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89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自动调压的电压力锅多数是利用安装在外锅与发热盘之间的弹性体
变形实现内锅和发热盘相对于外锅的相对位移。如中国专利ZL00227029. 3, 名称为"一种电压力锅",公开了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体结构,其弹性体为覆 盖在整个外锅底上表面上的平板,弹性体下表面与外锅底的上表面之间设有若 干支脚,此装置弹性体与外锅底之间存在一定空隙。但是该结构缺陷在于弹 性体釆用与外锅底的面积基本相同的大块弹簧钢板裁成,由于弹簧钢价格昂 贵,该结构大幅增加了电压力锅的制造成本。又如中国专利ZL200520060621.5, 名称为"电压力锅弹性支撑装置",公开了一种弹性支撑装置位于发热盘与隔 热盘之间,该弹性支撑装置是由截面为开口向下的"n"状金属槽构成,其下 支撑部位水平延伸有支撑脚作为受力位,该结构缺陷在于"n"状金属槽本身 弹性不大,容易变形,其主要作用只是将高压受力转嫁到其下支撑部位水平延 伸的支撑脚上,依旧会使所述支撑脚连接处的隔热盘因高压受力集中而产生塑 性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特提出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弹性好的 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撑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撑装置,包括电压力锅的外锅、发热盘和设置在所 述发热盘底部的发热盘支撑脚;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每一个所述发热盘支撑脚, 相应设置一个独立的小弹性板和在所述外锅底壁上相应设置一个凹槽或通孔, 所述弹性片搭盖在所述凹槽或通孔的上面,所述发热盘支撑脚弹性抵压在所述 小弹性板上从而通过所述小弹性板支撑在所述凹槽或通孔上。所述小弹性板搭盖在所述外锅底壁上的所述凹槽或通孔上方而形成一个 具有弹性功能的机构。所述发热盘支撑脚通过所述小弹性板弹性支撑在所述外 锅的底壁上是指当电压力锅锅内未加压时,所述发热盘通过所述发热盘支撑 脚支撑在所述小弹性板上;当电压力锅锅内压力升高时,压力会使内锅相对电
压力锅的外锅与锅盖的接合部下移,内锅则推动加热盘向下位移,即所述发 热盘的数个所述发热盘支撑脚下移压迫其下方分别对应的独立的数个所述小 弹性板,由于所述小弹性板搭盖在所述凹槽或通孔上方,即其下方是悬空的, 因而所述加热盘的下移使所述小弹性板发生弹性变形,同时对下移的发热盘形
成一个平衡力;在电压力锅锅内的压力下降过程中,在所述小弹性板的弹力作
用下,使所述加热盘及其上的内锅复位。所述小弹性板不但可以支撑所述加热 盘,同时可以防止由于锅内高压使所述加热盘下移造成外锅底壁塑形变形。该 装置只需要对应每个发热盘支撑脚设置所述小弹性板,且其尺寸只需比发热盘 支撑脚的底面略大即可,即每个所述小弹性板使用材料都较少。当然,所述小 弹性板悬空在所述凹槽或通孔上方的部分越长其弹性越大。所述小弹性板可直 接可活动地搭盖在所述凹槽或通孔周边的所述外锅底壁上,也可将所述小弹性 板的一端用螺钉、铆接或焊接等固定方式固定在所述凹槽或通孔周边的所述外 锅底壁上,从而使所述小弹性板的另一端可自由活动以利于其变形。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发热盘支撑脚的底面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小弹 性板及所述凹槽或通孔的中心位置。因为对于搭盖在所述凹槽或通孔上的所述 小弹性板,其对应所述凹槽或通孔的悬空部分的中心位置的弹性效果最佳,所 以用螺钉或其他方式将所述发热盘支撑脚底面固定在所述小弹性板中心位置 以利于所述小弹性板对所述发热盘的弹性支撑。当然,所述发热盘支撑脚固定 在所述小弹性板的固定点可以适当地偏移所述小弹性板的中心位置,但弹性效 果不好。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小弹性板与所述外锅底壁之间设置有单边定位
机构;所述单边定位机构是所述小弹性板的边缘部位的一端至少通过一个支点 与所述外锅底壁上的凹槽或通孔的边缘壁可拆卸地连接,与该支点对称的所述小弹性板的另 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单边定位机构是指只将所述小弹性板的一点 或一部分紧固连接在所述外锅的底壁上,从而既起到定位作用又利于其弹性变 形,以避免所述小弹性板产生永久塑形变形及在其固定处的外锅底壁产生扭矩 变形。所述支点对称的另一端是指以所述小弹性板中心为轴,在外锅底壁上与
所述支点呈180度左右方位的对应部位。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自由端上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外锅底壁上设置 有与所述开口槽适配的导向柱,所述小弹性板通过所述开口槽在所述导向柱上 可滑动连接。通过所述开口槽与所述导向柱之间相互配合滑动连接,不但可以 使所述小弹性板定位,不至于在其形变和复位过程中偏离所述凹槽或通孔,还 可达到所述自由端在所述小弹性板形变过程中自由伸縮的目的,以降低所述小 弹性板发生永久塑性变形从而失效的概率。
为了使所述小弹性板的弹性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小弹性 板是用弹簧钢材料制成。弹簧钢是指由于在淬火和回火状态下的弹性,而专门 用于制造弹簧和弹性元件的钢。其弹性取决于其弹性变形的能力,即在规定的 范围之内,弹性变形的能力使其承受一定的载荷,在载荷去除之后不出现永久 变形。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小弹性板呈平板状,以利于所述小弹性板受压 发生形变和去压后的弹性复位,同时便于其安装定位。所述小弹性板还可以呈 球冠曲面型状,由于球冠曲面型的形状特性使其比同样材质的平板型弹性板的 弹性复位效果更好,所以釆用球冠曲面型状的小弹性板更佳。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发热盘支撑脚与所述小弹性板之间设置隔热垫, 以防止工作过程中电热盘高温将所述小弹性板的硬度和强度下降。还可以在所 述发热盘支撑脚与所述发热盘之间设置隔热垫,以增加隔热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对应于每个所述发热盘支撑脚相应设置一个独立的小弹性板搭盖 在所述外锅底壁上相应设置一个凹槽或通孔上方,所述小弹性板对所述发热盘 产生一个支撑力将其支撑在所述外锅的底壁上,同时可起到在锅内压力升高时,通过自身的形变承受并转化加热盘及其上的内锅因压力升高而产生的下移
量;在锅内压力下降过程中,又通过所述小弹性板自身的弹性性能将所述加热 器及内锅复位。从而防止了由于锅内高压使所述加热盘下移造成外锅底壁塑形 变形,实现了对所述加热盘的弹性支撑。
2、 由于该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撑装置只需要对应每个发热盘支撑脚独立设 置所述小弹性板,所以每个小弹性板的尺寸只需比发热盘支撑脚的底面略大即 可,即每个所述小弹性板使用材料都较少,甚至可以使用一些弹性板加工其他 元件后的边角料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相对于采用整块弹性体的结构大大节省材 料,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设置所述小弹性板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剪除 底锅的中央部位,从而可以保持整个锅底的连续性结构强度。
3、 由于利用搭盖在所述凹槽或通孔上方的所述小弹性板所对应所述凹槽 或通孔的悬空部分的中心位置的弹性效果最佳的特性,将所述发热盘支撑脚底 面固定在所述小弹性板中心位置以利于所述小弹性板对所述发热盘的弹性支 撑。同时两者之间釆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便于该弹性支撑装置的安装及后期更换
4、 由于所述小弹性板与所述外锅底壁之间设置有单边定位机构,只将所 述小弹性板边缘的一点或一部分紧固连接在所述外锅的底壁上,而与其对称的 另一端为可自由活动的自由端,从而既起到定位作用,又利于其弹性变形,及 时释放其内应力,以避免所述小弹性板产生永久塑形变形及在固定处的外锅底 壁产生扭矩变形。
5、 由于釆用所述小弹性板的自由端上的开口槽与所述外锅底壁上对应设 置的所述导向柱之间相互配合滑动连接,不但可以使所述小弹性板定位,不至 于在其形变和复位过程中偏离所述凹槽或通孔的上方,还可达到自由端自由伸 缩的目的,以降低所述小弹性板发生永久塑性变形从而失效的概率。
6、 由于有所述小弹性板釆用具有良好弹性的弹簧钢材料制成,使所述小 弹性板的通过弹性变形承受所述加热盘下移的载荷,即锅内高压产生的负荷; 在锅内降压时使所述加热器复位,且自身不会出现永久变形。7、 由于所述小弹性板呈平板状,以利于其受压发生形变和去压时弹性复 位,同时便于其安装定位。所述小弹性板还可以呈球冠曲面型状,利用球冠曲 面型的弹性板的弹性性能好,使其承载所述加热盘下移和使加热盘复位的弹性 效果更好。
8、 由于所述发热盘支撑脚与所述小弹性板之间设置隔热垫,从而防止工作
过程中发热盘高温将所述小弹性板的硬度和强度下降;还可以在所述发热盘支
撑脚与所述发热盘之间设置隔热垫,可增加隔热效果进一步减少发热盘的高温 对所述小弹性板及其它电器件的热影响。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优点,使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各种电压力锅中的 弹性支撑装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的电压力锅未加压时,电压力锅的弹性支
撑结构应用于电压力锅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中图1的A-A剖面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的电压力锅锅内处于高压状态下的所述
弹性支撑结构应用于电压力锅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中图2的B部分局部放大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一的所述小弹性板3安装在外锅底壁11上
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 实施例一
如图l所示, 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撑装置,包括电压力锅的外锅l、发 热盘2和设置病所述发热盘2底部的三个发热盘支撑脚21,对应于每一个所 述发热盘支撑脚21,相应设置一个独立的呈平板状的小弹性板3和在所述外 锅底壁11上相应设置一个凹槽4,所述小弹性板3可拆卸地搭盖在所述凹槽4 的上方,所述发热盘支撑脚21通过所述小弹性板弹性3支撑在所述外锅1的底壁11上。所述小弹性板3釆用弹簧钢材料制成。
如图2、 5所示,其中,用螺钉将发热盘支撑脚21的底面可拆卸地固定在
小弹性板3的中心位置3a处。所述小弹性板3与所述外锅底壁11之间设置有 单边定位机构,其中所述小弹性板3的边缘部位的一端通过螺钉将小弹性板3 与外锅底壁11上的凹槽4的边缘壁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与该螺钉的固定支点 3b对称的小弹性板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3c。该单边定位机构釆用一端紧固连 接, 一端活动连接的方式,既对小弹性板3起到定位作用,又利于其弹性变形, 以避免所述小弹性板3产生永久塑形变形及在固定处的外锅底壁11产生扭矩 变形。如图5所示,所述支点3b与其对称的自由端3c以所述小弹性板中心 3a为轴在外锅底壁11上呈6=180度。
为了达到自由端3c可自由伸缩的活动连接效果,如图4、 5所示,在自由 端3c上设置开口槽31,外锅底壁11上设置与开口槽31适配的导向柱12,小 弹性板3通过所述开口槽31在所述导向柱12上可滑动连接。所述开口槽31 与所述导向柱12配合不但可以使所述小弹性板3定位,以保证在其形变和复 位过程中不偏离所述凹槽4,还可达到自由端3c在形变过程中自由伸缩的目 的,以降低所述小弹性板3发生永久塑性变形从而失效的概率。如图l、 2、 3 所示,所述发热盘支撑脚21与所述小弹性板3之间设置隔热垫5,以防止工 作过程中发热盘2的高温将所述小弹性板3的硬度和强度下降,影响小弹性板 3的性能。
所述小弹性板3搭盖在所述外锅底壁11上的所述凹槽4上方,形成一个 弹性功能的机构。如图2所示,当电压力锅锅内未加压时,所述发热盘2通过 所述发热盘支撑脚21支撑在所述小弹性板3上。如图3所示,当电压力锅锅 内压力升高时,压力会使电压力锅的内锅6相对外锅1与锅盖的接合部下移, 内锅6则推动加热盘2向下位移,即所述发热盘2的三个所述发热盘支撑脚 21下移压迫其下方分别对应的独立的三个所述小弹性板3。由于所述小弹性板 3搭盖在所述凹槽4上,即其下方是悬空的,则所述小弹性板4向下发生弹性 变形来承载并转化发热盘2的下移量。在电压力锅锅内的压力下降过程中,在所述小弹性板3的弹力作用下使所述加热盘2及其上的内锅6复位。所述小弹 性板3不但可以支撑加热盘2,通过自身的形变承载加热盘2因锅内高压造成
的下移,并在锅内降压时将加热盘2及其上的内锅6复位,以防止由于锅内高 压使所述加热盘2下移造成外锅底壁11塑形变形。而且由于所述小弹性板3 尺寸小,制造它所用材料少,从而大大降低了电压力锅的制造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撑装置,包括电压力锅的外锅、发热盘和设置在所述发热盘底部的发热盘支撑脚;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每一个所述发热盘支撑脚,相应设置一个独立的小弹性板和在所述外锅底壁上相应设置一个凹槽或通孔,所述弹性片搭盖在所述凹槽或通孔的上面,所述发热盘支撑脚弹性抵压在所述小弹性板上从而通过所述小弹性板支撑在所述凹槽或通孔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 盘支撑脚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小弹性板及所述凹槽或通孔的中心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小弹性板与所述外锅底壁之间设置有单边定位机构;所述单边定位机构是所述 小弹性板的边缘部位的一端至少通过一个支点与所述外锅底壁上的凹槽或通孔 的边缘壁可拆卸地连接,与该支点对称的所述小弹性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 端上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外锅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开口槽适配的导向柱,所述 小弹性板通过所述开口槽在所述导向柱上可滑动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弹 性板是用弹簧钢材料制成。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弹 性板呈平板状。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弹 性板呈球冠曲面型状。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 盘支撑脚与所述小弹性板之间设置隔热垫。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 盘支撑脚与所述发热盘之间设置隔热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压力锅的弹性支撑装置,包括电压力锅的外锅、发热盘和设置在所述发热盘底部的发热盘支撑脚;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每一个发热盘支撑脚,相应设置一个独立的小弹性板和在外锅底壁上相应设置一个凹槽或通孔,弹性片搭盖在所述凹槽或通孔的上面,发热盘支撑脚弹性抵压在小弹性板上从而通过小弹性板支撑在所述凹槽或通孔上。在锅内压力升高时,通过小弹性板的形变承受并转化加热盘因压力升高而产生的下移量;当锅内压力下降时,在小弹性板的弹力作用下使加热盘复位。本实用新型因采用对应每个发热盘支撑脚独立设置小弹性板的弹性支撑结构,该方案成本低、结构简单、弹性好可适用于各种电压力锅中的弹性支撑装置。
文档编号A47J36/34GK201157273SQ20082004377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日
发明者吴建新, 简伟文 申请人:广东伊立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