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陶瓷或玻璃外壳木质保健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598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锈钢、陶瓷或玻璃外壳木质保健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日用品,尤其是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饮水保健杯。
背景技术
云南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变的气候孕育出了丰富的植物体系,因此被世界公认 为"植物王国"。在全国约3万多种高等植物中,云南省有274科,2076属,1. 7万种, 占全国植物总数的45.9%。这些植物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不少植物由于富含多种对人体有 益的元素,具有利尿消肿、治疗肾脏病、糖尿病、肾炎浮肿、小便不利、淋病等功效,因此 常用作医药保健用途。
目前,市面上有一种木质杯子,选用质地坚硬、材质细腻、且有保健功效的植物材料制 作而成,这种杯子由于其材料所含的有益成份在人们日常饮水中被不知不觉吸收,因此不仅 使用方便而且保健。但是因为存在以下的不足,不能被广泛应用推广。首先,木质杯子其固 有的材料性质决定在没有采取任何的加固措施下,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杯子容易产生裂痕, 且裂纹呈周身性,出现渗水、漏水情况,严重影响了杯子的使用;其次,为了增强木质杯子 的使用能力,使其不易开裂渗水和增加杯子的盛水容量,因此,木质杯子做得特别厚重,体 积较大;另外,由于木质材料的可塑和加工性能较差,因此杯子形体粗陋、观感度差、严重 影响美观,也导致木质杯子难登大雅之堂,严重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就是容易开裂渗水、木质杯子厚重、且外观粗劣的问题,提供一 种以木质材料为内层,外层采用不锈钢、陶瓷或玻璃等可塑性较强材料制作的保健杯。
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陶瓷或玻璃外壳木质保健杯,由杯体和杯盖构成,其特征在于杯 体和杯盖是双层结构,内层是木质材料,内层外围包覆不锈钢、陶瓷或玻璃材料外层。
所述的不锈钢、陶瓷或玻璃外壳木质保健杯,其杯体内层底部和外层间设置一块与内层 材料相同的底垫,以增强杯体的保健作用。
所述的杯体外层上设置装饰图案。
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陶瓷或玻璃外壳木质保健杯,经过科学合理的改造,对其进行了 工艺和技术的改良,将现代的杯子生产技术与传统的木质杯子进行融合,通过现代材料加工 技术解决了木质杯子的缺陷和不足,不仅保留了木质杯子有益元素的保健功效,外形设计还 集合了美感、实用性、稳固性。这种改进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陶瓷或玻璃外壳木质保健杯具有了较大的市场前景。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杯体的剖面图
图3是实施例1杯盖的剖面图
图l,图2,图3中,杯体l,杯盖2,内层3,外层4,底垫5,装饰图案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不锈钢、陶瓷或玻璃外壳木质保健杯,由杯体1和杯盖2构成,杯体1和杯 盖2是双层结构,内层3采用人工栽植的云南金花茶,其外围包覆不锈钢材料形成外层4。 杯体l总高18cm,杯盖2高2.5cm,杯体1直径6.5cm,内层3壁厚0. 5 lcm,杯体1内层 3底部和外层4间设置一块与内层3材料相同的底垫5,杯体1外层4上设置具备云南少数 民族风情的图案及文字作装饰图案6。
人工栽植的云南金花茶具有消食、去油腻、减肥、美容、预防高血压、高血糖等功效, 因此用这种材料制作的杯子长期饮水将起到养生、保健和延年益寿的作用。此外,人工栽种 的杜仲、水松、银叶桂、篦子三尖杉、刺楸、厚朴、贡山三尖杉等植物都具有不同的保健功 效,因此可以根据使用人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杯体内层材料,起到日常保健的作用,为人民群 众的身体健康服务。
权利要求1、一种不锈钢、陶瓷或玻璃外壳木质保健杯,由杯体(1)和杯盖(2)构成,其特征在于杯体(1)和杯盖(2)是双层结构,内层(3)是木质材料,内层(3)外围包覆不锈钢、陶瓷或玻璃材料外层(4)。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陶瓷或玻璃外壳木质保健杯,其特征在于杯体(1) 内层(3)底部和外层(4)间设置一块与内层(3)材料相同的底垫(5)。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陶瓷或玻璃外壳木质保健杯,其特征在于杯体(1) 外层(4)上设置装饰图案(6)。
专利摘要一种不锈钢、陶瓷或玻璃外壳木质保健杯,涉及一种生活日用品,尤其是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饮水保健杯。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陶瓷或玻璃外壳木质保健杯,由杯体和杯盖构成,其特征在于杯体和杯盖是双层结构,内层是木质材料,内层外围包覆不锈钢、陶瓷或玻璃材料外层。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陶瓷或玻璃外壳木质保健杯,经过科学合理的改造,对其进行了工艺和技术的改良,将现代的杯子生产技术与传统的木质杯子进行融合,通过现代材料加工技术解决了木质杯子的缺陷和不足,不仅保留了木质杯子有益元素的保健功效,外形设计还集合了美感、实用性、稳固性。这种改进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陶瓷或玻璃外壳木质保健杯具有了较大的市场前景。
文档编号A47G19/22GK201375324SQ20092011118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8日
发明者王检平 申请人:王检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