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受力机构及含有该辅助受力机构的检查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78343阅读:来源:国知局
定的夹角,如60°?120°之间的夹角等,操作者可以根据调节需要,控制手指部的内、外侧与手掌部的内、外侧分别挤压第一受力面112、第二受力面114、第三受力面122或第四受力面124,由于内受力件110和外受力件120分别固定在操作台上,因而可以带动操作台在机架上移动,实现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的调节,并组合得到所需的调节幅度。
[0032]第一受力面112及第二受力面114的高度小于第三受力面122与第四受力面124的高度,并且第一受力面112与第二受力面114的高度以及整个内受力件110的高度满足使手指部的至少拇指与食指露出,如可以设置第一受力面112与第二受力面114的高度为人体小指、无名指和中指并拢的高度,第三受力面122与第四受力面124的高度为整个手掌的宽度等,从而操作者将手部放入第一容手位102和第二容手位104后,可以通过挤压内受力件110与外受力件120实现对检查装置大调,拇指和食指可自由活动以控制操纵杆对检查装置进行微调,而不必再将手部抽出。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对检查装置进行位置调节时,通过该辅助受力机构100实现大调,原始的操纵杆只用于微调,将大调和微调分开,一只手就可以操作,并且操作起来省时省力。
[0033]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受力件110设计小巧,其上还设有第一辅助受力面116和第二辅助受力面118。第一辅助受力面116用于供操作者手指的指尖按压,第二堵住受力面118用于供操作者手掌的末端按压。第一辅助受力面116和第二辅助受力面118可以提供辅助受力点,可以配合对外受力件120进行挤压,在向前和向右调节时,达到省力的目的。
[0034]本实施方式的内受力件110与外受力件120均为V型的脊状结构,可以采用柔性塑料等制作成型。内受力件110和外受力件120在脊状结构的两端采用圆弧形结构,且内受力件110两端的圆弧形结构形成第一辅助受力面116和第二辅助受力面118。可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受力件110与外受力件120的形状不限于此,只要内受力件110上具有第一受力面112和第二受力面114,外受力件120上具有第二受力面122和第三受力面124,且第一容手位102相对第二容手位104弯折设置,能够通过挤压第一受力面112、第二受力面114、第二受力面122与第四受力面124实现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移动调节即可。
[0035]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受力面112、第二受力面114、第三受力面122及第四受力面124的至少一个受力面上设有弹性缓冲层(图未示),或者第一受力面112、第二受力面114、第三受力面122及第四受力面124的至少一个受力面采用弹性材料制作,以优化操作者的调节体验。
[0036]内受力件110与外受力件120之间通过连接件130连接。连接件130的宽度略大于人手掌的厚度,如可以设置为2?3cm。第一受力面112、第三受力面122及连接件130配合围成槽状的第一容手位102 ;第二受力面114、第四受力面124及连接件130配合围成槽状的第二容手位104。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受力件110、外受力件120及连接件13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可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该辅助受力机构100也可以没有连接件130,该内受力件110与外受力件120为分立的结构,直接固定在检查装置的操作台上,与操作台的台面配合形成槽状的第一容手位102和第二容手位104。
[0037]固定件140设在内受力件110、外受力件120与连接件130的底部,可以为吸盘或胶粘件等。该辅助受力机构100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固定件140固定在操作台的台面上,使用结束之后也可以从台面上拆除。通过设置固定件140,可以将该辅助受力机构100直接应用在相应的检查装置上,实用性强。可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辅助受力机构100也可以没有固定件140,相应的,可以采用焊接、胶水粘接、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直接固定在台面上。
[0038]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受力件110与外受力件120均为平面对称的结构,因而在操作时,左、右手均可使用。可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受力件I1与外受力件120也可以针对左、右手分别设计。
[0039]此外,可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受力面112与第二受力面114之间的角度采用可调式设计,如可以将内受力件110的两部分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组装在一起,并针对不同的操作者的习惯,设置多个角度档位;第三受力面122与第四受力面124同理。
[0040]该辅助受力机构100可应用在具有操纵杆且通过操纵杆调节操作台的检查装置上,通过在内受力件I1的外侧设置第一受力面112和第二受力面114,在外受力件120的内侧设置第三受力面122和第四受力面124,内受力件110与外受力件120之间形成弯折的第一容手位102和第二容手位104,从而给操作者提供了直接受力的部位,操作者可以通过单手分别挤压第一受力面112、第二受力面114、第三受力面122或第四受力面124实现操作台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移动,并组合得到所需的移动幅度。在移动调节过程中,由于在台面上有受力点,调节所需的力量显著减小,省时省力,且易操控,便于操作者快速掌握调节技巧。
[004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辅助受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受力件,外侧具有第一受力面和第二受力面;以及 外受力件,设在所述内受力件的外侧,所述外受力件的内侧具有第三受力面和第四受力面; 所述第三受力面与所述第一受力面相对设置,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容手位;所述第四受力面与所述第二受力面相对设置,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容手位;所述第一容手位相对所述第二容手位弯折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受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面与所述第二受力面为一体成型的连续结构,和/或所述第三受力面与所述第四受力面为一体成型的连续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受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面或所述第一受力面的至少一个切平面与所述第二受力面或所述第二受力面的至少一个切平面垂直设置,和/或所述第三受力面或所述第三受力面的至少一个切平面与所述第四受力面或所述第四受力面的至少一个切平面垂直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受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内受力件与所述外受力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受力面、所述第三受力面及所述连接件配合围成槽状的所述第一容手位;所述第二受力面、所述第四受力面及所述连接件配合围成槽状的所述第二容手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受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受力件、所述外受力件及所述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受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受力件与所述外受力件的底部设有用于与外接设备连接的固定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受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吸盘或胶粘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受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面、所述第二受力面、所述第三受力面及所述第四受力面中的至少一个受力面的外侧设有弹性缓冲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受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受力件的高度大于所述内受力件的高度。
10.—种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位于所述机架上的操作台、操纵杆及如权利要求I?9中任一项所述的辅助受力机构,所述操作台能够通过调节所述操纵杆在所述机架上移动,所述辅助受力机构固定在所述操作台上且靠近所述操纵杆设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受力机构及含有该辅助受力机构的检查装置。该辅助受力机构可应用在具有操纵杆且通过操纵杆调节操作台的检查装置上,通过在内受力件的外侧设置第一受力面和第二受力面,在外受力件的内侧设置第三受力面和第四受力面,内受力件与外受力件之间形成弯折的第一容手位和第二容手位,从而给操作者提供了直接受力的部位,操作者可以通过单手分别挤压第一受力面、第二受力面、第三受力面或第四受力面实现操作台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移动,并组合得到所需的移动幅度。在移动调节过程中,由于有受力点,调节所需的力量显著减小,省时省力,且易操控,便于操作者快速掌握调节技巧。
【IPC分类】A61B3-00
【公开号】CN104799808
【申请号】CN201510218422
【发明人】钱仕雄, 马淑雯, 钟国娣, 孙若楠
【申请人】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成都高新达安医学检验有限公司, 上海达安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高新达安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