc因弹性构件F的收缩力而想要收缩,第一片材SI的折叠部Sf如图7B以及图9A所示那样折回。即,伴随着图8D的所述弹性构件F的中央部分Fe收缩,所述复合体Wl的中央部分Wc在所述宽度方向Y上收缩,从而作用使所述第一片材SI的折叠部Sf如箭头Ar所示那样折回的力,所述折叠部Sf如图9A所示那样折回,与所述第二片材S2的两侧缘部Se重叠。
[0076]复合体Wl在宽度方向Y上收缩,由此图7B所示的复合体Wl (伸缩层叠体W)的宽度方向Y上的长度比图7A所示的复合体Wl的宽度方向Y上的长度短。
[0077]这样,生成图9A以及图9B所示的伸缩层叠体W。
[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