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垫组件药盒和方法_5

文档序号:9601681阅读:来源:国知局
通过评估=组(每组中的测试次数N= 4) 不同的止血粉末混合物来测试粘附强度,所述止血粉末混合物各自包括止血粉末和支架的 不同组合。止血粉末剂量在测试部位进行制备并且包括如下:涂覆有混合的解聚的止血粉 末的样本SS(非织造ORC),所述止血粉末包含:纤维蛋白原:总计130mg或6. 7mg/cm2;凝血 酶:总计1450IU或75IU/cm2;氯化巧:总计ISmg或0. 93mg/cm2。涂覆有混合的解聚的止血 粉末的样本CM(复合基质),所述止血粉末包含:纤维蛋白原:总计130mg或6. 7mg/cm2;凝 血酶:总计1450IU或75IU/cm2;氯化巧:总计ISmg或0. 93mg/cm2。涂覆有解聚的止血粉末 的样本CM(复合基质),所述止血粉末包含:纤维蛋白原:总计130mg或6. 7mg/cm2;凝血酶: 总计 484IU或 25IU/cm2;氯化巧:总计ISmg或 0. 93mg/cm2。
[0085] 下面的过程汇总了制备用于剥离粘合强度测试的样本的步骤:在初始小瓶内利用 刮刀将Bioseal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研磨成粉末。将=个5ml小瓶的Bioseal凝血酶混合 至IJ一个5ml小瓶的Bioseal纤维蛋白原中,由此获得6. 7mg/cm2纤维蛋白原和75IU/cm2凝 血酶的混合物,W用于需要75IU/cm2的Bioseal凝血酶的测试组。手动摇动一个小瓶中 的混合物,直到止血粉末充分混合。将一个5ml小瓶的Bioseal凝血酶与一个5ml小瓶的 Bioseal纤维蛋白原混合,W获得6. 7mg/cm2纤维蛋白原和25IU/cm2凝血酶的混合物。手 动摇动小瓶中的混合物,直到止血粉末充分混合。分配止血粉末混合物并且将止血粉末均 匀地分布在5cmXIOcm塑料托盘中。将l-2ml盐水放置在小容器中并且利用盐水润湿纱 布。将盐水从润湿的纱布轻轻地并且快速地转移到支架的预切割的3/4X4英寸的条上,W 覆盖该条的整个区域。将润湿的支架W平坦取向定位在粉末托盘中,其中润湿的表面朝下 面向止血粉末,并且将支架轻轻地按压到止血粉末中。取出如此制备的血纤维蛋白垫,并且 将其转移W用于立即测试真皮上的剥离力(粘合强度)。
[0086] 在环境条件下根据如下文所述的标准测试方案来执行粘合强度(剥离力)的测 试。设备包括型号5544InstronTJ-041JnstronIO-N负荷传感器0X-145);数字天平: SE-109;牛小腿真皮化ampireBiologicals)。用于在小腿真皮组织基质上测定组织粘合 强度的测试方法如下。该测试直接测量使止血垫产品从小牛真皮组织执行90度剥离所需 的平均力。简而言之,将止血垫施用到真皮组织的表面,并且将固定重量施用到该产品W模 拟棉塞。测量剥离强度力W作为止血垫的组织粘附特性的指示。
[0087] 将制备的具有至少0. 040"厚度的真皮样本浸泡在0. 1%KOH溶液中并且随后利 用水进行冲洗;然后将样本浸泡在盐水溶液中。然后将一块真皮固定在支撑件上并且形成 37+-rc。将3ml的TBS均匀地喷雾到真皮表面上并且随后从表面移除多余的水。然后将 止血垫放置在真皮组织上,其中包含生物制剂的侧面朝下并且将棉塞重量定位在顶部上, W允许溫育持续3分钟。然后移除棉塞重量并且通过夹具将止血垫连接到张力杆,之后启 动牵拉测试。然后W所计算的剥离力(脚/止血垫条宽度(m) =N/m来提供结果。
[0088] 剥离力测试的结果提供于表1中。
[0089]表1.
[0090]
[0091] 表I中数据的分析表明,相比于样本SS支架,具有6.7mg/cm2纤维蛋白原和25IU/ cm2Bioseal凝血酶(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的比率为1:1)或6.7mg/cm2纤维蛋白原和75IU/ cm2Bioseal凝血酶(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的比率为3:1)的复合基质支架具有更高的剥离 粘合强度。相比于具有6.7mg/cm2纤维蛋白原和75IU/cm2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凝血酶的 比率为1:3)的涂料,具有6.7mg/cm2纤维蛋白原和25IU/cm2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凝血酶 的比率为1:1)的涂料产生略高的平均剥离强度;然而可运两组中的一些单个读数为相当 的。根据所提供的数据,相比于已制备和储存并且干燥止血粉末预涂覆到伤口面向表面上 的血纤维蛋白垫,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本发明的止血装置导致高粘合强度。
[0092] 应当了解,虽然已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前述描述旨在 说明而非限制由随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其他方面、优点和修改均在权利 要求书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止血伤口治疗装置,包括: 具有伤口面向表面和相背对表面的可生物吸收的支架;所述支架利用并非血液或血浆 的生物相容性的液体润湿;和 止血粉末,所述止血粉末通过水分附着到所述可生物吸收的支架的至少所述伤口面向 表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伤口治疗装置,其中所述止血粉末包含干躁纤维蛋白原 和干躁凝血酶的混合物。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伤口治疗装置,其中所述止血粉末包含干躁纤维蛋白 原。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伤口治疗装置,其中所述止血粉末包含干躁凝血酶。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伤口治疗装置,其中所述生物相容性的液体选自水性溶 液、生理盐水、乙醇、以及乙醇-水混合物。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止血伤口治疗装置,其中所述生物相容性的液体包含止血 剂。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血伤口治疗装置,其中所述生物相容性的液体包含凝血 酶、纤维蛋白原、促止血剂、生长因子、钙盐、可吸收性解聚助剂、填充剂、明胶、胶原、以及它 们的组合。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止血伤口治疗装置,其中所述生物相容性的液体包含蛋白 质、凝血酶原、血纤维蛋白、纤粘蛋白、肝素酶、因子X/Xa、因子VII/VIIa、因子IX/IXa、因子 ΧΙ/XIa、因子ΧΙΙ/XIIa、组织因子、巴曲酶、安克洛酶、蛇静脉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胶原、 弹性蛋白、白蛋白、明胶、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加压素、加压素类似物、肾上腺素、选择素、促 凝血毒液、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血小板活化剂、具有止血活性的合成肽、和/或它们的 组合。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伤口治疗装置,其中所述支架包含氧化多糖或可生物吸 收的合成聚合物。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止血伤口治疗装置,其中所述支架为多层结构化复合材料, 所述多层结构化复合材料包括丙交酯-乙交酯聚合物层和包含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纤维素 层。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止血伤口治疗垫,其中所述止血粉末附着到所述丙交 酯-乙交酯聚合物层并且所述相背对表面层包含所述氧化再生纤维素。12. -种制备和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伤口治疗垫的方法,包括: a) 利用所述生物相容性的液体润湿所述支架; b) 使所述支架与所述止血粉末接触并且使所述止血粉末的至少一部分附着到所述支 架的至少所述伤口面向表面;以及 c) 将所述止血伤口治疗垫的伤口面向表面施用到伤口上。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支架和所述止血粉末的初始接触与所述止 血伤口治疗垫到所述伤口上的所述后续施用之间的时间段小于两分钟。14. 一种用于止血伤口治疗垫的预备药盒,包括: a)至少一种粉末状止血材料; b) 可生物吸收的支架; c) 生物相容性的液体;和 d) 施用托盘; 其中部件a)至d)组合成一体式包装单元。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药盒,其中所述至少一种粉末状止血材料包含蛋白质,所 述蛋白质选自纤维蛋白原、凝血酶、以及它们的混合物。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药盒,其中所述生物相容性的液体选自水、水性溶液、生理 盐水、凝血酶溶液、纤维蛋白原溶液、乙醇、以及甘油。17.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药盒,其中所述至少一种粉末状止血材料包含干躁纤维蛋 白原和干躁凝血酶的混合物,并且所述生物相容性的液体包括生理盐水。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药盒,其中所述粉末状止血材料包含干躁纤维蛋白原,并 且所述生物相容性的液体包括凝血酶溶液。19.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药盒,还包括用于利用所述液体润湿所述可生物吸收的支 架的装置。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药盒,其中用于润湿的所述装置为:(1)液体转移垫;(2) 喷雾瓶;(3)转移笔;或(4)液体托盘,所述液体托盘具有容纳所述可生物吸收的支架的浸 没的尺寸,其中所述伤口面向侧面面向所述液体托盘中。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药盒,其中所述液体转移垫包括外科纱布包。22.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药盒,其中所述粉末状止血材料被包装到所述粉末托盘 中。23.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药盒,其中所述可生物吸收的支架为可生物吸收的多糖、 可生物吸收的合成聚合物、可生物吸收的蛋白质、或它们的组合。24.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药盒,其中所述可生物吸收的支架为织物、织造材料、非织 造材料、网片、或它们的组合。2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药盒,其中所述可生物吸收的支架为具有包含氧化再生 纤维素的纤维素层和包含Polyglactin910的聚合物层的多层复合结构。
【专利摘要】本发明整体涉及用于促进止血和组织密封的试剂和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包括可生物吸收的支架的止血垫,该可生物吸收的支架能够将冻干促止血蛋白质,诸如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递送到伤口部位或者受损的器官或组织。
【IPC分类】A61L15/64, A61L15/26, A61L15/44
【公开号】CN105358182
【申请号】CN201480039305
【发明人】R.W.胡布贝尔, J.埃克哈德特, J.里伊布曼, Y.李, M.埃塞
【申请人】伊西康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4年7月1日
【公告号】EP3019205A1, US20150017225, WO2015006088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