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腔导引导管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62822阅读:来源:国知局
胃腔-幽门-十二指肠的走行,容易将导管头送入幽门管内,无需 反复通过导管扭控技术完成;
[0018] @导管头部的三个弯曲创新性设计,顺应了贲门切迹、胃小弯、幽门-十二指肠的 走向特点,避免了导管在胃腔盘旋、折返,无法引导导丝、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和空肠;
[0019]?胃腔导引导管腔大且支撑强,可于腔内进行导丝、导管、球囊、支架推送器的运 送,避免了反复进行导丝、导管交换;
[0020] ④导管把手部两接头设计,便于介入治疗过程即时通过副接头进行造影,操作更 便捷、精准。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胃腔导引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胃腔导引导管,其作用是迅速建立自口腔或鼻腔进入 十二指肠的路径,便于实施空肠营养、上消化道介入重建、小肠梗阻引流等;其制作材料与 血管介入的导管材料相同,常用聚乙烯制作而成,具备血管介入导管的硬度适中、良好的弹 性记忆、扭控力强、摩擦系数小、耐高温耐高压抗腐蚀、生物相容性好、透视下可见性好、跟 从性好等特点,导管硬度适中,适于经鼻腔或口腔途径进入食道、胃腔,导管内腔较大,能通 过血管性介入治疗的超滑导丝、加硬导丝及4-6F导管,能通过导管把手接头经导管注药。
[0023] 本实用新型胃腔导引导管包括主支导管1和侧支导管2。
[0024] 该主支导管1主要通过导管、导丝、球囊、支架推送器等介入器械以进行介入治 疗;该侧支导管2内主要用于注药进行造影以了解导管、导丝的位置。
[0025] 该主支导管1和侧支导管2的尾端彼此分离,形成主支导管把手部11和侧支导管 把手部21 ;该主支导管把手部11为主接头且整体长度为2cm,该侧支导管把手部21为副接 头且整体长度为2cm。
[0026] 其中,该主支导管1和侧支导管2前端连接为一体,形成导管体部3和导管头部4 ; 该导管体部3的长度为80cm,直径为10F (lF=l/3mm),内径为彡8F (lF=l/3mm);该导管头 部4由三段弯曲导管相续而成,即由第一弯曲导管41、第二弯曲导管42和第三弯曲导管43 连接组成。该第一弯曲导管41为导管体部3末端向侧支导管把手部21方向呈20°弯曲延 伸形成,其长度为2cm ;第二弯曲导管42为第一弯曲导管41末端向主支导管把手部11方向 呈浅弧形弯曲延伸形成,其长度为l〇cm ;第三弯曲导管43为第二弯曲导管42末端呈20° 上翘延伸形成,其长度为lcm ;同时,该第三弯曲导管43的末端设有端孔44。
[0027] 本实用新型胃腔导引导管的使用原理:
[0028] 本实用新型胃腔导引导管为专用胃腔介入操作器械,在X线导向下,自鼻腔或口 腔将导管送入胃腔,经导管造影显示胃轮廓,翻转导管头,使导管头部4指向胃小弯,回拉 导管把手部即主支导管把手部11和侧支导管把手部21,使导管头部4指向幽门,经主支导 管1送入导丝,导丝依次通过幽门、十二指肠、空肠,后经导丝完成空肠营养管交换置入及 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操作。
[0029]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成本低,经胃腔操作简便,为幽门、十二指肠、空 肠等部位进行选择性造影、引流、用药及介入治疗迅速建立路径,使用效果好,极大提高了 病人的舒适度和医从性,适于推广与应用。
【主权项】
1. 一种胃腔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腔导引导管包括主支导管和侧支导管;所 述主支导管和侧支导管的尾端彼此分离,形成主支导管把手部和侧支导管把手部;所述主 支导管和侧支导管前端连接为一体,形成导管体部和导管头部;所述导管头部由三段弯曲 导管相续而成,即第一弯曲导管、第二弯曲导管和第三弯曲导管;所述第一弯曲导管为所述 导管体部末端向所述侧支导管把手部方向呈20°弯曲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弯曲导管为所 述第一弯曲导管末端向所述主支导管把手部方向呈浅弧形弯曲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弯曲导 管为所述第二弯曲导管末端呈20°上翘延伸形成;同时,所述第三弯曲导管的末端设有端 孔。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腔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导管的长度为2cm, 所述第二弯曲导管的长度为l〇cm,所述第三弯曲导管的长度为lcm。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腔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体部的长度为80cm,直径 为 10F,内径为彡 8F,IF = l/3mm〇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腔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导管把手部为主接头且 长度为2cm ;所述侧支导管把手部为副接头且长度为2cm。5. 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胃腔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腔导引导管采用 聚乙稀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胃腔导引导管,其包括主支导管和侧支导管;主支导管和侧支导管的尾端彼此分离,形成主支导管把手部和侧支导管把手部;主支导管和侧支导管前端连接为一体,形成导管体部和导管头部;导管头部由三段弯曲导管相续而成,即第一弯曲导管、第二弯曲导管和第三弯曲导管;第一弯曲导管为导管体部末端向侧支导管把手部方向呈20°弯曲延伸形成;第二弯曲导管为第一弯曲导管末端向主支导管把手部方向呈浅弧形弯曲延伸形成;第三弯曲导管为第二弯曲导管末端呈20°上翘延伸形成;同时,第三弯曲导管的末端设有端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经胃腔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可极大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医从性,适于推广与应用。
【IPC分类】A61M25/14
【公开号】CN204972663
【申请号】CN201520567642
【发明人】陈光斌, 曾小丽, 李江山, 唐先志, 曾菲菲
【申请人】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