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针组件的载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09500阅读:来源:国知局
也通过机械手13将静脉针组件移走。通常静脉针组件包括静脉输液针10、接头12以及连接静脉输液针10和接头12的导管11,静脉针组件两端的接头12和静脉输液针10相对于导管11来说硬度要高,质量要大,通常机械手13在移载静脉针组件时对其两端进行夹持。本载具中通过间隔设置在座体I两端的支撑板一 2、夹持板一 3、夹持板二 4和支撑板二 54个支撑点对静脉针组件进行支撑,其中支撑板一 2和夹持板一 3对接头12部分进行夹持,夹持板二 4和支撑板二 5对静脉输液针10部分进行夹持,支撑板一 2通过敞口一 21对靠近接头12的导管进行支撑和限位,夹持板一 3通过卡口一 31对与接头12相连的导管11进行夹持,支撑板二 5通过敞口二 51对靠近静脉输液针10的导管进行支撑和限位,夹持板二 4通过卡口二 41对与静脉输液针10相连的导管11进行夹持,这样保证了静脉针组件两端的稳定牢靠,便于机械手13精准移载。夹持板一 3和夹持板二 4之间的导管11可以呈弯曲状态,这样可以减少本载具的长度而不影响对静脉针组件夹持和移载。敞口一 21、敞口二 51、卡口一 31和卡口二 41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保证了静脉针组件放置准确不发生扭曲变形。
[0029]如图2所示,卡口一 31和卡口二 41对称设置,卡口一 31和卡口二 41的底部均呈圆弧形,卡口一 31的开口处具有从卡口一 31两侧壁向夹持板一 3上端两侧倾斜延伸的导向面一 32,卡口二 41的开口处具有从卡口二 41两侧壁向夹持板二 4上端两侧倾斜延伸的导向面二 42,敞口一 21和敞口二 51对称设置,敞口一 21和敞口二 51均呈V型,敞口一 21和敞口二 51的两侧壁呈45° -60°的倾斜角度。卡口一 31和卡口二 41圆弧形的底部与导管11形状相适应,导管11放置在卡口一 31和卡口二 41中,形成卡接,弧形的接触面积大,更加稳定,导向面一 32和导向面二 42能够对导管11放置时起到导向作用,使放置静脉针组件时方便准确。呈V型的敞口一 21和敞口二 51主要便于放置静脉针组件,对机械手13的要求可以大大降低而同样将静脉针组件放置准确。
[0030]卡口一 31、卡口二 41、敞口一 21和敞口二 51的中心点均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能够使放置的静脉针组件的两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载具上放置的静脉针组件两端等高,也不会因为重力作用产生滑动位移,从而提高了精准度,移载静脉针组件的机械手13从静脉针组件两端对其进行夹持,提高了机械手13夹持时的便捷度和精准度。本技术方案中静脉针组件连接接头12和静脉输液针10的导管11具有一定的柔韧度,其可以在夹持板一 3和夹持板二 4之间呈弯曲状态,这样能够缩减本载具的长度。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座体1的下底面上还开设有沿座体1长度方向的滑道9,滑道9为内凹的滑槽,本载具在移送过程中有时需要通过滑道滑行,本滑道9与载具移送轨道上的滑道相配合,实现稳定滑动,并且也能稳定放置在水平输送带上移动。
[0032]实施例二
[003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座体1呈方形的板状,支撑板一 2、夹持板一 3、夹持板二 4和支撑板二 5均呈长条状且沿座体1的宽度方向相互平行设置,支撑板一 2上开设有若干敞口一 21,支撑板二 5上开设若干与敞口一21——对应的敞口二 51,夹持板一 3上开设有若干与敞口一 21——对应的卡口一 31,夹持板二 4上开设有若干与敞口一 21 —一对应的卡口二 41,一一相对应的敞口一 21、敞口二51、卡口一 31和卡口二 41沿座体1的长度方向连成一条直线。这样每个座体1上可以同时放置多个静脉针组件,提高效率。
[003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5]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 1、座体;2、支撑板一;21、敞口一;3、夹持板一;31、卡口一 ;32、导向面一 ;4、夹持板二 ;41、卡口二 ;42、导向面二 ;5、支撑板二 ;51、敞口二 ;6、安装座一 ;7、安装座二 ;8、条形凸缘;9、滑道;10、静脉输液针;11、导管;12、接头;13、机械手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静脉针组件的载具,所述载具包括座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上依次间隔设有支撑板一(2)、夹持板一(3)、夹持板二(4)和支撑板二(5),所述支撑板一(2)和夹持板一(3)靠近所述座体(1)的一端,所述夹持板二(4)和支撑板二(5)靠近所述座体(1)的另一端,所述支撑板一(2)上开设有用于支撑静脉针组件一端的敞口一(21),所述支撑板二(5)上开设有支撑静脉针组件另一端的敞口二(51),所述夹持板一(3)和夹持板二(4)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夹持导管(11)的卡口一(31)和卡口二(41),所述敞口一(21)、敞口二(51)、卡口一(31)和卡口二(41)的开口均朝上设置且所述敞口一(21)、敞口二(51)、卡口一(31)和卡口二(41)沿一条直线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针组件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呈长条状,所述支撑板一(2)、夹持板一(3)、夹持板二(4)和支撑板二(5)沿所述座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静脉针组件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一(31)和卡口二(41)对称设置,所述卡口一(31)和卡口二(41)的底部均呈圆弧形,所述卡口一(31)的开口处具有从卡口一(31)两侧壁向夹持板一(3)上端两侧倾斜延伸的导向面一(32),所述卡口二(41)的开口处具有从卡口二(41)两侧壁向夹持板二(4)上端两侧倾斜延伸的导向面二 (4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静脉针组件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一(21)和敞口二(51)对称设置,所述敞口一(21)和敞口二(51)均呈V型,所述敞口一(21)和敞口二(51)的两侧壁呈45° -60°的倾斜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静脉针组件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一(31)、卡口二(41)、敞口一(21)和敞口二(51)的中心点均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能够使放置的静脉针组件的两端位于同一水平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静脉针组件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一 (2)和夹持板一(3)固设在同一安装座一(6)上,所述夹持板二(4)和支撑板二(5)固设在同一安装座二(7)上,所述安装座一(6)和安装座二(7)均固连在所述座体(1)的上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静脉针组件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的上表面两侧设有条形凸缘(8),所述安装座一(6)和安装座二(7)均卡设在所述座体(1)上表面两侧的条形凸缘⑶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静脉针组件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的下底面上还设有沿座体(1)长度方向的滑道(9)。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静脉针组件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9)为内凹的滑槽。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针组件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呈方形的板状,所述支撑板一(2)、夹持板一(3)、夹持板二(4)和支撑板二(5)均呈长条状且沿所述座体(1)的宽度方向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板一(2)上开设有若干敞口一(21),所述支撑板二(5)上开设若干与敞口一(21) —一对应的敞口二(51),所述夹持板一(3)上开设有若干与敞口一(21) —一对应的卡口一(31),所述夹持板二(4)上开设有若干与敞口一(21)——对应的卡口二(41),——相对应的所述敞口一(21)、敞口二(51)、卡口一(31)和 卡口二(41)沿所述座体(1)的长度方向连成一条直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静脉针组件的载具,属于医疗器械的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静脉针组件装配时不能稳固的放置在载具上等技术问题。本载具包括座体,座体上依次间隔设有支撑板一、夹持板一、夹持板二和支撑板二,支撑板一上开设有用于支撑静脉针组件一端的敞口一,支撑板二上开设有用于支撑静脉针组件另一端的敞口二,夹持板一和夹持板二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夹持导管的卡口一和卡口二,敞口一、敞口二、卡口一和卡口二的开口均朝上设置且敞口一、敞口二、卡口一和卡口二沿一条直线排列。本载具中通过多点对静脉针组件进行支撑或夹持保证了静脉针组件两端的稳定牢靠,便于机械手精准移载。
【IPC分类】A61M5/14, A61M25/18
【公开号】CN205019573
【申请号】CN201520772894
【发明人】林军华
【申请人】迈得医疗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