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软化蒸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298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软化蒸炒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卧式软化蒸炒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油脂工业原料软化、蒸 炒的卧式回转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油脂行业的立式软化蒸炒锅通常由多层筒体、多层夹套、主轴、搅拌器扫臂、冷凝液排放口、自动门、不凝性气体排放口、排气管、风机、电机减速机、进料装置、活性蒸汽进口、蒸汽进口、出料门、支脚等组成。电机减速机转动带动主轴和在多层夹套上面的搅拌扫臂扫动,物料由顶部经进料装置进入软化蒸炒锅,在上层夹套上进行搅拌加热后通过自动门进入下一层夹套上进行搅拌加热,就这样一层又一层的在夹套上进行搅拌加热,直到最下层后,经出料门出料,完成软化、蒸炒。在上二层装有活性蒸汽进口,将活性蒸汽加入料层内,加热蒸汽通过多层夹套上蒸汽进口进入夹套,蒸汽加热物料后冷凝下来的冷凝液经多层夹套上的冷凝水出口流出,蒸汽中的不凝性气体经多层夹套上的不凝性气体排放口排出,软化蒸炒产生的气体由排气管后的风机抽拔后处理。然而,上述立式软化蒸炒锅受其结构的限制,存在进汽排水不够通畅、传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进汽排水通畅、热效率高的卧式软化蒸炒锅。一种卧式软化蒸炒锅,包括进料螺旋输送机、回转筒体、大滚圈、大齿轮、加热管束、蒸汽分配室、进汽排水装置、托轮装置、减速传动装置、出料拔风装置。进料口设置在所述进料螺旋输送机上,物料进入所述进料螺旋输送机经所述回转筒体内的所述加热管束加热蒸炒后从所述回转筒体的尾部排出。从所述回转筒体出来的物料进入所述拔风出料箱再从所述拔风出料箱下部出料口排出。所述大滚圈、大齿轮套在回转筒体外,所述托轮装置支承大滚圈,所述大滚圈支承所述回转筒体,所述回转筒体内装有所述加热管束,所述减速传动装置的小齿轮带动所述大齿轮从而带动所述回转筒体转动。所述蒸汽分配室由二个封头拼焊组成,所述蒸汽分配室的一个封头与所述回转筒体及加热管束连接,所述蒸汽分配室的另一个封头与进汽排水装置连接。优选地,所述进料螺旋输送机上设有闪蒸蒸汽冷凝水喷管,所述闪蒸蒸汽冷凝水喷管对进入的物料喷蒸汽冷凝水以达到含水量要求,进入所述进料螺旋输送机的物料通过所述闪蒸蒸汽冷凝水喷管的喷水和所述进料螺旋输送机的搅拌后进入所述回转筒体。优选地,所述回转筒体倾斜安装,所述蒸汽分配室的另一个封头内设有水车舀水装置和接水斗,所述进汽排水装置的旋转接头上设有蒸汽进口和冷凝液出口,所述接水斗与进汽排水装置的冷凝液出口相连,从所述进汽排水装置的所述蒸汽进口所进入的蒸汽通过所述蒸汽分配室均匀分配进入所述加热管束,冷凝水从所述加热管束中流出后进入所述蒸汽分配室下部经所述水车S水装置S起,所述水车S水装置将冷凝水倒入所述接水斗并经所述进汽排水装置流出。优选地,所述加热管束以环形方式排列均分为六个扇形区域。优选地,所述回转筒体与所进料螺旋输送机之间采用螺旋自密封装置进行密封,所述螺旋自密封装置与所述回转筒体是一体的并与所述回转筒体一起转动。本实用新型的软化蒸炒锅采用卧式 结构,同时蒸汽分配室由二个封头拼焊组成,一个封头与回转筒体、加热管束连接,另一个封头与进汽排水装置连接。回转筒体倾斜安装,从进汽排水装置进入的蒸汽通过蒸汽分配室均匀分配进入加热管,冷凝水从加热管中流出,进入蒸汽分配室后经进汽排水装置流出,在运行过程中所有加热管始终均处于进汽排水状态,进汽排水通畅,传热效率高,传热量大,蒸炒效果好。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卧式软化蒸炒锅的结构示意图。图2A、2B为图I中的软化蒸炒锅所用的舀水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A、3B为图I中的软化蒸炒锅所用的排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I中的软化蒸炒锅所用的托轮装置支承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托轮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A、6B为图I中的软化蒸炒锅所用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具体实例及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为解决立式软化蒸炒锅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软化蒸炒锅。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卧式软化蒸炒锅所软化蒸炒的物料通过进料螺旋输送机2上的进料口 I进入螺旋输送机2,进料螺旋输送机2上设有人孔4和闪蒸蒸汽冷凝水喷管3,进入螺旋输送机2的物料通过闪蒸蒸汽冷凝水喷管3的喷水和螺旋输送机的搅拌,增加了物料的含水量,以达到蒸炒含水量的要求。螺旋输送机2将增湿后的物料送入回转筒体9内,进料螺旋输送机2与回转筒体9之间用密封装置5密封,回转筒体9内装有加热管束12,回转筒体9外装有二个大滚圈7、大齿轮8,回转筒体9与物料的全部重量支承在二个大滚圈7上,二个大滚圈7靠二组托轮装置24支承。回转筒体9安装是有一定倾斜度的,挡轮26挡着大滚圈7避免回转筒体9下滑,减速传动装置25的小齿轮与大齿轮8啮合,小齿轮带动大齿轮,通过大齿轮8带动回转筒体9转动。由于回转筒体9有一定的斜度,在滚动和翻撒过程中物料一边换热一边向下滚动,达到软化和蒸炒的目的。软化蒸炒完成后物料从回转筒体9尾部下端出料排气口进入拔风出料箱13,从拔风出料箱13下部的出料口 23出料。加热管束12通过支承板11支承在回转筒体9上,软化蒸炒产生的气体从回转筒体9尾部上端出料排气口出,进入拔风出料箱13,在拔风出料箱13上部经分离粉尘后进液滴分离器14分离液滴后进拔风烟囱15放空。由二个封头焊接构成的蒸汽分配室16,其中一个封头与回转筒体9、加热管束12连接,蒸汽分配室16的此封头的球面部分作管板使用。加热管束12 —端焊在封头管板上,加热管束12的另一端与不凝性气体排放装置6相连,管子里充满压力蒸汽,经过与物料换热后产生冷凝水,由于安装时呈倾斜,管束12也呈倾斜,冷凝水向下流聚集到蒸汽分配室16下部。蒸汽分配室16的另一个封头内设有水车舀水装置17和接水斗22,水车S起蒸汽分配室16下部的冷凝水,倒到接水斗22中,接水斗22与进汽排水装置19的冷凝液出口 20相连,此封头的中部还设有人孔21与进汽排水装置19相连接,进汽排水装置19上有蒸汽进口 18和冷凝液出口 20。上述卧式软化蒸炒锅的蒸汽分配室16由二个封头拼焊组成,一个封头与回转筒体9、加热管束12连接,另一个封头与进汽排水装置19连接。回转筒体9倾斜安装,从进汽排水装置19进入的蒸汽通过蒸汽分配室16均匀分配进入加热管束12,冷凝水从加热管束12中流出,进入蒸汽分配室16后经进汽排水装置19流出。在运行过程中,所有加热管始终均处于进汽排水状态,进汽排水通畅,传热效率高,传热量大,蒸炒效果好。 上述卧式软化蒸炒锅的加热管束12焊接在蒸汽分配室16作管板使用的封头球面部分,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全可靠。由于球面受力好,蒸汽分配室16的安全度很高,制造成本低。蒸汽分配室16内部空间很大,又开有人孔21,人可以进入蒸汽分配室16内进行检查、焊接,维修极为方便。上述卧式软化蒸炒锅的进料螺旋输送机2内设有闪蒸蒸汽冷凝水喷管3,喷入闪蒸蒸汽冷凝水,增加原料中的含水量,以达到软化、蒸炒的含水量要求,通过螺旋输送机叶片搅拌使闪蒸蒸汽冷凝水和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实现了产量大、软化蒸炒效果好,榨油机所榨出的油和饼色泽金黄、带香味。上述卧式软化蒸炒锅的蒸汽分配室16的盛水空间很大,通过水车S水装置17和接水斗22排蒸汽泠凝液的新结构,加热管束12不会积水,排水又快又干净,详情请参阅图2。上述卧式软化蒸炒锅的加热管排列分为六个区域,管子布置均匀,直通道多,例如如图3中所示,可将图中每个区域22根管子分四排,总共132根管子,有42条直通道,物料不容易堵塞,清扫方便。加热管的排列分布因为起始管的数量不同,排数不同,数量就不同,图3中仅为排列的一个示例。上述卧式软化蒸炒锅采用图5中所示可调位自动调心的托轮装置,可调整制造和安装造成的一些误差,大滚圈7与托轮24接触良好,使卧式软化蒸炒锅运转平稳,寿命也长。上述卧式软化蒸炒锅采用图6中所示螺旋自密封装置5,螺旋自密封装置5和筒体9是一体的,螺旋自密封装置5和筒体9 一起转动,螺旋扇风并把将要漏出的物料推回到筒体内,达到密封的目的,密封可靠。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脂工业用的既可用于软化又可用于蒸炒的卧式软化蒸炒锅,使用时原料由进料螺旋输送机送入,在螺旋输送机内喷洒闪蒸蒸汽冷凝水,螺旋旋转使闪蒸蒸汽冷凝水与原料混合均匀,增加原料含水量,蒸汽通过进汽排水装置的旋转接头进入蒸汽分配室后,再分配进入加热管束,加热管束对原料加热进行软化和蒸炒,带有抄板的回转筒体转动时,翻转原料,以达到均匀翻炒,使压榨油和饼色泽金黄,带有香味。本实用新型的卧式软化蒸炒锅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传热效率高、制造、维修方便,节能、环保、生产能力大等优点。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软化蒸炒锅,包括进料螺旋输送机、回转筒体、大滚圈、大齿轮、加热管束、蒸汽分配室、进汽排水装置、托轮装置、减速传动装置、出料拔风装置,进料口设置在所述进料螺旋输送机上,物料进入所述进料螺旋输送机经所述回转筒体内的所述加热管束加热蒸炒后从所述回转筒体的尾部排出,从所述回转筒体出来的物料进入所述拔风出料箱再从所述拔风出料箱下部出料口排出,所述大滚圈、大齿轮套在回转筒体外,所述托轮装置支承大滚圈,所述大滚圈支承所述回转筒体,所述回转筒体内装有所述加热管束,所述减速传动装置的小齿轮带动所述大齿轮从而带动所述回转筒体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分配室由二个封头拼焊组成,所述蒸汽分配室的一个封头与所述回转筒体及加热管束连接,所述蒸汽分配室的另一个封头与进汽排水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卧式软化蒸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螺旋输送机上设有闪蒸蒸汽冷凝水喷管,所述闪蒸蒸汽冷凝水喷管对进入的物料喷蒸汽冷凝水以达到含水量要求,进入所述进料螺旋输送机的物料通过所述闪蒸蒸汽冷凝水喷管的喷水和所述进料螺旋输送机的搅拌后进入所述回转筒体。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卧式软化蒸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筒体倾斜安装,所述 蒸汽分配室的另一个封头内设有水车酉水装置和接水斗,所述进汽排水装置的旋转接头上设有蒸汽进口和冷凝液出口,所述接水斗与进汽排水装置的冷凝液出口相连,从所述进汽排水装置的所述蒸汽进口所进入的蒸汽通过所述蒸汽分配室均匀分配进入所述加热管束,冷凝水从所述加热管束中流出后进入所述蒸汽分配室下部经所述水车S水装置S起,所述水车S水装置将冷凝水倒入所述接水斗并经所述进汽排水装置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卧式软化蒸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束以环形方式排列均分为六个扇形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卧式软化蒸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筒体与所进料螺旋输送机之间采用螺旋自密封装置进行密封,所述螺旋自密封装置与所述回转筒体是一体的并与所述回转筒体一起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卧式软化蒸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蒸炒锅包括液滴分离器和拔风烟 ,软化蒸炒产生的气体从所述回转筒体尾部上端排气出料口排出后进入所述拔风出料箱,并在所述拔风出料箱上部经分离粉尘后进入所述液滴分离器分离液滴后进入所述拔风烟囱放空。
专利摘要一种卧式软化蒸炒锅,进料口设置在进料螺旋输送机上,物料进入进料螺旋输送机经回转筒体内的加热管束加热蒸炒后从回转筒体的尾部排出。从回转筒体出来的物料进入拔风出料箱再从拔风出料箱下部出料口排出。大滚圈、大齿轮套在回转筒体外,托轮装置支承大滚圈,大滚圈支承回转筒体,回转筒体内装有加热管束,减速传动装置的小齿轮带动大齿轮从而带动回转筒体转动。蒸汽分配室由二个封头拼焊组成,蒸汽分配室的一个封头与回转筒体及加热管束连接,蒸汽分配室的另一个封头与进汽排水装置连接。上述软化蒸炒锅在运行过程中所有加热管始终均处于进汽排水状态,进汽排水通畅,传热效率高,传热量大,蒸炒效果好。
文档编号C11B1/02GK202643669SQ20122022892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
发明者罗伟, 邱培霖, 许道英, 易宇瑛 申请人:武汉友谊食品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