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00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节能加热容器。
目前生活中使用较普通的烧开水和做饭用的水壶、饭锅等加热容器当放在炉具上加热时,容器的受热部位主要是靠容器的底部,有相当一部分火焰离开容器底部而向周围空间延伸散掉,这种现象说明有一部份热能白白被浪费掉,因此这种普通的加热容器结构从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热效率角度看是不尽合理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加热容器结构上的缺点,尽可能将炉具发出的热量充分利用传导,提高热效率,为市场提供一种新型节能加热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容器主体1为一整体,其外园表面加工有定位搭子2,通水孔3,注水口端水平向园周延伸。容体套5外壁表面加工有出水口7,其内壁上部加工有通气孔8,下部加工有通水孔6,定位盲孔9,内壁上端缘向园周延伸做连接备量。把容体套5套装在容器主体1外部,定位搭子2对正盲孔9并推进到位,用管接头4把两件之通水孔3和6密封连通在一起,并保持两件同轴,把水嘴与出水口7密封连接,依次将两件上端缘延伸部份固定连接为一体,再把容体套5外壁上端旋压封口,其它同原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可以是,容器主体1为一整体,在主体1外园表面加工有定位搭子2,通水孔3,其上端缘水平向园周延伸,其内园表面上部紧密装一缩口套10使之成为一体,其它同上述。
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容器主体1的外园表面加工有通水孔2和沟糟3且为相间分布,相邻沟槽间为一导热带,并保持其整园的曲率半径,孔2周围有封水的密封带,导热环4紧密装在主体1的外园表面上使之成为一体,沟槽上端要高出导热环4的上端缘,其它同原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可以是,容器主体1的外园表面加工有沟槽3,相邻沟槽间为一导热带,并保持其整园的曲率半径,导热环4紧密装在主体1的外园表面上使之成为一体,其它同上述。
依据热气上升,冷气下降的原理和W/(m.K)导热系数的定义。如何能在单位时间内,保持单位表面传至另一表面的热量不减,(或减的很少)增加加热容器整体的热传导面积,是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的有效措施。本实用新型结构依据上述定理,对现有加热容器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较大改形。本实用新型的容器主体仍保留原形的一些特点,在主体的外园表面加工有定位搭子和通水孔,在其外部同轴套装一容体套,容体套外壁加工有出水口,内壁上部加工有通气孔,下部加工有通水孔和定位盲孔,套装后定位搭子插入定位盲孔内,用管接头通过两件的通水孔密封连通为一体,由于容体内壁直径大于容器主体的外径,因此两件之间形成一环形腔,依次把水嘴与出水口密封连接,把两件上端缘延伸部份固定连接为一体,再把容体套外壁上端旋压封口,其它按现有技术逐一安装到位。当对本实用新型注水加热时,火焰从容器主体底部顺畅进入环形腔,通过放气孔流入外部空间,此时环形腔的内环表面和外环表面均受热,其热传导面积较同类规格普通加热容器增加两倍多,因火势越靠近上部越弱,所以实际热效率约增加25%。(这是模拟试验的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是,容器主体的外园表面加工有通水孔和沟槽,在其外园表面紧密套装一导热环,孔周围形成一封水密封带,(也是导热环的导热带)沟槽形成封闭的沟槽通道,沟槽上端高于导热环端缘,当对本实用新型注水加热时,火焰从容器主体底部进入各个封闭的沟槽通道,通过通道上端口流入外部空间,此时通道周围均受热,其热传导面积较同类规格普通加热容器增加近80%。
本实用新型结构比较简单,工艺上可行,只是制造成本有所增加,但随之提供的产品因节能明显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给用户以回报,同时更为主要的是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1容器主体、2定位搭子、3通水孔、4管接头、5容体套、6通水孔、7出水口、8通气孔、9定位盲孔。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容器主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管接头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容体套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容器主体另一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以烧水壶为例,见附
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
壶身1为主体,其外园表面加工有定位搭子2,通水孔3,容体套5外壁加工有出水口7,内壁加工有通水孔6,放气孔8,定位盲孔9,容体套5套装在壶身1外部,定位搭子2装入盲孔9,管接头4密封连通两件通水口3、6为一体,水嘴与出水口7密封连接,两件上端缘延伸部份固定连接为一体,把容体套5外壁上端旋压封口。
实施例2以烧水壶为例,见附
图1、附图3、附图4、附图5。
壶身1为主体,其外园表面加工有定位搭子2,通水孔3,其内园表面上部紧密装一缩口套10使之成为一体,其余同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1容器主体、2通水孔、3沟槽、4导热环。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附图6的A-A剖面图。
附图8是容器主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附图8的A-A剖面图。

图10是导热环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容器主体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是附
图11的A-A剖面图。
实施例3以锅为例,见附图6、附图7、附图8、附图9、附
图10。
锅身1为主体,其外园表面加工有通水孔2、沟槽3,相邻沟槽间为一导热带,导热环4紧密装在锅身1的外园表面上使之成为一体。
实施例4以锅为例,见附图6、附图7、附
图10、附
图11、附
图12。
锅身1为主体,其外园表面加工有沟槽3,相邻沟槽间为一导热带,导热环4紧密装在锅身1的外园表面使之成为一体。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有双容体组合固定而形成一个环形腔(火焰通道)并连通两容体的节能加热容器,一个具有单容体与导热环固定结合而形成的多个封闭沟槽通道(火焰通道)。
2.按权利要求1的节能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主体1为一整体,在其外园表面加工有定位搭子2,通水孔3,注水口端缘水平向园周延伸。其另一特征在于容器主体1为一整体,在其外园表面加工有定位搭子2,通水孔3,注水口端缘水平向园周延伸,其内园表面上部紧密装一缩口套10使之成为一体。其特征在于容体套5外壁表面加工有出水口7,内壁上部加工有通气孔8,下部加工有道水孔6,定位盲孔9,内壁上端缘向园周延伸。其特征在于把容体套5同轴套装在主体1外部,定位搭子2置于定位盲孔9内,用管接头4通过通水孔3和6把两容体密封连通在一起,两容体上端缘延伸部分固定连接为一体。按权利要求1的节能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主体1的外园表面加工有通水孔2和沟槽3且为相间分布,相邻沟槽间为一导热带,并保持其整园的曲率半径,通水孔2周围有封水的密封带,其另一特征在于容器主体1的外园表面加工有沟槽3,相邻沟槽间为一导热带,并保持其整园的曲率半径,其特征在于导热环4的内径尺寸与主体1的外径尺寸相对应。其特征在于导热环4紧密装在主体1的外园表面上使之成为一体
3.按权利要求2的节能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水嘴与容体套5之出水口7密封连接为一体。而后将容体套5外壁上部旋压封口。按权利要求2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沟槽上端要高出导热环4的上端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活应用较普遍的节能加热容器,该容器的结构特点。本容器是由双容体组合固定而形成一个环形腔(火焰通道),即容器主体外部同轴套装一容体套,通过定位搭子和定位盲孔来定位,由管接头密封连通两容体,将两容体上端缘固定连接,容体套内壁上部加工有通气孔,外壁下部连接一水嘴,而后把外壁上部旋压封口。本容器的目的是炉具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有限热能,最大限度的增加容器的受热面积,以提高使用热效率。
文档编号A47J27/21GK2390520SQ99209938
公开日2000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19日
发明者张学理 申请人:张学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