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479458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在秋、冬之际,咳嗽多因外感风寒所致,患者常出现咳嗽、咽痒、鼻塞流涕、无汗等症。咳嗽是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部分原因是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的转归预后因人而异。有些人可以很快恢复,但是有些人咳嗽会伴随很长时间,给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对于顽固性咳嗽,西医往往治标不治本,而且长期服用西药会对身体产生刺激性。而咳嗽一旦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慢性咳嗽,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其生活和工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合理,疗效明确,有理气健脾、消风散热、燥湿化痰之功效,可有效地治疗咳嗽病症,为纯中药配方,无副作用、可长期使用。
[000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地骨皮4?10份、虎杖2?6份、半夏2?6份、栝楼3?9份、荆芥2?6份、桑白皮5?15份、白芨2?6份、冬凌草1?5份、金银花4?8份、旋覆花2?8份、枳实1?5份、甘草1?5份和茯苓3?9份。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中药原料的功效分别为: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之功效;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有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经,有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栝楼,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之功效;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有祛风解表、宣毒透疹、理血止痉之功效;桑白皮,味甘,性寒,归肺、脾经,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效;白芨,味苦、甘、涩,性微寒,归肺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冬凌草,味苦、甘,性微寒,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活血之功效;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胃经,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效;旋覆花,味苦、辛、咸,性微温,归肺、胃、大肠经,有消痰行水、降气止呕之功效;枳实,味苦,性寒,归脾、胃经,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之功效;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肺经,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地骨皮7份、虎杖4份、半夏4份、栝楼6份、荆芥4份、桑白皮10份、白芨4份、冬凌草3份、金银花6份、旋覆花5份、枳实3份、甘草3份和茯苓6份。
[0008]—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1)分别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充分干燥后的原料:地骨皮4?10份、虎杖2?6份、半夏2?6份、栝楼3?9份、荆芥2?6份、桑白皮5?15份、白发2?6份、冬凌草1?5份、金银花4?8份、旋覆花2?8份、枳实1?5份、甘草1?5份和茯苓3?9份;
[0010](2)将步骤(1)的原料,混合均匀后,加5倍重量水,浸泡20min,再加入5倍重量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30min,过滤得滤液,向滤渣中加5倍重量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30min,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即得所述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
[0011 ]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2]进一步,步骤⑴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地骨皮7份、虎杖4份、半夏4份、栝楼6份、荆芥4份、桑白皮10份、白芨4份、冬凌草3份、金银花6份、旋覆花5份、枳实3份、甘草3份和茯苓6份。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合理,疗效明确,有理气健脾、消风散热、燥湿化痰之功效,可有效地治疗咳嗽病症,为纯中药配方,无副作用、可长期使用。
[0015](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阔,适合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17]实施例1:
[0018]—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的原料:地骨皮4kg、虎杖6kg、半夏2kg、栝楼9kg、荆芥2kg、桑白皮15kg、白发2kg、冬凌草5kg、金银花4kg、旋覆花8kg、枳实lkg、甘草5kg和茯苓3kg。
[0019]—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1)分别称取以下重量的充分干燥后的原料:地骨皮4kg、虎杖6kg、半夏2kg、栝楼9kg、荆芥2kg、桑白皮15kg、白发2kg、冬凌草5kg、金银花4kg、旋覆花8kg、枳实lkg、甘草5kg和茯苓3kg ;
[0021](2)将步骤(1)的原料,混合均匀后,加5倍重量水,浸泡20min,再加入5倍重量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30min,过滤得滤液,向滤渣中加5倍重量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30min,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即得所述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
[0022]实施例2:
[0023]—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的原料:地骨皮7kg、虎杖4kg、半夏4kg、栝楼6kg、荆芥4kg、桑白皮10kg、白发4kg、冬凌草3kg、金银花6kg、旋覆花5kg、枳实3kg、甘草3kg和茯苓6kg。
[0024]—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1)分别称取以下重量的充分干燥后的原料:地骨皮7kg、虎杖4kg、半夏4kg、栝楼6kg、荆芥4kg、桑白皮10kg、白发4kg、冬凌草3kg、金银花6kg、旋覆花5kg、枳实3kg、甘草3kg和茯苓6kg ;
[0026](2)将步骤(1)的原料,混合均匀后,加5倍重量水,浸泡20min,再加入5倍重量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30min,过滤得滤液,向滤渣中加5倍重量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30min,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即得所述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
[0027]实施例3:
[0028]—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的原料:地骨皮10kg、虎杖2kg、半夏6kg、栝楼3kg、荆芥6kg、桑白皮5kg、白发6kg、冬凌草lkg、金银花8kg、旋覆花2kg、枳实5kg、甘草lkg和茯苓9kg。
[0029]—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0](1)分别称取以下重量的充分干燥后的原料:地骨皮10kg、虎杖2kg、半夏6kg、栝楼3kg、荆芥6kg、桑白皮5kg、白发6kg、冬凌草lkg、金银花8kg、旋覆花2kg、枳实5kg、甘草lkg和茯苳9kg ;
[0031](2)将步骤(1)的原料,混合均匀后,加5倍重量水,浸泡20min,再加入5倍重量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30min,过滤得滤液,向滤渣中加5倍重量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30min,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即得所述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地骨皮4?10份、虎杖2?6份、半夏2?6份、栝楼3?9份、荆芥2?6份、桑白皮5?15份、白发2?6份、冬凌草1?5份、金银花4?8份、旋覆花2?8份、枳实1?5份、甘草1?5份和茯等3?9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地骨皮7份、虎杖4份、半夏4份、栝楼6份、荆芥4份、桑白皮10份、白芨4份、冬凌草3份、金银花6份、旋覆花5份、枳实3份、甘草3份和茯苓6份。3.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充分干燥后的原料:地骨皮4?10份、虎杖2?6份、半夏2?6份、栝楼3?9份、荆芥2?6份、桑白皮5?15份、白芨2?6份、冬凌草1?5份、金银花4?8份、旋覆花2?8份、枳实1?5份、甘草1?5份和茯苓3?9份; (2)将步骤(1)的原料,混合均匀后,加5倍重量水,浸泡20min,再加入5倍重量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30min,过滤得滤液,向滤渣中加5倍重量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30min,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即得所述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为:地骨皮7份、虎杖4份、半夏4份、栝楼6份、荆芥4份、桑白皮10份、白芨4份、冬凌草3份、金银花6份、旋覆花5份、枳实3份、甘草3份和茯苓6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地骨皮4~10份、虎杖2~6份、半夏2~6份、栝楼3~9份、荆芥2~6份、桑白皮5~15份、白芨2~6份、冬凌草1~5份、金银花4~8份、旋覆花2~8份、枳实1~5份、甘草1~5份和茯苓3~9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合理,疗效明确,有理气健脾、消风散热、燥湿化痰之功效,可有效地治疗咳嗽病症,为纯中药配方,无副作用、可长期使用。
【IPC分类】A61K36/898, A61P11/14
【公开号】CN105232982
【申请号】CN201510727563
【发明人】赵卫国
【申请人】赵卫国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