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清管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3896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流清管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旋流清管器,属于长距离输油管道的清管【技术领域】。壳体的外圆周为螺旋流道结构,壳体的一侧连接刮蜡板,刮蜡板的端面有导流孔,导流孔位于螺旋流道结构的螺旋齿牙上,壳体的另一侧端面有导流口。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介质通过导流孔进入清管器的壳体与管道内壁组成的螺旋流道,通过高速冲刷作用,清除管壁残余杂质,最后,通过另一侧导流口,将清管器前端的堆积蜡垢冲散,达到防止卡堵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旋流清管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流清管器,属于长距离输油管道的清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清管器是利用介质压力推动穿过管线达到清管、测量、探测或其他目的的仪器,在不增加动力的情况下能明显提高管线流量,又可用于新建管线清楚杂物、积水等,提高管线投产的可靠性。但在实际通球清管作业过程中,由于清管器前端所清除的蜡及其他杂物长时间堆积,极易造成清管器被卡,管道运行存在较大风险。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流清管器,不仅能够有效清除管道内蜡垢、杂物,而且能够具有良好通过性,不影响清管作业时的管线输量。
[0004]一种清管器,壳体的外圆周为螺旋流道结构,壳体的一侧连接刮蜡板,刮蜡板的端面有导流孔,导流孔位于螺旋流道结构的螺旋齿牙上,壳体的另一侧端面有导流口。
[000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高输油管线通球清蜡作业的安全性,降低通球清管对管道运行输量的影响。
[0006]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介质通过导流孔进入清管器的壳体与管道内壁组成的螺旋流道,通过高速冲刷作用,清除管壁残余杂质,最后,通过另一侧导流口,将清管器前端的堆积蜡垢冲散,达到防止卡堵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3]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清管器,壳体I的外圆周为螺旋流道结构,壳体I的一侧连接刮蜡板,刮蜡板的端面有导流孔3,导流孔3位于螺旋流道结构的螺旋齿牙上,壳体I的另一侧端面有导流口 2。[0014]动力介质通过导流孔3进入清管器的壳体I与管道内壁组成的螺旋流道,通过高速冲刷作用,清除管壁残余杂质,最后,通过另一侧导流口 2,将清管器前端的堆积蜡垢冲散,达到防止卡堵的目的,导流孔及螺旋流道面积为刮蜡板面积0.2%?0.3%,螺旋流道内介质流速为4?15m/s。
[0015]如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旋流清管器,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外圆周为螺旋流道结构,壳体的一侧连接刮蜡板,刮蜡板的端面有导流孔,导流孔位于螺旋流道结构的螺旋齿牙上,壳体的另一侧端面有导流口。
【文档编号】B08B9/053GK203389912SQ201320430388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9日
【发明者】张军, 付国庆, 付旭东, 王永旺, 吴清红, 徐永峰, 柴彦强, 郑增玉, 罗美丽, 王倩, 翟婷婷, 王蒙, 芦程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