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多感温探头的蒸煮锅具及一种蒸煮食物的方法

文档序号:1450429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设置多感温探头的蒸煮锅具及一种蒸煮食物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烹饪锅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设置多感温探头的蒸煮锅具及一种蒸煮食物的方法;在锅壁上不同的高度位置设置两个以上的感温探头,最下端感温探头设置在靠近锅底的锅壁,感温探头外周设置隔热材料,隔热材料外侧覆盖金属保护层,感温探头连接紧密,不受外界温度的干扰,提高感测精度;感温探头导线连接到一温度发布单元,通过温度发布单元,及时了解锅内的温度,进行准确的火候操作控制,进行科学的烹饪;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该智能锅具的蒸煮方法,蒸煮食物的方法如下:近沸点加热:持续加热使锅具感测温度T1的设定温度t1,接近沸点温度后,进行小火定时蒸煮,避免浪费能耗。
【专利说明】设置多感温探头的蒸煮锅具及一种蒸煮食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烹饪锅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设置多感温探头的蒸煮锅具及一种蒸煮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一些蒸煮锅具进行温度探测,一般在锅上设置一感温探头(温度传感器),来测定锅内的温度,目前通常情况下,感温探头设置在锅盖内或锅壁中部,其实这种情况均远离热源,不能很好的体现锅内烹饪食物的精确温度,进行智能控时,影响烹饪效果;另外感温探头远离热源当过无水干烧时,感温探头当检测到温度过高时,锅可能已经烧坏;目前感温探头在安装时一般与锅本身贴合度不够,装配不牢固,影响使用寿命。目前在蒸煮食物时,对什么时候需要进行火候调节把握不准,对食物的蒸煮效果造成影响,还导致能源的过多浪费。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在于针对目前蒸煮锅具在温度感测及蒸煮食物方法的存在的不足,而提供解决以上问题的设置多感温探头的蒸煮锅具及其制造工艺。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设置多感温探头的蒸煮锅具,所述蒸煮锅具在锅壁上不同的高度位置设置两个以上的感温探头,最下端感温探头设置在靠近锅底的锅壁,最上端感温探头设置在锅壁的中上部;所述感温探头外周设置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外侧覆盖金属保护层,所述感温探头导线连接到一温度发布单元。
[0006]较佳的,所述温度发布单元为温度显示装置和/或WIFI发射装置。
[0007]较佳的,所述金属保护层上设置一顶柱,顶柱连接一顶向感温探头的弹性装置。
[0008]较佳的,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
[0009]较佳的,所述温度发布单元设置于锅柄。
[0010]较佳的,所述金属保护层的外表面设置凹槽,锅壁设置上设置一固定框,固定框内设置一螺母,凹槽设置上设置一连接至螺母的螺栓。
[0011]一种蒸煮食物的方法,使用上述任意一项的所述蒸煮锅具,所述蒸煮锅具最下端感温探头所感测的温度为T2,所述蒸煮锅具最上端感温探头所感测的温度为T1,蒸煮食物的方法如下:
[0012]A、近沸点加热:持续加热使锅具感测温度T1的设定温度& ;
[0013]B、定时蒸煮,选择小火,针对食物的品种进行定时加热,时间到后停止加热;
[0014]C、干烧温度,若温度为T2为设定t2时,为干烧状态,停止加热。
[0015]较佳的,所述& 为 92_98°C,t2 为 101_120°C ;
[0016]较佳的,所述&为94°C,t2为120°C。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设置多感温探头的蒸煮锅具,设置多感温探头的蒸煮锅具,所述蒸煮锅具在锅壁上不同的高度位置设置两个以上的感温探头,最下端感温探头设置在靠近锅底的锅壁,能敏感的感测锅内温度,进行精准的烹饪控制,还可及时发现干烧等状态,最上端感温探头设置在锅壁的中上部;用以第一时间感测锅恒定的温度状态,如接近沸点等,所述感温探头外周设置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外侧覆盖金属保护层,使感温探头连接的更加牢固紧密,并且不受外界温度的干扰,提高感测精度,感温探头导线连接到一温度发布单元,通过温度发布单元,及时了解锅内的温度,进行准确的火候操作控制,进行科学的烹饪;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该智能锅具的蒸煮方法,蒸煮锅具最下端感温探头所感测的温度为T2,所述蒸煮锅具最上端感温探头所感测的温度为T1,蒸煮食物的方法如下:近沸点加热:持续加热使锅具感测温度T1的设定温度,接近沸点温度后,进行小火定时蒸煮,根据蒸煮的食材进行选择时间,进行精确的蒸煮,一般情况下,小火便可以维持食物进行持续的蒸煮状态,避免浪费能耗;干烧温度,若T2为设定t2时,为干烧状态,停止加热,避免损坏锅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蒸煮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0020]设置多感温探头的蒸煮锅具,所述蒸煮锅具在锅壁I上不同的高度位置设置两个以上的感温探头2,做为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锅壁I设置两件感温探头2,最下端感温探头2设置在靠近锅底9的锅壁1,最上端感温探头2设置在锅壁I的中上部;所述感温探头2外周设置隔热材料3,所述隔热材料3外侧覆盖金属保护层4,所述感温探头2导线连接到一温度发布单元5 ;作为较佳实施方式,温度发布单元5为温度显示装置和/或WIFI发射装置,可以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出来,还可以通过WIFI发射装置发射,通过智能端(手机、掌上电脑等)进行接收后获知,用户获知温度信息后,从而实现对传统炉具或智能炉具进行合理的温度调节,达到科学的烹饪,温度发布单元5可以设置与锅的任何位置,但为了方便不影响空间布局,本实施例中温度发布单元5设置于锅柄8上。
[0021 ] 为了使感温探头2贴合紧密,避免脱离失效,在金属保护层4上设置一顶柱6,顶柱6连接一顶向感温探头2的弹性装置7,弹簧具有经济实惠,性能稳定的特点,所以本实施例弹性装置7优选弹簧。
[0022]金属保护层4为了与锅壁I实现较好的连接,可以将金属保护层4为了与锅壁I进行周边的焊接等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在金属保护层4的外表面设置凹槽41,锅壁I设置上设置一固定框42,固定框内设置一螺母43(也可以不用设置固定框42,将螺母直接点焊在锅壁I上),凹槽41设置上设置一连接至螺母43的螺栓44 ;这样的连接方式,在出现零部件损坏时,方便进行撤换配件。
[0023]一种蒸煮食物的方法,包括烹煮及烹蒸的方式,使用本发明的的蒸煮锅具,所述蒸煮锅具最下端感温探头所感测的温度为T2,所述蒸煮锅具最上端感温探头所感测的温度为T1,蒸煮食物的方法如下:
[0024]A、近沸点加热:持续加热使锅具感测温度T1的设定温度t1; h —般是稳定的接近沸点的温度,通常情况下,一般的自来水以及烹煮的食物在一定的温度下沸腾,经过不同地域及压力的测试,实施例中I1选92-981,比较接近沸点,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优选h为94 0C ;
[0025]B、定时蒸煮,选择小火,达到沸腾后,使用小火便可以维持蒸煮,因此无需采用中火火大,对于火候如小火、中火、大火的选择是烹饪人员基本素养内容之一,在现代炉具中,如电磁炉,很多时候有可以进行直接选择,如一般家用电磁炉中,将300-500瓦定义为小火,800-1000瓦定义为中火,1300-1600定义为中火。当然针对不同的蒸煮食材,用户可以选择加热时间,时间到后停止加热;
[0026]C、干烧温度,若温度为T2为设定t2时,下端感温探头能敏感的探测到加热的情况,一般情况下t2Sl01-120°C可以定义为干烧,停止加热;作为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t2为 120。。。
[0027]通过本发明的蒸煮方法,食物外观、色泽、口感上乘,提升食物的品质,给使用者带来优质的生活体验。
[0028]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
1.设置多感温探头的蒸煮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煮锅具在锅壁(I)上不同的高度位置设置两个以上的感温探头(2),最下端感温探头(2)设置在靠近锅底(9)的锅壁(1),最上端感温探头(2)设置在锅壁(I)的中上部;所述感温探头(2)外周设置隔热材料(3),所述隔热材料(3)外侧覆盖金属保护层(4),所述感温探头(2)导线连接到一温度发布单元(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置多感温探头的蒸煮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发布单元(5)为温度显示装置和/或WIFI发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置多感温探头的蒸煮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保护层(4)上设置一顶柱出),顶柱(6)连接一顶向感温探头(2)的弹性装置(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设置多感温探头的蒸煮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7)为弹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置多感温探头的蒸煮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发布单元(5)设置于锅柄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置多感温探头的蒸煮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保护层(4)的外表面设置凹槽(41),锅壁(I)设置上设置一固定框(42),固定框内设置一螺母(43),凹槽(41)设置上设置一连接至螺母(43)的螺栓(44)。
7.一种蒸煮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的所述蒸煮锅具,所述蒸煮锅具最下端感温探头所感测的温度为T2,所述蒸煮锅具最上端感温探头所感测的温度为T1,蒸煮食物的方法如下: A、近沸点加热:持续加热使锅具感测温度T1的设定温度h; B、定时蒸煮,选择小火,针对食物的品种进行定时加热,时间到后停止加热; C、干烧温度,若温度为T2为设定t2时,为干烧状态,停止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蒸煮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92-981:,12为101-120°C。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蒸煮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为94°C,t2为120°C。
【文档编号】A47J27/04GK103948308SQ201410137285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4日
【发明者】刘炳耀, 黎健泉, 梁炎明, 黄镇洪, 杨向东, 王习之 申请人:广东万事泰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