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术后伤口愈合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_2

文档序号:9479333阅读:来源:国知局
)腹腔注射麻醉,5%硫化钠背部脱毛, 用75%酒精棉球消毒后,在大鼠背部近臀侧脊柱两侧相同部位用打孔器制做直径约2. 5cm 的创面2个,皮肤圆形全层切除,止血,形成机械损伤动物模型。所有大鼠单笼喂养,自由充 分饮水。
[0019] 将模型大鼠75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中药提取物A、B、C组,每组 15只。中药提取物A、B、C组分别施用各实施例制备的中药提取物A、B、C,各中药提取物干 膏粉分别加入注射用水中配制成2%的药液,每次局部涂抹给药0. 5mL (采用注射器滴加的 方式将药物缓慢浸入伤口,给药后对创面进行反复轻揉,使药物充分吸收),阳性对照组施 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雾剂(bEGF,贝复济,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 药准字S10980077),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每次喷药1下,模型对照组施用生理盐水,方法同 提取物组。各组每天早晚各给药1次,持续2周。观察大鼠伤口愈合情况,愈合早期有无渗 出、出血,后期伤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等,记录创面愈合时间。采用透明硫酸膜描记法记录伤 后不同时间的创面面积,即于制创后〇d,3d,6d,9d,14d,21d用半透明纸绘得创面的图形, 再将图形描至小方格纸,以小方格的格数表示创面面积,并与涂药前(〇d)比较计算每只动 物的每个创面不同时间的创面愈合百分率。创面愈合百分率=[(用药前面积一用药后面 积/用药前面积)]Χ1〇〇%。
[0020] 另外,各组术后分别于第3,6,9,14,21天时间点上随机各抽取3只,水合氯醛 (300mg/kg)麻醉后,切取距创面外侧各0. 3cm,以创面为中心的全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处 死动物,切取创面组织,10 %的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取包埋的皮肤组织常规切片,HE染 色后,光镜下观察肉芽组织及胶原的形成情况,评价创面愈合质量。
[0021] 试验结果如下:
[0022] (1)术后24h,模型对照组和中药提取物B组大鼠伤口湿润,受损组织呈红色,有渗 出液,阳性组、中药提取物A和C组创面开始出现少许红晕,表明肉芽组织已在生长。术后 3d,模型对照组和中药提取物B组创面红肿减轻,有少许渗出液,阳性组、中药提取物A和C 组肉芽组织生长明显,局部已长出薄层或点状上皮,创面周边及基底部肉芽组织生长旺盛 见鲜红的肉芽组织,呈颗粒状,触之易出血。中药提取物C组与A组相比,创面干燥且创缘 皮肤收缩明显。
[0023] (2)术后6d,模型对照组和中药提取物B组伤口湿润,有渗出物,收缩不明显,仅见 薄层肉芽,未见明显的新生上皮,阳性组、中药提取物A和C组伤口干燥、无感染,创面已基 本被肉芽组织所填充。阳性组、中药提取物A和C组创面结黑色硬血痂,中药提取物A组中 创面结暗红色血痂。术后9d,模型对照组和中药提取物B组肉芽组织缓慢生长,创面皮肤开 始收缩,开始结痂,阳性组、中药提取物A和C组创面已全部被新生肉芽组织填充,中药提取 物C组部分痂皮自然或非自然脱落,新生表皮嫩而薄,呈红色,中药提取物A组创面结黑色 血痂。
[0024] (3)术后14d,模型对照组和中药提取物B组创面已基本被肉芽组织所填充,结出 暗红色血痂,阳性组、中药提取物A和C组痂皮大部分脱落且瘢痕明显,中药提取物C组创 面上痂皮脱落多于中药提取物A组且C组痂皮脱落后瘢痕呈淡红色,A组中呈红色。术后 21d各组创面基本愈合,模型对照组和中药提取物B组瘢痕明显且呈红色,阳性组、中药提 取物A和C组瘢痕区域减小且呈肉色。
[0025] (4)术后第3~9d,阳性组、中药提取物A和C组的愈合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〇. 05或P < 0. 01);术后第14d,中药提取物C组的愈合率明显高 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其它组的愈合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统计 学意义(P > 0.05)。
[0026] 表1各组大鼠皮肤愈合率比较(η = 6,% )
[0028]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Ρ < 0· 05,**Ρ < 0· 01。
[0029] (5)创面组织的HE染色结果显示:术后3d,各组血痂下都有新生的表皮舌和炎症 细胞的浸润,出现少量FB细胞。阳性组、中药提取物A和C组炎症细胞较少。术后6d,阳 性组、中药提取物A和C组新生表皮明显增厚,肉芽组织明显增生,真皮内见小血管长入并 发现大量的FB细胞;模型对照组和中药提取物B组呈现出较强的炎症反应,表皮层稀薄, FB细胞明显少于中药提取物A和C组。术后9d,各组组织内FB细胞大量增殖,新生毛细血 管较多,各组胶原排列紊乱。阳性组、中药提取物A和C组表皮层已基本愈合且具有明显的 分层结构,模型对照组和中药提取物B组表皮层尚未完全覆盖创面且分层结构不明显。阳 性组、中药提取物A和C组炎症浸润不明显,模型对照组和中药提取物B组仍有炎症浸润现 象。术后14d,各组FB细胞和毛细血管较少。阳性组、中药提取物A和C组FB细胞明显减 少且新生胶原排列整齐,细胞分化明显,创面愈合。模型对照组和中药提取物B组炎症细胞 减少,FB细胞较多,形成表皮分层结构,但新生胶原排列紊乱。术后21d,各组创面基本愈 合,炎性细胞都已基本消失,各组FB细胞和毛细血管较少。阳性组、中药提取物A和C组表 皮层接近正常细胞,各层分化明显,细胞间有大量的胶原,胶原纤维此时变得较粗大,排列 有序;模型对照组和中药提取物B组创面已完全被新生表皮覆盖,但表皮层的细胞还比较 稚嫩,真皮层的胶原纤维细小,排列紊乱。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术后伤口愈合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由中药材原料经水煎提取而 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材原料由三方草和马桂花组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术后伤口愈合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方 草选用莎草科植物亚大苔草Carex brownii Tuckerm.的干燥根;所述的马桂花为紫金牛科 植物多脉酸藤子Embelia oblongifolia Hemsl.的干燥果实。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术后伤口愈合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方 草和马桂花的用量比为I :1. 6-5. 0。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术后伤口愈合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方 草和马桂花的用量比为1 :2-3。5. 由三方草与马桂花组成的原料组合物在制备促进创面愈合的外用药物中的应用。6. 由三方草与马桂花组成的原料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术后伤口愈合的外用药物中的应 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术后伤口愈合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该药物组合物由中药材原料经水煎提取而成,所述的中药材原料由三方草和马桂花组成。使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患者伤口愈合速度快、起效快,使用20分钟内即可感觉疼痛缓解,愈合皮肤与原有组织高度吻合,不会产生疤痕。
【IPC分类】A61K36/89, A61P17/02, A61K36/185
【公开号】CN105232856
【申请号】CN201510784082
【发明人】张少峰, 崔宗权
【申请人】张少峰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