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肺炎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605861阅读:来源:国知局
嗽气喘;肠燥便秘。《药品化义》载:"苏子专利郁痰。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以此下气定 喘。隔热则痰壅,痰结则闷痛,以此豁痰散结。"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紫苏子有降低血脂、血 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癌,以及显著的抑菌作用。
[0031] 大枣:味甘;温。归脾;胃经。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调营卫;和药性。主治脾 胃虚弱汽血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心悸失眠;妇人脏躁;营卫不和。《本草汇言》:沈氏 曰,此药甘润膏凝,善补阴阳、气血、津液、脉络、筋俞、骨髓,一切虚损,无不宜之。如龙谭方 治惊悸怔忡,健忘恍惚,志意昏迷,精神不守,或中气不和,饮食无味,百体懒重,肌肉瘦,此 属心、脾二藏元神亏损之证,必用大枣治之。佐用陈皮,调畅中脘虚滞之痰。
[0032] 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消肿排脓。主治 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本经逢原》载:"降膈上热痰,润心中烦渴,除时 疾狂热,祛酒瘅湿黄,治痈疡解毒排脓。"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天花粉富含天花粉蛋白,有免 疫刺激和免疫抑制作用,抑制病毒复制繁衍,减少免疫细胞中受病毒感染的活细胞数,能降 低血糖活性,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0033] 麦门冬: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心经。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 治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 《别录》:〃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 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
[0034] 款冬花:味辛;微甘;性温。归肺经。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治新久咳嗽;气喘;劳 嗽咳血。《药性论》载:"主疗肺气心促,急热乏劳,咳连不绝,涕唾稠粘。治肺痿肺痈吐脓。"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款冬花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能提高呼吸系统的兴奋度,对 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款冬花醚提取液有支气管舒张作用。乙酸 乙酯乙醇提取,前者有祛痰作用,乙醇有镇咳作用。
[0035] 白芨:味苦;甘;涩;性微寒。入肺;肝;胃经。止咳祛痰;活血止血。主治咳嗽痰 多;咳血;乳腺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日华子本草》载:"止惊邪、血邪,痢疾,赤眼,症结, 发背,瘰疬,肠风,痔癭,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现代医学研 究证实,白芨富含胶质、淀粉、挥发油等,有效抵抗杆菌,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广泛应 用于各类外伤出血。
[0036] 枇杷叶:味苦;辛;性寒;无毒。入肺;心;胃经。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主治 肺热痰嗽;阴虚劳嗽;咳血;衄血;胃热呕秽。《滇南本草》载:"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 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枇杷叶所含苦杏仁甙在下消化道被微生物酶 分解出微量氢氰酸,后者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故有平喘镇咳作用,对角叉菜胶性浮肿有 强大抑制作用,所含倍半萜葡萄糖甙和多羟基三萜烯甙可显著降低血糖。
[0037] 水茴香:味辛;甘;性温。归肺;脾;胃经。清热解表,祛风除湿,止咳止痛。用于感 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支气管炎,胃痛。《四川常用中草药》:〃健胃,顺气,解郁,利尿。治 风湿热邪头痛,水肿,虚肿,胃气痛,胸腹胀满。"
[0038] 川贝:味甘;苦;性微寒。归肺;心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主治肺虚; 久咳;虚劳咳嗽;燥热咳嗽;肺痈;瘰疬;痈肿;乳痈。《长沙药解》载:"贝母苦寒之性,泄热 凉金,降浊消痰,其力非小,然清金而不败胃气,甚可嘉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川贝母有显 著的镇咳和祛痰作用,显著抑制胃蛋白酶和应激性溃疡,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0039] 桑白皮:味甘;辛;性寒。归肺;脾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肺热喘痰;水饮 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药品化义》:桑皮,散热,主治喘满咳嗽,热痰唾血, 皆由实邪郁遏,肺窍不得通畅,借此渗之散之,以利肺气,诸证自愈。故云泻肺之有余,非桑 皮不可。以此治皮里膜外水气浮肿及肌肤邪热,浮风燥痒,悉能去之。同甘菊、扁豆通鼻塞 热壅,合沙参、黄芪止肠红下血皆效。现代研究证明:桑白皮具有利尿与导泻作用、对平滑肌 具有一定的作用,具有镇静及安定、抗惊厥、镇痛、抗菌等作用。
[0040] 丝瓜花:味甘;微苦;性寒。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主治肺热咳嗽;咽痛;鼻窦炎; 疔疮肿毒;痔疮。《滇南本草》:清肺热,消痰下气,止咳,止咽喉疼,消烦渴,泻相火。
[0041] 瓜蒌:味甘苦;性寒。入肺;胃经。润肺;化痰;散结;润肠。主治痰热咳嗽;胸痹; 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纲目》载:"润肺燥,降火,主胸痹,治咳嗽, 涤痰结,通胸中郁热。"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瓜蒌含三萜皂苷、脂肪油、多种氨基酸和生物碱, 有祛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抗缺氧、降血脂的作用,临床上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有 较好的疗效。
[0042] 鱼腥草:味辛;性寒。入肝;肺经。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主治肺痈吐脓; 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常用中草药手册》载:"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 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鱼 腥草可以增强WBC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各种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显 著的拮抗、抗病毒、利尿、镇痛、镇咳、止血、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镇静、抗惊作用。 [0043]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 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脚挛急疼痛;痈肿疮 毒;缓解药物毒性。《本草纲目》载:"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 草本毒,调和从药有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甘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还有抗溃疡、抗炎症、 镇痉镇咳、降血压、降血脂、抗癌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咽喉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 咳嗽、咳血等疾病,此外还具有抗胃溃疡、抗胃炎作用。
[0044] 蛤蚧:味咸;性平。归肺;肾经。益肾补肺;定喘止嗽。主治:肺肾两虚气喘咳嗽, 虚劳咳嗽;略血;肾虚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消渴。《纲目》: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 痈消渴,助阳道。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蛤蚧醇提物对乙酰胆碱所致哮喘有明显的平喘作用, 对离体气管也具有直接松弛作用。
[0045] 杏仁:味苦;性温;有毒。入肺;脾;大肠经。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主 治外感咳嗽;喘满;伤燥咳嗽;寒气奔豚;惊痫;胸痹;食滞脘痛;血崩;耳聋;疳肿胀;湿热 淋症;疥疮;喉痹;肠燥便秘。《药性论》载:"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 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杏 仁可以有效控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降低心脏病和多种慢性病的发病危险,具有润 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0046]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7] 本发明选用药材,药性相适相辅,针对引发慢性肺炎的外邪犯肺、邪伤肺卫、肺气 失宣等病因对症下药,有养肝滋肾、补脾益气、益胃生津、养阴清热、润肺化痰、宣肺止咳、降 气平喘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慢性肺 炎治愈率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0049] 实施例1
[0050]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51]
[0052]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0053] (1)将瓜蒌洗净晾干,粉碎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0054] (2)将川贝洗净晾干,粉碎后研末,过12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0055] ⑶将沙参、枸杞子、黄精、冬瓜子、地骨皮、紫苏子、大率、麦Π冬、款冬花、白发、枇 杷叶、水茴香、桑白皮、丝瓜花、鱼腥草、甘草、蛤蚧洗净、晾干后,与步骤(1)、步骤(2)所得 的细粉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 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浸液;合并两 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 15~1. 25的稠膏,备用;
[0056] (4)将天花粉、杏仁洗净晾干,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 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 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 10~ 1. 20的稠膏,备用;
[0057] (5)将白芥子洗净晾干,加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