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壶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4195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水壶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壶连接器,包括发热盘、安装于发热盘上的电连接器以及固定于发热盘和电连接器之间的PTC发热体,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固定支架、耦合基座和导电控制组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发热盘上,固定支架的一侧面朝向发热盘,该侧面的边缘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与PTC发热体的厚度一致,所述PTC发热体夹于凹槽与发热盘之间;所述耦合基座固定于固定支架的另一侧面;所述导电控制组件有两组,均固定于固定支架和耦合基座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连接器,大幅降低了水壶连接器的生产成本,简化了安装结构。
【专利说明】水壶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壶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热水壶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普及。在电热水壶中,用于通电加热的部件是发热盘和电连接器。目前的电热水壶中,所述电连接器的导电组件均是通过插接线与发热盘的端子连接的。
[0003]此外,现有的一种电热水壶还包括PTC发热体,所述PTC发热体用于在电热水壶中的水烧开,电连接器断开电源后,起保温作用。所述PTC发热体需通过一固定件固定于发热盘上。
[0004]现有技术中,所述固定件和插接线的使用一方面增加了电热水壶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发热盘底部的结构复杂程度,影响相关走线的布置。因此,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壶连接器,简化水壶连接器的结构,减小生产成本。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水壶连接器,包括发热盘、安装于发热盘上的电连接器以及固定于发热盘和电连接器之间的PTC发热体,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固定支架、耦合基座和导电控制组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发热盘上,固定支架的一侧面朝向发热盘,该侧面的边缘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与PTC发热体的厚度一致,所述PTC发热体夹于凹槽与发热盘之间;所述耦合基座固定于固定支架的另一侧面;所述导电控制组件有两组,均固定于固定支架和稱合基座上。
[0008]所述导电控制组件包括动簧片、定簧片、双金属片和顶杆,所述双金属片通过顶杆控制动簧片和定簧片连通或断开;其中一导电控制组件的定簧片具有一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焊接于发热盘的零线端子上。
[0009]每个导电控制组件中,所述动簧片和定簧片固定于耦合基座上,动簧片的一端部设有动触头,定簧片的一端部设有定触头,所述动触头设置于定触头上方,且与定触头相接触;所述双金属片固定于固定支架朝向发热盘的侧面上;所述顶杆的一端与双金属片相抵,另一端穿过固定支架与动簧片相抵。
[0010]所述两组导电控制组件对称分布于固定支架和稱合基座上。
[0011]所述固定支架上凹槽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发热盘上设有螺孔柱,所述固定支架的通孔支撑于螺孔柱上,并通过螺钉固定。
[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连接器,利用电连接器的固定支架将PTC发热体固定在发热盘上,不需要额外的固定件;同时采用在定簧片上设置延伸段并将延伸段焊接在零线端子上的方式,将发热盘的零线端子与供电回路连接;大幅降低了水壶连接器的生产成本,简化了安装结构,使电热水壶的底部供电部分可以设计得更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水壶连接器,包括发热盘6、安装于发热盘6上的电连接器以及固定于发热盘6和电连接器之间的PTC发热体5。
[0017]具体地,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固定支架2、耦合基座4和导电控制组件,所述固定支架2固定于发热盘6上,固定支架2的一侧面朝向发热盘6,固定支架2的另一侧面固定安装耦合基座4 ;所述导电控制组件有两组,两组导电控制组件均固定于固定支架2和耦合基座4上。
[0018]如图2所示,固定支架2朝向发热盘6的侧面的边缘具有一呈台阶状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与PTC发热体5的厚度一致,所述PTC发热体5夹于凹槽与发热盘6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凹槽的作用是将PTC发热体5压在发热盘6上,所述PTC发热体5可以压在固定支架2的任何一边的边缘,即所述凹槽可以设置于固定支架2的任何一边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PTC发热体5从发热盘6的火线端子8和零线端子7之间通过,所述凹槽设置于固定支架2朝向火线端子8和零线端子7的一侧,将PTC发热体5压紧于发热盘6上。
[001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2上凹槽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发热盘6上设有螺孔柱,所述固定支架2的通孔支撑于螺孔柱上,并通过螺钉固定。
[0020]现有技术中,PTC发热体5的固定均需要通过使用一额外的固定件来完成。增加了水壶连接器的制作成本,并且占用了较多的空间。本实用新型利用在固定支架2上增设一凹槽,实现PTC发热体5的固定,不需要使用额外的部件。并且凹槽上的通孔还可以用来与发热盘6固定,大幅简化了水壶连接器的结构。
[0021]进一步地,所述两组导电控制组件对称分布于固定支架2和耦合基座4上。每个导电控制组件包括动簧片、定簧片、双金属片I和顶杆,所述动簧片和定簧片固定于耦合基座4上,动簧片的一端部设有动触头,定簧片的一端部设有定触头,所述动触头设置于定触头上方,且与定触头相接触。所述双金属片I固定于固定支架2朝向发热盘6的侧面上;所述顶杆的一端与双金属片I相抵,另一端穿过固定支架2与动簧片相抵。
[0022]作为改进,其中一导电控制组件的定簧片具有一延伸段3,所述延伸段3焊接于发热盘6的零线端子7上。现有技术中,发热盘6的零线端子7和火线端子8均是通过插接线连接到定簧片上的,插接线的成本远远高于在定簧片上加设一延伸段3的成本,此外,插接线的布线使水壶连接器的结构复杂度增加,增大了电热水壶底部的体积。本实用新型在定簧片上设置一延伸段3,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其连接在零线端子7上,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结构。[0023]本实用新型的水壶连接器与电热水壶组装时,发热盘6安装于水壶底部,且发热盘6固定有电连接器的一面朝下;其中一导电控制组件的定簧片通过延伸段3焊接于发热盘6的零线端子7上;另一导电控制组件的定簧片通过插接线连接到指示灯电路和加热开关电路,并最终连接到发热盘6的火线端子8上。所述耦合基座4用于与一加热底座耦合安装,并通过加热底座实现外部供电;当耦合基座4安装于加热底座上时,所述加热底座将两导电控制组件的定簧片接通,形成一供电回路。
[0024]当电源接通且水壶的加热开关打开时,发热盘6的火线端子8和零线端子7之间的回路接通,发热盘6发热,对水壶中的水进行加温。所述双金属片I用于感应发热盘6的温度,当双金属片I感应的温度达到临界值时,双金属片I发生反向突跳,通过顶杆将动簧片向上顶起,进而将导电控制组件的定触头和动触头断开,切断发热盘6的供电回路,使之停止发热。此时,电热水壶的加热功能停止,但PTC发热体5依然持续发热,以实现保温功倉泛。
[002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盘、安装于发热盘上的电连接器以及固定于发热盘和电连接器之间的PTC发热体,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固定支架、耦合基座和导电控制组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发热盘上,固定支架的一侧面朝向发热盘,该侧面的边缘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与PTC发热体的厚度一致,所述PTC发热体夹于凹槽与发热盘之间;所述耦合基座固定于固定支架的另一侧面;所述导电控制组件有两组,均固定于固定支架和耦合基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控制组件包括动簧片、定簧片、双金属片和顶杆,所述双金属片通过顶杆控制动簧片和定簧片连通或断开;其中一导电控制组件的定簧片具有一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焊接于发热盘的零线端子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电控制组件中,所述动簧片和定簧片固定于耦合基座上,动簧片的一端部设有动触头,定簧片的一端部设有定触头,所述动触头设置于定触头上方,且与定触头相接触;所述双金属片固定于固定支架朝向发热盘的侧面上;所述顶杆的一端与双金属片相抵,另一端穿过固定支架与动簧片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导电控制组件对称分布于固定支架和耦合基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凹槽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发热盘上设有螺孔柱,所述固定支架的通孔支撑于螺孔柱上,并通过螺钉固定。
【文档编号】A47J27/21GK203483279SQ201320575060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6日
【发明者】苏勇基, 冯辉才 申请人:佛山市天朋温控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