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_3

文档序号:94797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湿寒痛片组(简称对照组)14例。治疗 组男8例,女28例;年龄22~50岁,平均41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5年3个月;血 沉27~40mm/hll例,41mm/h以上9例,抗链"0">1:400者20例,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11 例,X线关节相有异常改变者21例,骨密度低于正常者1例。对照组男4例,女10例;年龄 21~51岁,平均35岁;病程半年~10年,平均4年2个月;抗链"0" >1:400者5例,血沉 31~40mm/h3例,41mm/h5例,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8例,X线关节相有异常改变者7例,骨 密度低于正常者10例。两组病例均有病变关节疼痛、酸胀或肿胀及功能障碍。
[0129] 2.治疗方法
[0130] 治疗组采用实施例1的药物组合物片剂,以生药材计(下同),一次12g,每日三 次,饭后服用;对照组采用风湿寒痛片,一次5片,每日三次,饭后服用。两组疗程均为8周。
[0131]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0132] 3.结果
[0133] 1)疗效判断标准:关节红、肿、酸、胀等消失,功能改善或恢复正常,抗链"0"、类风 湿因子、血沉恢复正常为临床控制;晨僵、关节肿痛、酸胀等明显好转或消失,抗链"0"恢复 正常,血沉下降或血沉、类风湿因子恢复正常,但关节肿痛尚未消失为显效;晨僵、关节红、 月中、痛、酸胀等症状缓解,血液化验指标有改善为有效、症状、体征无变化,血沉、抗链"〇"、类 风湿因子无变化为无效。
[0134] 2)治疗结果:如表9所示。
[0135] 表9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0137] 两组的临床控制率分别为33. 3%和28. 6%,总有效率分别为91. 7%和64. 3%。经 统计学检验,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X2为5. 62, P〈0. 05,有显著性差异。
[0138] 随访1年,治疗组治愈9例中复发1例(11. 1 % ),对照组治愈4例中复发2例 (50% )。采用实施例2的药物时:
[0139] 1. 一般资料
[0140] 本组48例患者均按美国风湿病学会(ARA) 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 准(娄玉铃主编,中国痹病大全,第1版,北京冲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8-159)。随 机分为本发明的药物片剂(简称治疗组)30例,风湿寒痛片组(简称对照组)18例。治疗 组男6例,女24例;年龄20~51岁,平均40岁;病程4个月~11年,平均5年1个月;血 沉27~40mm/hl3例,41mm/h以上8例,抗链"0">1:400者19例,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14 例,X线关节相有异常改变者19例,骨密度低于正常者1例。对照组男4例,女14例;年 龄21~55岁,平均39岁;病程5~9年,平均5年8个月;抗链"0" >1:400者6例,血沉 31~40mm/h4例,41mm/h6例,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10例,X线关节相有异常改变者8例, 骨密度低于正常者9例。两组病例均有病变关节疼痛、酸胀或肿胀及功能障碍。
[0141] 2.治疗方法
[0142] 治疗组采用实施例2的药物组合物片剂,以生药材计(下同),一次12g,每日三 次,饭后服用;对照组采用风湿寒痛片,一次5片,每日三次,饭后服用。两组疗程均为8周。
[0143] 3.结果:
[0144] 两组的临床控制率分别为33. 3%和27. 8%,总有效率分别为93. 3%和72. 2%。经 统计学检验,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X2为4. 025, P〈0. 05,有显著性差异。如表9-1
[0145] 表9-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0147] 随访1年,治疗组治愈7例中复发2例(28. 6 % ),对照组治愈5例中复发2例 (40% ) 〇
[0148] 实施例5
[0149] 为了验证本发明对银肩病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对本发明药物进行临床观察研 究,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所述:
[0150] 1. 一般资料
[0151] 随机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银肩病性关节炎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35. 9±4. 5)岁,病 程(4. 7±1. 0)年,伴寻常型银肩病史者27例,伴脓疱型银肩病史者21例,压痛关节数 (12·9±1·0)个,肿胀关节数(13. 1±1.9)个,RF(类风湿因子)为(70. l±9.9)IU/mL, 〇^(〇反应蛋白)为(3.2±0.8)8/1^31?(血沉)为(38.9±6.1)臟/11,对照组52例,其中 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37. 1±4.0)岁,病程(4. 9±0.8)年,伴寻常型银肩病史者28 例,伴脓疱型银肩病史者24例,压痛关节数(10. 1 ±0.7)个,肿胀关节数(9. 9± 1.5)个,RF 为(71.9±8. 4)IU/mL,CRP 为(4. 3±0. 6)g/L,ESR 为(37. 2±5. 0)mm/h 两组患者均为银肩 病皮疹出现后发生关节症状,所用病例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本 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银肩病类型、炎症指标以及压痛、肿胀 关节数等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0152] 2.治疗方法(采用实施例1的药物)
[0153] 观察组:给予本发明药物,每次12g,3次/d,饭后服用。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1 次/周。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0154] 3.统计分析
[0155] 采用SPSS 11. 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 用t检验,率之比用X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156] 4.结果
[0157] 4.1疗效判断标准
[0158] 临床疗效:优: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皮损消退仅残 留部分色素沉着;良:关节疼痛、肿胀程度大幅度减轻,功能有所恢复,全身皮损消退50% 以上;差: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减轻不明显,关节功能受限,全身皮损消退50%以下。
[0159] 4. 2治疗结果
[0160] 4. 2.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0161]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如表10。
[0162] 表1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0164] 4. 2. 2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肿胀关节数比较
[0165] 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肿胀关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如 表11。
[0166] 表11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肿胀关节数比较(|± s )
[0168] 4. 2. 3两组患者治疗后RF、ESR、CRP比较
[0169] 治疗后,两组患者RF、ESR、CRP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如表12。
[0170] 表12两组患者治疗后RF、ESR、CRP比较(?土 s )
[0172] 采用实施例2的药物时:
[0173] 1. -般资料
[0174] 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收治的银肩病性关节炎患者52例,随 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35±4)岁,病程(5±1)年, 伴寻常型银肩病史者12例,伴脓疱型银肩病史者8例,压痛关节数(11. 3±1. 0)个,肿胀 关节数(11·5±1·0)个,RF(类风湿因子)为(65.0±9.0)IU/mL,CRP(C-反应蛋白)为 (3. 0±0· 5) g/L,ESR(血沉)为(35. 7±6. Omm/h,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 龄(35±3)岁,病程(5±1)年,伴寻常型银肩病史者8例,伴脓疱型银肩病史者4例,压痛关 节数(8. 5±0. 5)个,肿胀关节数(8. 9±1.0)个,RF 为(70. 3±6. 7)IU/mL,CRP 为(5±0. 8) g/L,ESR为(36.6±4. 5)mm/h两组患者均为银肩病皮疹出现后发生关节症状,所用病例均 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在年龄、 性别、病程、银肩病类型、炎症指标以及压痛、肿胀关节数等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 性。
[0175] 2.治疗方法(采用实施例2的药物)
[0176] 观察组:给予本发明药物,每次12g,3次Μ饭后服用。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1 次/周。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0177] 3.结果
[0178] 3.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0179]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 05)。如表 10-1〇
[0180] 表10-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0183] 3. 2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肿胀关节数比较
[0184] 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肿胀关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 05)。如 表 11-1〇
[0185] 表11-1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肿胀关节数比较(s )
[0187] 3. 3两组患者治疗后RF、ESR、CRP比较
[0188] 治疗后,两组患者RF、ESR、CRP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如表12-1。
[0189] 表12-1两组患者治疗后RF、ESR、CRP比较(?土 s )
[0191] 结论:本发明药物治疗银肩病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减少患者压痛、肿胀 关节数目,且毒副作用小,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0192] 实施例6
[0193]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抗肿瘤作用,对本发明药物进行了药理实验研究,研究过程和 结果如下所述:
[0194] 体内实验:
[0195] 1.给药剂量、浓度以及给药途径(采用实施例1的药物)
[0196] 生理盐水组:每天1次灌注0. 4mL生理盐水;本发明药物治疗组:每天1次灌注 0. 4mL稀释液(相当于生药量70g/kg);替加氟组:每天1次灌注0. 4mL稀释液(相当于替 加氟药量80mg/kg)。
[0197] 2.数据处理
[0198] 所有实验数据均以f±s表示,采用SPSS11. 0统计软件分析。
[0199] 3.方法与结果
[0200] a) 30只小鼠随机分为本发明药物治疗组、替加氟组和生理盐水组3组,每组12只, 体重15g左右,雌雄各半,各组间小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
[0201] b)荷瘤鼠制备:将Lewis肺癌细胞进行培养,先接种于3只C57BL/6小鼠右腋窝 皮下传代;2w后,用于试验。
[0202] c)肿瘤接种以及给药:抽取接种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