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68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通常的电动吸尘器的结构,是把从吸气孔吸入的含有灰尘的空气导入吸尘器主体内,通过该吸尘器主体内的集尘部分,把灰尘收集起来之后,再把除去了灰尘的清洁空气排到吸尘器主体的外部去。集尘部分的结构是借助于纸质过滤器进行过滤,把灰尘捕集起来,或者,借助于用旋风分离室中的离心分离,捕捉和收集灰尘。
旋风分离式的电动吸尘器的集尘部分,有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7954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那种。在这种结构中,旋风分离式的电动吸尘器的集尘部分,把含有灰尘的空气流从软管吸到电动送风机中,借助于旋风分离室中的离心分离,把灰尘分离出来,再把灰尘捕集在位于其下方的灰尘容纳部分中,来进行集尘。然后,打开灰尘容纳部分与旋风分离室共用的盖子,把灰尘倒掉。此外,在盖子内部安装了用无纺布制成的过滤器,而把过滤器分别独立地与旋风分离室、灰尘容纳部分连通,通过转换它们之间的连通,使得空气的流动方向有时从旋风分离室流向电动送风机,有时从集尘壳体流向电动送风机,在灰尘容纳部分中对灰尘进行压缩。
一般家庭使用的电动吸尘器,重要的是吸尘能力强,体型小巧,使用方便,而且要求集尘部分的体积小,倒掉所捕集的灰尘的操作简单。由于用一个旋风分离室来捕集灰尘的集尘部分,对大大小小的灰尘都一起捕集,因而今在倒掉所捕集的灰尘时,细微的灰尘容易飞扬起来,使得倒掉灰尘的操作很麻烦。此外,当要想提高捕集灰尘(集尘)的性能时,就要加长旋风分离室的长度,使吸尘器变得很大。
旋风分离室布置成水平的旋风分离式灰尘分离装置(集尘部分)为了在旋风分离室进口处产生旋转气流,必须设置特殊的流道,因而很难做成小型的,便于操作的形态。此外,由于分开使用旋风分离室一侧和灰尘容纳部分一侧的过滤器,因而网眼就很快堵塞,或者,如果不增大过滤器面积,就很难提高作为表示抽吸灰尘的能力的指标之一的吸入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小型的,易于操作的旋风分离式集尘部分的电动吸尘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阻力小,即吸入功率很大的,灰尘捕集(集尘)性能高的旋风分离式集尘部分的电动吸尘器。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切实保持所捕集到的细微灰尘使其不飞扬开来的旋风分离式集尘部分的电动吸尘器。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把灰尘捕集起来的情况下,也可防止吸尘器的吸引力和风量下降的电动吸尘器。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减少使用者进行收拾的部位的数量的同时,还具有要收拾的部位很容易分辩的旋风分离式集尘部分的电动吸尘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案的电动吸尘器具有下列各部分流入含尘空气的流入部分;把灰尘从该流入部分流入的含尘空气中分离出来的分离室;容纳由该分离室分离出来的灰尘的第一灰尘容纳部分;连通该第一灰尘容纳部分与上述分离室的第一连通口;把从上述分离室排出的空气流排出去的第一排气口;把从上述第一灰尘容纳部分排出的空气排出去的第二排气口;其特征是,它还具有容纳灰尘,并且与上述第一灰尘容纳部分分开设置的第二灰尘容纳部分;以及连通该第二灰尘容纳部分与上述分离室,并且与上述第一连通口分开设置的第二连通口。
此外,在上述第一方案的基础上,还具有的特征是,还具有把从上述第二灰尘容纳部分排出的空气排出去的第三排气口。
此外,还具有的特征是,把上述流入部分与上述第二连通口在上下方向错开布置。
还有,还具有的特征是,上述第二连通口的下部做成圆筒形的壁。
在本发明中,由于大部分流入分离室中的灰尘都在分离室中分离出来,运送到灰尘容纳部分中进行压缩后减小了容积,所以能使得集尘部分小型化。
进而,由于具有与分离室连通的第二连通口,所以,当积存在灰尘容纳部分中的灰尘较多时,便自动增加流向第二连通口的空气的风量,而从流入部分流向分离室的空气的风量则难以减少。因此,即使在收集了灰尘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防止了吸尘器的吸引力和风量下降的电动吸尘器。
此外,当缩短第二连通口与第三排气口之间的距离时,由于能减少积存在第二连通口与第三排气口之间的灰尘量,所以,即使在第二连通口与第三排气口之间积存了灰尘的状态下,也能减小通过第二连通口从第三排气口排出去的空气流的压力损失的升高。因此,即使在收集了灰尘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防止了吸尘器的吸引力和风量下降的电动吸尘器。
此外,由于从流入部分流向分离室的空气的风量难以减少,所以就能维持在分离室中捕集灰尘的性能,即使在收集了灰尘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防止了吸尘器的吸引力和风量下降的电动吸尘器。
此外,流入分离室中的空气流由于分流成为通过从分离室排出空气流的排气口,和通过第一连通口后又通过灰尘容纳部分的空气流,以及通过第二连通口被排出的空气流,所以能降低通气阻力,从而能获得吸气功率高的电动吸尘器。
此外,当积存在灰尘容纳部分中的灰尘量少的时候,由于通过灰尘容纳部分的风量大,所以能把大部分灰尘运送到灰尘容纳部分中。还有,当积存在灰尘容纳部分中的灰尘多时,第一连通口与设置在灰尘容纳部分上的第二排气口之间的压力差增大,积存在灰尘容纳部分中的灰尘将受到更强的压缩。
此外,由于第二连通口的下部做成圆弧形的壁,而分离室内的空气流成为旋转的气流,所以,积存在第二连通口与第三排气口之间的灰尘就会被这种旋转气流进一步压缩。
此外,由于对所捕集的灰尘进行了压缩,所以能切实保持所捕集到的细微的灰尘,使其不会飞扬开来。
此外,在倒掉灰尘的过程中,由于能以一次动作就把灰尘倒掉,所以能实现减少使用者进行收拾的部位的数量的同时,还具有要收拾的部位很容易分辩的电动吸尘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的上盖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打开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的上盖,把集尘部分103拆卸下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吸尘器主体内的空气流的模式图;图5是集尘部分103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从下游一侧看到的集尘部分103的外观立体图;图7是把过滤器框架140和过滤器框架163两者一起从集尘壳体105打开后的外观立体图;图8是包含内筒131的中心轴线的集尘部分103的纵剖视图;图9是沿图8的A-A线的断面图;图10是内筒131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该吸尘器主体的上盖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打开该吸尘器主体的上盖,把集尘部分103拆卸下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吸尘器主体内的空气流的模式图;图5是集尘部分103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从下游一侧看到的集尘部分103的外观立体图;图7是把过滤器框架140和过滤器框架163两者一起从集尘壳体105打开后的外观立体图;图8是包含内筒131的中心轴线的集尘部分103的纵剖视图;图9是沿图8的A-A线的断面图;图10是内筒131的立体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具有下列各部分吸尘器主体1、软管2、手持操作管3、伸缩接头管4和吸气口5。吸尘器主体1和手持操作管3用软管2连接,使用时,通过伸缩接头管4把吸气口5连接到该手持操作管3上。
另外,软管2把连接部分2a安装在吸尘器主体1的软管连接口部分116上。吸尘器主体1内部装有电动送风机107,借助于该电动送风机107的抽吸力,通过从吸气口5吸气,便将灰尘混在该吸入的气流中吸入,然后,将吸入的含有灰尘的空气通过伸缩连接管4、手持操作管3和软管2吸入吸尘器主体1内,在用集尘部分103把灰尘捕集起来之后,将空气排出吸尘器的外部。
如图2~图4所示,吸尘器主体1在布置于下壳体101与上盖102之间的上壳体150的凹部中,沿着纵向安装了能够装卸的集尘部分103。此外,在下壳体101与上壳体150之间,设有过滤器壳体113,在这个过滤器壳体113上布置了辅助过滤器112,和压住这个辅助过滤器112的过滤器盖113a。另外,在该吸尘器主体1内还装有电动送风机107和绕线辊(未图示)。
此外,下壳体101具有让这个吸尘器主体1在地面上行驶用的行驶车轮和导向车轮(未图示)。还有,在上壳体150的上部,安装了能够转动的手把207,以便能搬运吸尘器主体1。在本实施例中,在把集尘部分103安装在吸尘器主体1上时,设置了与过滤器框架163做成一体的弹性密封部分172,以使集尘部分103与过滤器壳体113之间能形成气密状态。
还有,在过滤器壳体113的上侧布置了除尘装置164。当设置在除尘装置164上的除尘弹簧170转动时,便拨动第二过滤器161,除去积存在第二过滤器161上的灰尘。
上盖102安装在上壳体150上侧的后部,能够转动。在这个上盖102关闭的状态下,分离室104的流入部分115与软管连接口部分116通过弹性部件压接在一起,呈气密状态,集尘壳体105与过滤器框架140压接在一起,呈气密状态,过滤器框架140与过滤器框架163压接在一起,呈气密状态,过滤器框架163与容纳了辅助过滤器112的过滤器壳体113压接在一起,呈气密状态。还有,电动送风机107通过弹性体的防振橡胶与这个过滤器壳体113压接在一起,呈气密状态。
接着,说明吸尘器主体1内部的设置。从上方看起来,软管连接口部分116处于吸尘器主体1宽度方向的中央,而且,布置在上述吸尘器主体1的前面。分离室104的中心轴线的位置,偏离宽度方向的中央,其配置使得空气沿着分离室104的大致切线方向流入的流入部分115和软管连接口部分116呈直线状。此外,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与分离室104中心轴线相反的一侧。同样,电动送风机107也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与分离室104中心轴线相反的一侧,在它的前面,设有辅助过滤器112,和容纳该辅助过滤器112的过滤器壳体113。绕线辊(未图示)设置在电动送风机107的横向,在吸尘器主体1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与分离室104的中心轴线相同的方向上。
通过这样的布置,能缩短吸尘器主体1的长度,可实现体积小重量轻。此外,由于不必在分离室104的进口部分上设置弯头等,因而能获得减少压力损失的效果。此外,如果用透明的塑料材料制造上盖102,那么,在关闭了上盖102时,即使该上盖102盖住集尘壳体105的情况下,也能用目测看清灰尘积存的具体情况。
此外,在分离室104中,由于作为空气吸入口的流入部分115设置在该分离室104中心轴线方向长度上中央的下部,所以与上述流入部分115连通的软管连接口部分116,也能布置在分离室104中心轴线方向长度上中央的下部。这样,由于能把上述软管连接口部分116布置在吸尘器主体1的下部,因而在使用者握持着手持操作管3通过软管2,把上述吸尘器主体1拉回来的情况下,上述吸尘器主体1就不会倾倒,能稳定地将其拉回来。
还有,由于能把上述软管连接口部分116布置在上述吸尘器主体1的下侧,所以,只要把上述软管连接口部分116设置在上壳体150和下壳体101的下部就可以了,不需要把这两个壳体向上方延长。因此,由于能减小施加在用于承受加在软管连接口部分116上的力的下壳体101上的弯曲力矩,所以就没有必要在下壳体101上设置特别的加强部分,有利于减轻重量和小型化。
下面,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的利用离心分离原理的旋风分离器。此处,集尘壳体105由分离室104、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构成,而集尘部分103则由集尘壳体105和过滤器构成。
这种吸尘器主体1,如图4所示,通过软管2使含有灰尘的空气从流入部分115吸入分离室104中,再通过让它从上侧到下侧地旋转,利用离心分离作用把灰尘分离出来之后,通过布置在分离室104上部的第一连通口117,把灰尘运送到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然后,流入到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的空气流,通过第二排气口146,用过滤器B106b滤掉灰尘,把空气排出。
这里,一部分流入分离室104的空气,和一部分没有运送到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的灰尘,则通过设置在分离室104上部的第二连通口118,运送到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中。流入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的空气,通过第三排气口147,用过滤器C106c滤掉灰尘,把空气排出。
接着,在分离室104中没有运送到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和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中的细小的很轻的灰尘,与流入分离室104中的一部分空气,在分离室104上部反转并下降,通过设置在内筒131的外圆周一侧的排气孔133之后,再依次通过连接口120、连接通道145、第一排气口144,用过滤器A106a进一步滤掉灰尘后,把空气排出。
以上这些从过滤器A106a排出去的空气流,从过滤器B106b排出去的空气流和从过滤器C106c排出去的空气流,用第二过滤器161进一步把细小的灰尘分离出来,再通过辅助过滤器112,被吸入电动送风机107中。从该电动送风机107排出的空气,通过过滤器108之后,一部分通过排气通道(未图示),另一部分在流过绕线辊(未图示)将它们冷却之后,排到吸尘器外部。
即,在分离室104中分流之后的空气流中,通过第一排气口144从过滤器A106a流出来的风量A的空气流,和通过第二排气口146从过滤器B106b流出来的风量B的空气流,以及通过第三排气口147从过滤器C106c流出来的风量C的空气流,都用第二过滤器161收集了细小的灰尘之后,通过辅助过滤器112吸入到电动送风机107中。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流入到流入部分115中的大部分灰尘,都在分离室104中被分离并运送到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此时,由于存在从第一连通口117流向第二排气口146的空气流,所以运送到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的灰尘,因被压向过滤器B106b而被压缩并减小了容积。因此,由于即使把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做得很小,也能容纳很多灰尘,所以就能使集尘部分103小型化。
还有,由于没有从分离室104运送到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的灰尘,都积存在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中,因而能提高捕集灰尘(集尘)的性能。还有,如图9所示,如果把这个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的容积做得比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的容积小,那末,由于积存在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中的灰尘量少,而且由于空气从分离室104依次流过第二连通口118、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第三排气口147的流道的流动阻力难于增加,所以,即使灰尘处于积存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的状态下,也能使流入到流入部分115中的空气量减小得很少。结果,即使在已经积存了很多灰尘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防止吸尘器的吸力和风量下降的电动吸尘器。
还有,由于有了与分离室104连通的第二连通口118,当积存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的灰尘很多时,就会自动增加流向连通口118的空气量,因而不会减少从流入部分115流向分离室104的空气量。因此,即使在已经积存了很多灰尘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防止吸尘器的吸力和风量下降的电动吸尘器。
此外,当缩短第二连通口与第三排气口之间的距离时,由于能减少积存在第二连通口与第三排气口之间的灰尘量,所以,即使在第二连通口与第三排气口之间积存了灰尘的情况下,也能减少通过第二连通口从第三排气口排出的空气流的压力损失的升高。因此,即使在已经积存了很多灰尘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防止吸尘器的吸力和风量下降的电动吸尘器。
此外,流入分离室104中的空气流,由于并列布置了如下三条流道而使空气流分流,即通过内筒131的排气孔133后,又通过连接通道145排出气体的流道;通过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进行排气的流道;通过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进行排气的流道;所以,与各流道分别单独存在相比,能降低空气通过的阻力,从而能获得吸入功率高的电动吸尘器。即,由于通过内筒131的排气孔133后又通过第一排气口144的空气流的风量,与空气不通过第二排气口146和第三排气口147时相比减少了,因而能减小第一排气口144的通气阻力。因此,吸尘器具有能进一步提高吸入功率的特征。
此外,当积存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的灰尘量很少时,由于通过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后又通过第二排气口146,从过滤器B106b流出来的风量B的空气流,与通过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后又通过第三排气口147,从过滤器B106b流出来的风量C的空气流加在一起,要比通过内筒131的排气孔133后又通过第一排气口144,从过滤器A106a流出来的风量A的空气流多,所以,大部分灰尘都运送到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和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中去了。另外,由于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的容积比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的容积大,所以,大部分灰尘都堆积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吸尘器主体1内的空气流分为如图4所示的三条通道,所以,对于积存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内的灰尘便在空气流动方向上产生了压力差,借助于这种压力差,灰尘便始终受到压缩。还有,当积存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的灰尘很多时,第一连通口117与第一排气口144之间的压力差便增大,积存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的灰尘就受到更强的压缩。
由于积存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的灰尘越多,这种压力差就越大,所以,还具有的特征是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的灰尘越多压缩力就强。因此,积存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内的灰尘,便以层状堆积在过滤器B106b的面前,而且,细小的粉尘也都堆积在一起。这样,由于粉尘混合在纤维状灰尘之间,在倒掉垃圾时,就能收到粉尘难以飞舞起来的效果。
还有,由于在分离室104中被离心分离而输送到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去的灰尘,难以向分离室104逆向流动,所以输送到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的灰尘不会再次飞扬起来,从而能提高集尘性能。而且,如图8或图9所示,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内设置了肋条156、157,所以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产生的漩涡都很小,减少了大漩涡的产生。因此,能防止流入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的灰尘,由于这种大漩涡而再次流入分离室104中。由于能防止灰尘再次飞扬到分离室104中,因而就能提高集尘性能。
此外,当积存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内的灰尘量增加时,由于通过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时的通气阻力增大了,所以,通过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的风量便减少。因此,当积存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内,容易产生臭味的灰尘增多时,通过这些灰尘的空气量就会减少,从而还具有使臭味不易散发到吸尘器外的效果。
这里,从第一排气口144流出的空气流的风量A,和从第二排气口146流出的空气流的风量B,以及从第三排气口147流出的空气流的风量C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按照JIS C 9108(电动吸尘器)中所记载的吸入功率测定方法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试验来确定。在只堵塞第一排气口144的情况下,将从流入部分115流入的空气流,与从分离室104依次通过第一连通口117、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和第二排气口146之后,从过滤器B106b流出的风量B,以及从分离室104依次通过第二连通口118、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和第三排气口147之后,从过滤器C106c流出的风量C的总和流入电动送风机107时的吸入功率设为WB。此外,在第二排气口146和第三排气口147堵塞的情况下,即,从流入部分115流入的空气流,只有从分离室104依次通过内筒131的排气孔133和连接通道145,以及第一排气口144,从过滤器A106a流出的风量A流入电动送风机107时的吸入功率设为WA。
在吸入功率WA的值比吸入功率WB的值小的情况下,可以说处于风量B与风量C的总和比风量A多的状态。这表示,由于吸尘器的输出功率,即吸入功率高,就意味着压力损失曲线的斜度小,通气阻力小,所以很容易流过更多的风量。
为了更简便地进行,在上述测定状态下,将测定装置的风量控制阀设定于完全打开的位置,当设此时的前一种状态下的风量为QB,后一种状态下的风量为QA时,当QB的值比QA的值大时,可以说处于风量B与风量C的总和比风量A多的状态。这表示,由于风量控制阀处于完全打开时的风量值大就意味着压力损失曲线的斜度小,通气阻力小,因而很容易地流过更多的风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把连接通道145与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和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并联布置而使空气流分流,所以与各条流道单独存在的情况相比,能降低通气阻力,可以使上述测定装置的风量控制阀设定于全开位置时的风量Q比上述QA和上述QB的值大。也就是说,能提高伸缩接头管4内的流速,也能提高在把吸气口5连接到伸缩接头管4的前面时的该吸气口5内的流速。
由于能提高以上各处的流速,所以能更多地吸入被清扫面上的灰尘。即,缩短了使用者为清扫所花的时间,减少了使用者的劳动量。此外,由于风量增大,还可提高流入部分115的流速,所以提高了分离室104中分离灰尘的能力,相应提高了集尘性能。
接着,说明集尘壳体105的详细结构。在分离室104中被离心分离出来的灰尘,通过第一连通口117从分离室104流出的方向,是在分离室104内的旋转方向,并且是分离室104的切线方向。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把分离室104的第一连通口117布置在离开压接在上述集尘壳体105上的过滤器B106b最远的电动吸尘器主体1的前面一侧(软管连接口部分116一侧)。此时,由于在分离室104中被离心分离出来的灰尘,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内,依次从过滤器B106b附近开始,向着第一连通口117一侧堆积,所以,在灰尘充满上述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之前,灰尘不会堵塞上述第一连通口117。即,能有效地利用上述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的容积。
此外,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布置在分离室104与第二过滤器161之间,第二连通口是在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中,布置在离开第二过滤器161最远的位置上。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把分离室104的第二连通口118,布置在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内,使其离开压接在上述集尘壳体105上的过滤器C106c最远的电动吸尘器主体1的前面一侧(软管连接口部分116一侧)。此时,在分离室104中被离心分离出来的灰尘,由于是在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内,堆积从过滤器C106c附近开始堆积堆积到第二连通口118一侧,所以,在灰尘充满上述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ba之前,灰尘不会堵塞上述第二连通口118。
还有,由于第二连通口118布置在流入部分115的上方,在与流入部分115相对的位置上,布置了圆筒形的壁119,所以从流入部分115流入的空气就会在分离室104内旋转。在灰尘积存在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内的情况下,是从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的下方开始积存的,由于第二连通口118位于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的上方,所以,在灰尘充满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之前,灰尘不会堵塞上述第二连通口118。此外,它还有在灰尘充满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之前,灰尘不会掉下来的优点。
此外,由于在分离室104内产生了旋转气流,所以还具有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内的灰尘会被这种旋转气流压向过滤器C106c一侧,不会向分离室104一侧倒流的优点。
这里,过滤器A106a、过滤器B106b和过滤器C106c,是用带网眼的网状过滤器,或者金属网,或者有小孔的金属板,或者有小孔的塑料平板等构成的。含有灰尘的空气从分离室104的第一连通口117流入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由过滤器B106b挡住空气中比较大的灰尘,让它们在过滤器B106b跟前堆积起来。通过过滤器B106b的细小的灰尘,由第二过滤器161捕集。此外,从分离室104的第二连通口118流入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中的灰尘,由过滤器C106c挡住空气中比较大的灰尘,让它们在过滤器C106c跟前堆积起来。通过了过滤器C106c的细小的灰尘,由第二过滤器161捕集。此外,过滤器A106a还具有防止混在通过内筒131的排气孔133后从第一排气口144流出来的空气流中的,细小的纤维灰尘等漏过去的功能。而通过了该过滤器A106a的更加细小的灰尘,则由第二过滤器161来捕集。
此时,辅助过滤器112的作用,是在因失误而没有安装集尘部分103就让吸尘器主体1运转的情况下,不让灰尘吸入电动送风机107中。
如图5和图8~图10所示,在分离室104的外筒135上,设有空气吸入口,即流入部分115,以便空气能沿着设置在该分离室104的中心轴线方向长度上中央的下部,大致呈圆筒形的分离室104的切线方向进入其中。在分离室104中央的上部设有第一连通口117和第二连通口118。在分离室104的下部设有内筒131,连接在下部的连接口120上。此时,如果在连接口120与连接通道145之间安装弹性密封部件153,在外筒135与内筒131之间安装弹性密封部件151,就能很容易获得气密的效果。另外,如果把这两个弹性密封部件151和153做成一个整体,并用螺钉之类将内筒盖子152安装在内筒131上,使其夹住该弹性密封部件时,就能确保内筒131与内筒盖子152的气密性能。内筒131由下列各部分构成筒部134;在该筒部134上卷绕成螺旋状的隔板132;连接流入部分115的在分离室104中央一侧的端部115a与上述筒部134的导向壁137;以及布置在上述隔板132的外圆周一侧的外壁139。这里,还在内筒131上设置了卷绕成螺旋状的隔板132,以便从流入部分115流入的含尘的空气流易于螺旋上升。这块隔板132与上述筒部134的结合部分是带着圆角结合的,并且上述筒部134的高度大致与该隔板132的最高部分的高度相等,或者,只比该隔板132的最高部分的高度高出5mm左右。此外,导向壁137的高度大致与该隔板132的最高部分的高度相等。
这里,导向壁137的形状呈向外筒一侧鼓出去的凸状,或者,呈具有弯曲部分137a的“く”字形,从而使得从流入部分115流入分离室104内的气流朝向外筒135一侧。此外,导向壁137的断面形状上的各条边,可以是直线形,或者是圆弧形。此外,弯曲部分137a最好带有圆角,把各条边圆滑地连接起来。另外,该导向壁137的弯曲部分137a与外筒135之间的间隙,最好设定在20mm以上,这样,即使吸入了像牙签那样细长的物件,也不会卡住。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内筒131的隔板132呈螺旋状地卷向上方,以便使分离室104内的空气流向上方升起。因此,从流入部分115流入分离室104中的灰尘,便在沿着这块螺旋状隔板132上升的同时,在上述分离室104内旋转而被离心分离出来,再通过第一连通口117向集尘壳体105输送。这样,由于将上述隔板132以螺旋状卷向上方,灰尘在上述分离室104内受到很强的上升作用,所以,即使对于直流电池式吸尘器等的风量小于每分钟1立方米的以小风量进行工作的吸尘器,也能把灰尘运送到集尘壳体105中。这里,由于分离室104的轴线方向并不在水平方向上,所以,在上述小风量时,防止了流入上述分离室104内部的比重较大的灰尘,在旋转的过程中不能旋转而落下来,多次撞击分离室104的情形,从而能防止分离室104的损伤或者破裂。另外,如果把导向壁137的高度做得比流入部分115的高度还要高,那么从流入部分115流入的空气流就不会与在分离室104内旋转的空气流产生干涉和混合,从而能防止随之而产生的紊流,并且能防止流入时急剧的膨胀,并减少压力损失。
此外,在筒部134上具有将分离室104的一部分空气排出去的排气孔133。这种排气孔,既可以是在内筒131成形时,在内筒131的筒部134上通过成形设置的许多直径约2mm的孔,也可以是把“网目”很大的树脂纤维性质的网状过滤器,通过镶嵌成形与筒部134做成一体的结构。另外,所谓“网目”,是指网状过滤器或者金属网的孔的大小(金属丝与丝之间间隙的大小),或者开设在金属板、塑料板的内筒131上的小孔的大小。
这里,由于流入分离室104内的含尘空气,难以通过上述导向壁137直接流入设置在内筒131上的排气孔133中,因而能防止灰尘堵塞这种排气孔133,不会减小排气孔的流通面积,防止吸尘器吸入风量的降低,从而能持续地保持其吸引力。
此外,由于流入分离室104内的含尘空气,能借助于上述导向壁137,偏向分离室104的外径一侧,即,偏向外筒135一侧流动,所以灰尘受到了很强的离心分离作用,而通过第一连通口117向第一容纳部分105a运送,从而能提高集尘性能。此外,由于上述排气孔133不容易被灰尘所堵塞,而且,从分离室104通过设置在内筒131上的排气孔133,从第一排气口144流出的风量A的空气流的通气阻力也很难增加,所以能防止吸尘器的吸入风量的降低,能持续地保持其吸引力。
此外,由于即使设置了上述导向壁137,也不会减小分离室104的流入部分115的流道断面积,也不会增大向分离室104流入的速度,所以,能防止因流入而造成的损失增大,不会降低吸入功率,从而能提高捕集灰尘的性能。
另外,在通过成形在该筒部134上设置排气孔133的过程中,由于靠模具作辐射状地移动而制成筒部134和排气孔133,因而在在内筒131的筒部134上也同时设置卷绕成螺旋状的隔板132的情况下,排气孔133便成为具有向着分离室104内部的旋转流的流动方向的开口的形状。因此,设置本导向壁137就更加有效。此时,当这种排气孔133做成向着分离室104内部的旋转流的流动方向的开口时,由于从第一排气口144流出来的风量A的空气流,能够降低流入上述排气孔133中过程中的通气阻力,因而能提高吸尘器的吸入功率。
此处,由于上述内筒131的筒部134的结构做成大致与上述隔板132的最高部分的高度相等,所以,能防止毛发、狗和猫等宠物的毛、或者线头等,卷绕在从分离室104排出空气的内筒131的筒部134上。此外,即使毛发之类的灰尘卷绕在内筒131的筒部134上,也不可能在这个筒部134上卷绕一圈,这些灰尘将随着在分离室104内部上升的旋转空气流向上方移动,而向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和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运送。这样,由于防止了内筒131的排气孔133的有效面积的减少,吸尘器的吸力就不会降低。还有,通过毛发之类长的灰尘到不了分离室104内,而是运送到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和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中,由于能抑制该分离室104内的气流形成紊流,所以不会降低吸尘器的吸引力。
还有,通过防止毛发、狗和猫等宠物的毛、线头等,卷绕在内筒131的筒部134上,可以实现提高了维修性能的集尘部分103。另外,如果把内筒131做成以上所说的结构,在使含尘空气从分离室104的上方向下流入的情况下,或者架是在把分离室104横向放置,将旋转流的中心轴线布置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的情况下也能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此时,在废弃集尘壳体105内的灰尘时,以及分离室104和第二分离室114中有灰尘的情况下,把上盖102向上打开,在这种状态下,握住集尘壳体105上部的把手123,把它取出来。使用者在把集尘壳体105从吸尘器主体1取出来之后,按下按钮142,把集尘壳体105中的过滤器框架140和过滤器框架163这两个框架一起打开,把积存在集尘壳体105内的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和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中的灰尘及口袋162中的灰尘倒掉。倒掉灰尘最好在灰尘还没有存满集尘壳体105时进行。此外,已经进入吸尘器主体1内的灰尘,几乎都积存在集尘壳体105内的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因此,在集尘壳体105上,在第一连通口117附近的位置上设有倒灰尘线155,使用者在倒灰尘时可以参考这条线来进行。倒灰尘线155不是向着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线,当灰尘在积存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内的时候,由于接近第一连通口117的部分最后才被灰尘填满,所以倒灰尘线155设定为根据灰尘积存的具体情况的曲线,或者是“く”字形的倾斜形状。
此时,倒掉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的灰尘的第一倒灰尘口由第二排气口146兼任。此外,倒掉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中的灰尘的第二倒灰尘口则由第三排气口147兼任。还有,积存在连接通道145中的灰尘则从第一排气口144以排气的方式排出。上述第一排气口144、第二排气口146、第三排气口和口袋162的开口部分,都设置在过滤器框架140的侧面。即,在倒掉灰尘时,由于只要一次动作,就能把积存在连接通道145和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和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以及口袋162内的灰尘都倒掉,因而在减少使用者进行清理次数的同时,还能实现具有易于分辨清理的部位的旋风分离式的集尘部分的电动吸尘器。
在本实施例中,在共同的盖体,即过滤器框架140中,分隔并形成了过滤器A106a、过滤器B106b和过滤器C106c。此外,在上述过滤器A106a和过滤器B106b、过滤器C106c中使用网状过滤器时,当使用每一英寸的网目数为100~400左右的网时,可把网眼设定为从30μm到200μm左右。当使用金属网,或者有微孔的平板等时,也可以把网眼设定为从30μm到200μm左右。设置在筒部134上的排气孔133,可使用直径约为1mm~2mm的孔,或者网眼为1mm~2mm的网状过滤器。这是因为,为了防止在停止运转时移动吸尘器主体1的时候,灰尘从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溢出来,例如,小石子、纤维团等等比较大的垃圾通过排气孔133而进入第二分离室114内,所以做成这样大小的网眼。
另外,如果上述过滤器A106a和过滤器B106b和过滤器C106c使用共同的材料镶嵌成形在过滤器框架140上,就能很容易地制造,还能降低成本。
此外,如果把过滤器A106a的网眼或开口的比例,做得比过滤器B106b和过滤器C106c的大,那么,即使灰尘积存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和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中,但从分离室104开始接连通过内筒131的排气孔133、连接通道145和第一排气口144,再从过滤器A106a流出来的空气流,由于过滤器A106a难以被灰尘堵塞,因而通气阻力也不会增大,则能减小流入流入部分115的空气风量的降低。
此时,借助于确保集尘壳体195与过滤器框架140之间的气密性的弹性体密封件A140a;把集尘壳体105压接在分开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与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的壁A109a上的弹性体密封件B140b;把集尘壳体105压接在分开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与连接通道145的壁B109b上的弹性体密封件C140c;以及压接在隔开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和设置在连接通道145的下部的口袋的隔板C109c上的弹性体密封件D140d;把过滤器A106a和过滤器B106b和过滤器C106c隔开,以使得灰尘不会从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和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和连接通道145中溢出。此外,通过这样的分隔流道,防止了灰尘从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和连接通道145,流入到其它地方和口袋162中。
此外,把从积存灰尘最多的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流过来的空气所通过的过滤器B106b的面积,做得比从连接通道145流过来的空气所通过的过滤器A106a的面积大。这样,就能减小通过与积存灰尘多的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连通的过滤器B106b的空气的流速。因而,就能减少从过滤器B106b中刮跑的灰尘。还有,由于能减少空气在通过过滤器B106b时的压力损失,因而使吸尘器具有能进一步增大吸入功率的特征。
此外,即使在分离室104内不能进行离心分离,细小的纤维灰尘流向上述排气孔133的情况下,由于这种排气孔133是直径约为1mm到2mm的孔,纤维灰尘能够通过这种排气孔133,排气孔133不会被灰尘堵塞,从分离室104流入连接通道145的空气流的通气阻力也不会增大,所以能防止吸尘器的吸入风量的减少,并仍能保持其吸引力。
此外,穿过排气孔133的灰尘还可以由过滤器A106a和第二过滤器161来捕集。另外,在倒掉集尘壳体105内的灰尘时,由于使用者是在敞开过滤器框架140之后再倒掉灰尘的,能在倒掉灰尘时以目视确认附着在这些过滤器A106a和过滤器B106b和过滤器C106c上的灰尘和过滤器的污秽情况,因而在污秽严重的情况下能及时进行清扫。
当在分离室104中不能分离出来的细小的纤维灰尘从连接口120流向连接通道145时,由于急剧扩大而产生了涡流,由于这些细小的纤维灰尘将在离开过滤器A106a的连接口120的远方,即从过滤器A106a的上方堆积起来,所以灰尘不会附着在主流域,即过滤器A106a的连接口120附近部位上。这样,由于不会增大通过分离室104后从连接口120流出来的空气流的通气阻力,所以能防止吸尘器吸入风量的减少,具有能持续保持吸引力的优点。
另外,在穿过连接口120的纤维灰尘等堆积在过滤器A106a上时,这些纤维灰尘被气流挤压,处于堆积和压缩在过滤器A106a上的状态。此时,当这些纤维灰尘成为超过一定重量的团块时,为了倒掉灰尘,由于在打开过滤器框架140时对上述纤维灰尘作用了冲击力,使上述纤维灰尘从过滤器A106a上剥离下来,所以能把这些纤维灰尘倒掉。结果,就能获得使过滤器A106a的通气阻力减小,使吸尘器的吸入风量恢复,吸引力也恢复的效果。
此外,虽然可以把与内筒盖子152做成一体的筒部134从分离室104上拆卸下来,用清扫用的刷子168进行清扫,但是,由于灰尘难以附着在筒部134的排气孔133上,所以,当使用者倒掉灰尘时,通常可以对与过滤器框架140做成一体的过滤器A106a和过滤器B106b和过滤器C106c进行清扫,可达到省力的效果。
此外,借助于在上述过滤器A106a和上述过滤器B106b与过滤器C106c上染上了与灰尘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例如染上了黄色,由于使用者能以目测确认灰尘附着在上述过滤器A106a和上述过滤器B106b与上述过滤器C106c上的情况,所以能及早发现纤维灰尘和粉尘等附着并堵塞上述过滤器A106a和上述过滤器B106b与上述过滤器C106c的情况,从而能及早进行清扫。
在本实施例中,当对上述过滤器A106a和上述过滤器B106b与上述过滤器C106c施行防静电处理时,就能很容易地使附着在这些过滤器上的灰尘剥离下来,能便于清扫。此外,如果对上述过滤器A106a和上述过滤器B106b与上述过滤器C106c进行防水处理,就能提高对这些过滤器进行水洗时的清扫性能。此外,借助于蒸镀导电膜,即銦锡氧化物薄膜(ITO膜-Indium TinOxide),或者熔敷,或者溅射,在上述过滤器A106a和上述过滤器B106b与上述过滤器C106c的上游一侧镀上镀层时,则在倒掉附着在这些过滤器上的灰尘时,灰尘就能很容易地脱离这些过滤器。
如图6和图7所示,过滤器框架140设计成能以设置在其下部的开关轴143为中心进行转动,在关闭过滤器框架140时,集尘壳体105与过滤器框架140保持气密状态地压接在一起。在过滤器A106a和过滤器B106b和过滤器C106c的下游一侧,设有过滤器框架163,当过滤器框架140和过滤器框架163关闭时,两者保持气密状态地压接在一起。过滤器框架163设计成能以设置在过滤器框架140下部的开关轴143为中心,与过滤器框架140在同一根中心轴上转动。这里,由于止挡部分142a利用弹簧加压,把该止挡部分142a与结合部分163a结合在一起,所以过滤器框架140与过滤器框架163的结合能使集尘壳体105一侧保持气密状态。此外,止挡部分142a与结合部分163a的形状可以做成钩子的形状。
在过滤器框架163的上方,在把手123附近设有按钮142,通过按压这个按钮142对止挡部分142a加压,使得这个止挡部分142a与设置在过滤器框架163上的结合部分163a打开,于是过滤器框架140和过滤器框架163就打开,从而能倒掉灰尘。这里,在把集尘壳体105安装在吸尘器主体1上时,为了在按压按钮142时不受上壳体150和上盖102的干涉,所以这个按钮142设计成沿着水平方向动作的。
第二过滤器161与过滤器框架163做成一体。第二过滤器161是把过滤器材料做成褶皱状,褶皱上凸出的折线的方向为大致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在这个第二过滤器161上,当使用下列各种材料时,就能把很细微的灰尘都捕集起来,即能洗涤的无纺布,能洗涤的滤纸,由这些材料和融吹材料或PTFE(聚四氟乙烯)膜的组合等材料。另外,在使用PTFE(聚四氟乙烯)膜时,如果采用热熔接或者粘接,把网状过滤器布置在PTFE膜的上游侧,除了能保护PTFE膜之外,还有利于灰尘的脱离。还有,如果进行了疏水处理,就能缩短水洗时的干燥时间,就更好了。此外,在第二过滤器161上,在下游一侧的凸起的顶部,设有与第二过滤器161做成一体的,塑料制造的加强部分166。另外,加强部分166不是设置在整个凸起部分上,而是只设置在对着除尘装置164的除尘弹簧170的附近。这样,由于除尘弹簧170对第二过滤器161造成的振动,能很容易地传递到整个第二过滤器161上,因而能提高第二过滤器161的除尘能力。此外,由于在第二过滤器161下游侧凸起的顶部,设有用塑料制成的加强部分166,因而能防止过滤器有效面积的减小,从而能防止通气阻力的增大。这里,加强部分166由于要受到除尘弹簧170引起的冲击力和摩擦力,如果使用POM(聚氧化甲烯),由于它的摩擦磨损性能优异,所以能提高长时间的滑动特性和耐疲劳性能,从而能防止除尘性能的下降。
此外,虽然流出第一排气口144的空气,和从第二排气口146流出的空气以及从第三排气口147流出的空气都通过第二过滤器161,但没有必要把这个第二过滤器161划分出各条流道。这样,上述第二过滤器161就能用一个除尘部分来进行除尘。此外,由于从第一排气口144流出的空气,与从第二排气口146流出的空气和从第三排气口流出的空气都通过第二过滤器161,所以,与设置划分出各条流道的过滤器相比,使用一个第二过滤器161却能增大其流道面积,从而能推迟过滤器的堵塞。还有,从第一排气口144流出的空气的风量,与从第二排气口146流出的空气的风量和从第三排气口流出的空气的风量之比随着集尘壳体105所吸入的灰尘量而变化。由于第二过滤器161是把过滤器材料做成褶皱状,褶皱上凸出的折线的方向为大致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因而,流出了第一排气口144和第二排气口146及第三排气口147的空气,在通过第二过滤器161的凸起与凸起之间的同时,还能通过这个第二过滤器161。还有,由于以上各种风量是在合流和混合之后,再通过一个第二过滤器161的,所以通过过滤器的空气的流速不会过大,从而防止了通气阻力的增大,以及过滤器集尘效率的降低。
在除尘装置164上安装了除尘弹簧170,借助于牵引卷绕在绕线辊(未图示)上的电源线,除尘装置164便转动。与此同时,除尘弹簧170便依次撞击第二过滤器161的加强部分166。这里,除尘弹簧170一面向着以该除尘弹簧170的轴线为中心的转动方向变形,一面反复进行对第二过滤器161的加强部分166的撞击,在撞上这个加强部分166之后,又越过这个加强部分166,再撞击设置在相邻凸起的加强部分166。结果,除尘弹簧170便使得第二过滤器161发生振动,由于这种振动,就能把附着在第二过滤器161上的灰尘剥离下来。这里,与第二过滤器161的下面部分结合的一部分过滤器框架163的形状,呈大致与第二过滤器161的褶皱的凹部一致的锯齿状。还有,这个下部,做成把过滤器框架163的下游侧和下侧关闭,而把上游侧敞开的形状。此外,集尘壳体105,借助于壁部109c,将口袋162设置在连接通道145和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和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的下部。
这里,第二过滤器161的下端部设置成处于过滤器框架140的下端部的上方。因此,从第二过滤器161的过滤器面上剥离下来的灰尘,便能很容易地通过第二过滤器161的凸起与凸起之间,移动到处于集尘壳体105下方的口袋162一侧,然后就积存在这个口袋162中。
另外,也可以在把灰尘倒掉之后进行除尘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落入口袋162的进口一侧的灰尘,将在下一次吸尘器运转时,借助于流过第二排气口146的气流在口袋162的进口部分上所形成的二次流动的漩涡,把灰尘运送到口袋162的深部,并且能防止灰尘的飞舞。另外,由于灰尘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由于惯性,灰尘不能随着空气流的二次流动所形成的漩涡进行急转弯,只好流向口袋162的深部,于是灰尘便从该口袋162的深部开始积存起来。
此外,在实际进行清扫时,在清扫的前后,当移动吸尘器主体1时,由于对该吸尘器主体1施加了撞击,灰尘会从第二过滤器161上剥离下来,但,即使这种灰尘掉落到下方,如以上所说明的,将在下一次吸尘器运转时被运送到口袋162中。因此,即使不安装除尘装置164,由于设置了口袋162,从过滤器的表面上剥离下来的灰尘将堆积在口袋162中,所以,能抑制灰尘的再次飞扬。另外,这个口袋162虽然处于连接通道145和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和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的下方,但由于可以从第二过滤器161向远处的方向延伸并具有深度,所以,即使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大,灰尘的容纳量也能做得很大。
第二过滤器161的清扫,是使过滤器框架140和过滤器框架163处于打开状态,使用清扫用的刷子168对包括集尘壳体105在内的第二过滤器161的表面,进行干洗或者水洗就可以了。另外,如果把清扫用的刷子168的刷毛部分的高度做得比第二过滤器161的褶皱上凸起的高度还要高,由于刷毛部分能达到第二过滤器161的褶皱上的凹部部分,所以能把深处的灰尘都刷掉。
这时,如果想进一步对第二过滤器161进行除尘,可以把清扫用的刷子168的把168a与加强部分166接触,把清扫用的刷子168对准导轨169,使其向左右方向移动,敲打第二过滤器161就可以了。另外,在清扫用的刷子168上设有钩子168,当如图5所示那样把它装在集尘壳体105上时,使用者在清扫时就能很方便地把刷子168取下来,而且也不容易丢失。
在过滤器框架163的外周一侧上,有与过滤器框架163做成一体的弹性密封部分172,它压接在容纳了设置在电动送风机107前面的辅助过滤器112的过滤器框架113上,与其保持气密的状态。另外,当把集尘壳体105容纳在吸尘器主体1中时,弹性密封部分172并不在垂直方向上,而是设置成上侧向电动送风机107一侧倾斜。因此,通过把集尘壳体105压入吸尘器主体1中,就能很容易地获得气密的效果,而且集尘壳体105对吸尘器主体1的装卸也很方便。还有,由于过滤器框架163的弹性密封部分172与过滤器框架140都获得了气密的效果,因此,还有能减少密封部件数量的效果。
这里,由于把分离室104的流入部分115设置在下方,就能把第一连通口117和第二连通口118设置在上部,由于进入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和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内部的灰尘因重力而落下来,所以能防止它掉落到分离室104中去。
此外,由于第一连通口117布置在集尘壳体105的前方,而第二连通口118又布置在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内的前方,所以,当把吸尘器主体1立起来收藏时,第一连通口117便处于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的上方,而第二连通口118则处于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的上方。结果,就能防止积存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中的灰尘落入分离室104中,并能防止积存在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中的灰尘落入分离室104中。
此外,由于把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和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布置在分离室104的侧面,所以不会使吸尘器主体1的高度增高,由于能加长分离室104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所以具有能通过旋转流提高把灰尘分离出来的能力的特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吸尘器,它具有下列各部分流入含尘空气的流入部分;把灰尘从该流入部分流入的含尘空气中分离出来的分离室;容纳由该分离室分离出来的灰尘的第一灰尘容纳部分;连通该第一灰尘容纳部分与上述分离室的第一连通口;把从上述分离室排出的空气流排出去的第一排气口;把从上述第一灰尘容纳部分排出的空气排出去的第二排气口;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容纳灰尘,并且与上述第一灰尘容纳部分分开设置的第二灰尘容纳部分;以及连通该第二灰尘容纳部分与上述分离室,并且与上述第一连通口分开设置的第二连通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把从上述第二灰尘容纳部分排出的空气排出去的第三排气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流入部分与上述第二连通口在上下方向错开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连通口的下部做成圆筒形的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小型、易于操作的旋风分离式集尘部分的电动吸尘器。其具有流入含尘空气的流入部分(115);把从该流入部分流入的含尘空气中的灰尘分离出的分离室(104);容纳由该分离室分离出的灰尘的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连通该第一灰尘容纳部分与分离室的第一连通口(117);把从分离室排出的空气流排出去的第一排气口(144);设置在第一灰尘容纳部分的第二排气口(146);容纳灰尘、并与第一灰尘容纳部分105a分开设置的第二灰尘容纳部分(105b);连通第二灰尘容纳部分与分离室,并与第一连通口分开设置在的第二连通口(118),及把从第二灰尘容纳部分排出的空气排出去的第三排气口(147)。
文档编号A47L9/10GK1849983SQ20061007448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2日
发明者林正二, 岩濑幸司, 铃木龙路, 伊藤则和, 庭濑好夫, 菅野恭一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