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_5

文档序号:9294842阅读:来源:国知局
较实验例
[0085]比较例I ??与CN1824101A中实施例1的比较治疗风寒感冒的效果
[0086]风寒感冒病人的确定:采用三甲医院确诊的风寒感冒病人(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规定),其中男19人,女11人,年龄最大71岁,最小2岁,平均年龄32岁,平均发病I?2天。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CN1824101A中实施例1药物(对照组)和本发明实施例5药物(实验组)。
[0087]基本风寒感冒症状:①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发热37.50C以上,伴有头痛、恶心。②中医诊断:瘟病初起、外感风寒、发热、头疼恶心、口苦无味、不思饮食、四股酸软、小便赤黄、大便秘结以及症属感冒的之症。
[0088]服药方法:每天服药两次,每次10?15克生药量,温开水送服,小儿减半。三天为一个观察周期。
[0089]治疗标准:基本症状全部消失为治愈,基本症状明显缓解(比如完全退烧)为显效,症状有所缓解(如发烧38°C已降至37.50C,头痛减轻)为有效,症状没有改变为无效。
[0090]疗效的统计:治疗三天后观察,实验组全部15名感冒患者中,治愈11人,治愈率为73.3%;显效为3人,占20%;有效为I人,占6.7%。全部感冒患者在治疗中未发现任何不适症状。而对照组全部15名感冒患者中,治愈9人,治愈率为60% ;显效为3人,占20% ;有效为I人,占6.7%,无效2人,占13.3%。比较可知,本发明药物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特别是实验组中5例具有营卫不合症状的患者,服药后症状100%缓解,而对照组4位营卫不合症状患者均没有相应临床症状改善。
[0091]比较例2:与CN1546085A中实施例1颗粒的比较治疗风热感冒的效果
[0092]风热感冒病人的确定:采用三甲医院确诊的风热感冒病人(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规定),其中男16人,女14人,年龄最大65岁,最小7岁,平均年龄30岁,平均发病I?2天。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CN1546085A中实施例1颗粒(对照组)和本发明实施例3药物(实验组)。
[0093]基本风热感冒症状:西医诊断标准: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发热或不发热、鼻塞、咽痛、咽痒等,两肺呼吸音粗,或可闻及干罗音及少许粗中失罗音,其性质及部位易变,常在体位改变或咳嗽后减少,甚至消失。肺部X线检查正常,或有肺纹理增粗紊舌L外周血象白细胞正常或偏高。中医诊断标准:咳嗽气粗、咳痰粘滞不爽或色黄、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打喷嚏或粘液、咽痛、咽痒、咽红肿、舌质红或边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指纹紫至风关。
[0094]服药方法:每天服药两次,每次10?15克生药量,温开水送服,小儿减半。七天为一个观察周期。
[0095]治疗标准:治愈:治疗7天以内,全部症状及体征消失,胸透正常,异常理化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7天,咳嗽咳痰消失或明显减轻、减少,其它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肺部听诊及胸透正常或有明显好转,积分下降> 70%,异常理化指标接近正常。有效:治疗7天以内,咳嗽咳痰好转,其它症状有明显好转,肺部异常改变有好转或正常,积分值下降30% -69%,异常理化指标有改善。无效:治疗7天以内,咳嗽及其它症状无明显改变,积分值下降〈30 %,异常理化指标无明显改善。
[0096]疗效的统计:治疗七天后观察,实验组全部15名感冒患者中,治愈12人,治愈率为80% ;显效为3人,占20%,总显效率100%。感冒患者在治疗中未发现任何不适症状。而对照组全部15名感冒患者中,治愈9人,治愈率为60% ;显效为2人,占13.3% ;有效为I人,占6.7%,无效3人,占20%。比较可知,本发明药物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特别是实验组中4例具有食积气滞症状的患者,服药后症状100%缓解,而对照组4位食积气滞症状患者均没有相应临床症状改善。
[0097]比较例3:中药组合物的研究过程
[0098]在本发明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多种组方和配比的研究,意外的发现了本申请的中药组合物,下面是对部分实验内容和数据的记录。
[0099]目标疾病为感冒和/或感冒后咳嗽,所有病例诊断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感冒或感冒后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发作期的诊断标准。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其他疾患引起的咳嗽患者如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支气管扩张等。共选取患者36人,其中男14人,女22人,年龄最大64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32岁,平均发病4-12天。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第一组(每日桂枝12g、白芍12g、法半夏llg、厚朴Sg、炒杏仁10g、桔梗9g、陈皮7g、炙甘草5g,上述处方煎煮后,分两次服用);第二组(每日桂枝15g、白巧15g、法半夏12g、厚朴10g、炒杏仁12g、桔梗10g、陈皮9g、炎甘草9g,上述处方煎煮后,分两次服用);第三组(每日桂枝18g、白巧12g、半夏12g、厚朴10g、杏仁10g、桔梗9g、陈皮5g、甘草9g,上述处方煎煮后,分两次服用);第四组(每日桂枝12g、白芍12g、生姜3片、大枣4枚、甘草6g、厚朴10g、杏仁10g,上述处方煎煮后,分两次服用)。
[0100]疗效标准:痊愈:咳嗽、咯痰及其他症状全部消除,听诊胸片及血象检查均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或大部分消除,听诊、胸片及血象检查基本正常或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胸片、血象检查等均无好转或加重。
[0101]疗效的统计:治疗五天后观察,第一组全部9名患者中,痊愈7人,治愈率为77.8%;好转为2人,占22.2%。全部患者在治疗中未发现任何不适症状。第二组全部9名患者中,痊愈8人,治愈率为88.9%;好转为I人,占11.1%。全部患者在治疗中未发现任何不适症状。第三组全部9名患者中,痊愈7人,治愈率为77.8%;好转为2人,占22.2%。全部患者在治疗中未发现任何不适症状。第四组全部9名患者中,痊愈5人,治愈率为55.6%;好转为4人,占44.4%。全部患者在治疗中未发现任何不适症状。比较可知,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明显优于第四组。
【主权项】
1.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桂枝10-30、白芍10-30、半夏7-18、厚朴5-15、杏仁8-18、桔梗5-15、陈皮4-12、甘草4-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桂枝10-25、白芍10-25、半夏7-15、厚朴7-15、杏仁8-15、桔梗7-15、陈皮4-10、甘草4-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桂枝10-20、白芍 10-20、半夏 10-15、厚朴 8-13、杏仁 10-15、桔梗 7-13、陈皮 5-10、甘草 5-1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桂枝12、白芍12、半夏11、厚朴8、杏仁10、桔梗9、陈皮7、甘草5 ;或者桂枝15、白芍15、半夏12、厚朴10、杏仁12、桔梗10、陈皮9、甘草9 ;或者桂枝18、白芍18、半夏10、厚朴10、杏仁12、桔梗10、陈皮10、甘草8 ;或者桂枝18、白芍12、半夏12、厚朴10、杏仁10、桔梗9、陈皮5、甘草9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夏是法半夏;所述的杏仁是炒杏仁和/或所述的甘草是炙甘草。6.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提取部分或全部原料药,浓缩,去除杂质,干燥后,再按常规方法,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各种临床可接受的剂型。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乙醇、丙酮、氯仿、乙酸乙酯、甲醇的一种或多种;和/或在溶剂提取之前,对含有挥发油的药材,提取挥发油;和/或所述提取挥发油优选为水蒸汽蒸馏、超临界提取挥发油。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挥发油用环糊精包合后用于制备各种临床可接受的剂型。9.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中药组合物在用于制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药物中的应用。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制在于是用于制备治疗感冒药物中的应用、用于制备治疗发烧药物中的应用、用于制备治疗肺炎药物中的应用、用于制备治疗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用于制备治疗细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或者用于制备治疗咳嗽药物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尤其是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同时涉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制药用途。所述中药组合物由桂枝、白芍、半夏、厚朴、杏仁、桔梗、陈皮、甘草制成,能有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或相关疾病,如感冒等,其基本上对各种中医分析的感冒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对于上呼吸道感染中营卫不合、食积气滞的相关症状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IPC分类】A61K36/8888, A61P11/00, A61P11/14, A61P29/00, A61P31/12, A61P31/04
【公开号】CN105012595
【申请号】CN201410150761
【发明人】李冬华
【申请人】李冬华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4年4月16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