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兼治痤疮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20120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外兼治痤疮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内外兼治痤疮的药物,尤其是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内外兼 治痤疮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痤疮为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痤疮能造成人 体皮肤上皮脂腺或毛囊的发炎,局部病变时会产生能挤出白色或乳白色碎米样粉汁的刺状 丘疹。中医认为,皮肤是五脏的镜子。痘痘的产生主要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中国医学研究 表明:痤疮虽生长在皮肤表面,但与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中医认为引起痤疮的原因是: 面鼻及胸背部属肺,本病常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过食肥甘、油腻、辛辣食物,脾胃 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或因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 所致。目前,现代医学主要使用雄激素拮抗剂、抗生素以及维甲酸类药物治疗该病,虽然有 一定的疗效,但有明显的副作用,如肝功能受损、骨生成迟缓、内分泌紊乱等。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治疗痤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 料制成的口服汤剂和外搽膏剂所组成的治疗痤疮的中药,通过口服和外搽,起到了根治痤 疮的效果,无副作用,无痛苦,不复发。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 口服汤剂按下述重量为:金银花13-19克,槐花13-19克,桑白皮5-15克,赤芍5-15克,连 翘10-20克,当归5-15克,山楂3-9克,丹参13-19克,桃仁3-9克,甘草3-9克;外搽膏剂 按下述重量为:细辛2-5克,白芷3-6克,白芍2-5克,海藻3-6克,僵蚕2-5克,赤石脂2-5 克。
[0005]用法:口服汤剂一天一剂,水煎服,患者一天可分两次服用。将外搽药制成膏剂,然 后用膏剂外搽患处一天两次,一天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0006]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口服汤剂按下述 重量为:金银花16克,槐花16克,桑白皮10克,赤芍10克,连翘15克,当归10克,山楂6 克,丹参16克,桃仁6克,甘草6克;外搽膏剂按下述重量为:细辛3克,白芷4克,白芍3 克,海藻4克,僵蚕3克,赤石脂3克。
[0007] 药理作用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通经活络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痢疾、 痈肿疙疡、丹毒、蜂窝组织炎等。
[0008] 槐花: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主治肠风便血,痔血,血痢,尿血,血淋,崩 漏,吐血,衄血,肝火头痛,目赤肿痛,喉搏,失音,痈疽疮疡。
[0009] 桑白皮: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能 够抗菌、消炎,具有美容的作用。
[0010] 赤芍:清热凉血,散淤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 痛,跌补损伤,痈肿疮疡。
[0011] 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斑疹, 丹毒,瘰疬,痈疮肿毒,急性肾炎,热淋。
[0012]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 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0013] 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 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
[0014] 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0015] 桃仁:桃仁性甘平、味苦,入肺、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经闭,痛经, 癥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0016]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 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17]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解热、利尿、镇痛、镇静药。治头痛,有 发汗、祛痰之效。
[0018] 白芷: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 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0019] 白芍:具有理血活血化瘀,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泻胃的功效,用于气滞血瘀,经闭 腹痛,症瘕积聚,饮食不节,脾运失常,食积胀痛,脘腹胀满疼痛,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 疡,肿毒,瘰疬,痔漏等症。
[0020] 海藻:主要功能是补水美白等 僵蚕: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效,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 结炎,面神经麻痹等症。
[0021 ] 赤石脂:涩肠,止血,收湿,生肌。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 不敛。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药的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置简单, 药源广、成本低。该中药药效协同作用,内外兼用,能够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排毒,排脓,有 效抑制炎症的发生,还能增加皮肤粘膜的新陈代谢和抑制过敏反应,促进细胞的生长,对治 疗痤疮有显著效果。
[0023]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 发明人2010年6月到2011年9月间共收集痤疮的门诊108例,男62例,女46例,年 龄13-35岁。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5-42岁,病程半个 月到5年,对照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13-36岁之间;病程半个月到6年,两组患 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 05),具有可比性。
[0024] 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其他类型的痤疮; 对药物成分过敏者; 不能遵守医嘱者。
[0025]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症状程度分级参照PiU Sburv及国际改良痤疮分 级法:1级:主要皮损为黑头粉刺,散发至多发,炎性丘疹散发,总病灶数10~30个;II级: 主要皮损为粉刺,并有中等数量的丘疹和潜在性脓疱,总病灶数31-50个;III级:主要皮损 为深在炎症性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51 -100个,结节〈3个,发生于颜面、颈部、胸背部;IV 级:皮损为深在炎症性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1〇〇个,结节、囊肿>3个,容易形成瘢痕,发生 于上半身。I、II级为轻度,III级为中度,IV级为重度。
[0026] 2试验方法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甲硝唑VB6片,2片/次,3次/,外用0. 025%维A酸乳膏,1次/晚。
[0027] 治疗组采用本发明治疗痤疮的中药,内服口服汤剂,一天一剂,分两次服用,外敷 外搽膏剂,一天两次,一天1次。
[0028] 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是10天为一个疗程,最少治疗6个疗程。
[0029] 观察指标 安全性观测: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服药期间如实记录所 出现的不良反应。
[0030] 疗效观察:观察皮损的形态、性质、颜色、面积、疼痛程度观察有无面红、便秘或便 溏、尿黄、腹胀、鼻息气热、口臭、月经不调等。
[0031] 3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愈:丘疹、脓疮或囊性结节全部消失,自觉症状 消失;好转:丘疹脓疮或囊性结节大部分消失,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无 效:病情反复发作,皮损及症状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0032] 治疗效果 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口服汤剂按下述重量为:金银花13-19克,槐 花13-19克,桑白皮5-15克,赤芍5-15克,连翘10-20克,当归5-15克,山楂3-9克,丹参 13-19克,桃仁3-9克,甘草3-9克;外搽膏剂按下述重量为:细辛2-5克,白芷3-6克,白芍 2-5克,海藻3-6克,僵蚕2-5克,赤石脂2-5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痤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口服汤剂按下述重量为:金银花 16克,槐花16克,桑白皮10克,赤芍10克,连翘15克,当归10克,山楂6克,丹参16克,桃 仁6克,甘草6克;外搽膏剂按下述重量为:细辛3克,白芷4克,白芍3克,海藻4克,僵蚕 3克,赤石脂3克。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内外兼治痤疮的药物,尤其是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内外兼治痤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口服汤剂按下述重量为:金银花13-19克,槐花13-19克,桑白皮5-15克,赤芍5-15克,连翘10-20克,当归5-15克,山楂3-9克,丹参13-19克,桃仁3-9克,甘草3-9克;外搽膏剂按下述重量为:细辛2-5克,白芷3-6克,白芍2-5克,海藻3-6克,僵蚕2-5克,赤石脂2-5克。该中药药效协同作用,内外兼用,能够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排毒,排脓,有效抑制炎症的发生,还能增加皮肤粘膜的新陈代谢和抑制过敏反应,促进细胞的生长,对治疗痤疮有显著效果。
【IPC分类】A61P17-10, A61K36-736, A61K33-26, A61K9-06, A61K35-64, A61K36-71, A61K9-00
【公开号】CN104739979
【申请号】CN201310730012
【发明人】吕奎荣
【申请人】吕奎荣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