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发信机构的自动注射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492778阅读:来源:国知局
ld、12d是在供货状态下的五个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并且对于第二至第五实施方式分别处于注射器部分装入和完全装入的位置。现在,参见图l_7c来描述优选的自动注射装置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0059]该自动注射装置具有套筒状的细长壳体2,该壳体具有纵轴线L且该壳体在其近端具有封盖12,该封盖形状配合地与壳体2不可转动且轴向固定地连接并构成自动注射装置近端。封盖12与壳体2快速卡接。为此,封盖12具有锁止件12a,该锁止件锁定入壳体2上的凹空部2a中,优选按照以下方式,封盖12无法脱离或无法马上脱离壳体2。
[0060]在自动注射装置远端,在其供货状态(图2a_2c)设有拔帽4,该拔帽在自动注射装置使用之前被拔下或被拧下并被取走。
[0061]除了自动注射装置的安装,呈注射器形式的产品容器13相对于壳体2不可沿纵轴线L移动地容置在壳体2内。产品容器13具有筒状注射器体,其包围活塞13b,该活塞紧密贴靠着注射器体的内周面。该注射器体在其远端具有尤其不可分离地与注射器体连接的注射针13a,该注射针的远端由针尖构成。在注射针13a和活塞13b之间在注射器体内部设有液态产品尤其是药物,其中液态产品通过活塞13b朝分配方向即朝远向或朝向注射针13a移动而经空心注射针13a从产品容器13被分配出。注射器体在其近端具有所谓的指缘,指缘沿径向向外突出超过该筒形注射器体的外周面。
[0062]产品容器13如此容纳在也被称为注射器托座1的产品容器托座中,即它被锁定而至少无法沿纵轴线L朝远向相对于注射器托座1运动。注射器托座1如图2最清楚所示与壳体2形状配合连接,尤其锁定在一起。壳体2为此具有多个凹空部,在此在注入托座1的近端上形成的锁止件插入所述凹空部。注射器托座1具有至少一个向内突出的凸肩lb,产品容器13的在注射器体柱形部远侧的渐缩部支承在该凸肩上,该柱形部引导该活塞13b。
[0063]为了阻止产品容器13可相对于注射器托座1朝近向移动,产品容器13在其近端通过作用于注射器体的托座被推压至与凸肩lb接合。该托座由机械托座5的支承弹簧部5c构成。机械托座5关于壳体2沿纵轴线L尤其不可移动地和/或不可转动地设置。套筒状机械托座5能与壳体2快速卡接。通过支承弹簧部5c,可以消除产品容器13的可能由制造误差引起的长度差,在这里,保证了产品容器13稳固安置在凸肩lb上。
[0064]产品容器13相对于壳体2如此布置,即针尖在远侧超出壳体2的远端。在自动注射装置的初始状态或供货装置下,即当拔帽4安置在自动注射装置上时,针13a被护针帽14遮盖以保护针13a免于污染或者保持针13a和药物无菌,该护针帽在所示例子中以所谓的、技术人员已知的硬针帽形式或以软针帽形式构成。硬针帽14安置在该注射器体的针支承部上,其中该注射器体的渐缩部位于所述针支承部和注射器体的柱形部之间。凸肩lb设置在注射器体和硬针帽14的近端之间,尤其如此设置,即在硬针帽14和凸肩lb之间出现缝隙(尽管小),以避免凸肩lb施力于硬针帽14上,由此例如可能危及针13a或液态产品的无菌性。拔帽4与壳体2或针头护套3可分离地快速卡接,在这里,当拔帽4从壳体2或针头护套3上被取下时,快速卡接被解除。快速卡接在所示例子中通过针头护套3的快速卡接形状3b和拔帽4的快速卡钩4a构成(图2b)。快速卡钩4a进一步锁止拔帽4相对于壳体2的近向运动,做法是它在壳体2上或在注射器托座1的远端侧上找到固定于壳体的支承。拔帽4还尤其在快速卡钩4a上具有至少一个卡子4b,卡子插入该注射器体且尤其是其渐缩部和硬针帽14的近端之间的间隙中。当拔帽4从自动注射装置上被取下时,快速卡子4b钩卡到硬针帽14的近端中,由此,硬针帽14与产品容器13分离且连同拔帽4 一起从自动注射装置上被取下。
[0065]该自动注射装置具有针头护套3,其可相对于壳体2沿纵轴线L朝着近向以操作行程HB移动到操作位置中,以引发产品分配。在针头护套3的如图2a-2c所示的初始位置上,其中该拔帽4被取下,针头护套3的远端在远侧超出针13a的针尖,从而首先防止了接近该针尖。通过使针头护套3移动操作行程HB,使针头护套3朝着近向移动了以下程度,即针13a从针头护套3的远端突出,尤其是以这样的长度突出,该长度对应于针扎入针刺部位的扎入深度。针13a最好应该超出针头护套3的远端以下程度,即可以实现皮下注射。尤其是壳体2可构成一个止挡2c,针头护套3在操作位置上抵靠该止挡。
[0066]在完成注射之后,可以使针头护套3相对于壳体2从操作位置沿纵轴线L以护针行程HN朝着远向移动到护针位置(图7a_7c)。在护针位置上,针头护套3的远端在远侧超出该针尖,从而阻止接近针尖并降低受伤风险。针头护套3可以还如以下所述地被阻止再次从护针位置回移。
[0067]注射器托座1具有沿径向朝外的凸起la,其中该凸起la插入设置在壳体2和注射器托座1之间的针头护套3的缝状凹空部。在针头护套3的初始位置(图2a-2c)和/或针头护套3的护针位置(图7a_7c),针头护套3尤其是缝状凹空部的近端抵靠该凸起la,由此阻止针头护套3朝着远向运动。弹性设置在注射器托座1的且由注射器托座1构成的凸块lc可以插入该缝状凹空部中,或者插入针头护套3的其它凹空部中。如此构成凸块lc,即当试着使针头护套3从初始位置运动到操作位置时,凸块lc首先阻止针头护套3移动,在这里,当为了回移而施加到针头护套3上的力超过一定阈值时,凸块lc被压出,由此,针头护套3猛然回移到操作位置。针13a可以由此猛然被刺入该针刺部位。为了针13a的刺入或者为了针头护套3移动到操作位置,针头护套3的远端被安放到针刺部位上,在此,壳体2随后被压向针刺部位,其中当压下力超出上述阈值时,使壳体2猛然移动向针刺部位且针头护套3相对于壳体2移动到操作位置。
[0068]壳体2具有环形支承部或环形部2b,它尤其呈环形包围尤其是注射器托座1的远端并且抵靠其上,由此,至少一个凸肩lb被保持在与注射器体的渐缩部的接合中。另外,壳体2在支承部2b区域内具有呈支承凸肩2e形式的平移止挡,其在注射器托座1抵靠支承凸肩2e时阻止注射器托座1相对于壳体2可朝着远向移动。这也有利地适用于上述的变型。
[0069]该自动注射装置还具有套筒状的推进构件7,推进构件在其远端构成一个向内突出的凸肩,也可被称为分配弹簧的第一弹簧9支承在该凸肩上。第一弹簧9设置在套筒状的推进构件7内。第一弹簧9是起到压缩弹簧作用的螺旋弹簧,其在自动注射装置的初始状态或供货状态下以如此多的能量被预紧,即它可以将容纳在产品容器13中的产品通过使推进构件7移动分配行程私而尤其完全从产品容器13分配出。在装置供货状态下在活塞13b和推进构件7的远端之间有间距,因此,推进构件7只在执行分配行程扎时抵碰到活塞13b并且朝着分配方向带动它。
[0070]第一弹簧9以其近端支承在一个支承件6上,该支承件在此例子中具有两个臂6c,其中在每个臂6c上设置第一接合件6a和第二接合件6b。第一接合件6a沿径向朝向纵轴线L,其中该第二接合件6b在径向上远离纵轴线L。第一接合件6a插入由推进构件7构成的第一凹空部7a中,由此阻止推进构件7相对于支承件6朝着远向或朝着分配方向运动。由此,第一弹簧9被保持在其绷紧状态中。支承件6具有导销6d,导销穿过第一弹簧9的近端插入弹簧9芯内。导销6d阻止第一弹簧9在推进构件7的分配行程扎之中和结束时的侧向纵弯。
[0071]该自动注射装置具有开关模块8、15,其具有开关套15和由开关套15包围的锁紧套8。在装置供货状态下,第一接合件6a由锁紧套8的抵靠第二接合件6b的内周面保持在与第一凹空部7a的接合中。
[0072]开关套15与针头护套3的近端3a相连或至少抵靠针头护套3的近端3a。其内设置第一弹簧9的且优选至少部分包围开关套15和锁紧套8的第二弹簧10以其远端支承在开关套15上。因此,开关套15的一部分布置在针头护套3和第二弹簧10的远端之间。第二弹簧10是起到压缩弹簧作用的呈螺旋弹簧状的金属弹簧。第二弹簧10以其近端支承在信号构件11上且尤其是凸起11c上,其可轴向移动但不可转动地插入壳体2中且穿过机械托座5的缝状槽5b。第二弹簧10因此也至少部分包围该机械托座4,最好是完全包围。
[0073]开关构件15具有凹空部15a,锁紧套8的锁定构件8a插入该凹空部中。锁定构件8a呈锯齿状且沿径向远离纵轴线L突出。锁定构件8a弹性安置在一臂上,该臂由锁紧套8构成。通过朝着近向移动开关套15,通过锁定构件8a的接合,朝着近向带动该锁紧套8。
[0074]通过使针头护套3移动到操作位置,也带动开关套15移动了操作行程Hb,由此,第二弹簧10被绷紧。如果针头护套3没有完全移入操作位置,则第二弹簧10可以使开关套15和针头护套3又回移到初始位置,在这里,通过锁定构件8a的接合,开关套15也带动锁紧套8。
[0075]尤其套筒状的信号构件11在供货状态下或在引发产品分配之前处于与推进构件7的轴向固定接合中。信号构件11具有插入推进构件7的凹空部7b中的第一接合构件11a以及具有第二接合构件lib。第一接合构件11a和第二接合构件lib弹性安置在一臂lid的末端上。信号构件11具有两个这样的包括第一接合构件11a和第二接合构件lib的臂lido第一接合构件11a沿径向指向该纵轴线L,而第二接合构件lib沿径向背离该纵轴线L。在供货状态下,第一接合构件11a由锁紧套8的内周面保持在与推进构件7的轴向固定接合中。第二接合构件lib贴靠开关套8的内周面。封盖12具有信号止挡12b,信号构件11可顶碰该信号止挡以产生信号,并且信号构件11在装置供货状态下优选抵靠在信号止挡上。
[0076]为了从产品容器13中配给出产品,拔帽4从自动注射装置上连同硬针帽14 一起被取下。针头护套3的远端被安放到患者针刺部位,其中使壳体2朝着针刺部位移动,由此,针头护套3从其初始位置以操作行程HB朝着近向相对于壳体2移动到操作位置。第二弹簧10由此被绷紧,其中开关套15被针头护套3带动移动了操作行程Hb。锁紧套8具有第一凹空部8b,其通过使锁紧套8移动该操作行程HB而沿着纵轴线L处于第二接合件6b的位置,如图3a_3c所示。由此一来,伴随着横向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