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鞍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981阅读:2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马鞍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骑蓄或驮蓄的鞍座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马鞍 骨架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俗话说:人要衣装马要鞍,在所有的马具中,马鞍是最重要的一件的马 术用品,也最能体现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爱好。好的马鞍本身就是一件精 美的艺术品。马鞍通常由上座垫和下座垫两部份组成,上座垫用于与骑手 接触,下座垫用于与马背接触,现在市面上的上座垫与下座垫在马鞍的后 峰部位扣合时采用缝线的方式,这种方式使生产工人在实际生产装配时操 作繁瑣,生产效率低,且缝合后拆开维修困难,同时采用这种缝线扣合的方 式生产出来的产品缝合处不美观,也不够牢固。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习用技术所存在之缺失,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马鞍骨架结构,其通过卡勾与滑槽的组配方式达到马鞍上、下座垫牢固扣 合,使组装、维修操作更为方便,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马鞍骨架结构,包括一装于上座垫内的主体骨架和一装于下座垫 内且与主体骨架配合的辅助骨架,该主体骨架的两侧臂上至少各设有一卡 勾,该辅助骨架呈"U"形结构,并在辅助骨架的延伸臂上对应该卡勾设有 滑槽,该卡勾卡装于该滑槽中形成一伸缩机构,且该辅助骨架的后端与主 体骨架之间具有 一锁固构件。该主体骨架上的卡勾包括一滑杆及一设于滑杆顶部的卡榫,该滑杆与
卡榫之间截面呈"T"字形结构。主体骨架上的卡勾包括一滑杆和分别设于滑杆两端的卡榫和固定座, 该滑杆、卡榫、固定座之间截面呈"工"字形结构。该固定座、滑杆和卡榫为圆柱形结构。该卡勾为金属材料。该辅助骨架上的滑槽包括一供卡勾之卡榫组配的装配孔和一供卡勾之 滑杆滑动、卡榫嵌装的滑道,该装配孔与滑道连通。该辅助骨架上的滑槽之装配孔、滑道由辅助支架上开设的槽孔和固设 于辅助骨架上的补强金属块上对应槽孔位置处所开设的容置空腔组合而 成,其中,卡勾之卡榫嵌于该容置空腔内。上述补强金属块由主体及盖板构成,其中主体上开设有嵌孔,上迷容 置空腔由该嵌孔与盖板组合而成。上述嵌孔内表缘突伸有用于卡住卡榫的凸边。上述辅助骨架为一具有弹性的塑胶片材。本实用新型的与习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主体骨架与辅助骨架 之间藉由卡勾、滑槽形成的伸缩机构达到马鞍上、下座垫牢固扣合之效果, 其替代了习有缝合上、下座垫之方式,故本实用新型组配便捷,易拆装, 避免了缝合时造成的产品变形及缝合后不易拆卸、不够牢固的缺陷产生, 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成本。


图l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体骨架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卡勾剖^U文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辅助骨架分解結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辅架组配结构示意图6是图5中A-A剖^U文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辅助骨架锁紧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局部剖-见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辅助骨架拉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局部剖^U文大结构示意图;图ll是本实用新型卡勾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6所示, 一种马鞍骨架结构,包括一装于上座垫内的 主体骨架1和一装于下座垫内且与主体骨架1配合的辅助骨架2,其中该主体骨架1的两侧臂11上各设置有一对称的卡勾12,该卡勾12为 金属材料制成,以保证滑动时所需之强度,其包括一滑杆121和分别设于 滑杆121两端的卡榫122和固定座123,该固定座123则通过螺栓13组装 于主体骨架1的侧臂11上,且该滑杆121、卡榫122、固定座123之间截 面呈"工"字形结构(如图3),且组合后呈圆柱形结构。当然,如图11所 示,该卡勾12也可以是包括一滑杆1:21及一设于滑杆顶部的卡榫122,该 滑杆121与卡榫122之间截面呈"T"字形结构,其利用滑杆121—端直接 嵌于主体骨架1的侧臂11中再由螺栓进行固定即可。该辅助骨架2为一具有弹性的塑胶片材,呈"U"形结构;在该辅助骨 架2的延伸臂21上对应上述卡勾12的位置处设有滑槽211,其中,由上述 卡勾12直接卡装于该滑槽211中形成一伸缩机构,以便辅助骨架2较方便 的拉出或推进。上述辅助骨架2与主体骨架1组配后藉由一锁固构件3沿 辅助骨架2的后端与主体骨架1之间进行锁固,该锁固构件3可选用螺钉 等。上述辅助骨架2上的滑槽211包括一装配孔2111和一与装配孔2111
相通的滑道2112,该装配孔2111用于供卡勾12之卡榫122组配,便于卡 榫122先行插入;而滑道2112则供卡勾12之滑杆121滑动、卡榫122嵌 装。该装配孔2111、滑道2112由辅助支架1的延伸臂21上直接开设的槽 孔212和固设于辅助骨架1上的补强金属块22上对应槽孔212位置处所开 设的容置空腔221组合而成,其中,卡勾12之卡榫122嵌于该容置空腔221 内。上述补强金属块22由主体222及盖板223构成,其中主体222上开设 有嵌孔2221,上述容置空腔221由该嵌孔2221与盖板223组合而成,上述 嵌孔2221内表缘突伸有凸边2222,其用于卡住卡榫122所作之设计。如图4、图5、图6,上述辅助骨架2是组配方式是将补强金属块22锁 固在延伸臂21上,其中补强金属块22的主体222紧靠延伸臂21,再将盖 板223盖住该主体222上;其中,该主体222的嵌孔2221与盖板222形成 一容置空腔221,该嵌孔2221的凸边2222即为容置空腔221的卡止件,上 述的容置空腔221也对应延伸臂21上的槽孔212进行组配,进而形成辅助 骨架2中的滑槽211结构。再结合图7、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辅助骨架与主体骨架间锁紧状态 整体及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先将主体骨架l侧臂ll上所设的卡勾 12先沿辅助骨架2的装配孔2111插入,然后推动辅助骨架2,使卡勾12 之滑杆121沿滑槽211滑入到滑槽211另一端,最后锁上锁固构件3,因此, 卡勾12之卡榫122被滑槽211中的凸边2222抵住,使卡勾12不易从滑槽 211中脱出,从而使辅助骨架2与主体骨架1达到稳固结合之功效,其组配 方式较为方便,有效地提高生产组配效率。再结合图9、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辅助骨架与主体骨架间松开状 态整体及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若人们需要维护或维修座垫时,只 需先将锁固构件3拆下,然后向后拉动辅助骨架2,使辅助骨架2的滑槽 211沿主体骨架1的卡勾12之滑杆121滑动,当滑至装配孔2111时即可拆 下辅助骨架2,从而给人们使用也带来便捷性。反之,完成维护或维修工序
后,则重复上述组配之方式,在此即不再加予赘述。
本实用新型之设计重点在于主体骨架与辅助骨架之间藉由卡勾、滑槽 形成的伸缩机构达到马鞍上、下座垫牢固扣合之效果,其替代了习有缝合 上、下座垫之方式,故本实用新型组配便捷,易拆装,避免了缝合时造成 的产品变形及缝合后不易拆卸、不够牢固的缺陷产生,有效地提高了生产 效率,大大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马鞍上、下座垫的扣合结构的较佳实 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 仍属于本实用新型^J支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马鞍骨架结构,包括一装于上座垫内的主体骨架和一装于下座垫内且与主体骨架配合的辅助骨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骨架的两侧臂上至少各设有一卡勾,该辅助骨架呈“U”形结构,并在辅助骨架的延伸臂上对应该卡勾设有滑槽,该卡勾卡装于该滑槽中形成一伸缩机构,且该辅助骨架的后端与主体骨架之间具有一锁固构件。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马鞍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骨 架上的卡勾包括一滑杆及一设于滑杆顶部的卡榫,该滑杆与卡榫之间截面 呈"T"字形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鞍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主体骨架 上的卡勾包括一滑杆和分别设于滑杆两端的卡榫和固定座,该滑杆、卡榫、 固定座之间截面呈"工"字形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马鞍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 滑杆和卡榫为圆柱形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马鞍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勾为 金属材料。
6、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马鞍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辅 助骨架上的滑槽包括一供卡勾之卡榫组配的装配孔和一供卡勾之滑杆滑 动、卡榫嵌装的滑道,该装配孔与滑道连通。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马鞍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骨 架上的滑槽之装配孔、滑道由辅助支架上开设的槽孔和固设于辅助骨架上 的补强金属块上对应槽孔位置处所开设的容置空腔组合而成,其中,卡勾 之卡榫嵌于该容置空腔内。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马鞍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补强 金属块由主体及盖板构成,其中主体上开设有嵌孔,上述容置空腔由该嵌 孔与盖板组合而成。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马鞍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迷嵌孔 内表缘突伸有用于卡住卡榫的凸边。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种马鞍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 述辅助骨架为一具有弹性的塑胶片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鞍骨架结构,包括一装于上座垫内的主体骨架和一装于下座垫内且与主体骨架配合的辅助骨架,该主体骨架的两侧臂上至少各设有一卡勾,该辅助骨架呈“U”形结构,并在辅助骨架的延伸臂上对应该卡勾设有滑槽,该卡勾卡装于该滑槽中形成一伸缩机构,且该辅助骨架的后端与主体骨架之间具有一锁固构件。其中,主体骨架与辅助骨架之间藉由卡勾、滑槽形成的伸缩机构达到马鞍上、下座垫牢固扣合之效果,其替代了习有缝合上、下座垫之方式,故本实用新型组配便捷,易拆装,避免了缝合时造成的产品变形及缝合后不易拆卸、不够牢固的缺陷产生,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B68C1/02GK201027169SQ20072005153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7日
发明者张国鸿 申请人:张国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