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动翻盖装置及具有所述自动翻盖装置的组合的制作方法
自动翻盖装置及具有所述自动翻盖装置的组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翻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座便器的自动翻盖装置及其组合。
背景技术:
传统的座便器采用手动翻盖装置,其缺点是需用手直接接触上盖和座圈,既不方 便,也不卫生。
为解决以上问题,业界己在开始研究开发非手直接接触的自动翻盖装置。市面上 出现的一种典型的座便器自动翻盖装置包括一驱动马达,用于驱动座便器的座圈或上 盖翻转的输出转轴,连接于马达与输出转轴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然而,通用的现有 座便器自动翻盖装置为外输出型,座便器的座圈或上盖的装配部需装配于自动翻盖装 置的外侧,自动翻盖装置在装配至座便器的座圈或上盖之前,输出转轴与自动翻盖装 置为固定连接且在不拆开箱体的情况下一般无法将输出转轴从自动翻盖装置拆卸。
然而,上述现有的外输出型座便器自动翻盖装置由于输出转轴与自动翻盖装置为 固定连接,不适用于座便器的座圈或上盖的装配部需装配于自动翻盖装置内侧的场 合。因此,业界有必要开发一种适用于座便器的座圈或上盖的装配部需装配于自动翻 盖装置的内侧的自动翻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翻盖装置,其包 括驱动马达、减速装置与驱动马达的转轴相连、用于驱动一盖体转动的输出轴、及用 于收容减速装置的收容箱体,所述输出轴受减速装置驱动,所述输出轴在不拆开箱体 的情况下可组装至箱体或从箱体拆卸,所述收容箱体外侧设有至少一活动挡片,用于 挡止所述输出轴从箱体滑落。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减速装置包括沿马达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的 第一减速装置,及沿与马达转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减速装置,第一减速页
装置与马达转轴相连,第二减速装置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所述输出轴与马达转轴平 行。
本发明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翻盖装置组 合,包括基座,可相对基座旋转的盖体,用于驱动所述盖体翻转的自动翻盖装置,所 述基座包括一安装部,所述盖体包括一装配部,所述自动翻盖装置包括驱动马达、与 驱动马达的转轴相连的减速装置、用于收容减速装置的收容箱体、用于驱动所述盖体 翻转的输出轴,所述减速装置包括一输出齿轮用于驱动所述输出轴旋转,所述收容箱 体固定于基座下方,所述输出轴在不拆开箱体的情况下可组装至箱体或从箱体拆卸, 当盖体的装配部位于对应基座安装部的位置后,所述输出轴可从基座安装部穿过减速 装置的输出齿轮后插入所述盖体的装配部,所述收容箱体外侧设有至少一活动挡板, 用于挡止所述输出轴在插入盖体装配部后退出。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举实施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输出轴在不拆 开箱体的情况下可自由地组装至箱体或从箱体拆卸,输出轴可在自动翻盖装置装配至 基座之后再插入箱体和盖体内,从而使得本发明所举实施例的自动翻盖装置既适用于 座便器的座圈或上盖的装配部需装配于自动翻盖装置外侧的情形也适用于座便器的座 圈或上盖的装配部需装配于自动翻盖装置内侧的情形。由于第二减速装置沿与马达转 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因此可将马达转轴的输出沿垂直马达转轴的平面延长 一段距离后输出。
图1所示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翻盖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2所示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翻盖装置的立体分解图3所示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翻盖装置的第一减速装置的立体分解图4所示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翻盖装置的剖视图5所示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两自动翻盖装置装配至座便器的基座立体组装示
意图;图6为图5的另一角度示意图7为座便器的座圈或上盖的装配部通过自动翻盖装置装配至基座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
和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与图2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自动翻盖装置,所述自动翻盖装置可用于座便器或其他需要自动翻盖的场合。在本实施例中将以座便器为例进行说明。所述自动翻盖装置包括驱动马达10,第一减速装置30,第二减速装置50,输出轴70,及收容箱体。所述收容箱体包括第一收容部92用于收容第一减速装置30于其内,第二收容部94用于收容第二减速装置50于其内,及一盖板96。第一收容部92外侧设有一对安装基座922,每一安装基座922上设有一安装孔924。所述盖板96开设一通孔962以供输出轴70穿越, 一对活动挡片964可旋转地装配于盖板96外侧并位于所述通孔962的两侧,通过拨动所述活动挡片964,可使其末端延伸至对应通孔962处用于挡止输出轴70从通孔962滑落,可使其末端远离通孔962以便输出轴70可以进入通孔962内。所述输出轴70中央设有一通孔72以供座便器的电线(图未示)穿越。
所述驱动马达10包括一输出转轴12 (请参图4), 一环形磁铁14固定套置于转轴12的末端, 一位置感应器16装设于马达10末端的电路板上并靠近环形磁铁14,在本实施例中位置感应器为霍尔感应元件,对应环形磁铁14的旋转圈数,可产生高低电位变化相应次数的电压信号,装设于座便器内部的微处理器(图未示)通过对霍尔感应元件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可判断马达转轴12的旋转圈数从而判断座便器的上盖或座圈的开启角度。
请一并参阅图3与图4,所述第一减速装置30为沿马达转轴12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的NGW行星轮减速装置,其包括第一太阳轮32、第一行星轮组34、第一转架36、第二行星轮组38、第二转架40、第三行星轮组42、第三转架44、安装板46、垫板48及内齿轮49。第一太阳轮32固定装设于马达10的输出转轴12并可随其一起旋转(请参图4)。第一行星轮组34、第二行星轮组38及第三行星轮组42分别旋转装设于第一转架36、第二转架40及第三转架44的安装轴36a、 40a、 44a上并一起收容于内齿轮49内。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行星轮组包括三个行星轮。第一行星轮组34与第一太阳轮32啮合。第一转架36与第二转架40的远离马达10的一侧装设有第二太阳轮36b和第三太阳轮40b,第二太阳轮36b和第三太阳轮40b分别与第二行星轮组38和第三行星轮组42啮合。所有行星轮组皆与内齿轮49的内齿啮合并可沿其滚动。第王转架44的远离马达10的一侧设有一输出轴44b。安装板46固定于内齿轮49的一侧,垫板48位于安装板46与内第一行星轮组34之间用于减少第一行星轮组34与安装板46之间的摩擦。
所述第二减速装置50为沿与马达转轴12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平行轴传动装置,其包括一输入齿轮52, 一双联齿轮54,及一输出齿轮56,上述三齿轮的中心轴相互平行且平行于马达转轴12。输入齿轮52固定连接至第三转架44的输出轴44b并可随其转动。双联齿轮54包括第一啮合部54a及第二啮合部54b,第一啮合部54a与输入齿轮52啮合,第二啮合部54b与输出齿轮56啮合,第一啮合部54a的齿数多于第二啮合部54b的齿数。所述输入齿轮52,双联齿轮54,及输出齿轮56皆收容于第二收容部94内。所述盖板96固定于第一收容部92与第二收容部94的开口
丄山顿。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两自动翻盖装置装配至座便器的基座100,所述基座100包括两安装部102,每一安装部102中央设收容孔104,座便器的座圈和上盖的装配部110 (请参图7)可装配于基座100的两安装部102之间。两自动翻盖装置通过安装部922装配至基座100的底端,S卩装配螺钉穿过安装部922上的通孔924与基座100底端上的螺孔螺合。自动翻盖装置的第二减速装置50的输出齿轮56从基座100底端向上延伸至收容孔104内,当座便器的座圈或上盖的装配部110放置于两安装部102之间且装配部110上的装配孔112与输出齿轮56的安装孔对齐之后,自动翻盖装置的输出轴70可从收容孔104穿过盖板96的通孔962并经过输出齿轮56的安装孔从第二收容部94的通孔94a穿出后插入座便器的座圈或上盖的装配孔内。所述输出轴70的外表面为圆柱体形状沿轴向被削去两部分,而输出齿轮56的安装孔及座便器的座圈或
7上盖的装配孔的形状与输出轴70的横截面形状适配,从而使得输出齿轮56旋转时,所述输出轴70与座便器的座圈或上盖可随之一起旋转。 一扭力弹簧120套设于所述输出轴70上,其一端(图未示)固定至基座100,另一端122固定至输出轴70,当座便器上盖或座圈处于设定角度如70度时,扭力弹簧120处于初始状态,当座便器上盖或座圈处于大于或小于设定角度的位置时,扭力弹簧120将处于变形状态,具有将座便器上盖或座圈推回设定角度的趋势。可以理解地,所述扭力弹簧120的另一端122也可以固定至座便器上盖或座圈。
使用时,马达转轴12通过第一及第二减速装置30、 50驱动输出轴70旋转,从而驱动座便器的上盖或座圈转动。当座便器内部的微处理器(图未示)通过对霍尔感应元件16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判断座便器上盖或座圈的开启角度已达预定角度如110度时,马达被断电,马达转轴12停止旋转,座便器的上盖或座圈可停靠于预定的开启角度位置。
本发明所举实施例的自动翻盖装置,输出轴70在不拆开箱体的情况下可自由地组装至箱体或从箱体拆卸,在座便器的上盖或座圈装配至座便器的基座IOO之前,输出轴70可方便地从自动翻盖装置拆卸以便座便器的上盖或座圈的装配部放入基座100的两安装部102之间,当座便器的上盖或座圈的装配部位于基座100的两安装部102之间后,输出轴70可从收容孔104穿过盖板96的通孔962并经过输出齿轮56的安装孔从第二收容部94的通孔94a穿出后插入座便器的座圈或上盖的装配孔内,因而本发明所举实施例的自动翻盖装置适用于座便器的座圈或上盖的装配部需装配于自动翻盖装置内侧的情形。当然,本发明所举实施例的自动翻盖装置也适用于座便器的座圈或上盖的装配部需装配于自动翻盖装置外侧的情形。由于第二减速装置50为沿与马达转轴12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平行轴传动装置,因此可将马达转轴12的输出沿垂直马达转轴12的平面延长一段距离后输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8
权利要求
1. 一种自动翻盖装置,包括驱动马达、减速装置与驱动马达的转轴相连、用于驱动一盖体转动的输出轴、及用于收容所述减速装置的收容箱体,所述减速装置包括一输出齿轮用于驱动所述输出轴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与收容箱体及输出齿轮活动连接,在不拆开收容箱体的情况下所述输出轴可组装至输出齿轮或从输出齿轮拆卸,所述收容箱体外侧设有至少一活动挡片,用于挡止所述输出轴从输出齿轮退出。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箱体设有一通孔以供所述输出轴穿越,所述活动挡片位于所述通孔旁,拨动所述活动挡片可使其末端延伸至对应通孔处用于挡止所述输出轴从所述通孔滑落,拨动所述活动挡片可使其末端远离所述通孔以便所述输出轴进入所述通孔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装置包括沿马达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减速装置,及沿与马达转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减速装置,第一减速装置与马达转轴相连,第二减速装置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所述输出轴与马达转轴平行。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速装置包括一输入齿轮受第一减速装置驱动, 一输出齿轮用于驱动所述输出轴,及联接于输入齿轮与输出齿轮间的双联齿轮。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减速装置包括至少一太阳轮与马达转轴固定连接、至少一行星轮组与所述太阳轮啮合,及一内齿轮,所述行星轮组收容于所述内齿轮内并与内齿轮的内齿啮合。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沿其轴线设有一通孔。
7. —种自动翻盖装置组合,包括基座,可相对基座旋转的盖体,用于驱动所述盖体翻转的自动翻盖装置,所述基座包括一安装部,所述盖体包括一装配部,所述自动翻盖装置包括驱动马达、减速装置与驱动马达的转轴相连、用于收容减2速装置的收容箱体、用于驱动所述盖体翻转的输出轴,所述减速装置包括一输出齿轮用于驱动所述输出轴旋转,所述收容箱体固定于基座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与收容箱体及输出齿轮活动连接,当所述盖体的装配部位于对应基座安装部的位置后,所述输出轴可从基座安装部外侧进入基座安装部并穿过减速装置的输出齿轮后插入所述盖体的装配部,所述收容箱体外侧设有至少一活动挡板,用于挡止所述输出轴在插入盖体装配部后退出。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翻盖装置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翻盖装置组合还包括一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一端装设至所述基座,另一端装设至所述盖体或输出轴。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自动翻盖装置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另一安装部,每一安装部开设一收容孔,所述盖体的装配部位于基座的两安装部之间,所述盖体装配部设一装配孔,安装时,所述输出轴从基座的收容孔进过减速装置的输出齿轮后插入所述盖体装配部的装配孔从而将所述盖体可旋转地装配至基座。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翻盖装置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装置包括沿马达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减速装置,及沿与马达转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减速装置,第一减速装置与马达转轴相连,第二减速装置包括所述输出齿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翻盖装置组合,其包括基座、可相对基座旋转的盖体、用于驱动所述盖体翻转的自动翻盖装置,所述自动翻盖装置装配于基座下方,其包括驱动马达、减速装置与驱动马达的转轴相连、用于收容减速装置的收容箱体、用于驱动所述盖体翻转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受减速装置驱动,所述输出轴可自由地组装至箱体或从箱体拆卸,所述收容箱体外侧设有至少一活动挡板,用于挡止所述输出轴在插入箱体和盖体后退出。由于输出轴可在自动翻盖装置装配至基座之后再插入箱体和盖体内,本发明的自动翻盖装置既适用于座便器的座圈或上盖的装配部需装配于自动翻盖装置外侧的情形也适用于装配部需装配于自动翻盖装置内侧的情形。
文档编号A47K13/10GK101496702SQ200810065309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30日
发明者何志华, 吴志强, 塔静宁, 强 陈 申请人: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