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腹部手术牵开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6697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腹部手术牵开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组合式腹部手术牵开器。
【背景技术】
[0002]牵开器又称拉钩,用于外科手术中牵开器官和组织,显露手术视野,便于探查和操作,可分为传统手持拉钩和机械拉钩两类。传统腹部手术进行逐层分离操作时,必须由助手手持合适的拉钩将腹壁及其周围的组织或器官持续牵拉,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完成探查和切除。但是,使用这种传统手持拉钩暴露手术视野的方法存在明显缺陷:(1)助手必须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来牵拉病灶周围的组织和器官,无法有效配合术者进行其他手术操作。且复杂手术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分离和固定的部位较多,需配备多名手术助手使用特定大小和规格的拉钩在不同方向实施牵拉,大大增加了手术人员劳动强度。(2)受腹部手术切口形状和大小的限制,进入腹腔的拉钩钩板只能用在切口周边垂直于腹壁方向的牵拉。远离切口的深层腹腔组织器官只能依靠术者自行分离,术野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暴露效果。
[0003]此外,目前临床上所应用的机械拉钩是指将拉钩尾部延长,通过特定链接装置与固定在手术床上的机械臂相连,依靠机械臂的拉力达到牵开的效果。由于不再需要靠人力来牵开腹壁及其周围的组织或器官,因此它也被称为自持式拉钩,是目前国内外综合性医院进行外科手术普遍采用的器材。虽然它减轻了手术人员的劳动强度,但是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I)机械拉钩通过机械臂上的齿杆链接装置固定在手术床上,其体积较为庞大,且重量增加,组装和拆卸费时费力,故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大大降低。(2)由于机械臂底座部分固定于手术床两侧,其对于患者腹壁的牵拉属于悬吊效果,故牵开角度的调节范围受限,无法完成对于病灶周围组织特定角度的暴露。(3)与传统拉钩的钩板相同,只能用于腹壁切口周围一圈组织器官的牵开,无法进入腹腔深部实施操作。而且,机械拉钩对于受牵开组织器官的压力感应不敏感,容易发生牵拉过度从而导致受压迫组织缺血甚至坏死。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组合式腹部手术牵开器的技术方案,其能够弥补人力牵开和机械拉钩的不足,使手术视野获得充分的暴露。
[0005]所述的组合式腹部手术牵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腹圈,固定腹圈上连接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拉钩基体、软轴基体、机械臂基体,各拉钩基体上均配合设置伸入固定腹圈圈内的拉钩钩板,各软轴基体上均连接设置软轴,软轴端部配合设置软轴叶片,各机械臂基体通过机械臂与机械臂固定座配合连接。
[0006]所述的组合式腹部手术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腹圈由腹圈内面、腹圈底面和腹圈轨道平面连接构成,腹圈内面和腹圈轨道平面之间设有腹圈上凹槽,腹圈底面和腹圈轨道平面之间设有腹圈下凹槽,腹圈内面为光滑弧面结构,腹圈底面为宽边平面结构。
[0007]所述的组合式腹部手术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拉钩基体上设置拉钩基体上咬口、拉钩基体下咬口,拉钩基体内设置拉钩基体活芯,拉钩基体活芯与拉钩基体下咬口固定连接,拉钩基体活芯与拉钩基体螺旋杆啮合转动配合,拉钩基体螺旋杆伸出拉钩基体后其外端部配合设置三角旋钮A。
[0008]所述的组合式腹部手术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拉钩基体顶部设置与其滑动配合的牵引轨道,牵引轨道内侧壁设置齿纹,轨道旋钮的旋转杆穿过旋钮盘后其底部安装在拉钩基体顶部,轨道旋钮的旋转杆下部固定设置与牵引轨道内侧壁的齿纹啮合传动的齿轮;拉钩钩板上端设置与其轴接转动配合的钩体并通过锁紧螺帽锁紧,钩体内端设置卡槽,牵引轨道内端部对应设置卡柱,钩体、牵引轨道通过卡槽、卡柱卡紧配合。
[0009]所述的组合式腹部手术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轴基体上设置软轴基体上咬口、软轴基体下咬口,软轴基体内设置软轴基体活芯,软轴基体活芯与软轴基体下咬口固定连接,软轴基体活芯与软轴基体螺旋杆啮合转动配合,软轴基体螺旋杆伸出软轴基体后其外端部配合设置三角旋钮B。
[0010]所述的组合式腹部手术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轴为小金属体串联式结构的蛇形软轴,其内部设置金属丝;软轴基体上设置软轴基体螺旋杆,软轴基体螺旋杆外端设置旋钮,软轴基体螺旋杆内端与软轴的金属丝配合连接。
[0011]所述的组合式腹部手术牵开器,其特征在于软轴端部通过连接器、旋帽与软轴叶片配合连接。
[0012]所述的组合式腹部手术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机械臂基体顶部设置与其滑动配合的机械臂,机械臂为轨道式结构,机械臂的轨道内侧壁设置齿纹,轨道旋钮A的旋转杆穿过旋钮盘A后其底部安装在机械臂基体顶部,轨道旋钮A的旋转杆下部固定设置与机械臂的轨道内侧壁的齿纹啮合的传动齿轮;机械臂固定座上设置上下滑轨,机械臂外端部与上下滑轨上下滑动配合并通过锁紧钮锁紧;机械臂固定座下部设置底座咬口 ;机械臂基体上设置机械臂基体上咬口、机械臂基体下咬口,机械臂基体内设置拉钩基体活芯,机械臂基体活芯与机械臂基体下咬口固定连接,机械臂基体活芯与机械臂基体螺旋杆啮合转动配合,机械臂基体螺旋杆伸出机械臂基体后其外端部配合设置三角旋钮B。
[0013]上述组合式腹部手术牵开器,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能够弥补人力牵开和机械拉钩的不足,使手术视野获得充分的暴露;适用于肝移植,肝、胆、脾、胰切除术,全胃或近端切除术,门奇断流术等采用沿肋缘下切口的上腹部手术;也可用于沿下腹部腹壁直切口或横切口相关手术,为腹部手术的视野暴露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腹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腹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拉钩基体、拉钩钩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拉钩基体、拉钩钩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
[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拉钩基体、拉钩钩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三;
[0020]图7为本实用新型拉钩基体、拉钩钩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四;
[0021]图8为本实用新型软轴基体、软轴叶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9为本实用新型软轴基体、软轴叶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10为本实用新型机械臂基体、机械臂及机械臂固定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5]如图所示,该组合式腹部手术牵开器,包括固定腹圈1,固定腹圈I上连接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拉钩基体202、软轴基体401、机械臂基体303,各拉钩基体202上均配合设置伸入固定腹圈I圈内的拉钩钩板201,各软轴基体401上均连接设置软轴402,软轴402端部配合设置软轴叶片403,各机械臂基体303通过机械臂302与机械臂固定座301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包含的不同类型拉钩和机械臂的基体部分相同,其通用性高,便于实施组装和拆卸。
[0026]所述的固定腹圈I由腹圈内面101、腹圈底面105和腹圈轨道平面103连接构成,腹圈内面101和腹圈轨道平面103之间设有腹圈上凹槽102,腹圈底面105和腹圈轨道平面103之间设有腹圈下凹槽104,腹圈内面101为光滑弧面结构,腹圈底面105为宽边平面结构。腹圈内面101采用光滑弧面结构,有助于暴露术野,方便术者操作;腹圈轨道平面103为与拉钩基体202、软轴基体401、机械臂基体303的结合部分,基体通过前端上下两个咬口突起与腹圈上凹槽102、腹圈下凹槽104紧密咬合,使其固定于腹圈轨道平面103上;腹圈底面105为宽边平面结构,与患者腹部皮肤相接触;整个固定腹圈I为适应不同手术切口的需要,有多种不同内径尺寸可供选择,以满足不用类型的腹部手术。
[0027]拉钩基体202上设置拉钩基体上咬口 210、拉钩基体下咬口 211,拉钩基体202内设置拉钩基体活芯212,拉钩基体活芯212与拉钩基体下咬口 211固定连接,拉钩基体活芯212与拉钩基体螺旋杆214啮合转动配合,拉钩基体螺旋杆214伸出拉钩基体202后其外端部配合设置三角旋钮A213。拉钩基体202顶部设置与其滑动配合的牵引轨道209,牵引轨道209内侧壁设置齿纹,轨道旋钮208的旋转杆穿过旋钮盘207后其底部安装在拉钩基体202顶部,轨道旋钮208的旋转杆下部固定设置与牵引轨道209内侧壁的齿纹啮合传动的齿轮;拉钩钩板201上端设置与其轴接转动配合的钩体204并通过锁紧螺帽203锁紧,钩体204内端设置卡槽205,牵引轨道209内端部对应设置卡柱206,钩体204、牵引轨道209通过卡槽205、卡柱206卡紧配合。拉钩钩板201可以转动,使其与钩体204之间角度发生变化并通过锁紧螺帽203锁紧,即可调节牵开组织器官角度的范围。拉钩基体202、软轴基体401、机械臂基体303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以增加其通用性。三角旋钮A213通过拉钩基体螺旋杆214旋转,带动拉钩基体活芯212的运动,从而引起拉钩基体下咬口 211下端咬嘴的开放和闭合,使其能够与上述固定腹圈I的凹槽部分咬合固定。由于腹部组织对于拉钩钩板201存在向腹圈内侧的持续牵拉力,而卡柱206对于钩体204存在向外的阻力,两作用力平衡时,即可达到牵开的目的。轨道旋钮208的旋转杆穿过旋钮盘207后其底部安装在拉钩基体202顶部,轨道旋钮208和旋钮盘207通过其内下方的齿轮传动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