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26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件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般而言,真空吸尘器是利用由安装在主体中的吸力马达产生的真空压力来吸入 包含灰尘的空气并在主体内过滤灰尘的设备。 根据这种真空吸尘器,从吸嘴吸入的空气应当自由地流入吸尘器主体中。空气流 动是真空吸尘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提高灰尘分离性能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
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使空气能够 自由流入灰尘分离单元以便分离灰尘。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实施和广泛描述的,提供了一种真空吸尘器的灰 尘分离设备,其包括灰尘分离单元和将空气和灰尘分配至所述灰尘分离单元的分配单元, 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包括形成外观的体部;用于将空气和灰尘引入到所述体部的引入孔; 用于将引入到所述体部中的空气分配至所述灰尘分离单元的多个分支通路;以及用于连接 所述引入孔与各个所述分支通路的主通路,并且其中,所述主通路在所述分支通路处的通 路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主通路在所述引入孔处的通路横截面面积。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包括灰尘分
离单元和将空气和灰尘分配至所述灰尘分离单元的分配单元,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包括用
于将空气和灰尘引入到体部的引入孔;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引入到所述体部中的空气经
由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流动;以及与所述第一通路连通的第一分配管和与所述第二通
路连通的第二分配管,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通路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通路的容积。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包括灰尘分
离单元和将空气和灰尘分配至所述灰尘分离单元的分配单元,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包括用
于引入空气和灰尘的引入孔;多个分支通路,空气穿过所述引入孔被分配至所述多个分支
通路;以及中间通路,其与所述分支通路连通,并且从所述引入孔引入的至少一些空气移动
至所述中间通路,并且其中,以空气流动为基础,所述多个分支通路的竖直宽度大于所述中
间通路的竖直宽度。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包括分配单 元,其中形成有主通路和从所述主通路分支的多个分支通路;用于打开/关闭所述分配单 元的盖元件;以及灰尘分离单元,其从自所述分配单元引入的空气中分离灰尘。
有益效果
4
根据提出的实施方式,因为由于在灰尘分离单元上形成有多个空气吸人部件而使 得通路横截面面积增加并且通过在旋风分离器中产生多个旋风气流使得通过损失降低,因 此优选会提高灰尘分离性能。 另外,由于引入分配单元的灰尘中的大块灰尘会被移至多个分支通路中的一个分 支通路,因此优选地防止大块灰尘被拦截在分配单元中并且实现了空气自由流动。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灰尘分离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图1中的A-A线的横截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中的空气流动的横截面图。 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中的空气流动的横截面图。 图7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中的空气流动的横截面图。 图9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11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12是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13是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14是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15是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的立体图。 图16是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的主视图。 图17是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18是根据第十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的立体图。 图19是该分配单元的水平横截面图。 图20是该分配单元的竖直横截面图。 图21是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22是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设备的横截面图。 图23是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灰尘收集容器的立体图。 图24是沿图23中的C_C线的横截面图。 图25是沿图23中的D_D线的横截面图。 图26是示出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的立体图,其中辅助分离单元被从 灰尘收集容器抽出。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

实施方式。 图1以立体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图2以分解 立体图示出该灰尘分离设备。
参见图1和2,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1包括将灰尘从空 气中分离的灰尘分离单元20 ;使空气能够分配至灰尘分离单元20的分配单元10 ;以及使 空气能够进入分配单元10的吸入引导装置30。 具体地,吸入引导装置30是将从吸嘴(未示出)吸入的空气引导至分配单元10 的部件,并且吸入引导装置30可设置在未示出的吸尘器主体中。 灰尘分离单元20从自分配单元10引入的空气中分离灰尘。并且在灰尘分离单元 20中形成有多个空气吸入部件210。 分配单元10设置在吸入引导装置30与灰尘分离单元20之间,并且分配单元10 将自吸入引导装置30引入的空气分配至各个空气吸入部件210。 吸入引导装置30和分配单元IO可一体形成或彼此连接。在吸入引导装置30与 分配单元10彼此连接的情况下,在分配单元10处形成引入孔(未示出),吸入引导装置30 的空气和灰尘经由该引入孔被引入。 但是,在吸入引导装置30和分配单元10—体形成为一件的情况下,吸入引导装置 30的入口用作分配单元10的引入孔。 进一步地,分配单元10包括多个用于分配空气的分配管110。并且每个分配管110 均与空气吸入部件210中的一个相连通。 图3以横截面图示出了沿图1中的A-A的剖面,图4以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 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中的空气流动。 参见图3和4,分配单元10设置在灰尘分离单元20的下方。 分配单元10包括体部100,在体部100中形成有主通路120 ;从体部100延伸的 多个分配管110 ;以及分配引导装置130,其形成在分配管110之间以将空气引导至各个分 配管IIO。分配引导装置130使分配管110彼此间隔开。并且,体部100横向对称形成,使 得空气被均匀分配到各个分配管110。 此处,每个分配管110处分别形成分支通路140,并且分支通路140与主通路120 相连通。 此外,各分配管110连接于相应的空气吸入部件210的外部。也就是说,每个空气 吸入部件210均插入一个分配管110中。另一方面,可以将相应的分配管IIO插入相应的 空气吸入部件210中。 并且,可在空气吸入部件210与分配管110之间的连接区域处设置防止空气泄漏 的密封元件112。 同时,主通路120的通路横截面面积从吸入引导装置30至分配管110增大,使得 引入主通路120中的空气能够自由地分配至各个分配管110。
下面,将对灰尘分离设备的操作进行说明。 从外部吸入的包含灰尘的空气经由吸入引导装置30吸入分配单元10的主通路 120中。并且引入到主通路120中的空气上行。 一些空气在上行的同时直接进入相应的分 配管110中。而其它空气则在分配引导装置130的引导下进入相应的分配管110中。
分配到相应的分配管110中的空气经由相应的空气吸入部件210引入灰尘分离单 元20中。 引入灰尘分离单元20中的空气沿灰尘分离单元20的内周表面循环,并且在此过程中,空气与灰尘因重量不同导致被施加不同离心力而彼此分离。也就是说,灰尘分离单元 20通过旋风分离原理从包含灰尘的空气中分离出灰尘。 并且,分离出的灰尘经形成在灰尘分离单元20的中央处的灰尘排放部件230从灰 尘分离单元20排出。并且,从灰尘分离单元20排出的灰尘被收集在未示出的灰尘收集容 器中。 同时,与灰尘分离的空气在经过安装于灰尘分离单元20两侧的过滤元件240时被 过滤,然后通过形成于灰尘分离单元20的两侧的排气孔222。这里,灰尘排放部件230设置 在多个空气吸入部件210之间。 进一步地,随着通过排气孔222的空气沿形成于灰尘分离单元20的两个外侧部处 的排气部件220流动,它们从灰尘分离单元20排出。 图5以横截面图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图6以横截面图示出根据第 二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中的空气流动。 除分配单元的形状之外,本实施方式几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将对本实施 方式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参见图5和6,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40包括横向不对称形成的体部400。
详细地,从邻近吸入引导装置30的一侧到邻近第一分配管410的第一分支通路 440的一侧的距离Ll短于从邻近吸入引导装置30的一侧到邻近第二分配管412的第二分 支通路442的一侧的距离L2。也就是说,体部400形成朝第一分配管410偏心的形状。
并且,体部400的一个侧部从第一分配管410向下延伸,而体部400的另一个侧部 从第二分配管412到吸入引导装置30倾斜。因此,空气从中流过的主通路420的宽度朝第 二分配管412增大。并且,吸入引导装置30邻近第一分配管410设置。
下面,将对分配单元中的空气流动加以说明。
从外部吸入的空气经由吸入引导装置30引入主通路420中。 被引入主通路420的空气不是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分配管410、412中,而是大量空 气被不均匀地分配至第一分配管410。并且,相对少量的空气被分配至第二分配管412。
也就是说,如上所述,由于从第一分配管410到体部400的下端部的距离Ll短于 从第二分配管412到体部400的下端部的距离L2,所以主通路420中的大量空气移动至第 一分配管410。 因此,主通路420中诸如纸屑等大块灰尘移至第一分配管410,而细小的灰尘则移 至第二分配管412。 进一步地,大量沿主通路420到达分配弓I导装置430的空气也分配至第一分配管 410。原因在于由于主通路420朝第一分配管410偏心,因此从空气被分配引导装置430分 配的位置到第一分配管410的距离L3短于从该位置到第二分配管412的距离L4。
也就是说,由于分配单元40的构造是朝第一分配管410偏心的,因此大块灰尘被 分配至第一分配管410而微尘被分配至第二分配管412。所以,由于不会有大块灰尘被分配 引导装置430拦截,因此分配单元40中的空气流自由地移动。 图7以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图8以横截面图示出了根 据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中的空气流动。 除分配单元的形状之外,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几乎相同。因此,将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参见图7和8,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50包括体部500,其中形成有主通
路520 ;—对分配管510、512,主通路520中的空气分配至这些分配管;以及分配引导装置
530,其倾斜地形成以将主通路520中的空气分配至相应的分配管510、520。 详细地,体部500仅从吸入引导装置30至第二分配管512的入口是横向对称形成
的。并且,分配引导装置530从第二分配管512至第一分配管510向上倾斜。 分配引导装置530形成为相对于水平线倾斜预定角度a 。因此,主通路520中的
大量空气被分配引导装置530分配至第一分配管510。 此处,角度a优选大于10度,从而实现对流动的偏心分配。 下面将对分配单元中的空气流动加以说明。 从外部吸入的空气经由吸入引导装置30引入到主通路520中。 进一步地,引入到主通路520中的空气中一些直接移至第一和第二分配管510、
512。并且,其余空气则朝分配引导装置530移动。 然后,移向分配引导装置530的空气被分配引导装置530分配至第一分配管510。 由于大块灰尘在分配引导装置530的作用下移向第一分配管510,因此防止大块灰尘被分 配引导装置530拦截。 图9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图10以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 第四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 除分配单元的形状之外,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几乎相同。因此,将对本实施 方式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参见图9和1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60包括体部600,其中形成有主通路 610,一对分配管620、622,它们从体部600延伸并且主通路610中的空气分配至这一对分配 管;以及引导元件640,其将大块灰尘引导至任意一个分配管。 详细地,体部600上形成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吸入口 602。此外,体部600上还形成有 分配引导装置630,分配引导装置630将主通路610中的空气分配至各个分配管620、622。
另外,在分配引导装置630的中央处还形成有分界部631,分界部631为吸入的空 气分配到分配管620、622的分界线。并且,体部600相对于分界部631横向对称形成。
进一步地,体部600的宽度从吸入口 602到各个分配管620、622增大。也就是说, 体部600的通路横截面面积从吸入口 602到各个分配管620、622增大。
同时,仅在主通路610的一侧上安装有引导元件640。也就是说,相对于分界部631 而言,引导元件640邻近第二分配管622设置。并且可在与主通路610中的空气流动方向 垂直的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安装多个引导元件640。可参见图9理解引导元件640的布置方 向。 此处,可以考虑诸如纸屑等大块灰尘的尺寸来确定引导元件之间的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大块灰尘的移动受引导元件640的第一端部641的引导,因此 它们朝第一分配管620的第一分支通路624移动。并且,微尘通过穿过引导元件640之间 的空间而朝第二分配管622的第二分支通路626移动。 而且,由于引导元件640的安装,因此分配单元60中的空气流倾向于偏向第一分 配管62Q。这是因为引导元件640作用为阻尼件。
8
但是,在主通路610的长度足够长的情况下,空气流会基本均匀地分配。 如图10所示,如果假定各分配管620、622的宽度为a而从分界部631至入口 602
的距离为b,那么b至少是a的两倍。 此外,引导元件640的第二端部642与分界部630以预定距离c间隔开。并且,该 预定距离c优选大于3mm,使得诸如毛发或线等灰尘不会被分界部631或引导元件640拦 截。
图11以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 除分配单元的形状之外,本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将对本实施方式 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并省略对应于第四实施方式的描述。 参见图11,在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60中设有圆锥形状的引导元件650。该引导 元件650只安装在主通路610的一侧。也就是说,相对于分界部631而言,引导元件650邻 近第二分配管622设置。 此外,引导元件650从体部600的一个侧部朝分界部631延伸。引导元件650的 端部与分界部631隔开距离"c"。进一步地,可在与主通路620中的空气流动方向垂直的方 向上以一定间隔安装多个引导元件650。 根据这种分配单元,如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诸如纸屑等大块灰尘受引导元件 650引导并向第一分支通路624移动。而微尘通过穿过引导元件650之间的空间而朝第二 分支通路626移动。 图12以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 除分配单元的形状之外,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将对本实施方式 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参见图12,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65包括体部650,所述体部650具有横向 不对称的形状。 进一步地,体部650还包括吸入口 652,空气从吸入口吸入;主通路660,吸入的 空气流过主通路;一对分配管670、672,主通路660中的空气被分配至这对分配管;以及分 配引导装置680,其设置在所述一对分配管67、672之间以引导空气流动。此外,在每个分配 管670、672处分别形成分支通路674、676。 另外,在主通路620处形成有引导元件690,该引导元件690将大块灰尘引导至所 述一对分配管670、672中的一个分配管。相对于分配引导装置680的分界部681而言,引 导元件690形成为邻近第二分配管672。并且,引导元件690连接至分配引导装置680。因 此,大块灰尘在引导元件690的作用下朝第一分配管670移动。
图13以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 除引导元件的形状之外,本实施方式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将对本实施方式 的特征部件进行说明并且省略对应于第六实施方式的描述。 参见图13,相对于分配引导装置680的分界部681而言,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元 件692形成为邻近第二分配管672。 进一步地,引导元件692的端部与分界部681隔开预定距离c,并且该距离c优选 大于3mm,使得诸如毛发或线等灰尘不会被分界部681或引导元件692的端部拦截。
图14以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
除引导元件的形状及构造之外,本实施方式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将对本实 施方式的特征部件进行说明并且省略对应于第六实施方式的描述。 参见图14,分配单元65中设有多个引导元件693。并且,引导元件从分配引导装 置680的分界部681至吸入口 652以预定间隔布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邻近分界部681的引导元件693到分界部681的距离c优选 大于3mm,使得诸如毛发或线等灰尘不会被分界部681或引导元件693的端部拦截。
图15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图16以主视图示出了根据 第九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图17以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
除分配单元的形状之外,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将对本实施方式 的特征部件进行说明并且省略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描述。 参见图15至17,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85包括体部850,所述体部850形成 为形状横向不对称。 体部850包括第一分配管861和第二分配管862,它们将吸入体部850中的空气 分配至灰尘分离单元20 ;第一通路852和第二通路854,它们将从吸入引导装置30引入的 空气引导至相应的分配管861、862 ;以及分配引导装置870,其形成在分配管861、862之间 以便将空气引导为被分配至相应的分配管861、862。 详细地,体部850包括凸部880,凸部880做为体部的一些部分向外凸出而形成, 并且第一通路852限定在形成凸部880的区域处。此外,第二通路854限定在相对于凸部 880的引导装置881的另一侧。 可参见图15理解凸部880的形状,并且可参见图17理解第一通路852与第二通 路854之间的区别。 因此,由于体部850的形状,所以第一通路852与第二通路854的容积不同。
更具体地,第一通路852的最大宽度等于b。进一步地,从第一通路852的最大宽 度的位置处开始,第一通路852的宽度朝第一分配管861和吸入引导装置30减小。而且, 第二通路854的宽度是恒定的并且等于a。 因此,由于第一通路的最大宽度b与第二通路854的最大宽度a之差为c,所以第 一通路852的容积大于第二通路854的容积。 在这种情况下,经由吸入引导装置30引入到分配单元中的大块灰尘朝第一通路 852移动,进而被引入第一分配管862。因此,能够防止大块灰尘被拦截在分配单元85中。
另一方面,诸如微尘等小灰尘分别分配到第一通路852和第二通路854。
图18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第十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图19以水平横截面图示出 了该分配单元,图20以竖直横截面图示出了该分配单元。 除分配单元的形状及构造之外,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将对本实 施方式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参见图18至2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90包括体部900,体部900形成为形 状横向对称。 体部900包括第一分支通路911、中间通路913和第二分支通路912,引入体部 900的空气经这些通路流动;第一分配管921和第二分配管922,它们将各个分支通路中的 空气引导至空气吸入部件(见图l中的附图标记210);以及分配引导装置930,其将中间通路913中的空气引导至各个分配管921、922。 详细地,体部900形成为其宽度从邻近吸入引导装置30的一侧往邻近各个分配管 921 、922的一侧增大。 中间通路913形成在第一分支通路911与第二分支通路192之间并与各分支通路 911、912连通。中间通路913的通路横截面面积随着其远离吸入引导装置30而增大。
进一步地,第一分支通路911和第二分支通路912形成为具有相同的通路横截面 面积。 并且,如图18和19所示,各个分支通路911、912的竖直宽度形成为大于中间通路 913的竖直宽度。也就是说,体部900的各分支通路911、912的厚度形成为大于中间通路 913的厚度。 换而言之,体部900的上下表面降低至预定深度以便形成中间通路913。 因此,经由吸入引导装置30引入体部900中的空气和微尘经各分支通路911、912
和中间通路913流动。而大块灰尘则经任意一个分支通路911、912流动。 也就是说,由于中间通路913的竖直宽度形成为小于第一分支通路911和第二分
支通路912的竖直宽度,因此大块灰尘会被分配至第一分支通路911或第二分支通路912
而不会移动进入中间通路913中。 进一步地,在经中间通路913流动的空气和灰尘朝分配引导装置930移动的情 况下,由于空气和灰尘受到分配引导装置930的引导,因此它们移动进入相应的分支通路 911、912中。 图21以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单元。 除分配单元的内部构造之外,本实施方式与第十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将对本实施 方式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参见图21,体部900中形成有引导肋914,引导肋914将引入的灰尘中的大块灰尘 分配至各个分支通路911、912。并且中间通路913限定在引导肋914与分配引导装置930 之间。因此,由于从吸入引导装置吸入体部中的灰尘在引导肋914作用下分配到各个分支 通路911、912之后被引入各个分配管921、922中,所以优选地防止大块灰尘被拦截在分配 单元90中。 图22以横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设备。 参见图22,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设备1000包括灰尘分离单元1020,其从
吸入的空气中分离灰尘;灰尘收集容器1100,从灰尘分离单元1020分离出的灰尘收集在其
中;以及吸入引导装置1030,其引导包含灰尘的空气移动至灰尘收集容器1100。 详细地,吸入引导装置1030将从吸嘴(未示出)吸入的空气引导至灰尘收集容器
1100。然后,引入到灰尘收集容器1100中的空气被引导至灰尘分离单元1020。 灰尘分离单元1020包括多个吸入部件1022以及灰尘排放部件1024。由于根据本
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单元10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单元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
详细说明。 图23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灰尘收集容器,图24以横截面图示 出了沿图23中的C-C截取的剖面,图25以横截面图示出了沿图23中的D-D截取的剖面。
参见图23至25,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灰尘收集容器1100包括灰尘收集体部1110和连接于灰尘收集体部1110的上部的盖元件1180。 详细地,灰尘收集体部1100包括形成总体外观的第一壁1111和将第一壁1111的 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空间的第二壁1112。 进一步地,从灰尘分离单元1020分离出的灰尘储存在其中的灰尘储存部件1114 相对于第二壁1112形成在一侧(如图24中所见为左侧),而分流引入灰尘收集体部1110 中的空气的分配单元1150形成在另一侧(如图24中所见为右侧)。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 方式的分配单元1150与灰尘收集容器1100 —体形成。 在灰尘储存部件1114中,设有一对用于挤压储存在灰尘储存部件1114中的灰尘 的挤压元件。具体地,挤压元件包括固定元件1130,其固定在灰尘储存部件1114的内周 表面上;以及旋转元件1120,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灰尘储存部件1114处。
固定元件1130从灰尘储存部件1114的底表面向上延伸至预定的高度。并且,在 第二壁1112上形成有通孔1134,旋转元件1120的转轴1122从通孔1134中穿过。此外,用 于引导转轴1122的旋转的引导肋1132在第二壁1112上凸出并形成。并且,当将转轴1122 穿过通孔1134时,转轴1122牢固地连接至引导肋1132。 进一步地,转轴1122的一些部分通过穿过通孔1134而设置在分配单元1150中并 与穿过形成分配单元1150的第一壁1111的从动齿轮1140的轴1142相连接。也就是说, 在形成分配单元1150的第一壁1111上形成有供从动齿轮1140的轴1142通过用的通孔 1136。 此处,动力从驱动齿轮传递至从动齿轮1140,尽管未示出但是驱动齿轮设在吸尘 器主体中。驱动齿轮可与设在吸尘器主体处的压縮马达耦联。并且,驱动齿轮的一些部分 可暴露于吸尘器主体之外。因此,当将灰尘收集容器1100安装在吸尘器主体上时,从动齿 轮1140就与驱动齿轮配合。 而且,如上所述,分配单元1150由第二壁1112以及第一壁111的一些部分限定。
进一步地,分配单元1150包括主通路1162,从吸入引导装置1030排出的空气被 引入其中;以及一对分支通路1163、 1164,主通路1162中的空气经这一对分支通路分流和 流动。此处,根据本实施方式,形成有一对分支通路,但是分支通路的数目并不局限于此。不 过,分支通路可形成为其数目与灰尘分离单元1020的吸入部件1022在数目上相等。
进一步地,分配单元1150包括空气引入孔1153,空气引入孔1153使得能够将空气 引入到主通路1162中。并且在分配单元1150处形成有分隔装置1152,分隔装置1152分隔 出分支通路1163、 1164。此外,分隔装置1152将主通路1162中的空气弓|导为被分配至各个 分支通路1163、1164。分隔装置1152形成字母"U"的形状并与第二壁1112 —体形成。
进一步地,分配单元1150上连接有辅助分离单元1170,由于辅助分离单元1170 — 些部分插入到分配单元1150中因此辅助分离单元1170能够从空气中分离出诸如纸屑等大 块灰尘。 具体地,辅助分离单元1170包括灰尘分离部件1173,灰尘分离部件1173从引入到 主通路1162中的空气中分离出诸如纸屑等大块灰尘。此处,在分配单元1150上形成有开 口 1154,可经由开口 1154将灰尘分离部件推进分配单元1150中。 另外,辅助分离单元1170包括覆盖开口 1154的盖1171。并且,盖1171的一个侧 部通过铰链1172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分配单元1150,而另一个侧部通过紧固挂钩1178以可脱开的方式连接至分配单元1150。 进一步地,当通过旋转盖1171打开开口 1154时能够将灰尘分离部件1173抽出分 配单元1150,并且当关闭开口 1154时盖1171设置在主通路1162处。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灰尘分离部件1173抽出分配单元1150能够容易地 去除被灰尘分离部件1173拦截的灰尘。另外,在旋转盖之后可以容易地清洁分配单元1150 的内部。 进一步地,当灰尘分离部件1173设置在主通路1162上时,灰尘分离部件1173与 第一壁1111和第二壁1112间隔开。 并且,灰尘分离部件1173包括一对引导件1174,它们以特定间隔隔开;连接部件 1175,其连接引导件1174的端部并邻近第二壁1112设置;以及锁合元件1176,其连接所述 一对引导件1174的上部。 此外,锁合元件1176的水平宽度形成为小于引导件1174的水平宽度。并且,锁合 元件1176与连接部件1175间隔开。因此,在锁合元件1176与连接部件1175之间形成空 间1177。 此外,一些引入主通路1162中的包含灰尘的空气穿过空间1177,并且诸如纸屑等 大块灰尘在穿过空间1177时被锁合元件1176拦截。 另外,在连接部件1175的上部处形成有多个空气能够通过的通孔1175a。因此,连 接部件1175的上部形成不平坦的形状。 同时,盖元件1180连接于灰尘收集体部1100的上部。并且,在盖元件1180连接 到灰尘收集体部1100的上部的状态下,盖元件1180同时封闭灰尘储存部件1114和分配单 元1150。 此外,在盖元件1180上形成有灰尘引入孔1182,灰尘引入孔1182使顺着灰尘排 放部件1024流动的空气能够被引入到灰尘储存部件1114中。盖元件1180上还形成有排 气孔1184、 1185,排气孔1184、 1185使相应分支通路1163、 1164中的空气能够从分配单元 1150排出。 下面,将对灰尘分离设备的操作进行说明。 在真空压力从吸尘器体部产生的情况下,包含灰尘的空气沿吸入引导装置1030 移动。然后,沿吸入引导装置1030流动的空气经由空气引入孔1153被引入分配单元1150 的主通路1162中。然后,引入到主通路1162中的包含灰尘的空气被分流并引入各个分支 通路1163、1164。 此处,在主通路1162中的包含灰尘的空气分流到各个分支通路1163U164中的同 时,诸如纸屑等大块灰尘被锁合元件1176拦截。 然后,引入各分支通路1163、1164中的空气经由排气孔1184、1185移动至灰尘分
离单元1020的吸入部件1022。此处,引入灰尘分离单元1020中的空气包含诸如毛发等微
/i、土。 进一步地,从灰尘分离单元1020分离出的灰尘经由灰尘排放部件1024和灰尘引 入孔1182引入到灰尘收集容器1100的灰尘储存部件1114。 根据本实施方式,其优点在于大块灰尘不会被引入灰尘分离单元1020中,因为诸 如纸屑等大块灰尘被拦截在设置于分配单元1150处的灰尘分离部件1173中。
13
图26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辅助分离单元被从灰尘收集容器抽 出的方面。 参见图26,为了去除拦截在锁合元件1176中的灰尘,从下侧拉出辅助分离单元。 这里,绕铰链1172旋转辅助分离单元,因而将形成有锁合元件1176的灰尘分离部件1173 抽出分配单元1150。这里,诸如纸屑等大块灰尘在被锁合元件1176拦截的状态下而与灰尘 分离部件1173 —起被抽出。 因此,用户可以容易地将纸屑等从抽出分配单元1150的灰尘分离部件1173去除。
权利要求
一种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包括灰尘分离单元;以及分配单元,其将空气和灰尘分配至所述灰尘分离单元,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包括形成外观的体部;用于将空气和灰尘引入到所述体部的引入孔;用于将引入到所述体部中的空气分配至所述灰尘分离单元的多个分支通路;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引入孔与各个所述分支通路的主通路,并且其中,所述主通路在所述分支通路处的通路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主通路在所述引入孔处的通路横截面面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中, 所述主通路形成为其通路横截面面积从所述引入孔到所述分支通路增大。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中,所述主通路设置有至少一个引导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引导元件将引入到所述主通路中 空气和灰尘中的一些弓I导成移动至所述多个分支通路中的一个分支通路。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中, 设置有多个所述引导元件,并且其中多个所述引导元件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间隔开。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还包括 分配引导装置,其使各个所述分支通路能够间隔开,其中,所述分配弓I导装置从一个分支通路到另一个分支通路倾斜延伸。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中,所述引入孔与一个分支通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引入孔与另一个分支通路之间的距离。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中, 所述体部形成为具有横向不对称形状。
8. —种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包括 灰尘分离单元;以及分配单元,其将空气和灰尘分配至所述灰尘分离单元, 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包括用于将空气和灰尘引入到所述分配单元的引入孔;第一通路和第 二通路,引入到所述分配单元中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流动;以及与所述第 一通路连通的第一分配管和与所述第二通路连通的第二分配管,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通路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通路的容积。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包括形成外观的体部和凸部,所述凸部由所述体部的一些部分凸出而形 成,并且其中所述第 一通路形成在所述体部的形成有所述凸部的区域处。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中, 所述分配单元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引入孔具有横向不对称形状。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路的通路横截面面积从所述引入孔到所述第一分配管先增大然后减小。
12. —种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包括 灰尘分离单元;以及分配单元,其将空气和灰尘分配至所述灰尘分离单元, 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包括用于引入空气和灰尘的引入孔;多个分支通路,空气穿过所述引入孔被分配至所述多 个分支通路;以及中间通路,其与所述分支通路连通,并且从所述引入孔引入的至少一些空 气移动至所述中间通路,并且其中相对于气流方向,所述多个分支通路的竖直宽度大于所述中间通路的竖直宽度。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中, 所述中间通路设置在所述分支通路之间。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中, 所述中间通路的通路横截面面积随着其远离所述引入孔而增大。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包括引导肋,所述引导肋将通过所述引入孔引入的空气引导成移动至各 个所述分支通路。
16.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中, 所述分配单元的通路横截面面积随着其远离所述引入孔而增大。
17. —种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包括分配单元,其中形成有主通路和从所述主通路分支的多个分支通路; 用于打开/关闭所述分配单元的盖元件;以及 灰尘分离单元,其从自所述分配单元引入的空气中分离灰尘。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进一步包括 辅助分离单元,其连接至所述分配单元并设置有灰尘分离部件,所述灰尘分离部件设置在所述主通路处同时连接至所述分配单元。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中, 所述分配单元上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灰尘分离部件通过的开口。
20.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其中,所述盖元件上形成有多个排气孔,用于将所述分支通路中的空气移动至所述灰尘分离 单元中。
全文摘要
本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设备。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设备包括灰尘分离单元和将空气和灰尘分配至所述灰尘分离单元的分配单元,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包括形成外观的体部;用于将空气和灰尘引入到所述体部的引入孔;用于将引入到所述体部中的空气分配至所述灰尘分离单元的多个分支通路;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引入孔与各个所述分支通路的主通路,并且所述主通路在所述分支通路处的通路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主通路在所述引入孔处的通路横截面面积。
文档编号A47L9/16GK101784219SQ200880104170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9日
发明者徐真旭, 李昌勋, 梁海锡, 池宪平, 玄起卓, 申孝彻, 赵圣救, 辛镇赫, 郑会吉, 郑景善, 金营浩, 高武铉, 黄根培, 黄满泰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