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面排气的排气阀阀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51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侧面排气的排气阀阀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力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力锅上的侧面排气的排气阀阀帽。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力锅或电压力锅的排气阀一般包括阀芯、阀帽,阀帽上设有顶针和排气孔,阀帽扣在阀芯上方,顶针顶在阀芯上。当压力锅内的压力超过一定值时,高压气体将顶针和阀帽顶起,或者手动将阀帽拉起时,锅内的气体就从排气孔排出。既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又可以用于手动排气降压。但是现有的排气阀的排气时,气体直接从阀帽的上方喷出,用户不小心还是容易 被烫伤,所以此结构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侧面排气的排气阀阀帽。一种侧面排气的排气阀阀帽,包括阀盖部(I)、阀体部(2)、顶针部(3),其中阀盖部设有排气孔(4),本方案的创新处是上述的阀盖部(I)上方套有压盖(5),压盖(5)的侧面设有出气孔(8)。本方案在使用时,气体从排气孔(4)排出,但由于压盖(5)的阻挡,使得气体无法直接向上喷出,而是从压盖(5)侧面的出气孔(8)向侧面喷出,在此过程中由于增加了气体的流动距离,既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又可以降低气体的压力,并且向侧面喷出,减少了用户被烫伤的风险。而且用户可以转动阀帽,调整侧面出气孔(8)的方向,使其面向远离用户的方向。本方案只需在原有的阀帽上增加压盖(5),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即使用户原有的压力锅的排气阀上没有此零件,也可以另外选购。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的压盖(5)为食用级硅胶,方便拆装清洗。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的阀盖部(I)和阀体部(2)为一体式,阀体部(2)内嵌入配重钢芯(7),便于生产组装。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的阀盖部(I)、阀体部(2)、顶针部(3)为一体式,顶针部(3)外侧包裹有胶套(6)。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的压盖(5)侧面的出气孔(8)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使气体面向不同的方向喷出。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的压盖(5)侧面的出气孔(8)为圆形、方形、矩形或菱形。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气体从压盖侧面的出气孔向侧面喷出,既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又可以降低气体的压力,减少了用户被烫伤的风险,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 图2为图I的右视 图3为图I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
如图I、图2和图3所示一种侧面排气的排气阀阀帽,包括阀盖部I、阀体部2、顶针部3,其中阀盖部I设有排气孔4,阀盖部I上方套有压盖5,压盖5的侧面设有矩形出气孔8。 其中,压盖5为食用级硅胶。阀盖部I、阀体部2、顶针部3为一体式,顶针部3外侧包裹有胶套6。阀体部2内嵌有配重钢芯7,便于生产组装。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气体从排气孔4排出,但由于压盖5的阻挡,使得气体无法直接向上喷出,而是从压盖5侧面的出气孔8向侧面喷出,在此过程中由于增加了气体的流动距离,既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又可以降低气体的压力,并且向侧面喷出,减少了用户被烫伤的风险。而且用户可以转动阀帽,调整侧面出气孔8的方向,使其面向远离用户的方向。本实施例只需在原有的阀帽上增加压盖5,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即使用户原有的压力锅的排气阀上没有此零件,也可以另外选购。
权利要求
1.一种侧面排气的排气阀阀帽,包括阀盖部(I)、阀体部(2)、顶针部(3),其中阀盖部设有排气孔(4),其特征是所述的阀盖部(I)上方套有压盖(5),压盖(5)的侧面设有出气孔(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面排气的排气阀阀帽,其特征是所述的压盖(5)为食用级硅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面排气的排气阀阀帽,其特征是所述的阀盖部(I)和阀体部(2)为一体式,阀体部(2)内嵌有配重钢芯(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面排气的排气阀阀帽,其特征是所述的阀盖部(I)、阀体部(2)、顶针部(3)为一体式,顶针部(3)外侧包裹有胶套(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面排气的排气阀阀帽,其特征是所述的压盖(5)侧面的出气孔(8)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面排气的排气阀阀帽,其特征是所述的压盖(5)侧面的出气孔(8)为圆形、方形、矩形或菱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压力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侧面排气的排气阀阀帽,包括阀盖部(1)、阀体部(2)、顶针部(3),其中阀盖部设有排气孔(4),本方案的创新处是上述的阀盖部(1)上方套有压盖(5),压盖的侧面设有出气孔。本发明在使用时,气体从排气孔排出,但由于压盖(5)的阻挡,使得气体无法直接向上喷出,而是从压盖侧面的出气孔向侧面喷出,在此过程中由于增加了气体的流动距离,既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又可以降低气体的压力,并且向侧面喷出,减少了用户被烫伤的风险。
文档编号A47J27/09GK102871540SQ20121037285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
发明者黄树才 申请人:袁振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