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疥癣的外用软膏剂及制法_3

文档序号:9254350阅读:来源:国知局
道滴 虫;烫伤;创伤;溃疡不敛;血吸虫病;咳嗽气喘。
[0050] 柽柳:基原:为柽柳科植物柽格的嫩枝叶。药性:味甘;辛;性平。归肺、胃、心经。 功用主治:疏风;解表;透瘆;解毒。主风热感冒;麻瘆初起;瘆出不透;风湿痹痛;皮肤瘙 痒。
[0051] 猫眼草:基原:为大戟科植物猫眼草的全草。药性:味苦;性微寒;有毒。归肺、肝 经。功用主治:镇咳;祛痰;散结;逐水;拔毒;杀虫。主痰饮咳喘;水肿;瘰疬;疥癣;无名肿 毒。
[0052] 芦荟:基原: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斑纹芦荟、好望角芦荟的叶汁经浓缩的干 燥品。药性:味苦;性寒。归肝、大肠经。功用主治:泻下;清肝;杀虫。主热结便秘;肝火头 痛;目赤惊风;虫积腹痛;疥癣;痔瘘;解巴豆毒。
[0053] 穿破石:基原:为桑科植物构棘或柘树的根。药性:味淡;微苦;性凉。功用主治: 祛风通络;清热除湿;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黄疽;腮腺炎;肺结核;胃和十二 指肠溃疡;淋浊;蛊胀;闭经;劳伤咳血;疗疮痈肿。
[0054] 绿豆叶:基原:为豆科植物绿豆的叶。药性:味苦;性寒。归肝、大肠经。功用主治: 和胃;解毒。主霍乱吐泻;斑瘆;疔疮;挤癣;药毒;火毒。
[0055] 白芷:基原: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药性:辛,温。归胃、大肠、肺 经。功用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 白带,疮疡肿痛。
[0056] 龙舌兰:基原:为龙舌兰科植物龙舌兰的叶。药性:苦;酸;温。功用主治:解毒拔 脓,杀虫,止血。主痈疽疮疡,疥癣,盆腔炎,子宫出血。
[0057] 白鹤灵芝:基原:为爵床科植物白鹤灵芝的枝、叶。药性:味甘;微苦;性微寒。归 肺经。功用主治:清热润肺;杀虫止痒。主劳嗽;疥癣;湿瘆。
[0058] 苦楝叶:基原:为楝科植物楝和川楝的叶。药性:苦;寒;有毒。功用主治:清热燥 湿;杀虫止痒;行气止痛。主湿瘆瘙痒;疮癣疥癞;蛇虫咬伤;滴虫性阴道炎;疝气疼痛;跌 打肿痛。
[0059] 试验例1本发明所得治疗疥癣的外用软膏剂(实施例5)的临床应用:2007年2 月-2011年5月,在4所医院筛选300例疥癣患者,其中男性165例,女性135例,年龄17-60 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50例)。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进 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〇. 05),具有可比性。
[0060] 治疗方法:实验组使用本发明所得治疗疥癣的外用软膏剂,使用方法为:外用,用 温水将患部洗净,将本发明所得产品涂于洗净的患处,一日1次。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疥癣 的药物(如硫磺软膏、疥灵霜、优力肤霜等)。两组病例均治疗12天后,进行疗效评价。
[0061] 疗效情况判断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皮肤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 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在50%以上,实验室检查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 总有效包括治愈和好转,结果如表1所示。
[0062] 表1:本发明所得治疗疥癣的外用软膏剂效果验证
疗效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所得治疗疥癣的外用软膏剂的实验组治愈128 例,好转20例,无效2例;而对照组治愈75例,好转51例,无效24例。实验组的总有效率 达到了 98. 67%,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实验表明,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0063] 本发明以黄荆叶、莨菪根、红背叶和蜂窝草等为主要原料药,制成治疗疥癣的外用 软膏剂。方中黄荆叶解表散热;化湿和中;杀虫止痒。莨菪根截疟;攻癣;杀虫。红背叶清 热利湿,凉血解毒,杀虫止痒。蜂窝草解毒,止咳,明目,通经。槐叶清肝泻火;凉血解毒;燥 湿杀虫。藜清热祛湿;解毒消肿;杀虫止痒。麻柳叶祛风止痛;杀虫止痒;解毒敛疮。柽柳 疏风;解表;透瘆;解毒。猫眼草镇咳;祛痰;散结;逐水;拔毒;杀虫。芦荟泻下;清肝;杀 虫。穿破石祛风通络;清热除湿;解毒消肿。绿豆叶和胃;解毒。白芷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消肿排脓。龙舌兰解毒拔脓,杀虫,止血。白鹤灵芝清热润肺;杀虫止痒。苦楝叶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行气止痛。诸药合用,相互协调,共奏消肿排脓、杀虫止痒、解毒敛疮、清热燥湿、 攻癣杀虫、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之效,疗效显著。
[0064] 最后应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最优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治疗疥癣的外用软膏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黄 荆叶12-18,莨菪根8-13,红背叶10-15,蜂窝草8-16,槐叶12-17,藜7-12,麻柳叶9-17,柽 柳10-16,猫眼草11-15,芦荟10-17,穿破石6-13,绿豆叶9-15,白芷11-16,龙舌兰8-14,白 鹤灵芝10-16,苦楝叶12-15。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疥癣的外用软膏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 原料药制备而成:黄荆叶13-16,莨菪根9-12,红背叶11-14,蜂窝草10-14,槐叶13-15,藜 8-11,麻柳叶12-15,柽柳11-15,猫眼草12-14,芦荟12-15,穿破石8-11,绿豆叶10-13,白 芷12-14,龙舌兰9-12,白鹤灵芝12-15,苦楝叶13-14。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疥癣的外用软膏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 原料药制备而成:黄荆叶14,莨菪根11,红背叶12,蜂窝草13,槐叶14,藜10,麻柳叶14,柽 柳13,猫眼草13,芦荟14,穿破石10,绿豆叶12,白芷13,龙舌兰11,白鹤灵芝14,苦楝叶 13. 5〇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疥癣的外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如下: (1) 将莨菪根用80-100°C水泡洗,泡洗2-6遍,晒干,研碎,过四号筛; (2) 将红背叶、蜂窝草、藜、柽柳、猫眼草、穿破石、白芷和白鹤灵芝8味原料药放入锅 中,加入4. 3-5. 7倍量水,煎煮50-75分钟后,滤出药液; (3) 向步骤(2)盛有药渣的锅中再次加入2. 7-3. 7倍量水(优选的,向步骤(2)盛有药 渣的锅中再次加入3-3. 5倍量水;更加优选的,向步骤(2)盛有药渣的锅中再次加入3. 3倍 量水),煎煮30分钟后,加入黄荆叶、槐叶、麻柳叶、绿豆叶、龙舌兰和苦楝叶,继续煎煮20分 钟,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3-1. 37的稠膏(优选的,浓缩至相对 密度为1. 34-1. 36的稠膏;更加优选的,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5的稠膏),60°C干燥14小 时,研碎过四号筛; (4) 将芦荟捣碎,过四号筛; (5) 取香油,香油的量为16味原料药总重量的8-12倍,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然后转文 火沸腾15min,去除油面泡沫,加入步骤(1)所得煎炸8min,再加入步骤(3)所得煎炸8min, 最后加入步骤(4)所得再炸lOmin,关火,趁热过滤,滤液与蜂赌混勾,蜂赌的量为16味原料 药总重量的1. 1-1. 6倍,不断地搅拌至蜂蜡完全溶解,过滤,即得。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疥癣的外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 莨菪根用85-95 °C水泡洗(优选将莨菪根用90 °C水泡洗)。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疥癣的外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泡 洗3-5遍(优选泡洗4遍)。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疥癣的外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加 入4. 6-5. 4倍量水(优选加入5. 2倍量水)。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疥癣的外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煎 煮55-65分钟后(优选煎煮60分钟后)。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疥癣的外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香 油的量为16味原料药总重量的9-11倍(优选香油的量为16味原料药总重量的10倍)。10.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疥癣的外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 蜂蜡的量为16味原料药总重量的I. 2-1. 5倍(优选蜂蜡的量为16味原料药总重量的I. 4 倍)。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疥癣的外用软膏剂及制法,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黄荆叶12-18,莨菪根8-13,红背叶10-15,蜂窝草8-16,槐叶12-17,藜7-12,麻柳叶9-17,柽柳10-16,猫眼草11-15,芦荟10-17,穿破石6-13,绿豆叶9-15,白芷11-16,龙舌兰8-14,白鹤灵芝10-16,苦楝叶12-15。本发明安全可靠,无副作用,标本兼治,不易复发。
【IPC分类】A61K36/886, A61P17/00, A61K36/896, A61P31/10, A61K9/06, A61P33/14
【公开号】CN104971202
【申请号】CN201510433487
【发明人】王兴通
【申请人】王兴通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3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