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温控煨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电子温控煨汤装置,它涉及日常居家煲汤的一种加热装置。内胆外侧设置有中层支架,中层支架环腰中部设置有环形热源,中层支架与环形热源均匀设置有数个网眼,内胆底部设置有底部热源,底部热源下方设置有热源底座,热源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底座,底座的一侧上方设置有电源进线,中层支架的外侧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的外侧设置有外围保护层,内胆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外盖,外盖的中部设置有出气孔,外盖的一侧安装有热控制装置,热控制装置通过导线与线末梢传感器连接,它模拟了灶膛柴草燃尽无明火的环境,及利用灶膛柴草燃尽无明火后从高温逐渐降温的这一过程对食物进行烹饪,这种烹饪方式对食物有营养,汤浓,肉的口感细腻。
【专利说明】电子温控煨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居家煲汤的一种加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模拟灶膛的余火对食物进行电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旧时,在没有使用煤气和天然气之前,大多数人做饭是使用木材和稻草生火,做完饭后,灶膛内无明火,但火星的存在使灶膛里温度依然很高,人们便尝试着将装满食物的瓦罐埋入火星堆里,经过三、四个小时细火慢煨后,香喷喷的汤、粥便做成了,肉香且烂而不散,粥更是香糯且浓稠。在烹饪上,就火源的大小而言分为猛、钢、文三种,而灶膛煨汤用火就是文火,即柔火。通过柔火细煨慢炖加工的食物与另二种火源加工的食物,在口感等方面是有差异的。现在很多居民在家中砂锅煲汤时,有经验的居民会将灶具的天然气阀调到最小,以文火来炖,以使做出来的食物的口感香味达到最佳。
[0003]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烧柴草的土灶越来越少,并且,柴草、天然气燃烧会污染环境。因此采用土灶煨汤的传统得不到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温控煨汤装置,它模拟了灶膛柴草燃尽无明火的环境,及利用灶膛柴草燃尽无明火后从高温逐渐降温的这一过程对食物进行烹饪。可根据本装置内胆的大小和食物的多少选择600-800度温值开始烹饪,再通过电子控温以每分钟(2°C -5°C )匀速降温,经过三小时左右降温后达一个安全值(45°C _65°C ),整个烹饪加热过程结束,食物即可安全食用。采用从高温到低温的降温过程,一能供给食物最佳热量,二是采用了文火对进行烹饪,这种烹饪方式对食物有营养,破坏小,汤浓,肉的口感细腻,烂而不散,香味四溢。
[0005]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内胆1、网眼2、中层支架3、隔热层4、外围保护层5、外盖6、出气孔7、热源底座8、底座9、电源进线
10、环形热源11、热控制装置12、导线13、线末梢传感器14和底部热源15,内胆I的外侧设置有中层支架3,中层支架3的环腰中部设置有环形热源11,中层支架3与环形热源11均匀设置有数个网眼2,内胆I的底部设置有底部热源15,底部热源15的下方设置有热源底座8,热源底座8的下方设置有底座9,底座9的一侧上方设置有电源进线10,中层支架3的外侧设置有隔热层4,隔热层4的外侧设置有外围保护层5,内胆I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外盖6,外盖6的中部设置有出气孔7,外盖6的一侧安装有热控制装置12,热控制装置12通过导线13与线末梢传感器14连接,且线末梢传感器14设置在环形热源11和底部热源15上。
[000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模拟了灶膛柴草燃尽无明火的环境,及利用灶膛柴草燃尽无明火后从高温逐渐降温的这一过程对食物进行烹饪。可根据本装置内胆的大小和食物的多少选择600-800度温值开始烹饪,再通过热控制装置以每分钟(2°C -5°C )匀速降温,经过三小时左右降温后达一个安全值(45°C _65°C ),整个烹饪加热过程结束,食物即可安全食用。采用从高温到低温的降温过程,一能供给食物最佳热量,二是采用了文火对进行烹饪,这种烹饪方式对食物有营养,破坏小,汤浓,肉的口感细腻,烂而不散,香味四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内胆1、网眼2、中层支架3、隔热层4、外围保护层5、外盖6、出气孔7、热源底座8、底座9、电源进线10、环形热源11、热控制装置12、导线13、线末梢传感器14和底部热源15,内胆I的外侧设置有中层支架3,中层支架3的环腰中部设置有环形热源11,中层支架3与环形热源11均匀设置有数个网眼2,内胆I的底部设置有底部热源15,底部热源15的下方设置有热源底座8,热源底座8的下方设置有底座9,底座9的一侧上方设置有电源进线10,中层支架3的外侧设置有隔热层4,隔热层4的外侧设置有外围保护层5,内胆I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外盖6,外盖6的中部设置有出气孔7,外盖6的一侧安装有热控制装置12,热控制装置12通过导线13与线末梢传感器14连接,且线末梢传感器14设置在环形热源11和底部热源15上。
[0009]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模拟了灶膛柴草燃尽无明火的环境,及利用灶膛柴草燃尽无明火后从高温逐渐降温的这一过程对食物进行烹饪。可根据本装置内胆的大小和食物的多少选择600-800度温值开始烹饪,再通过热控制装置以每分钟(20C -50C )匀速降温,经过三小时左右降温后达一个安全值(45°C _65°C ),整个烹饪加热过程结束,食物即可安全食用。采用从高温到低温的降温过程,一能供给食物最佳热量,二是采用了文火对进行烹饪,这种烹饪方式对食物有营养,破坏小,汤浓,肉的口感细腻,烂而不散,香味四溢。
[0010]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权利要求】
1.电子温控煨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内胆(I)、网眼(2)、中层支架(3)、隔热层(4)、外围保护层(5)、外盖(6)、出气孔(7)、热源底座(8)、底座(9)、电源进线(10)、环形热源(11)、热控制装置(12)、导线(13)、线末梢传感器(14)和底部热源(15),内胆⑴的外侧设置有中层支架(3),中层支架(3)的环腰中部设置有环形热源(11),中层支架(3)与环形热源(11)均匀设置有数个网眼(2),内胆(I)的底部设置有底部热源(15),底部热源(15)的下方设置有热源底座(8),热源底座(8)的下方设置有底座(9),底座(9)的一侧上方设置有电源进线(10),中层支架(3)的外侧设置有隔热层(4),隔热层(4)的外侧设置有外围保护层(5),内胆(I)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外盖(6),外盖(6)的中部设置有出气孔(7),外盖(6)的一侧安装有热控制装置(12),热控制装置(12)通过导线(13)与线末梢传感器(14)连接,且线末梢传感器( 14)设置在环形热源(11)和底部热源(15)上。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3458200SQ201320551293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6日
【发明者】徐方胜 申请人:徐方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