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液体食材和佐料自动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炒菜机投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食材和佐料自动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炒菜机,均是由人工投料,将食材和佐料一次性放入锅中烹煮。或者是将食材和佐料放在一定的容器内,程序控制,分时放入锅中,但其放入锅中时是一次性全部放入。
背景技术:
的缺陷不管是否是分时放置食材和佐料,一次性全部放入食材和佐料会导致在第一个菜炒完后,需人工辅助,进行若干操作,才能开始第二个菜的炒制且一次性放材料,对材料的量不能达到精确的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液体食材和佐料投放的自动化;以及如何实现对投放量的精确控制。( 二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食材和佐料自动投放装置,包括底板、储料容器、投料管和调节阀,所述储料容器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储料容器的底部开有投料孔,所述底板与所述投料孔相对的位置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投料管连接,所述投料管的另一端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管的中部设有调节阀。其中,所述调节阀采用电磁球阀。其中,还包括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投料管上并位于所述调节阀的上方。其中,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投料管的连接处设有传感器垫板,所述传感器垫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连接。(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液体食材和佐料自动投放装置,采用调节阀与带投料孔的储料容器相配合,实现了对炒菜机进行自动投料,减少工序,该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进一步地,采用称重传感器对液体食材和佐料的投放量进行实时检测,可精确控制投放量。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液体食材和佐料自动投放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液体食材和佐料自动投放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其中,I、底板;2、储料容器;3、投料管;4、调节阀;5、称重传感器;6、传感器垫板;
a、通孔;b、投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I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液体食材和佐料自动投放装置,包括底板I、储料容器2、投料管3和调节阀4,储料容器2安装在底板I上,储料容器2的底部开有投料孔,底板I与投料孔相对的位置开有通孔a,该通孔a与投料管3连接,投料管3的另一端设有投料口 b,投料管3的中部设有调节阀4。调节阀4的开合实现了投料口 b的开合状态,从而实现对液体食材和佐料自动投放的开启或关闭。优选地,调节阀4采用电磁球阀。本实用新型采用调节阀与带投料孔的储料容器相配合,实现了对炒菜机进行自动投料,减少工序,该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进一步地,还包括称重传感器5,该称重传感器5安装在投料管3上并位于调节阀4的上方。称重传感器5与投料管3的连接处设有传感器垫板6,该传感器垫板6的上表面与底板I的下表面连接。采用称重传感器对液体食材和佐料的投放量进行实时检测,可精确控制投放量。进一步地,称重传感器5与调节阀4可以与一控制器连接,可通过控制器预定投放量自动控制调节阀4的开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食材和佐料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储料容器、投料管和调节阀,所述储料容器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储料容器的底部开有投料孔,所述底板与所述投料孔相对的位置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投料管连接,所述投料管的另一端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管的中部设有调节阀。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食材和佐料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采用电磁球阀。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体食材和佐料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投料管上并位于所述调节阀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食材和佐料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投料管的连接处设有传感器垫板,所述传感器垫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炒菜投料装置,公开了一种液体食材和佐料自动投放装置,该装置包括底板、储料容器、投料管和调节阀,所述储料容器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储料容器的底部开有投料孔,所述底板与所述投料孔相对的位置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投料管连接,所述投料管的另一端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管的中部设有调节阀。本实用新型采用调节阀与带投料孔的储料容器相配合,实现了对炒菜机进行自动投料,减少工序,该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进一步地,采用称重传感器对液体食材和佐料的投放量进行实时检测,可精确控制投放量。
文档编号A47J36/00GK202653943SQ201220246620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田开望, 刘盼, 余其竞, 凌云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