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性片的制造方法和伸缩性片的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46972阅读:来源:国知局
表示为输送方向,将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此为正交方向)表示为宽度方向。图5是侧翼20a、20b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在图5中,将吸附输送机80输送第3次伸缩性片32的方向表示为输送方向,将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此为正交方向)表示为宽度方向。图6A是表示切断第I次伸缩性片3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情况的图,图6B是说明旋转刀72和槽部711的关系的图,图6C是在吸附带801上被输送的伸缩性片的俯视图。
[0049]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不同工序制造了一次性尿布I的主体部10和侧翼20a、20b之后,在主体部10安装侧翼20a、20b。以下,说明侧翼20a、20b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0050]首先,简单地说明侧翼20a、20b的构造。如图2A所示,在作为一对连续片的第I片22a的连续体(以下,称为第I片22a)和第2片22b的连续体(以下,称为第2片22b)之间夹设了在该片22a、22b的与连续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此为正交方向)即宽度方向上伸长的丝状弹性构件23的状态下,将它们接合,制造能够在宽度方向上伸缩的第I次伸缩性片30的连续体(以下,称为第I次伸缩性片30)。此外,如图3A所示,将沿宽度方向伸长的丝状弹性构件23沿连续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多个。另外,制造2个第I次伸缩性片30。
[0051]接着,如图2B所示,通过切断第I次伸缩性片3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来制造第2次伸缩性片31的连续体(以下,称为第2次伸缩性片31)。之后,如图2C所示,在沿宽度方向排列的第2次伸缩性片31之间,从下方接合第2下部片25b的连续体(以下,称为第2下部片25b),在位于宽度方向的左侧的第2次伸缩性片31的宽度方向的左侧端部,从下方接合第I下部片25a的连续体(以下,称为第I下部片25a),在位于宽度方向的右侧的第2次伸缩性片31的宽度方向的右侧端部,从下方接合第3下部片25c的连续体(以下,称为第3下部片25c),由此,制造第3次伸缩性片32的连续体(以下,称为第3次伸缩性片32)。
[0052]而且,如图2D所示,在沿宽度方向排列的2个第2次伸缩性片31之间,从上方接合设置有紧固带21的上部片26的连续体(以下,称为上部片26),由此,制造第4次伸缩性片33的连续体(以下,称为第4次伸缩性片33)。最后,如图3A和图3B所示,按切断线C2切断第4次伸缩性片33而在宽度方向上一分为二,按切断线C3切断被一分为二的第4次伸缩性片33L、33R。结果,能够制造作为对称形状的一对侧翼20a、20b。
[0053]此外,作为丝状弹性构件23,可列举出例如接合了多个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弹力纱,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伸缩的丝状构件即可。另外,作为连续片(第I片22a、第2片22b、第I?第3下部片25a?25c、上部片26),可列举出例如以聚乙烯、聚丙烯等热塑性合成树脂为原料的无纺布、纺织布、薄膜、它们的层叠片等,既可以使所有的连续片为相同的材料也可以为不同的材料。
[0054]下面,依次说明侧翼20a、20b的各制造工序。
[0055]<步骤1:第I次伸缩性片30的制造>
[0056]如图4所示,制造第I次伸缩性片30的装置部具有:“供给单元40”,其供给丝状弹性构件23的连续体(以下,称为丝状弹性构件23);“缠绕单元50”,其将丝状弹性构件23缠绕到输送带611?614 ;以及“输送单元60”,其输送丝状弹性构件23、第I片22a、第2 片 22b。
[0057]供给单元40具有:“卷轴机构41”,其以能够导出的方式保持卷成线圈状的丝状弹性构件23 ; “张力传感器42”,其测定丝状弹性构件23的张力;“调整用带轮43”,其位于比张力传感器42靠上游侧的位置;以及“供给带轮44”,其位于比张力传感器42靠下游侧的位置。
[0058]调整用带轮43是连结到马达(未图示)而驱动旋转的驱动带轮。而且,根据张力传感器42测定的张力,控制调整用带轮43的周速,控制来自卷轴机构41的丝状弹性构件23的放出量,以使供给到缠绕单元50的丝状弹性构件23的张力处于规定的范围内。另外,2个供给带轮44中的至少一方是驱动带轮,控制其周速,以使供给到缠绕单元50的丝状弹性构件23的速度处于规定的范围内。
[0059]缠绕单元50具有:“旋转体51”,其旋转并且将丝状弹性构件23缠绕于输送带611?614 ;“导向带轮521?524”,其设置于旋转体51 ;“驱动马达53”,其用于使旋转体51旋转;以及“传递机构54”,其将驱动马达53的旋转力传递到旋转体51。
[0060]旋转体51具有主体部511和轴部512,以输送方向为轴方向旋转。主体部511呈有底圆筒形状,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侧面设置有底部。轴部512呈直径比主体部511的直径小的中空圆筒形状,以从主体部511的底部的中心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突出的方式与主体部511—体地接合。在主体部511的底部的中心,设置有与轴部512的内部连通的开口部。
[0061]在主体部511,设置有引导丝状弹性构件23的4个导向带轮521?524。具体来说,在主体部511的底部的中心附近,设置有以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为轴方向旋转的第I导向带轮521,在主体部511的侧面上的某个位置处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和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设置有以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为轴方向旋转的第2导向带轮522和第3导向带轮523,在第3导向带轮523的附近且比主体部511的侧壁靠内侧的位置,设置有以输送方向为轴方向旋转的第4导向带轮524。
[0062]输送单元60具有:“输送带(环形带)611?614”,其输送利用旋转体51被缠绕的丝状弹性构件23 ;“带轮621?628”,其使输送带611?614旋转;一对“第I接合辊63a、63b”,其输送第I片22a及第2片22b,并且将第I片22a及第2片22b在使丝状弹性构件23夹设于中间的状态下接合;以及“切断构件64”,其切断丝状弹性构件23。
[0063]在比一对第I接合辊63a、63b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沿宽度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有由上下偏移的2个带轮组成的组(621、622的组和623、624的组)。该4个带轮621?624设置在旋转体51的内侧。另外,在比一对第I接合辊63a、63b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也沿宽度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有由上下偏移的2个带轮组成的组出25、626的组和627、628的组)。4条输送带611?614分别绕挂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带轮621?624中的I个带轮和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带轮625?628中的I个带轮上。而且,各输送带611?614在输送方向上水平地延伸,另外,上下排列的2条输送带的组(611、612的组和613、614的组)沿宽度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此外,沿宽度方向排列的输送带的内侧部位彼此的间隔(611、612和613、614的间隔)比第I接合辊63a、63b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第I片22a及第2片22b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宽。
[0064]带轮621?628以上下方向为轴方向旋转,绕挂I个输送带611?614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带轮621?624和下游侧的带轮625?628中的至少一方是连结到马达(未图示)而驱动旋转的驱动带轮。因此,能够针对每条输送带611?614设定绕转速度。另外,带轮621?628以如下的方式旋转:输送带611?614中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部位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行进,输送带611?614中的宽度方向的内侧部位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向上游侧行进。此外,不限定于由输送带611?614来输送丝状弹性构件23,也可以是任何机构,只要是能够输送被缠绕的丝状弹性构件23的机构即可。
[0065]—对第I接合辊63a、63b在沿宽度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的输送带611?614之间,以宽度方向为轴方向旋转。上方的第I接合辊63a将第I片22a卷绕在外周面并输送第I片22a,下方的第I接合辊63b将第2片22b卷绕在外周面并输送第2片22b。之后,一对第I接合辊63a、63b对使丝状弹性构件23夹设于中间的第I片22a和第2片22b进行夹紧,将它们接合。
[0066]切断构件64是用于切断缠绕于输送带611?614的丝状弹性构件23的构件,设为在图4中以上下方向为轴方向旋转的旋转刀。在比宽度方向的近前侧的输送带611、612靠近前侧的位置和比宽度方向的里侧的输送带613、614靠里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切断构件64。另外,切断构件64设置在上下排列的输送带之间(611和612之间以及613和614之间)。由此,能够使从第I次伸缩性片30突出的丝状弹性构件23的长度相对一致。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环形的输送带611?614之中设置切断构件,也可以使切断构件64为固定刀。
[0067]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的装置部,制造第I次伸缩性片30。首先,从供给单元40供给到缠绕单元50的丝状弹性构件23,在通过轴部512的内部而绕挂于主体部511的第I导向带轮521之后,沿从主体部511的中心朝向侧面的方向移动,并绕挂于第2导向带轮522。而且,丝状弹性构件23沿从主体部511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朝向下游侧的端部的方向移动,并绕挂于第3导向带轮523。之后,丝状弹性构件23绕挂于第4导向带轮524,沿从主体部511的侧面朝向宽度方向近前侧的输送带611、612的方向移动。随着主体部511的旋转,第4导向带轮524在输送带611?614的外周旋转,因此,丝状弹性构件23缠绕在输送带611?614的外周。由于输送带611?614中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部位是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移动的,所以丝状弹性构件23呈螺旋状地卷绕在输送带611?614,并且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输送。
[0068]另外,旋转体51使丝状弹性构件23伸长地缠绕在输送带611?614。由供给单元40向旋转体51供给丝状弹性构件23的速度(m/分钟)与旋转体51向输送带611?614缠绕丝状弹性构件23的速度(m/分钟)的比率,确定缠绕在输送带611?614的丝状弹性构件23的伸长倍率。因此,通过调节它们的速度,能够使第I次伸缩性片30具有所期望的伸缩率。此外,丝状弹性构件23的伸长倍率是表示丝状弹性构件23处于从其自然长度伸长了几倍的状态的指标,以例如伸长状态的长度LS除以自然长度LO而得到的值(=LS/L0)来评估。
[006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使丝状弹性构件23的供给速度、缠绕速度恒定,以使具有恒定的伸长倍率的丝状弹性构件23在输送方向上以恒定的间隔排列。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丝状弹性构件23的输送方向的间隔、伸长倍率周期性地变化。
[0070]另外,缠绕于输送带611?614的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