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蒸锅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158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蒸锅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蒸锅的蒸汽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电蒸锅作为一种实用的厨房电器越来越受重视,传统电蒸锅原理和家用明火蒸锅原理相通,也是根据传统竹蒸笼结构原理演变而来。目前市场上的电蒸锅通常的结构是电蒸锅包括蒸汽发生装置和置于蒸汽发生装置上的蒸屉,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储水箱和将储水箱内的水加热形成蒸汽的加热装置。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进入蒸屉内,以烹饪蒸屉内的食物。这种电蒸锅存在的缺点是加热装置必须将水箱内所有的水加热到沸腾才能产生蒸汽,若水箱容积小,虽然能加快蒸汽产生的速度,但是蒸汽量少,能够烹饪的食材量小。若加大水箱容积,虽然增加了蒸汽产生量,但蒸汽的产生速度慢,能耗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无法完全隔离水源,能量浪费大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完全隔离水源,能量浪费小的电蒸锅的蒸汽发生装置。电蒸锅的蒸汽发生装置,包括水箱和水箱内的加热装置,
水箱内固定有聚能杯,聚能杯内腔与水箱内腔隔离,水箱内设有将水箱的水送入聚能杯内的输水通道,输水通道内有开关阀;
加热装置位于聚能杯内,聚能杯的顶部设有允许蒸汽向外输出的开口。进一步,聚能杯的杯身上设有阻热层以防止杯内的热量向外传递。作为优选的方式,聚能杯为上端开口的筒状体,聚能杯包括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 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之间有空腔,该空腔内填充有阻热材料以阻止热量散发;内层壳体底部封闭,外层壳体底部与水箱的内底面密封连接以阻止水箱中的水不通过输水通道而直接进入聚能杯内。进一步,聚能杯内设有能够吸收加热装置干烧时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向外辐射的散热器,散热器包括呈倒杯体状的底座、底座上的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支撑杆和固定在支撑杆上的散热翅片。支撑杆和散热翅片均由导热材料制成,散热翅片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均勻分布。散热翅片呈圆环状,沿散热翅片的圆周均勻分布有多个支撑杆。或者散热翅片为直线式翅片,支撑杆与该支撑杆上的散热翅片形成一个散热单元,散热器由多个散热单元组成,散热单元围绕加热装置均勻分布。进一步,聚能杯的顶部设有滤网。作为优选的方式,水箱由内层水箱壳体和外层水箱壳体组成,内层水箱壳体和外层水箱壳体之间具有容纳输水管道的容纳腔,内层水箱壳体形成盛放水的容器,外层水箱壳体形成电蒸锅的外壳;输水管道一端从内层水箱壳体伸入水箱内腔、另一端从聚能杯的内层壳体底部伸入聚能杯内腔。进一步,输水管道包括与内层水箱壳体连接的进水接头、与聚能杯的内层壳体连接的送水接头和连接开关阀与进水接头的第一连接管,以及连接开关阀与送水接头之间的第二连接管;进水接头与内层水箱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送水接头与聚能杯的内层壳体之间也设有密封圈。采用电磁阀作为开关阀,采用硅胶管作为连接管。进一步,水箱内设有液位检测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是水充入水箱,根据连通原理,水箱中的水通过输水管道流入聚能杯中,开始工作时,电热管快速升温,产生高温加热中间聚能杯内的水量,快速产生大量蒸汽,当需要使用热度保温功能时,关闭电磁阀,切断冷水进入,散热器开始散发热量,达到热度保温的功能。本发明的电蒸锅可以利用电热管干烧辐射温度进行保温,无需一直加热沸腾水汽,达到热度保温或湿度保温功能。


图1是本发明未装散热器的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具有散热器的剖视图。图3是散热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
参照图1
电蒸锅的蒸汽发生装置,包括水箱1和水箱1内的加热装置3, 水箱1内固定有聚能杯3,聚能杯内腔远小于水箱内腔。水箱1内设有将水箱1的水送入聚能杯3内的输水通道4,输水通道4内有开关阀5,使得水箱1和聚能杯3可以选择性地连通。当开关阀5打开时,聚能杯内腔与水箱内腔连通;当开关阀5关闭时,聚能杯内腔与水箱内腔隔离。加热装置2位于聚能杯3内,聚能杯3的杯身上设有阻热层以减少杯内的热量向外散失。聚能杯3的顶部开设有开口,使得加热装置2加热聚能杯3内的水产生蒸汽可以由开口向外输出。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2为电热管。聚能杯3包括内层壳体31和外层壳体32,内层壳体31与外层壳体32之间有空腔 33,该空腔33内填充有阻热材料34以阻止热量散失;内层壳体31底部封闭,外层壳体32 底部与水箱1的内底面密封连接以阻止水箱1中的水不通过输水通道4而直接进入聚能杯 3内。电蒸锅开始工作时,加热装置2只加热聚能杯3内的水,由于聚能杯3内腔的容积小, 聚能杯3内的水被迅速加热产生蒸汽,出蒸汽速度快,而且节约电能。聚能杯3内的阻热层减少聚能杯3内的水和水箱1内的水之间的热交换,提高加热装置2的热能利用率。当需要使用蒸汽烹饪食物时,开关阀5持续打开,水箱1内的水不断地输入到聚能杯3内,被加热装置2加热形成高温蒸汽。聚能杯3的顶部设有滤网6。水箱1由内层水箱壳体11和外层水箱壳体12组成,内层水箱壳体11和外层水箱壳体12之间具有容纳输水管道的容纳腔13,内层水箱壳体11形成盛放水的容器,外层水箱壳体12形成电蒸锅的外壳;输水管道4 一端从内层水箱壳体11伸入水箱内腔、另一端从聚能杯3的内层壳体31底部伸入聚能杯内腔。输水管道4包括与内层水箱壳体11连接的进水接头41、与聚能杯3的内层壳体31 连接的送水接头42和连接开关阀5与进水接头41的第一连接管43,以及连接开关阀5与送水接头42之间的第二连接管44 ;进水接头41与内层水箱壳体11之间设有密封圈,送水接头42与聚能杯3的内层壳体31之间也设有密封圈,密封圈阻止水流入容纳腔内,避免损坏容纳腔13中的其他电子元器件。采用电磁阀作为开关阀5,采用硅胶管作为连接管43、 44。水箱1内设有液位检测器7。当水箱1内的水位下降到最低水位时,液位检测器7 发出报警,提醒用户加水。本发明的聚能杯内腔远小于水箱内腔,只需加热聚能杯内的热水产生蒸汽,具有能量损失小,蒸汽产生效率高的优点。实施例二参照图2、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聚能杯3内加设了一个散热器8。聚能杯 3内设有能够吸收加热装置干烧时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向外辐射的散热器8,散热器8包括呈倒杯体状的底座81、底座81上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支撑杆82和固定在支撑杆82上的散热翅片83。支撑杆82和散热翅片83均由导热材料制成,散热翅片83沿支撑杆82的长度方向均勻分布。散热翅片83呈圆环状,沿散热翅片83的圆周均勻分布有多个支撑杆82。或者散热翅片83为直线式翅片,支撑杆82与该支撑杆82上的散热翅片83形成一个散热单元,散热器由多个散热单元组成,散热单元围绕加热装置均勻分布。当电蒸锅需要进入保温状态时,关闭开关阀5,停止向聚能杯3内输入冷水。此时加热装置2进入干烧,加热装置2产生的热量通过空气传递给散热器8,散热器8通过热量辐射的方式将热量向外界空气传播,通过热空气对食材进行保温,而无需一直加热沸腾水汽。本发明的电蒸锅可以利用电热管干烧辐射温度进行保温,无需一直加热沸腾水汽,达到热度保温或湿度保温功能。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权利要求
1.电蒸锅的蒸汽发生装置,包括水箱和水箱内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箱内固定有聚能杯,水箱内设有将水箱的水送入聚能杯内的输水通道, 输水通道内有开关阀;加热装置位于聚能杯内,聚能杯设有允许蒸汽向外输出的顶部开口 ;聚能杯内设有散热器,散热器包括呈倒杯体状的底座、底座上的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支撑杆和固定在支撑杆上的散热翅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蒸锅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聚能杯的杯身上设有隔热层,聚能杯的顶部开口设有滤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蒸锅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聚能杯包括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之间有空腔,该空腔内填充有隔热材料;内层壳体底部封闭,外层壳体底部与水箱的内底面密封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电蒸锅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翅片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均勻分布。
5.如权利要4所述的电蒸锅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翅片呈圆环状,沿散热翅片的圆周均勻分布有多个支撑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蒸锅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翅片为直线式翅片, 支撑杆与该支撑杆上的散热翅片形成一个散热单元,散热器由多个散热单元组成,散热单元围绕加热装置均勻分布。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蒸锅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箱由内层水箱壳体和外层水箱壳体组成,内层水箱壳体和外层水箱壳体之间具有容纳输水管道的容纳腔, 内层水箱壳体形成盛放水的容器,外层水箱壳体形成电蒸锅的外壳;输水管道一端从内层水箱壳体伸入水箱内腔、另一端从聚能杯的内层壳体底部伸入聚能杯内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蒸锅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输水管道包括与内层水箱壳体连接的进水接头、与聚能杯的内层壳体连接的送水接头和连接开关阀与进水接头的第一连接管,以及连接开关阀与送水接头之间的第二连接管;进水接头与内层水箱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送水接头与聚能杯的内层壳体之间也设有密封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蒸锅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箱内设有液位检测器。
全文摘要
电蒸锅的蒸汽发生装置,包括水箱和水箱内的加热装置,水箱内固定有聚能杯,水箱内设有将水箱的水送入聚能杯内的输水通道,输水通道内有开关阀;加热装置位于聚能杯内,聚能杯设有允许蒸汽向外输出的顶部开口;聚能杯内设有散热器,散热器包括呈倒杯体状的底座、底座上的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支撑杆和固定在支撑杆上的散热翅片。本发明具有能够完全隔离水源,能量浪费小的优点。
文档编号A47J36/00GK102551512SQ20121001523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8日
发明者孟城城, 王洪涛, 黄群 申请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