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779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面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面清洁装置,具有下侧包含有清洁开口的外壳和可旋转驱动的清洁辊,该清洁辊在外壳内可旋转支承于清洁开口旁,其中清洁辊的第一末端可旋转支承于轴承座,该轴承座为可拆卸、可连接地固定于外壳处或者外壳内。
背景技术
此类型地面清洁装置例如以扫地机的形式被公知,它们的清洁辊构造为具有许多清扫地面的鬃毛的清刷辊。该扫地机通常包括与外壳可拆卸、可连接的脏物收集器,该脏物收集器通过脏物进入开口与外壳相连,所以,由清刷辊从地面收集的脏物通过脏物进入开口可以被引导入脏物收集器内。清空时,可以将脏物收集器与外壳分离。
为了能够更换开始所述地面清洁器的清洁辊,由DE 198 20 628 C1可知,清洁辊以下述方式支承在外壳内,即可以反抗于弹簧的作用在轴向方向移动该清洁辊,直到前端面的驱动元件将其释放然后向外转动并且可以将外壳拿下。为此,当然要求可观的弹性距离并且清洁辊对于用户经过清洁开口必须是容易接近的。
由WO 01/41618 A1获知一种地面清洁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侧开口的外壳,该开口可由盖板关闭,盖板内侧装有轴承座。清洁辊的第一末端可旋转支承于轴承座,通过外壳侧开口盖板的拿下使清洁辊由轴承座释放并由外壳的轴向方向被拆下。此类型地面清洁装置的清洁辊在外壳内的支承要求大量的支撑元件,这些支撑元件互相牵制并为该地面清洁装置施加了易受干扰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完善开始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使得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更换清洁辊,其中该地面清洁装置是可低成本生产并对干扰不灵敏的。
本发明是通过根据一种上位概念的清洁装置来解决的,其中轴承座与清洁辊经过清洁开口可共同从外壳拆出或者装入外壳。
在根据本发明的地面清洁装置中,轴承座与清洁辊可共同经过清洁开口从外壳拆出。因此无需用于更换清洁辊的额外外壳开口并且也不用确保可观的向清洁辊轴向移动的弹性距离。
因为用户可以将清洁辊与轴承座共同由外壳拆下然后将轴承座与要更换的清洁辊分离,使清洁辊的更换变得对用户非常简单。之后可以将另一个清洁辊与轴承座连接并且共同经过清洁开口安装进外壳内。
外壳内轴承座可以以不同方式固定。如果轴承座与固定在外壳上的支撑件啮合连接,例如外壳壁,是具有优点的,因为通过提供彼此互相作用的啮合连接元件,既能够简化轴承座也能够简化外壳的结构形式。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轴承座可移动地支撑于支撑壁,例如外壳壁。轴承座可移动的支撑尤其简化了轴承座到外壳内的安装。
例如,轴承座借助至少一条导轨和容纳该导轨的引导槽可移动地支撑于支撑壁。在此可设计为,导轨配置在轴承座上并且插入在支撑壁中模制的引导槽内。也可以转换配置,即导轨配置在支撑壁尤其是外壳的侧壁上,并插入轴承座上的引导槽。
如果采用两条彼此平行对准的导轨,该两条导轨分别插入引导槽,则是更具有优点的。
为了确保轴承座在外壳处或者外壳内的支撑,如果地面清洁装置包括至少一件从下方嵌接轴承座的支撑元件,则是有益的。该支撑元件例如配置在支撑壁处,比如外壳侧壁。优选为将该支撑元件与支撑壁连接为整体。
在一尤其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元件与插入轴承座引导槽的导轨连接为整体。例如,支撑元件无缝连接于导轨末端。可以容许该支撑元件到支撑壁有一段距离并构造为可弹性伸缩的。
为了确保轴承座的尤其强大的机械负荷能力,如果支撑元件贯穿嵌接轴承座的穿口,是有益的。例如,轴承座具有引导槽,固定于外壳的导轨插入该引导槽内,其中支撑元件无缝连接于导轨,该导轨贯穿嵌接与引导槽对齐的穿口并且在下方嵌接轴承座。
为了轴承座在支撑壁的移动支承,例如外壳的侧壁,如果在支撑壁固定两件引导元件,该引导元件将轴承座容纳在中间并且分别环绕轴承座的边沿区域,是有优点的。引导元件可以构造为L-型的叶片,内侧由支撑壁伸出并且优选实施例中与支撑壁以整体相连。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对地面清洁装置清洁辊的更换的特别简单的处理,是通过以下实现的,即在外壳支撑用于将轴承座和清洁辊送出的操纵机构。使用这种类型实施例的用户只需操作操纵机构即可达到,将轴承座与清洁辊通过清洁开口共同送出,直到用户最终可以容易地抓到清洁辊和轴承座并且能更换清洁辊。
地面清洁装置工作过程中的清洁辊以其第一末端支撑于轴承座,由此轴承座不必承受不明显的轴承力。所以如果可将轴承座锁定于外壳处或者外壳内是有益地,因为由此可以避免轴承座由外壳的意外脱落。对这种锁定的提供,如果操纵机构包括用于释放轴承座锁定的释放元件,是有益的。优点是,操作操纵机构的时候借助释放元件能够释放轴承座的锁定且无需将轴承座通过清洁开口更进一步送出。
在一种结构尤其简单并且可低成本制造的实施例中,轴承座是通过共同作用的啮合元件可锁的,该啮合元件借助释放元件彼此可产生一段距离。彼此共同作用的啮合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因释放元件造成由扣紧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相对于在扣紧位置的啮合元件对轴承座锁定的确保,则在释放位置的啮合元件会占据一段距离对应于相应的啮合元件,由此轴承座的锁定能够解除并能由外壳分离。
例如那些啮合元件可以包括啮合凸起和啮合钩,其中啮合钩能够通过释放元件由啮合位置,在该啮合位置中啮合钩紧抓着啮合凸起,变换到释放位置,在该释放位置中啮合钩与啮合凸起有一段距离。
例如啮合凸起可以内侧模制在外壳侧壁上。
啮合钩可以构造为包围啮合凸起的夹板,该夹板模制于轴承座。如果夹板形状为U-型则是有益的。
在一具有优点的实施例中,为了轴承座的锁定的释放,释放元件包括引导面,可沿该引导面推移啮合元件用于锁定的释放。
为了将轴承座和清洁辊送出,如果将操纵机构可移动地支撑于外壳并且释放元件的引导面以大约20°到70°的夹角,尤其以大约30°到50°的夹角倾斜于操纵机构的移动方向,是有益的。通过操纵机构的移动,能够使邻接于释放元件的引导面的、相对于引导面可推移的啮合元件以倾斜于操纵元件的移动方向转换到释放位置。
在一具有优点的实施例中,操纵机构包括输出元件,该输出元件为了送出轴承座而可邻接于轴承座并与轴承座一起向清洁开口方向可推移。输出元件可以构成为铸件顶出机,该铸件顶出机为了送出轴承座而可邻接于轴承座,所以轴承座可以被通过铸件顶出机而施加在清洁开口方向上的推力。
对于输出元件可移动的支撑,如果输出元件贯穿外壳的收容口是有优点的。外壳收容口能够形成输出元件的引导。由此可确保,输出元件不会倾斜。
如果输出元件反抗于弹性恢复力在清洁开口方向可移动,则是尤其有优点的。由此可以结构简单地确保,输出元件在操纵机构的操作以后自动回复到静止位置。因此无需手动复位。
在一具有优点的实施例中,输出元件为垂直于清洁地面可推移。
输出元件更好地包括止动面,该止动面上侧地邻接于轴承座。此处如果轴承座包括平的上边沿,输出元件可以平置于该边沿,是具有优点的。
如前所述,在一具有优点的实施例中,操纵机构具有释放元件。如果至少一件释放元件配置于输出元件处,其中释放元件在轴承座的方向上突出于止动面,是有益的。这样的优点是,当移动输出元件时,在输出元件的止动面冲击轴承座并将其向清洁开口方向施加推力前,释放元件能够为了释放锁定而首先与轴承座共同作用。由此可以结构简单地确保,如果轴承座利用输出元件向清洁开口的方向移动,则已解除该轴承座的锁定。
为了确保操纵机构重复操作之后基于外壳的可动性,如果操纵元件至少包括一个引导元件,该引导元件与外壳的引导收容口共同作用,则是有益的。
引导收容口可以包括通孔,其中引导元件贯穿嵌接通孔。引导元件可以例如包括引导轴颈,该引导轴颈在尤其有益的实施例中构造为中空的并形成引导套筒。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引导轴颈由回位弹簧包围。通过回位弹簧可以为操纵机构施加弹性恢复力。
如果操纵机构包括至少一件在后方嵌接外壳壁的回位元件,则是有益的。可以由此避免操纵机构由外壳不可预计的分离。此外通过至少一个回位元件能够给定操纵机构的终点位置。例如操纵机构可以构造为按钮,由用户按下以用于送出轴承座和清洁辊。在此,至少一个回位元件能够给定按钮的静止位置,按钮在用户不加载的状态下由于回位弹簧的力施加而自动占据该静止位置。
为了尽可能地实现地面清洁装置的简单安装,如果回位元件构造为横切于操纵机构的运动方向的弹性可型变的回位钩,则是有益的,因为这样提供了可能性,在安装中将回位元件引导入外壳的回位开口内,其中在导入时,回位元件是弹性形变的并在导入之后自动转入在后侧嵌接回位开口的终点位置。
到目前还没有关于轴承座构造的详细解释。在一具有优点的实施例中,轴承座包括轴承板,在该轴承板上沿清洁辊的纵向弹性固定着轴承轮毂。清洁辊可旋转支承于轴承轮毂。通过轴承轮毂的弹性支撑以简单的结构确保了,轴承轮毂与清洁辊一起当拆卸轴承座时在清洁辊的纵向是可动的。此外轴承轮毂的弹性固定还具有以下优点,由此可以简单地补偿轴向方向的公差。此外通过轴承座的弹性轴承轮毂能够在清洁辊上施加轴向的应力,即对准清洁辊纵向的应力,以由此保持清洁辊的轴向间隙较小。
优选为,轴承轮毂与清洁辊是可啮合连接的。具有以下优点,当更换清洁辊时,轴承座不会意外由清洁辊脱落,而是用户必须释放轴承轮毂和清洁辊之间的啮合连接以能够从轴承座拆下清洁辊。
在一具有优点的实施例中,轴承轮毂伸入清洁辊的前端面收容口。此处尤其具有优点的是,如果轴承轮毂构造为套筒型并且容纳着轴承轴颈,该轴承轴颈支撑于汇接入收容口的清洁辊的轴承孔内。
轴承轮毂的弹簧支撑能够通过以下实例实现,轴承轮毂通过多个弹性形变的轮辐与轴承板连接。优选地,采用三个彼此以相同距离配置的轮辐。如果轴承板,轮辐和轴承轮毂彼此整体地连接是有益的。
为了避免细小脏物侵入轴承座与清洁辊之间的区域,有益的是轴承板包括环型的辊环,该辊环包围清洁辊前端面的末端区域。
尤其优选的实施例中,地面清洁装置的外壳包括覆盖清洁辊的罩盖形状的上部和以切线方向包围清洁辊的下部,其中下部与上部为可啮合连接。由此可简化地面清洁装置的安装。
如果一侧支撑壁,例如外壳一侧侧壁包括凹口,该凹口容纳着远离清洁辊的轴承座的轴环,是有益的。由此提高了轴承座的机械承载能力。优选地,凹口定型于与外壳上部啮合连接的外壳下部上。
如开始所述,该地面清洁装置可以构造为扫地机,其中清洁辊构造为清刷辊。可以由外壳附近的电机驱动清刷辊。


以下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与附图一起作为对本发明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中
图1更换清洁辊时的地面清洁装置的示意图;图2沿图1中的线2-2以分解方式所取剖视图;图3图1中操纵机构和地面清洁装置轴承座的侧视图,其中操纵机构处于静止状态;图4根据图3的侧视图,其中将操纵机构推向轴承座方向;图5沿图3中的线5-5的侧视图;图6沿图4中的线6-6的侧视图;以及;图7沿图4中的线7-7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示意地显示了一种整体以10标记的,以扫地机的形式表现的地面清洁装置,该地面清洁装置带有两部分的外壳11,该外壳包括罩盖形状的外壳上部12和框架形状的外壳下部13。在外壳11内容纳着清刷辊15形式的清洁辊,该清洁辊可由熟知的因而没有表现在附图中的电机围绕轴线16旋转驱动。此外清刷辊15由熟知的因而没有表现在附图中的传动设备例如皮带传动连接于电机。
此外扫地机10还包括脏物收集器18,该收集器内室借助脏物进入开口19连接于外壳11的内室。
通过该可旋转驱动的清刷辊15可以接受清洁地面的脏物并且通过脏物进入开口19将脏物转入脏物收集器18内。清空时,可以将脏物收集器18由外壳11拆下。
外壳上部12包括横截面近似四分圆形弯曲的盖壁21和第一侧壁22以及平行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23。在第一侧壁22内成型了收容口25,该收容口带有平的底壁26和俯视中为弧形弯曲的后壁27,该后壁从底壁26向上直立。收容口25容纳着将进一步解释的扫地机10的操纵机构30。
在盖壁21的上侧铰链连接着把柄32,该把柄用于扫地机10匹配于清洁地面的引导。
外壳下部13与外壳上部12是啮合连接的并且以切线方向包围清刷辊15。该外壳下部也包括第一侧壁34和第二侧壁35,这两个侧壁借助前端板36和斜坡37整体地彼此连接。外壳下部13在下侧限定了清洁开口39,清刷辊15的鬃毛40贯穿嵌接该清洁开口,由此借助鬃毛40能够接收清洁地面的脏物并且通过斜坡37穿过脏物进入开口19转入脏物收集器18内。
清刷辊15在外壳11内为双侧支承。此处采用了轴承座42形式的第一轴承部分和驱动轴承43形式的第二轴承部分。驱动轴承43有效连接于电机。该轴承静止地固定于外壳上部12和外壳下部13的第二侧壁23,35区域,反之,轴承座42可移动地位于外壳上部12和外壳下部13的第一侧壁22,34的内侧。
轴承座42包括轴承板45,该轴承板可平面地配置于第一侧壁22和34处并且包括朝向侧壁22,34的两个彼此平行对准的引导槽46、47,分别将导轨49、50插入引导槽内。导轨49、50分别包括上导轨段51或者52和下导轨段53或者54。上导轨段51和52模制在外壳上部12的第一侧壁22上,下导轨段53和54模制在外壳下部13的第一侧壁34上。与下导轨段53和54分别整体地连接着支撑元件55或者56,该支撑元件穿过外壳下部13第一侧壁34的侧面凹口58的边缘突向清洁开口39方向。该支撑元件55和56在它们开放的末端分别包括朝向清刷辊15的凸起60及61。
在下导轨段53和54的旁侧,外壳下部13的侧壁34上分别模制了一个L-型引导元件63和64。该引导元件63,64将轴承座42夹在中间并且分别包围轴承板45的边沿段。
在上导轨段51和52的中间区域,内侧地在外壳上部12的第一侧壁22模制了啮合凸起66。
轴承座45包括中心凹口68,该中心凹口由圆环状、突向清刷辊15的辊环49包围并在中心配置了轴承轮毂71,该轴承轮毂借助三个彼角距离相等的轮辐72,73,74整件地与轴承板45相连。
轴承板45在其朝向清洁开口34的下边沿承载着背离清刷辊15的套环76,该套环的分布遵循外壳下部13的第一侧壁的侧面凹口58并且可邻接于侧面凹口58的边沿。轴承板45与该套环76在下方嵌接外壳下部13。
套环76包括分别对准引导槽46、47的贯穿开口77,该贯穿开口在扫地机10的工作位置由支撑元件55和56贯穿,如附图3和5显示的。支撑元件55和56分别以凸起60和61在下方嵌接轴承板45。
上侧在轴承板45模制了U-型支撑夹板78,该夹板带有两条平行于导轨49、50的支撑柄79,80以及整体地彼此连接的连接片81,该连接片的构造为带有倒圆角的三角型断面。支撑夹板78形成为固定钩,在扫地机10的工作过程中包围着外壳上部12的第一侧壁22的啮合凸起66,其中该夹板平行地对准于清洁地面的连接片81的下边,邻接于啮合凸起66的上边。尤其清楚地显示在图3和图5中。
轴承轮毂71的构造为插槽型并且包括轴承罩83,该轴承罩在远离轮辐72,73,74的开放底部由凸出部分84的切线方向包围。
清刷辊15包括圆柱型鬃毛支架86,该支架前端面包括凹口87,与轴线16同轴对准的曲轴孔88通入该凹口并且内侧地在朝向轴承座42的末端区域支承着啮合鼻89,该啮合鼻在后方嵌接轴承轮毂71的凸出部分84。
鬃毛支架86的法兰盘91包围前端面的凹口87,在该侧由轴承板45的辊环69覆盖。
如前所述,外壳上部12的收容口25容纳着操纵机构30。该操纵机构为塑料构成的整体并且包括第一引导元件,该第一引导元件以平面的邻接于收容口25的后壁的引导套筒93的形式存在,该引导套筒93上侧模制于凹型隔板94。引导套筒93朝向第一侧壁22地支承着挡板96形式的输出元件,该挡板下侧形成了平行于收容口25底壁26的止动面97。该挡板96贯穿嵌接收容口25的底壁26的开口98。两个楔形的释放元件99,100由止动面97在轴承座42的方向上向下伸出,该释放元件分别倾斜于清刷辊15,即形成背离侧壁22的引导面101。该引导面101在后方嵌接轴承座42的固定夹板78的连接片81。尤其清楚地显示于附图5中。
由引导套筒93下侧伸出两个弹性可变形的后退制动钩103,104,分别伸入收容口25的后退制动开口106和107内。
在下侧由操纵机构30的隔板94伸出中空的引导轴颈109,该引导轴颈形成操纵机构30的第二引导元件并且贯穿嵌接引导开口110,该引导开口成型于收容口25的底壁内。螺杆型后退调整弹簧112以切线方向围绕引导轴颈109,该后退调整弹簧构成为压力弹簧并且一侧支撑于收容口25的底壁26,另一侧支撑于操纵机构30的隔壁94。
轴承座42通过支撑元件55,56、引导元件63,64和固定夹板78支撑于外壳上部12和外壳下部13的第一侧壁22和34处,并且在该侧支承清刷辊15的第一末端。如果需要更换清刷辊15,扫地机10的用户可以操作操纵机构30,在操作中用户可以以反抗于后退调整弹簧112作用的方向,向收容口25的底壁26方向推隔板94。此处操纵机构30以附图4中箭头114标识的移动方向运动,其中楔形的释放元件99和100利用倾斜于移动方向114的引导面101使固定夹板78的连接片81向清刷辊15的方向偏转,由此连接片81与啮合凸起66相距并导致解除轴承座42的锁定。在操纵机构30在移动方向114上的更进一步运动中,挡板96的止动面97会撞击到轴承板45的上边沿116,该上边沿因此沿导轨49、50沿移动方向114被推至直到用户能够触及到轴承座42和与其相连的清刷辊15第一末端区域为止,因为轴承座42与所述的清刷辊15第一区域共同向下由清洁开口39挺出,如附图1示意的。轴承座42因此可以由清洁开口39由外壳11上拆卸掉。用户因此也可以拆卸并更换清刷辊15以及位置固定地保持在外壳11上的驱动轴承43。
将清刷辊15安装入外壳11也变得简单。只需,首先将轴承座42的轴承轮毂71安装入清刷辊15的侧凹口87,其中由凸出部分84和卡槽鼻90形成插头连接。然后,用户可以将清刷辊15穿过清洁开口39安装到驱动轴承43上并将支承有清刷辊15的轴承座42导入外壳11。超出外壳下部13的第一侧壁34,向下突出的支撑元件55,56为用户提供了轴承座的对准,其中首先将支撑元件55,56分别插入各自的引导槽46和47内。在此轴承座42获得必要的对准,以便于该轴承座在以操纵机构30方向的推动中能够被引导元件63,64所接受,并最终借助固定夹板78和啮合凸起66与外壳11啮合。
权利要求
1.一种地面清洁装置(10),具有下侧包含有清洁开口(39)的外壳(11)和可旋转驱动的清洁辊(15),该清洁辊在外壳(11)内可旋转地支承于清洁开口(39)旁,其中清洁辊(15)的第一末端可旋转地支承于轴承座(42),该轴承座可拆卸可连接地固定于外壳(11)处或者外壳(11)内,其特征在于,轴承座(42)与清洁辊(15)可共同经过清洁开口(39)从外壳(11)拆出或者装入外壳(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座(42)与固定于外壳的支撑件(22)可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座(42)可移动地支撑于支撑壁(22,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座(42)通过至少一条导轨(49,50)和一条容纳该导轨的引导槽(46,47)可移动地支撑于支撑壁(22,34)。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地面清洁装置(10)包括至少一件在下方嵌接轴承座(42)的支撑元件(55,5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元件(55,56)整体地连接于导轨(49,50),该导轨插入轴承座(42)的引导槽(46,47)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元件(55,56)贯穿嵌接轴承座(42)的贯穿开口(77)。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撑壁(34)上支撑两个引导元件(63,64),引导元件将轴承座(42)夹在中间并且分别环绕轴承座(42)的一个边沿区域。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11)处支撑着操纵机构(30),用于送出轴承座(42)和清洁辊(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座(42)可锁定于外壳(11)处或者外壳(11)内,并且操纵机构(30)包括释放元件(99,100)用于释放轴承座(42)的锁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座(42)可通过共同作用的啮合元件(66,78)锁定,该锁定元件借助释放元件(99,100)可彼此分开一定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啮合元件包括啮合凸起(66)和啮合钩(78),其中啮合钩(78)可通过释放元件(99,100)由啮合位置转换入释放位置,在该啮合位置中啮合钩嵌接啮合凸起(66),在该释放位置中啮合钩与啮合凸起(66)相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者12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释放元件(99,100)包括引导平面(101),啮合元件(78)可沿该引导面推移以释放锁定。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之一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操纵机构(30)包括输出元件(96),该输出元件为了送出轴承座(42)而可提供于轴承座处并且可与轴承座(42)共同向清洁开口(39)的方向推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出元件(96)贯穿嵌接外壳(11)的贯穿开口(98)。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者15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出元件(96)反抗于弹性恢复力在清洁开口(39)的方向可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之一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出元件(96)可垂直于清洁地面推移。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之一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出元件(96)包括止动面(97),该止动面配置于轴承座(42)上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件释放元件(99,100)配置于输出元件(96),其中释放元件(99,100)在轴承座(42)的方向上突出于止动面(97)。
20.根据权利要求9至19之一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操纵机构(30)至少包括一件引导元件(93,109),该引导元件与外壳(11)的引导收容口(25,110)共同作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收容口包括通孔(110),其中引导元件(109)贯穿嵌接通孔(110)。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者21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元件包括引导轴颈(109)。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轴颈(109)由回位弹簧(112)包围。
24.根据权利要求9至23之一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操纵机构(30)包括至少一件回位元件(103,104),该回位元件在后方嵌接外壳(11)的壁(26)。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回位元件构造为可弹性形变的回位钩(103,104),该回位构横切于操纵机构(30)的运动方向(114)。
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座(42)包括轴承板(45),在该轴承板上在清洁辊(15)的纵向(16)上弹性固定轴承轮毂(71)。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轮毂(71)与清洁辊(15)是可啮合连接的。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者27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轮毂(71)伸入清洁辊(15)的前端收容口(87)。
29.根据权利要求26,27或者28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轮毂(71)通过多个可弹性形变的轮辐(72,73,74)与轴承板(45)连接。
30.根据权利要求26至29之一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板(45)包括环型的辊环(69),该辊环包围清洁辊(15)的前端侧末端区域(91)。
3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11)包括覆盖清洁辊(15)的罩盖形状的上部(12)和以切线方向包围清洁辊(15)的下部(13),其中下部(13)与上部(12)可啮合连接。
3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地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壁(34)包括凹口(58),该凹口容纳轴承座(42)的背离清洁辊(15)的轴环(76)。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面清洁装置(10),具有下侧包含有清洁开口(39)的外壳(11)和可旋转驱动的清洁辊(15),该清洁辊在外壳(11)内可旋转支承于清洁开口(39)旁,其中清洁辊(15)的第一末端可旋转支承于轴承座(42),该轴承座为可拆卸可连接固定于外壳(11)处或者外壳(11)内。为了完善该地面清洁装置(10),使得简化清洁辊(15)的更换,其中该地面清洁装置(10)是可低成本生产并且对干扰不灵敏的,因此根据本发明提出,轴承座(42)与清洁辊(15)可共同经过清洁开口(39)从外壳(11)拆出或者装入外壳(11)。
文档编号A47L9/04GK101076277SQ200480044577
公开日2007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1日
发明者拉尔夫·迪尔, 冈特·劳舍尔, 马丁·施密德高尔 申请人:阿尔弗雷德·凯驰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