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49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压缩空气吸除设备内死角处杂物的除 尘装置。
技术背景
某些填料设备在装填完填料后投入使用前,需要对其内部进行清理,目前均使用吸尘器 进行清理。但由于填料设备内部空间小,死角多,而吸尘器体积较大,其吸尘管难以到达需 要清理的部位,因此清理起来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方便灵巧的吸射除尘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吸射除尘装置,其特征是,装置包括壳体、喷管和 吸尘管,所述壳体尾部连接有喷管,喷管的前端伸入壳体内,所述吸尘管焊接在壳体上并和 壳体相通。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使用起来灵活方便,连接压縮空气软管后,可以方便地把与本装置 连通的吸尘软管伸到填料装置内的任何位置、角落;同时,采用压縮空气作为除尘装置的动 力,也更加安全可靠,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电源线在移动、拉扯过程中被金属板的边缘刮破、 划破,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隐患。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示意气流流动方向。
图中标号IO壳体,ll盖板,12尾管,13锥形连接管,14射管,20吸尘管,30喷管, 40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l,壳体10包括尾管12、中间的锥形连接管13和前端的射管14,尾管12的尾端 设置有盖板ll,盖板ll上开有螺纹孔,喷管30通过盖板11上的螺纹孔和壳体10连接并通 过螺纹孔调节其伸入壳体10的长度,喷管30上设置有锁紧螺母40;吸尘管20和壳体10之 间的斜角为35—65度;射管14可以采用直径1吋的普通碳钢钢管制作,喷管30和吸尘管 20可以采用直径3/4吋的普通碳钢钢管制作。
使用时,喷管30连通压縮空气软管,吸尘管20连通除尘软管,除尘软管的长度根据需 要任意调整,但通常不超过3米,将除尘软管伸入填料设备内,即可将尘粒从射管14处排出,方便实用,成本低廉。对不同大小的尘粒,可以通过调整喷管30伸入壳体10内的长度,来 调整最佳的吸尘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吸射除尘装置,其特征是,装置包括壳体(10)、喷管(30)和吸尘管(20),所述壳体(10)尾部连接有喷管(30),喷管(30)的前端伸入壳体(10)内,所述吸尘管(20)焊接在壳体(10)上并和壳体(10)相通。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射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0)包括尾管(12)、中间的 锥形连接管(13)和前端的射管(14),尾管(12)的尾端设置有盖板(11),盖板(ll)上开有螺纹孔, 所述喷管(30)通过盖板(11)上的螺纹孔和壳体(10)连接并通过螺纹孔调节其伸入壳体(10)的长 度,喷管(30)上设置有锁紧螺母(40)。
专利摘要一种吸射除尘装置,其特征是,装置包括壳体、喷管和吸尘管,所述壳体尾部连接有喷管,喷管的前端伸入壳体内,所述吸尘管焊接在壳体上并和壳体相通。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使用起来灵活方便,连接压缩空气软管后,可以方便地把与本装置连通的吸尘软管伸到填料装置内的任何位置、角落;同时,采用压缩空气作为除尘装置的动力,也更加安全可靠,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电源线在移动、拉扯过程中被金属板的边缘刮破、划破,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隐患。
文档编号B08B5/04GK201361002SQ20092014283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2日
发明者付家会, 兵 韦 申请人: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