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籽色拉油的精炼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368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茶籽色拉油的精炼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油脂的深度加工方法,特别是一种茶籽色拉油的精炼新工艺。
背景技术
茶籽油主要产自我国中南一带,尤以湖南省最多。长期以来,产区人们以食用毛茶籽油为主,虽然茶籽油的营养保健价值较高,但因其含有多种杂质,使其色泽较深、滋味欠佳,产品档次较低。近些年来,一些企业采用毛茶籽油、磷酸脱胶、烧碱脱酸、脱色、脱臭的工艺流程对毛茶籽油进行精炼加工,生产产品档次较高的精炼茶籽油。用此种工艺流程生产的精炼茶籽油,虽然其胶溶性杂质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以及色泽均可达到较高的要求,但由于在脱胶和脱酸的过程中加入了磷酸和烧碱等化学物质,很难保证残留的含磷量和碱值能够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此外,茶籽油中含有一些由饱和脂肪酸所组成的甘油三酸脂,在冬天气温较低时,会结晶从油脂中析出,影响油脂的透明度,降低产品的档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物理方法进行脱胶脱酸脱脂、能够生产高档绿色食用茶籽油的精炼新工艺。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工艺流程为毛茶籽油→水化脱胶→真空脱酸→脱色→脱臭→冬化脱脂→茶籽色拉油。
本发明的茶籽色拉油的精炼新工艺,是在现有的茶籽油精炼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将磷酸脱胶工序改为水化脱胶工序,将烧碱脱酸工序改为真空脱酸工序,可以避免化学物质的加入;同时,增加了冬化工序,将影响油脂透明度的饱和脂肪酸通过冷冻,使其从油脂中结晶、养晶出来,进行分离。因此,应用本发明的精炼新工艺,生产的茶籽色拉油可以达到高档绿色食用油脂的标准。


附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所采用的设备主要有除杂机、过滤机、水化脱胶罐、油热交换罐、真空脱酸罐、脱色罐、真空脱臭罐、脂肪酸冷凝器、真空装置等。
精炼时,首先将毛茶籽油加入到除杂机中,除去毛茶籽油中的有形杂质;其后,进入水化脱胶罐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热水,由于胶溶性杂质中的α-磷脂具有亲水性,水与α-磷脂的亲水基结合后,带有更强的亲水性,吸水能力更加增强,随着吸水量的增加,磷脂质点体积逐渐膨胀,并且相互凝结成胶粒,胶粒又相互吸引,形成胶体,由于胶体的比重比油脂大得多,因而从油中沉淀析出;在此过程中,还会将不易水化的β-磷脂和不易被白土吸附的色素以及一些其他的有害物质一并吸附沉淀析出。接着,将脱胶后的茶籽油加入到油热交换罐进行加热,并进入真空脱酸罐,一方面,茶籽油在油热交换罐中得到了加热,另一方面,向茶籽油中冲入少量的过热蒸汽,使茶籽油始终保持沸腾状态,此时,由于茶籽油中所含的游离脂肪酸和一些其他的挥发性物质的挥发点较低,在真空和较高温度条件下,随过热蒸汽挥发带走。其后,脱酸后的茶籽油进入脱色罐,在真空条件下,以活性白土为吸附剂,进行连续脱色,除去油脂中影响油脂外观的有机色素及微量的其他杂质,使油脂色泽变浅。经脱色后的茶籽油接着进入真空脱臭罐,与脱酸工序相似,利用油脂中能给油脂带来不良气味的低分子化合物诸如游离脂肪酸、醛、酮等臭味物质与油脂之间较大的沸点差,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冲入过热蒸汽,进行蒸馏脱臭。脱臭后的茶籽油进入脂肪酸冷凝器进行降温冷冻,使一些由饱和脂肪酸所组成的高熔点甘油三酸脂在较低的温度下从油脂中结晶、养晶而析出,通过过滤而得以分离,从而精炼出高档绿色食用油脂——茶籽色拉油。
权利要求
1.一种茶籽色拉油的精炼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为毛茶籽油→水化脱胶→真空脱酸→脱色→脱臭→冬化脱脂→茶籽色拉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茶籽色拉油的精炼新工艺,其工艺流程为毛茶籽油→水化脱胶→真空脱酸→脱色→脱臭→冬化脱脂→茶籽色拉油,是采用物理方法进行脱胶脱酸脱脂的,应用该精炼新工艺,能够生产出高档绿色食用油脂—茶籽色拉油,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茶籽油的精炼新工艺。
文档编号C11B3/00GK1468948SQ0312457
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3日
发明者刘友佳, 唐艳萍, 刘继忠, 刘盾, 刘小春 申请人:湖南省祁阳县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