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腔编织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86978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管腔编织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腔编织支架。
【背景技术】
[0002]管腔编织支架在使用时具有径向压缩状态和径向扩展状态,使用中将径向压缩状态的管腔编织支架通过输送装置输送至人体管腔的病变位置,然后释放管腔编织支架,管腔编织支架自动膨胀展开或通过机械方式展开(例如通过球囊扩张展开)、并与管腔壁贴附,依靠管腔编织支架自身的径向支撑力对管腔壁提供支撑,起到扩张病变管腔壁的作用,从而维持管腔通畅。
[0003]现有技术中,管腔编织支架通常包括由至少一根编织丝编织形成的网状管体,该网状管体具有均匀的编织结构。然而,管腔编织支架植入人体后,开口端部通常贴附正常的管腔壁,支架主体部分贴附管腔病变区域,为确保能有效扩张病变管腔,支架需要具有较大的径向支撑力以提供足够的锚定,但同时较大的径向支撑力会对正常管腔产生较大的刺激,例如支架的开口端部将会对正常管腔产生较大的刺激,这将加大机体对外界异物的机体反应,提高再狭窄的风险。另外,人体管腔的形貌个体差异明显,在曲折的管腔部位,支架需具有较好的柔顺性,而在平滑的管腔部位,支架需具有较大的径向支撑力而提供足够的锚定,综上而言,整体编织结构均匀的支架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实际植入。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管腔编织支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实际植入的问题,提供一种很好地适用于实际植入的管腔编织支架。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腔编织支架,包括由编织丝编织形成的网状管体,所述网状管体沿轴向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网状管体还包括多个第一勾绕结,每至少两根来自第二部分的一端部的编织丝沿网状管体的轴向相互勾绕形成一个所述第一勾绕结后分开,所有构成所述第一勾绕结的编织丝编织形成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网孔密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网孔密度。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腔编织支架中,所述多个第一勾绕结沿所述网状管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腔编织支架中,所述网状管体包括多个第二部分,所述多个第二部分沿轴向间隔排布,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均通过多个第一勾绕结连接在一起。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腔编织支架中,所述网状管体沿轴向还包括多个第二勾绕结、以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两端,每至少两根来自第二部分的另一端部的编织丝相互勾绕形成一个所述第二勾绕结后分开,所有所述第二勾绕结的编织丝编织形成所述第三部分。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腔编织支架中,所述第三部分的网孔密度不同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网孔密度。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腔编织支架中,所述多个第二勾绕结沿所述网状管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腔编织支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网孔密度与所述第三部分的网孔密度相同。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腔编织支架中,所述网状管体包括多个第三部分,所述多个第三部分沿轴向间隔排布,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均通过多个第二勾绕结连接在一起。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腔编织支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锥形开口端部,所述锥形开口端部的径长从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逐渐增大。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腔编织支架中,所述锥形开口端部的张角为45-120度。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腔编织支架中,所述第一勾绕结中的至少两根所述编织丝相互勾绕一次;或者所述第一勾绕结中的至少两根所述编织丝相互连续勾绕至少两次;
[0016]当所述网状管体包括多个第二勾绕结时,所述第二勾绕结中两根所述编织丝勾绕一次;或者所述第二勾绕结中两根所述编织丝连续勾绕至少两次。
[0017]上述管腔编织支架,由于第一部分的网孔密度小于第二部分的网孔密度,从而使第一部分的径向支撑力减小,能减小第一部分对正常管腔壁的刺激,从而降低再狭窄的风险。另外,第一部分具有良好的柔顺性,而第二部分具有较大的径向支撑力而可提供足够的锚定,因此,上述管腔编织支架很好地适用于实际植入。
[0018]由于每至少两根来自第二部分的一端部的编织丝相互勾绕形成一个所述第一勾绕结后分开,所有构成所述第一勾绕结的编织丝编织形成所述第一部分,即,第一部分、多个第一勾绕结、以及第二部分均由同一编织丝编织形成,各个部分中编织丝的数量相同,且可一体编织形成。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管腔编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的管腔编织支架的勾绕结的勾绕方式示意图。
[0021]图3为勾绕结的另一勾绕方式示意图。
[0022]图4为图1中的管腔编织支架的第一部分编织原理示意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管腔编织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管腔编织支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腔编织支架100包括由编织丝I编织形成的网状管体10,该网状管体10具有多个编织网孔11。网状管体10沿轴向包括第一部分110、多个第一勾绕结140、以及第二部分120,每个第一勾绕结140由至少两根所述编织丝I沿轴向相互勾绕形成。所述勾绕结是指一根编织丝沿另外一根或者多根编织丝的长度方向螺旋式缠绕,形成一根“麻花”状结构。勾绕结可与网状管体10的轴向基本平行,也可不平行于网状管体10的轴向。每相邻两根勾绕结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不平行。第一部分110通过多个第一勾绕结140与第二部分120连接;第一部分110的网孔密度小于第二部分120的网孔密度,该多个第一勾绕结140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所有第一勾绕结140的近端端部和/或远端端部的连线可以位于一个垂直于网状管体10的轴向的平面内。在具体实施中,多个第一勾绕结140可沿网状管体10的周向均匀分布,每根勾绕结140基本平行于网状管体10的轴向;第一勾绕结140至少为两个,应知晓的是,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第一勾绕结140的数量,例如3-12个,此处不再赘述。
[0028]上述管腔编织支架中,通过第一勾绕结140连接的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20因编织丝勾绕而成为两个独立的编织体,彼此之间的编织参数(例如编织角度和方向)不再相互受限,或相互约束,可根据需要独立调节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20的编织参数,因此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20可以具有不同的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