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清洗装置及其清洗方法

文档序号:154659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清洗装置及其清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洗设备及其清洗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清洗装置及其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化学发光分析时,一般先经过试剂加注,譬如向反应杯内加入血清、含有抗原的标本、荧光素标记物等物质进行反应,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磁颗粒,待反应完成后对磁珠反复清洗,去掉附着在磁珠上的杂物后进行发光检测。因此,清洗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一道重要操作程序,它直接影响发光检测的精度。 目前,在对分离载体 一 磁珠进行清洗时, 一般采用手工操作方式,其具体操作过程一般为在装有磁珠的试管里,通过人工方式向试管里加入清洗液,在试管的底部放置一块磁铁,当磁珠吸附在试管的底部时,再通过注射器或者其它器具,将清洗后的废液吸走,然后进入发光检测程序。这种人工操作的方式,其效率非常低,因此,研制一种全自动清洗装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清洗装置,能自动对磁珠进行清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种自动清洗装置,其中,包括用于纳置反应杯架的清洗槽;设置在所述清洗槽上方的升降架;用于控制升降架上下移动的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反应杯架沿清洗槽移动的输送机构;所述升降架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清洗针和废液针。
所述自动清洗装置,其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至少一齿轮;与所述齿轮配合的齿
条;用于控制齿条往返运动的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齿条上的感应片;用于控制反应杯
沿清洗槽移动的推块;设置在所述清洗槽侧壁上的定位块;所述推块设置在所述齿条上。 所述的自动清洗装置,其中,所述清洗槽上设置有用于吸附磁珠的磁铁。 所述的自动清洗装置,其中,所述清洗槽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固定反应杯架的定位部。 所述的自动清洗装置,其中,所述定位部包括与钢珠和与所述钢珠触接的金属弹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洗装置的自动清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输送机构将反应杯架送入清洗槽内; B、控制机构控制升降架下降,同时由升降架上的清洗针向反应杯内注入清洗液; C、升降架上的废液针将废液吸走; D、控制机构控制升降架上升; E 、输送机构将反应杯架送出清洗槽。
3
所述的自动清洗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D和E之间进一步包括
Dl、齿条上的推块控制反应杯沿清洗槽移动; D2、当齿条上的感应片超出光电传感器的检测范围时,所述光电传感器控制所述齿条反向移动; D3、清洗槽上的定位块与反应杯架上的斜槽配合,抵住反应杯架,防止反应杯架随所述齿条往回移动。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清洗装置及其清洗方法,由于采用了输送机构将反应杯架自动送入清洗槽,并使反应杯架沿清洗槽移动,控制机构控制升降架上下移动,同时,由清洗针向反应杯内注入清洗液,待清洗完成后,由废液针把废液吸走,实现了对反应杯内的分离载体_磁珠进行自动清洗,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1是本发明自动清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本发明清洗槽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后视图;图6为本发明输送机构之齿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正视图;图8为自动清洗装置用反应杯的整体结构示意9为图8的俯视图;图10为反应杯与清洗槽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Q处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自动清洗装置的清洗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清洗装置及其清洗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l是自动清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自动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槽100、升降架200、控制机构300和输送机构(图中未标出)。
请一并参阅图11 ,所述清洗槽100用于纳置反应杯架400,所述输送机构用于将反应杯架400送入清洗槽100内,所述升降架200设置在清洗槽100的上方,并且在升降架200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用于向反应杯401内注入清洗液的清洗针201和用于吸走废液的废液针202。所述清洗针201和废液针202与清洗装置外部的管道连通,并且清洗针201注入的清洗液用于清洗附着在磁珠上杂物。 本实施例中,与清洗针201连接的管道和与废液针202连接的管道是相互独立的两根塑胶管,并且废液针202的长度大于清洗针201的长度,即废液针202的针嘴位于清洗针201针嘴的下方。[OO38] 所述控制机构300由优质的电机(图中未标出)、齿条(图中未标出)和齿轮(图 中未标出)组成。控制机构300用于根据程序要求控制升降架200在清洗槽100的上方上 下移动,并当清洗针201置于反应杯内时,控制清洗针向反应杯401内注入清洗液,对反应 杯内的磁珠进行反复冲洗,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率。当反应杯内的磁珠沉淀在反应杯的 底部时,废液针202将反应杯内的废液吸走。其中,控制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为现有技 术,因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自动清洗装置由于采用了输送机构将反应杯架400自动送入清洗槽 100,并使反应杯架400沿清洗槽移动,控制机构控制升降架200上下移动,同时在升降架 200向下移动时,由清洗针201向反应杯401内注入清洗液,待清洗完成后,由废液针202把 废液吸走,自动对反应杯内的分离载体-磁珠进行清洗,实现了一种无人操作技术,减少了 操作人员的强度,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请继续参阅图l和图3,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动清洗装置的工作效率,所述升降架 200上的清洗针201和废液针202可设为三组,反复清洗反应杯内的分离载体_磁珠。当 然,清洗针201和废液针202的数量还可以根据程序要求或根据清洗槽的长度设为其它值。
请参阅图8和图9,图8为本发明自动清洗装置用反应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所 述的反应杯架400包括至少两个反应杯401和设置在反应杯之间的连接体402,在连接体 402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凹槽403,在所述连接体402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斜槽 404。所述凹槽403和斜槽404设置在每两个反应杯之间的连接体402上,该反应杯架400 与本发明的输送机构配合使用。 请参阅图5,由于在进行清洗时,反应杯401内的磁珠为分离载体磁性物质,为了 避免废液针402吸走废液的同时把磁珠吸走,本发明采用在清洗槽100的一侧壁上设置数 个磁铁IOI。通过磁铁IOI的吸引力,将磁珠吸附在反应杯401的杯底和侧壁上。并且,将 磁铁101的南北极交替设置,以增强磁场。 本实施例中,反应杯401的数量优选为6个,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为其 它数量,譬如,反应杯401的数量为5个或者10个。 请继续参阅图9,所述反应杯401的杯底设为阶梯状,即将杯底分为杯底较低部分 405和杯底较高部分406,并使杯底较低部分405位于磁铁的一侧,通过磁铁101将反应杯 401内的磁珠吸附在杯底较低405上,使废液针伸至杯底较高406上,将废液全部吸走。
请继续参阅图1、图3、图6和图7,自动清洗装置的输送机构包括至少一齿轮501、 齿条502、光电传感器503、感应片504、推块505和定位块506。所述齿条502与齿轮501 配合,所述推块505设置在齿条502上,定位块506设置在清洗槽的一侧壁上。
所述齿轮501由一电机驱动,从而带动齿条502沿清洗槽移动,所述感应片504设 置在齿条502上,所述光电传感器503用于根据感应片504是否处于光电传感器的检测范 围,从而控制电机正反转,使齿条502沿清洗槽100作往返运动。 请参阅图4、图6、图7、图9、图10、以及图ll,其中,图11为反应杯与清洗槽装配 时的放大示意图。所述定位块506与反应杯架400上的斜槽404配合,用于当光电传感器 503控制齿条往回运动时,即向图1中的左侧方向运动时,抵住反应杯架400,防止反应杯架 400随齿条502往回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块506与设置在清洗槽100侧壁上的弹簧507组合,当定位
5块506与反应杯架的连接体402接触时,通过弹簧507的收縮使定位块向弹簧移动,当定位 块与反应杯的斜槽接触时,利用弹簧507的弹力,把定位块推到反应杯的斜槽处,抵住反应 杯架,阻止反应杯向图1的左侧移动,从而使反应杯只能向图1的右侧移动。
所述输送机构输送反应杯架的工作原理如下 先由一电机带动齿轮501转动从而使齿条502沿清洗槽100方向移动。当齿条502 上的感应片504在光电传感器503的检测范围内时,齿条保持向图1中右侧的方向移动,通 过齿条上的推块505推动反应杯架沿清洗槽移动,即向图1中的右侧移动。当所述感应片 504超出光电传感器503的检测范围时,所述电机反转,使齿条502往回移动,即向图1的左 侧移动,此时,清洗槽上的定位块506与反应杯架400上的斜槽404配合,抵住反应杯架,使 反应杯架400不随齿条502向右移动。当所述齿条502向左移动时,通过程序控制齿条502 向左移动一定距离,由程序控制电机再次反转,使齿条向右移动,并由齿条上的推块505推 动反应杯架400向右移动,譬如,通过程序控制齿条向左移固定的齿数后,再由程序控制电 机反转,使齿条向右移动;如此循环,从而一步一步地使反应杯架向图1中的右侧移动。
其中,所述齿轮501和定位块502的数量均可设置为3个。 请继续参阅图4、图IO和图11,在清洗针201向反应杯401里加注清洗液时,为了 对反应杯架400进行精确定位,本发明的自动清洗装置在清洗槽100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 部102,其包括钢珠103和金属弹片104。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珠103设为两个,其中一颗钢 珠与反应杯架400的凹槽403适配,用于对反应杯架400定位,另一颗钢珠103用于与金属 弹片104触接。当然,所述的钢珠103还可以设为其它数量,比如,一个,使钢珠的一侧与所 述凹槽触接,另一侧与所述金属弹片触接。 并且,清洗槽上的定位部设为三个,实现了反应杯架在沿着清洗槽移动的过程中,
实时对反应杯架精确定位,防止了清洗针注入清洗液时,漏掉某个反应杯或者直接将清洗
液注入到清洗槽内,也防止了废液针空吸或者漏吸,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在所述清洗槽的底壁上设置数个凹部
509,用于在自动清洗装置初始化时,盛装清洗针注射的清洗液。 基于上述的自动清洗装置,本发明还对应提供一种自动清洗方法,如图IO所示, 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输送机构将反应杯架送入清洗槽内; 本步骤具体为通过一电机驱动,使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齿条向右运动,通过齿条 上的推块将反应杯架送入清洗槽内。 S120、由控制机构控制升降架下降,同时由升降架上的清洗针向反应杯内注入清 洗液; 当反应杯架位于升降架的正下方时,通过程序控制升降架向下移动,使升降架上 的清洗针置于反应杯内,同时由清洗针向反应杯内注入清洗液,使清洗液对磁珠进行冲洗。
S130、当磁珠吸附在反应杯的杯底时,控制机构控制废液针吸走反应杯内的废液 吸走。 S140、当废液吸收完时,控制机构控制升降架上升; S150、由输送机构将反应杯架送出清洗槽,其中,输送反应杯架的方式与步骤S110 相似,因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20之前进一步包括由控制机构控制升降架下降,使废 液针伸入反应杯内,由废液针将磁珠与反应物反应时产生的废液吸走,之后执行所述步骤 S120,即由清洗针向反应杯内注入清洗液。 其中,在步骤S140和S150之间进一步包括a、齿条上的推块控制反应杯沿清洗槽 移动;b、当齿条上的感应片超出光电传感器的检测范围时,所述光电传感器控制所述齿条 反向移动;c、通过清洗槽上的定位块与反应杯架上的斜槽配合,抵住反应杯架,防止反应杯 架随齿条往回移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自动清洗装置及其方法,由于采用了输送机构将反应杯架自 动送入清洗槽,并使反应杯架沿清洗槽移动,控制机构控制升降架上下移动,同时在升降架 向下移动时,由清洗针向反应杯内注入清洗液,待清洗完成后,由废液针把废液吸走,还采 用了定位块对反应杯进行精确定位,实现了自动清洗反应杯内的磁珠,减少了操作人员的 工作强度,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 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纳置反应杯架的清洗槽;设置在所述清洗槽上方的升降架;用于控制升降架上下移动的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反应杯架沿清洗槽移动的输送机构;所述升降架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清洗针和废液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至少一齿轮;与所述齿轮配合的齿条;用于控制齿条往返运动的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齿条上的感应片;用于控制反应杯沿清洗槽移动的推块;设置在所述清洗槽侧壁上的定位块;所述推块设置在所述齿条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槽上设置有用于吸附磁珠的磁铁。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槽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固定反应杯架的定位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与钢珠和与所述钢珠触接的金属弹片。
6. —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清洗装置的自动清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 输送机构将反应杯架送入清洗槽内;B、 控制机构控制升降架下降,同时由升降架上的清洗针向反应杯内注入清洗液;C、 升降架上的废液针将废液吸走;D、 控制机构控制升降架上升;E 、输送机构将反应杯架送出清洗槽。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和E之间进一步包括Dl、齿条上的推块控制反应杯沿清洗槽移动;D2、当齿条上的感应片超出光电传感器的检测范围时,所述光电传感器控制所述齿条反向移动;D3、清洗槽上的定位块与反应杯架上的斜槽配合,抵住反应杯架,防止反应杯架随所述齿条往回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清洗装置及其清洗方法,其自动清洗装置包括用于纳置反应杯架的清洗槽;设置在所述清洗槽上方的升降架;用于控制升降架上下移动的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反应杯架沿清洗槽移动的输送机构;所述升降架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清洗针和废液针。本发明由于采用了输送机构将反应杯架自动送入清洗槽,并使反应杯架沿清洗槽移动,控制机构控制升降架上下移动,同时,由清洗针向反应杯内注入清洗液,待清洗完成后,由废液针把废液吸走,实现了对反应杯内的分离载体-磁珠进行自动清洗,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08B3/04GK101786089SQ201010110368
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刘辉, 宋洪涛, 朱亮, 郑巧巧, 陈德祥, 饶微, 马炜驰 申请人: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