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66888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3] 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 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 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 起的痛经。
[0004] 临床表现: 1.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
[0005] 2.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 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0006] 3.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0007] 4.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0008] 虫歷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尬、子宫 也相关。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 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 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气。现代人缺乏运动,多为不通之症; 中医学认为治疗痛经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治疗痛经,一般会从补肾、扶 脾、疏证、调理气血着手,中医效果在于对病症的拯主兼治为中医较好的方法,需要患者根 据病情选择使用,不可因为误用西药而耽误就医。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 在于补肾。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 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 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疏肝法需掌握郁结之主症。
[0009] 中医透过全面分析,痛经等迫赴疾病常由内因引起。其主角则是女性的阴脉之海 "胞宣",它对于女性的气血调和起着统筹全身的作用。古时中医有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月经失调跟人体内的荷尔蒙分泌息息相关,女性的两大内分泌系统卵巢和肾有决定着整个 内生殖系统的运转,它们的健康与否都对女性的月经起着重大作用。
[0010] 古今中外的医学家都在不断的探索,创造了大量治疗痛经的药物,多数治疗药物 都是"治标不治本"。一些药物还容易产生耐药性,一名患者在使用某种药物达一定时间之 后就必须换药物品种,才能维持疗效,一些有效的配方只能因人用方,往往病因不对症而效 果不佳。

【发明内容】
toon]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制剂。
[0012]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丹参1-5份、香附1-5份、当归1-5份、川芎1-5份、玉兰花1-5份、牡丹花1-5份、小雪 人参5-10份、三台红花5-10份、八仙草5-10份、錾菜5-10份、二色补血草5-10份、蚌壳草 根5-10份、三匹叶5-10份、十八症5-10份、鬼箭羽10-15份、益母草10-15份、五灵脂10-15 份、藏红花10-15份、肉桂10-15份、红血藤10-15份、乌药10-15份、泽兰15-20份、王不留 行15-20份、血竭15-20份、月季花15-20份、龙爪叶15-20份、赤芍15-20份、延胡索15-20 份。
[0013] 制备方法: 按配方比例将上述原料混合加入2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后,大火煮开改文火煎40分 钟,滤液备用;将药渣加入1倍量水,进行二次煎液25分钟,弃渣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分次 服用。
[0014]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丹参2-4份、香附2-4份、当归2-4份、川芎2-4份、玉兰花2-4份、牡丹花2-4份、小雪 人参6-9份、三台红花6-9份、八仙草6-9份、塞菜6-9份、二色补血草6-9份、鮮壳草根6-9 份、二匹叶6-9份、十八症6-9份、鬼箭羽11-14份、益母草11-14份、五灵脂11-14份、藏红 花11-14份、肉桂11-14份、红血藤11-14份、乌药11-14份、泽兰16-19份、王不留行16-19 份、血竭16-19份、月季花16-19份、龙爪叶16-19份、赤芍16-19份、延胡索16-19份。
[0015]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丹参3份、香附3份、当归3份、川芎3份、玉兰花3份、牡丹花3份、小雪人参8份、三 台红花8份、八仙草8份、錾菜8份、二色补血草8份、蚌壳草根8份、三匹叶8份、十八症8 份、鬼箭羽12份、益母草12份、五灵脂12份、藏红花12份、肉桂12份、红血藤12份、乌药 12份、泽兰18份、王不留行18份、血竭18份、月季花18份、龙爪叶18份、赤芍18份、延胡 索18份。
[0016] 本发明涉及中药的药理及药性: 丹参: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0017]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 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本草正义》:丹参,《本经》谓 之微寒,陶弘景已疑其误,缪仲醇亦疑之,至张石顽乃改作微温。《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 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吴普本草》:治心腹痛。《别录》:养血,去心 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邢留热,久服利人。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药性论》: 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鸣吼。《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 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 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滇 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 炎,痈肿。
[0018] 香附: 【性味】辛微苦甘,平。
[0019] 【功能主治】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 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
[0020] 当归: 【性味】性温,昧甘、辛。
[0021]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0022] 川芎: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 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 痛,风湿痹痛。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 痛,头痛,风湿痹痛。
[0023] 玉兰花: 【性味】性味辛、温。
[0024]【功能主治】具有祛风散寒通窍、宣肺通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血瘀型疽经、鼻塞、 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玉兰花对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 用。其花瓣可供食用,肉质较厚,具特有清香,清代《花镜》谓:"其(花)瓣择洗清洁,拖面 產浊煎食极佳,或蜜浸亦可。"玉兰花含有挥发油,其中主要为柠檬醛、丁香油酸等,还含有 木兰花碱、生物碱、望春花素、癸酸、芦丁、油酸、维生素 A等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0025] 牡丹花: 牡丹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将牡丹的根加工制成"丹皮",是名 贵的中草药。其性微寒,味辛,无毒,入心、肝、肾三经,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经之作 用,还有降低血压、抗直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麦。养血和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 福斑,皮肤衰老,常饮气血活肺,容颜红润,改善月经失调,疽经,止虚汗,盗汗。
[0026] 小雪人参: 【性味】甘;微淡;性平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健脾补虚;清热利湿;活血调经。主虚劳;血虚头晕;水肿;腹水;痢疾;经 闭;痛经。
[0027] 三台红花: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脾;肾经 【功能主治】接骨,止痛,截疟。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疟疾。清热利湿;散瘀止 痛;解毒消肿。主湿热痢疾;淋证;风湿热痹;血瘀痛经;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疽肿毒;荨 麻瘆;疱疾 ①《广西药植名录》:驳骨,杀虫,健胃,清心火,壮筋骨。治疟疾,痢疾,头痛,眼炎,跌打。
[0028] ②《贵州草药》:健脾利湿,补虚益损。治虚弱浮肿,劳伤。
[0029] ③《文山中草药》:接骨止痛,清热解毒。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疼痛,无名肿毒。
[0030] 八仙草: 【性味归经】苦辛,寒。
[0031] 【功能主治】主治逋疸肿毒;乳腺炎:阑尾炎:水肿;感冒发热;痢疾:尿路感染;尿 血:牙龅出血;刀伤出血。
[0032] ①《滇南本草》:"治湿热,诸经客热,虚瘦,童瘦,筋骨疼痛,热淋,赤白便浊,玉茎 痛。退血分烦热,止尿血。" ② 《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疥癣。" ③ 《广西中药志》:"治妇人痛经。又捣烂取汁冲糯米浆,治飞扬疮。" ④ 江西《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痈肿,阑尾炎,近用于治癌。" ⑤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清热消炎,祛风湿,散瘀血,治痰火热症,风热眼雾眼屎多,风 湿跌打疼痛。" ⑥ 《云南中草药》:"清热凉血,利尿。治血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