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屏风及其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风及其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屏风之间的连接模式,有上下扣件连接和公母扣连接等形式,上下扣件连接可分为直线连接、90度转角连接、T形连接及“十”字连接。每种连接中还存在等高连接、不等高连接的区别,公扣与母扣连接,有公扣、母扣方向的区分,在连接时,可出现左公右母、右公左母、双边公扣、双边母扣等四种情況。因此屏风之间存在的上述连接形式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相当多的组合,不同的连接需要不同的连接配件,造成了目前在生产
与屏风安装过程中出现下列问题屏风连接配件繁多,生产前期模具数量多,投入大;安装时必须按照设计图面寻找相应配件,且各种配件数量计算复杂,容易出错;组装时需要专业人员、并且使用专用工具(胶锤)和不同的紧固件,工作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屏风连接装置,g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组装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ー种屏风连接装置,用于连接至少ニ屏风板,其包括与每ー屏风板侧边缘连接的第一型材件、第二型材件及通过插入方式将所述第一型材件与所述第二型材件连接的插件,所述第一型材件包括包裹于所述屏风板侧边缘的板条、由所述板条向外并列延伸的ニ连接板、由所述ニ连接板的自由端侧相向延伸的ニ凸板及由所述ニ连接板的自由端侧背向延伸的抵持板,所述第二型材件具有ー对称中心,所述第二型材件包括由所述对称中心呈放射状向外延伸的四卡条、开设于所述卡条的相对两侧的ニ卡槽及形成于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条外缘之间的阻挡板,所述插件包括相对两端卡于所述ニ凸板上的基板、由所述基板弯折延伸且分别卡于二相邻卡条的相邻卡槽内的ニ卡板,所述抵持板抵顶于所述阻挡板上。进ー步地,所述第一型材件还包括由所述凸板的自由端侧平行于所述连接板且背向所述板条延伸的弯折板,所述弯折板容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卡板之间形成的容置槽内。进ー步地,所述基板平行于所述卡板。进ー步地,开设于同一卡条的相对两侧的ニ卡槽相互垂直。进ー步地,所述第二型材件还包括连接相邻ニ卡条的相邻侧的弧形板。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具有上述屏风连接装置的屏风,其包括至少ニ屏风板及连接所述屏风板的上述屏风连接装置。进ー步地,每ー屏风板的顶边缘安装有用以支撑一装饰条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由所述底板向上延伸的ニ支撑板及分别由所述ニ支撑板的自由侧朝外弯曲的ニ卷板,所述装饰条呈U形并具有U形槽,所述ニ卷板伸入所述装饰条的U形槽内并抵压所述装饰条的相对两侧。[0011]本实用新型的屏风只需要通过所述插件插入方式即可将所述第一型材件与所述第二型材件连接起来,进而达到将屏风板连接起来的目的,此种连接方式简单,易操作,且这种屏风连接装置结构简単,零件数量少。
图I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屏风的立体图,其中去除了所述屏风的屏风连接装置顶部的顶盖。图2是图I的屏风的圆圈处的放大图。图3是图I的屏风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屏风的圆圈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參阅图I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屏风包括至少ニ屏风板10及连接所述屏风板10的屏风连接装置20。图中仅示出了两个屏风板10。所述屏风连接装置20包括与每ー屏风板10侧边缘连接的第一型材件30、第二型材件及连接所述第一型材件30与所述第二型材件40的插件50。所述插件50为型材件。所述第一型材件30包括包裹于所述屏风板10侧边缘的板条31、由所述板条31向外并列延伸的ニ连接板32、由所述ニ连接板32的自由端侧相向延伸的ニ凸板33及由所述ニ连接板32的自由端侧背向延伸的抵持板34。所述第二型材件40具有ー对称中心60。所述第二型材件40包括由所述对称中心60呈放射状向外延伸的四卡条41、开设于所述卡条41的相对两侧的ニ卡槽42及形成于所述卡槽42与所述卡条41外缘之间的阻挡板43。所述插件50包括相对两端卡于所述ニ凸板33上的基板51、由所述基板51弯折延伸且分别卡于二相邻卡条41的相邻卡槽42内的ニ卡板52。所述抵持板34抵顶于所述阻挡板43上。在装配屏风板10时,通过锁固件(例如螺丝)(图未示)将所述板条31固定于所述屏风板10的侧边缘,从而所述第一型材件30固定于所述屏风板10的侧边缘。然后,将装好第一型材件30的ニ屏风板10靠近所述第二型材件40,此时,所述阻挡板43贴于所述抵持板34上,然后将所述插件50由上至下(或下至上)插入所述第一型材件30与所述第二型材件40之间,此时,所述插件50的卡板52卡于所述卡槽42内,所述基板51的相对两侧勾于所述凸板33上。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屏风只需要通过所述插件50插入方式即可将所述第一型材件30与所述第二型材件40连接起来,进而达到将屏风板10连接起来的目的,此种连接方式简单,易操作,且这种屏风连接装置20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所述第一型材件30、第二型材件40及插件50为长条状,均平行于所述屏风板10的侧边缘。所述第一型材件30还包括由所述凸板33的自由端侧平行于所述连接板32且背向所述板条31延伸的弯折板35,所述弯折板35容置于所述基板51与所述卡板52之间形成的容置槽53内。所述插件50的基板51平行于所述卡板52。开设于同一卡条41的相对两侧的ニ卡槽42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型材件40还包括连接相邻ニ卡条41的相邻侧的弧形板44。进ー步地,每 ー屏风板10的顶边缘安装有用以支撑一装饰条70的支撑架80。所述支撑架80包括底板81、由所述底板81向上延伸的ニ支撑板82及分别由所述ニ支撑板82的自由侧朝外弯曲的ニ卷板83。所述装饰条70呈U形并具有U形槽71。所述ニ卷板83伸入所述装饰条70的U形槽71内并抵压所述装饰条70的相对两侧。所述卷板83对所述装饰条70的相对两侧有弹カ的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ー种屏风连接装置,用于连接至少ニ屏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风连接装置包括与每ー屏风板侧边缘连接的第一型材件、第二型材件及通过插入方式将所述第一型材件与所述第二型材件连接的插件,所述第一型材件包括包裹于所述屏风板侧边缘的板条、由所述板条向外并列延伸的ニ连接板、由所述ニ连接板的自由端侧相向延伸的ニ凸板及由所述ニ连接板的自由端侧背向延伸的抵持板,所述第二型材件具有ー对称中心,所述第二型材件包括由所述对称中心呈放射状向外延伸的四卡条、开设于所述卡条的相对两侧的ニ卡槽及形成于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条外缘之间的阻挡板,所述插件包括相对两端卡于所述ニ凸板上的基板、由所述基板弯折延伸且分别卡于二相邻卡条的相邻卡槽内的ニ卡板,所述抵持板抵顶于所述阻挡板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屏风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件还包括由所述凸板的自由端侧平行于所述连接板且背向所述板条延伸的弯折板,所述弯折板容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卡板之间形成的容置槽内。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屏风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平行于所述卡板。·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屏风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开设于同一卡条的相对两侧的ニ卡槽相互垂直。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屏风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材件还包括连接相邻ニ卡条的相邻侧的弧形板。
6.一种屏风,其包括至少ニ屏风板,其特征在于各屏风之间由权利要求1-5任ー项所述的屏风连接装置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每ー屏风板的顶边缘安装有用以支撑一装饰条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由所述底板向上延伸的ニ支撑板及分别由所述ニ支撑板的自由侧朝外弯曲的ニ卷板,所述装饰条呈U形并具有U形槽,所述ニ卷板伸入所述装饰条的U形槽内并抵压所述装饰条的相对两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屏风连接装置,用于连接至少二屏风板,其包括与每一屏风板侧边缘连接的第一型材件、第二型材件及通过插入方式将第一型材件与第二型材件连接的插件,第一型材件包括包裹于屏风板侧边缘的板条、由板条向外并列延伸的二连接板、由二连接板的自由端侧相向延伸的二凸板及由二连接板的自由端侧背向延伸的抵持板,第二型材件包括由其对称中心呈放射状向外延伸的四卡条、开设于卡条的相对两侧的二卡槽及形成于卡槽与卡条外缘之间的阻挡板,插件包括相对两端卡于二凸板上的基板、由基板弯折延伸且分别卡于二相邻卡条的相邻卡槽内的二卡板,抵持板抵顶于阻挡板上。只需要通过插件插入方式使装配简单,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屏风。
文档编号A47G5/00GK202646252SQ20122024657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刘易辉 申请人:刘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