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吸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459928阅读:来源:国知局
0111]其中,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于支撑体2的多层膜,以上层和下层的双层膜20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该层数。即只要在支撑体2上形成多层膜即可,该多层膜具有含有经皮吸收材料的多个层,当将最下层作为第一层、将最上层作为第t层(t多2)并将第η层的粘度记为Vn时,有Vl > V2彡..?彡Vn彡..?彡Vt,并且在除最下层以外的至少I层中含有药剂。
[0112]第I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A成为双层膜20的下层。第I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A不含有药剂且调整为具有可流动的粘度。另外,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成为双层膜20的上层。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含有药剂且调整为具有流动性比下层的第I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A大的粘度。
[0113]这里,可流动的粘度是指在后述的填充工序中,当将模具13按压在双层膜20的表面并施加压力时发生流动的粘度。
[0114]关于第I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A的粘度,优选为200Pa.s以上。对粘度的上限没有限制,但第I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A在模具13内加压时需要发生流动,具有流动性的界限即为上限粘度。
[0115]作为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的粘度,优选为2?30Pa *s。当粘度为下限粘度即2Pa *s时,当由模具13加压时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发生流动,但在通常状态下不需要流展开。
[0116]并且,形成下层的第I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A的粘度优选比形成上层的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的粘度高2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倍以上、特别优选为10倍以上、最优选为20倍以上。为了兼顾最上层与最下层的涂布性和流动性,优选最下层的粘度为最上层的粘度的1000倍以下。
[0117]作为支撑体2,只要是能够支撑双层膜20的薄膜状的支撑体则没有限定,特别可以使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较有刚性的塑料膜、玻璃板、纸等。
[0118]作为第I和第2经皮吸收材料,只要为高分子物质则不限于聚合物材料、天然物等,从经皮吸收材料的微针10进入皮肤内的角度出发,特别优选使用水溶性的高分子物质。
[0119]作为水溶性的高分子物质,优选羟基乙基淀粉、葡聚糖、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任一种。
[0120]另外,作为聚合物材料,优选使用具有生物适应性的树脂。作为这样的树脂,优选使用葡萄糖、麦芽糖、普鲁兰多糖等糖类、明胶等蛋白、聚乳酸、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等生物分解性聚合物。其中,明胶系的材料由于与大多支撑体2具有密合性且作为进行凝胶化的材料具有强固的凝胶强度,因此在后述的剥离工序中,能够与支撑体2密合,因此可优选使用。浓度根据材料的不同而不同,优选为溶解液中含有10?40%树脂聚合物的浓度。另夕卜,溶解所用的溶剂只要是除温水以外的具有挥发性的溶剂即可,可以使用醇等。并且,聚合物树脂的溶解液中根据用途可以使用于供给到体内的药剂一起溶解。
[0121]作为调整各层的粘度的方法,可列举出选择适当的高分子物质的方法、调整高分子物质的溶剂含量的方法、将不同的高分子物质以适当的比率混合的方法等。
[0122]优选将较低粘度的羟基乙基淀粉、葡聚糖、硫酸软骨素、葡萄糖、麦芽糖、普鲁兰多糖、明胶、聚乳酸、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等用作低粘度层中所含的经皮吸收材料,将向其中适量添加透明质酸、羧甲基纤维素等高粘度的高分子物质而成的物质用作高粘度层中所含的经皮吸收材料。
[0123]通过使用上述组合的经皮吸收材料,能够生产效率良好地制造药剂集中于微针的经皮吸收片材。
[0124]更优选形成低粘度层的经皮吸收材料含有选自羟基乙基淀粉、葡聚糖和硫酸软骨素中的至少一种、形成高粘度层的经皮吸收材料含有选自羟基乙基淀粉、葡聚糖和硫酸软骨素中的至少一种和选自透明质酸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0125]形成低粘度层的经皮吸收材料中,优选50重量%以上为选自羟基乙基淀粉、葡聚糖和硫酸软骨素的高分子物质、更优选为8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形成高粘度层的经皮吸收材料中,优选50重量%以上为选自羟基乙基淀粉、葡聚糖、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和羧甲基纤维素的高分子物质、更优选为8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
[0126]另外,经皮吸收片材的针状凸部的顶端部含有药剂、以及选自羟基乙基淀粉、葡聚糖和硫酸软骨素中的至少一种,针状凸部的基部含有选自羟基乙基淀粉、葡聚糖和硫酸软骨素中的至少一种和选自透明质酸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由此得到药剂利用效率高、不易破损的经皮吸收片材。优选针状凸部的顶端部含有羟基乙基淀粉、针状凸部的针基部含有羟基乙基淀粉和透明质酸。
[0127]经皮吸收片材中,形成针状凸部的顶端部的经皮吸收材料中,优选50重量%以上为选自羟基乙基淀粉、葡聚糖和硫酸软骨素的高分子物质、更优选为8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形成针状凸部的基部的经皮吸收材料中,优选50重量%以上为选自羟基乙基淀粉、葡聚糖、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和羧甲基纤维素的高分子物质、更优选为8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
[0128]另外,作为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中含有的药剂,只要具有作为药剂的功能则没有限定,特别优选从肽、蛋白、核酸、多糖类、疫苗、属于水溶性低分子化合物的医药化合物、或化妆品成分中选择。
[0129]另外,作为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中含有的水溶性的高分子物质,优选使用与所含有的药剂不发生相互作用的物质。例如,当将蛋白用作药剂时,当混合带电荷的高分子物质时,蛋白与高分子物质在静电相互作用下会形成缔合物而发生凝聚、沉淀。因此,当药剂中使用带电荷的物质时,优选使用羟基乙基淀粉、葡聚糖等不带电荷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
[0130]作为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的制备方法,例如当使用水溶性的高分子(明胶等)时,可以通过将水溶性粉体溶解于水并在溶解后添加药品来制造。当不易溶于水时,可以进行加温来进行溶解。温度可根据高分子材料的种类来适当选择,优选在约60°C的温度下进行加温(层叠工序)。
[0131]如图8A所示,在支撑体2上涂布高粘度的第I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A形成下层,在下层上涂布低粘度的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形成上层。由此,在支撑体2上层叠了由高粘度的下层和低粘度的上层构成的具有粘度差的双层膜20。此时,关于由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形成的上层,基于所要成形的微针10在成形后的设定固体成分量和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的固体成分浓度来设定所需的第2经皮吸收材料20B的涂布量、即涂布厚度。
[0132]S卩,关于I个单位的针状凹部15,基于填充于针状凹部15的第2经皮吸收材料20B在固化工序后的固体成分量(例如通过干燥等微针10固化为具有弹性的水分量)的设定值、和在经皮吸收材料的制备工序中制备的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的固体成分浓度来计算所需的涂布量/每I个针状凹部。并且,将每I个针状凹部的涂布量乘以形成于模具13的针状凹部15的个数所得到的总涂布量除以按压到模具13的双层膜20的面积,由此算出上层的层厚度。这里,所按压的面积可以通过假设模具13上没有针状凹部而为平坦的来算出。
[0133]其中,形成下层的第I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A的涂布膜厚没有特别限定,但由于过厚涂布时经皮吸收材料造成浪费,因此优选为300?500 μ m左右。
[0134]对作为涂布第I和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A、20B的涂布装置没有特别的限定,但由于需要精度良好地涂布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至涂布厚度,因此优选易于涂布规定量的狭缝式涂布机、棒涂机、刮刀式涂布机、凹版涂布机等计量系的涂布装置。
[0135]在上述层叠工序中,除了在支撑体2上涂布下层、然后在该下层上涂布上层、从而形成双层膜20的基本的方式以外,还可进行以下方式。
[0136]<方式I >在支撑体2上涂布第I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A,在形成下层后将下层一次干燥,在该干燥了的下层上涂布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形成上层的方法。
[0137]<方式2 >在支撑体2上涂布第I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A,在形成下层后将下层一次干燥,在该干燥了的下层上涂布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形成上层,然后将上层一次干燥,之后使其吸水形成双层膜20的方法。
[0138]<方式3 >在支撑体2上涂布第I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A并干燥形成下层。另一方面,在支撑体2上涂布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并干燥形成下层。然后,将上层从支撑体2剥下贴合到下层,然后使其吸水形成双层膜20的方法。
[0139]在上述方式I?3中,上层和下层的干燥以含水率计优选达到20质量%以下。
[0140](填充工序)
[0141]如图8B和8C所示,将如上制作的模具13按压在被支撑体2支撑的双层膜20的表面并使双层膜20流动,由此将经皮吸收材料填充于针状凹部15。
[0142]在该填充工序中,由于形成下层的第I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A与形成上层的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具有粘度差,因此如下发生流动。
[0143]如图9A所示,使模具13位于在支撑体2上形成的双层膜20的上方。接着,如图9B所示,将模具13按压在双层膜20的表面并加压。由此,通过双层膜20的上层比下层的粘度低,首先粘度低的上层的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发生流动而流入针状凹部15。由此,仅粘度低的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填充到模具13的针状凹部15,成为未充满到针状凹部15的顶端的状态。
[0144]如图9C所示,当进一步将模具13持续压在双层膜20的表面时,紧接上层的粘度高的下层的第I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A发生流动而流入针状凹部15。由此,将已填充在针状凹部15的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压入针状凹部15的顶端侧。
[0145]因此,在层叠工序中,若预先基于微针10的固体成分量和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的固体成分浓度设置上层的层厚度,则含有药剂的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的大致全量填充在针状凹部15内。其结果,能够使药剂集中于所成形的经皮吸收片材I的微针10。
[0146]模具13按压双层膜20的表面的压力优选为能够使模具13朝向支撑体2地以10?2000 μηι/分钟的恒定速度发生位移(displace)的压力。
[0147]当发生位移的速度超过2000 μ m/分钟变快时,在上层的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完全填充到针状凹部15之前,上层的第2经皮吸收材料溶液20B流动到针状凹部15的外侧而逃离。另外,当发生位移的速度小于ΙΟμπι/分钟时,填充工序中所需的时间增加,生产效率降低。
[0148]另外,当期望缩短填充工序所需的时间时,也可以将模具13按照使模具13朝向支撑体2地在10?2000 μ m/分钟的速度范围内逐渐加速进行位移的方式按压在双层膜20上。
[0149]其中,由于所使用的药剂中常有在热的作用下发生分解的危险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