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乘用挖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10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乘用挖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具体涉及一种电动乘用挖掘车。
背景技术
目前的各类儿童玩具大都采用仿真手段制作而成,如玩具挖掘车、玩具飞机等等,这些玩具在大体形状、结构和局部细节上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品都很相似,可培养儿童的识物能力,有利于儿童早期智力的开发。市场上现有的挖掘车虽然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但其挖掘动作不逼真,为提高产品的吸引力,有的玩具车产品围绕挖掘机构做进一步的改进,使其具有更加卓越、逼真的挖掘效果,有的产品则在车身形状和色彩上下功夫。但是这种玩具挖掘车的功能单一,均无乘坐的功能,而且操控不方便,导致其的可玩性和趣味性不高,容易使玩耍者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缺少乐趣,难以满足广大玩赏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易于实现,且具有乘坐功能、娱乐性高的电动乘用挖掘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乘用挖掘车,其包括车身、车盘、坐板、控制组件、可充电源模组、挖掘大臂机构、挖掘小臂机构和挖斗,所述车身活动设置在所述车盘上,所述挖掘大臂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车盘的首部,另一端与所述挖掘小臂机构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挖斗设置在该挖掘小臂机构的另一端上,所述可充电源模组设置在车身内,所述坐板设置在所述车身的尾部上表面,所述控制组件对应所述坐板的一侧位置设置在该车身上,并分别与所述可充电源模组、挖掘大臂机构和挖掘小臂机构电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车身包括底壳及一盖合在该底壳上的上壳。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壳的尾部设有一用来放置所述可充电源模组的电池腔,该电池腔的开口向上,所述坐板盖合在该开口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挖掘大臂机构包括大臂主体、栓轴、定位支撑柱、第一马达及第一传动轮组,所述定位支撑柱的下部固定在所述上壳上,上部设有圆形适配部,该圆形适配部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与所述栓轴相适配的轴孔,该圆形适配部的外缘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轮组相啮合的齿牙,所述大臂主体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定位支撑柱上部,并设有与所述轴孔相对应的枢转孔,所述栓轴穿过所述轴孔与枢转孔,且该栓轴的两端伸出所述上壳,并在所述底壳上设有与该栓轴相适配的枢转座,所述第一马达和第一传动轮组设置在所述大臂主体内,所述第一传动轮组一端与所述第一马达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另一端与所述圆形适配部上的齿牙相啮合。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传动轮组包括第一齿轮A、第一齿轮B、第一齿轮C和第一齿轮D,所述第一齿轮A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B和所述第一马达上的驱动齿轮相哨合,所述第一齿轮C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B和所述第一齿轮D相哨合,该第一齿轮D与所述圆形适配部上的齿牙相啮合。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挖掘小臂机构包括小臂本体、动力输出杆、第一摆杆、连杆、挖斗驱动杆、第二摆杆、偏心轮、第二马达及第二传动轮组,所述小臂本体一端铰接在所述大臂主体的另一端上,所述挖斗铰接在该小臂本体的另一端,所述偏心轮通过一转轴活动设置在所述大臂主体内,该偏心轮的外缘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传动轮组相啮合的齿牙,所述动力输出杆一端设置在该偏心轮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一摆杆的中部,该第一摆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大臂主体上,下端与所述连杆一端相铰接,该连杆的另一端从所述大臂主体内伸出,且与所述挖斗驱动杆的一端相铰接,该连杆近所述挖斗驱动杆的一侧位置通过一转轴活动设置在所述小臂本体上,该挖斗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杆的下端相铰接,该第二摆杆的上端通过连接架与所述挖斗相铰接,该第二摆杆近所述挖斗驱动杆的一侧位置通过一转轴活动设置在所述小臂本体上,所述第二马达和第二传动轮组设置在所述大臂主体内,所述第二传动轮组一端与所述第二马达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另一端与所述偏心轮上的齿牙相啮合。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传动轮组包括第二齿轮A、第二齿轮B、第二齿轮C和第二齿轮D,所述第二齿轮A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B和所述第二马达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C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B和所述第二齿轮D相啮合,该第二齿轮D与所述偏心轮上的齿牙相哨合。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有发音单元的控制电路板及分别与该控制电路板相连接的喇叭、总开关、大臂控制摇杆、小臂控制摇杆和声音控制摇杆,所述总开关、大臂控制摇杆、小臂控制摇杆和声音控制摇杆设置在所述上壳的外表面上,所述电路板和喇叭设置在所述上壳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车盘包括底盘及设置在该底盘上的车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设有坐板,儿童可以直接骑坐在车身上面,不仅方便儿童操控挖掘车,还能助力帮助儿童学步,富有乐趣,有效增强了玩具挖掘车的可玩性及趣味性,而且还能通过控制组件发出仿真声效果以及控制大、小臂升降和挖斗挖掘动作,仿真度高,生动有趣,增进活跃气氛,进一步提高了玩具挖掘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为玩耍者提供更多的乐趣,娱乐性高。另外可充电源模组可以是单独一个或者不可充电的干电池,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上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挖掘大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第一传动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第二传动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乘用挖掘车,其包括车身1、车盘2、坐板
3、控制组件4、可充电源模组5、挖掘大臂机构6、挖掘小臂机构7和挖斗8,所述车身I活动设置在所述车盘2上,所述挖掘大臂机构6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车盘2的首部,另一端与所述挖掘小臂机构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挖斗8设置在该挖掘小臂机构7的另一端上,所述可充电源模组5设置在车身I内,所述坐板3设置在所述车身I的尾部上表面,所述控制组件4对应所述坐板3的一侧位置设置在该车身I上,并分别与所述可充电源模组5、挖掘大臂机构6和挖掘小臂机构7电连接。所述车身I包括底壳11及一盖合在该底壳11上的上壳12。所述上壳12的尾部设有一用来放置所述可充电源模组5的电池腔,该电池腔的开口向上,所述坐板3盖合在该开口上。所述挖掘大臂机构6包括大臂主体61、栓轴62、定位支撑柱63、第一马达64及第一传动轮组65,所述定位支撑柱63的下部固定在所述上壳12上,上部设有圆形适配部631,该圆形适配部631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与所述栓轴62相适配的轴孔632,该圆形适配部631的外缘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轮组65相啮合的齿牙,所述大臂主体61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定位支撑柱63上部,并设有与所述轴孔632相对应的枢转孔,所述栓轴62穿过所述轴孔632与枢转孔,且该栓轴62的两端伸出所述上壳12,并在所述底壳11上设有与该栓轴62相适配的枢转座13,所述第一马达64和第一传动轮组65设置在所述大臂主体61内,所述第一传动轮组65 —端与所述第一马达64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另一端与所述圆形适配部631上的齿牙相啮合。参见图5,所述第一传动轮组65包括第一齿轮A651、第一齿轮B652、第一齿轮C653和第一齿轮D654,所述第一齿轮A651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B652和所述第一马达64上的驱动齿轮相哨合,所述第一齿轮C653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B652和所述第一齿轮D654相哨合,该第一齿轮D654与所述圆形适配部631上的齿牙相卩齿合。所述挖掘小臂机构7包括小臂本体71、动力输出杆72、第一摆杆73、连杆74、挖斗驱动杆75、第二摆杆76、偏心轮77、第二马达78及第二传动轮组79,所述小臂本体71 —端铰接在所述大臂主体61的另一端上,所述挖斗8铰接在该小臂本体71的另一端,所述偏心轮77通过一转轴活动设置在所述大臂主体61内,该偏心轮77的外缘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传动轮组79相啮合的齿牙,所述动力输出杆72 —端设置在该偏心轮77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一摆杆73的中部,该第一摆杆73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大臂主体61上,下端与所述连杆74一端相铰接,该连杆74的另一端从所述大臂主体61内伸出,且与所述挖斗驱动杆75的一端相铰接,该连杆74近所述挖斗驱动杆75的一侧位置通过一转轴活动设置在所述小臂本体71上,该挖斗驱动杆7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杆76的下端相铰接,该第二摆杆76的上端通过连接架80与所述挖斗8相铰接,该第二摆杆76近所述挖斗驱动杆75的一侧位置通过一转轴活动设置在所述小臂本体71上,所述第二马达78和第二传动轮组79设置在所述大臂主体61内,所述第二传动轮组79 —端与所述第二马达78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另一端与所述偏心轮77上的齿牙相啮合。参见图6,所述第二传动轮组79包括第二齿轮A791、第二齿轮B792、第二齿轮C793和第二齿轮D794,所述第二齿轮A791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B792和所述第二马达78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C793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B792和所述第二齿轮D794相啮合,该第二齿轮D794与所述偏心轮77上的齿牙相啮合。参见图2和图3,所述控制组件4包括设有发音单元的控制电路板41及分别与该控制电路板41相连接的喇叭42、总开关43、大臂控制摇杆44、小臂控制摇杆45和声音控制摇杆46,所述总开关43、大臂控制摇杆44、小臂控制摇杆45和声音控制摇杆46设置在所述上壳12的外表面上,所述电路板和喇叭42设置在所述上壳12内。所述车盘2包括底盘21及设置在该底盘21上的车轮22。使用过程中,所述可充电源模组5可以是单独一个或者不可充电的干电池,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玩耍时,由于设有坐板3,儿童可以直接骑坐在车身I上面,不仅方便儿童操控挖掘车,还能助力帮助儿童学步,富有乐趣,有效增强了玩具挖掘车的可玩性及趣味性,而且还能通过控制组件4发出仿真声效果以及控制大、小臂升降和挖斗8挖掘动作,仿真度高,生动有趣,增进活跃气氛,进一步提高了玩具挖掘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为玩耍者提供更多的乐趣,娱乐性高。如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它玩具,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乘用挖掘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车身、车盘、坐板、控制组件、可充电源模组、挖掘大臂机构、挖掘小臂机构和挖斗,所述车身活动设置在所述车盘上,所述挖掘大臂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车盘的首部,另一端与所述挖掘小臂机构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挖斗设置在该挖掘小臂机构的另一端上,所述可充电源模组设置在车身内,所述坐板设置在所述车身的尾部上表面,所述控制组件对应所述坐板的一侧位置设置在该车身上,并分别与所述可充电源模组、挖掘大臂机构和挖掘小臂机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乘用挖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底壳及一盖合在该底壳上的上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乘用挖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尾部设有一用来放置所述可充电源模组的电池腔,该电池腔的开口向上,所述坐板盖合在该开口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乘用挖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掘大臂机构包括大臂主体、栓轴、定位支撑柱、第一马达及第一传动轮组,所述定位支撑柱的下部固定在所述上壳上,上部设有圆形适配部,该圆形适配部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与所述栓轴相适配的轴孔,该圆形适配部的外缘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轮组相啮合的齿牙,所述大臂主体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定位支撑柱上部,并设有与所述轴孔相对应的枢转孔,所述栓轴穿过所述轴孔与枢转孔,且该栓轴的两端伸出所 述上壳,并在所述底壳上设有与该栓轴相适配的枢转座,所述第一马达和第一传动轮组设置在所述大臂主体内,所述第一传动轮组一端与所述第一马达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另一端与所述圆形适配部上的齿牙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乘用挖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组包括第一齿轮A、第一齿轮B、第一齿轮C和第一齿轮D,所述第一齿轮A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B和所述第一马达上的驱动齿轮相哨合,所述第一齿轮C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B和所述第一齿轮D相啮合,该第一齿轮D与所述圆形适配部上的齿牙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乘用挖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掘小臂机构包括小臂本体、动力输出杆、第一摆杆、连杆、挖斗驱动杆、第二摆杆、偏心轮、第二马达及第二传动轮组,所述小臂本体一端铰接在所述大臂主体的另一端上,所述挖斗铰接在该小臂本体的另一端,所述偏心轮通过一转轴活动设置在所述大臂主体内,该偏心轮的外缘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传动轮组相啮合的齿牙,所述动力输出杆一端设置在该偏心轮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一摆杆的中部,该第一摆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大臂主体上,下端与所述连杆一端相铰接,该连杆的另一端从所述大臂主体内伸出,且与所述挖斗驱动杆的一端相铰接,该连杆近所述挖斗驱动杆的一侧位置通过一转轴活动设置在所述小臂本体上,该挖斗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摆杆的下端相铰接,该第二摆杆的上端通过连接架与所述挖斗相铰接,该第二摆杆近所述挖斗驱动杆的一侧位置通过一转轴活动设置在所述小臂本体上,所述第二马达和第二传动轮组设置在所述大臂主体内,所述第二传动轮组一端与所述第二马达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另一端与所述偏心轮上的齿牙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乘用挖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组包括第二齿轮A、第二齿轮B、第二齿轮C和第二齿轮D,所述第二齿轮A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B和所述第二马达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C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B和所述第二齿轮D相啮合,该第二齿轮D与所述偏心轮上的齿牙相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乘用挖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有发音单元的控制电路板及分别与该控制电路板相连接的喇叭、总开关、大臂控制摇杆、小臂控制摇杆和声音控制摇杆,所述总开关、大臂控制摇杆、小臂控制摇杆和声音控制摇杆设置在所述上壳的外表面上,所述电路板和喇叭设置在所述上壳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乘用挖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盘包括底盘及设置在该底盘上的车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乘用挖掘车,其包括车身、车盘、坐板、控制组件、可充电源模组、挖掘大臂机构、挖掘小臂机构和挖斗;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设有坐板,儿童可以直接骑坐在车身上面,不仅方便儿童操控挖掘车,还能助力帮助儿童学步,富有乐趣,有效增强了玩具挖掘车的可玩性及趣味性,而且还能通过控制组件发出仿真声效果以及控制大、小臂升降和挖斗挖掘动作,仿真度高,生动有趣,增进活跃气氛,进一步提高了玩具挖掘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为玩耍者提供更多的乐趣,娱乐性高,另外可充电源模组可以是单独一个或者不可充电的干电池,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文档编号A63H17/26GK203032837SQ20122071691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4日
发明者刘淑清 申请人:刘淑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