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2490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携带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携带装置,适用携带一物体,并包含一夹持件及一提绳单元,夹持件界定出一容置空间,并包括二第一开口与二第二开口。提绳单元包括一第一提绳部及一第二提绳部。第一提绳部具有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第二提绳部并具有一第一段及第二段。通过提绳单元的第一提绳部及第二提绳部穿过该些第一开口及该些第二开口而活动地设于夹持件上,能调整该第一提绳部的第一段及第二段与第二提绳部的第一段及第二段的长度,使用者可依不同的实施例将手臂伸入任选该些第一段及相对应的第二段,而提携物体,并且方便腾出双手拿持其他物品,使用上相当便利。
【专利说明】携带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携带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方便用户携带物体携带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当消费者购买市面上贩卖冷热饮时,商家通常会在饮料杯的外周缘套设一呈中空状的携带装置,而消费者握持携带装置时,携带装置能提供避冷隔热之基本效果,并且商家为配合现行的法令,而不主动提供塑料袋装设饮料杯。因此,消费者在行走时,必须腾出一只手握持携带装置及饮料杯。然而,消费者有可能双手已经拿持其他物品,例如是雨伞、公文包等等,无法再腾出一只手握持携带装置及饮料杯,造成消费者使用上不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睛提供一种方便用户携带物体的携带装置,以改进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携带装置,适用携带一物体,并包含:
[0005]一夹持件,界定出一容置该物体的容置空间,该夹持件包括一形成于顶端且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上开口、二相间隔的第一开口,与二相间隔的第二开口,各该第一开口与各该对应的第二开口左右相间隔;及
[0006]一提绳单元,包括一第一提绳部及一第二提绳部。该第一提绳部穿过该些第一开口及该些第二开口而活动地设于该夹持件上,并具有一由该容置空间突伸于该些第一开口外的第一段,及一由该容置空间突伸于该些第二开口外的第二段。该第二提绳部穿过该些第一开口及该些第二开口而活动地设于该夹持件上,并具有一由该容置空间突伸于该些第一开口外的第一段,及一由该容置空间突伸于该些第二开口外的第二段,由此,调整该提绳单元的该第一提绳部的第一段及该第二段与该第二提绳部的第一段及该第二段的长度,使该夹持件夹持该物体。
[0007]较佳地,其中,该提绳单元的该第一提绳部的该第一段及该第二段受调整而抵顶于该夹持件的外表面,或该提绳单元的该第二提绳部的该第一段及该第二段受调整而抵顶于该夹持件的外表面,并使该夹持件贴靠该物体。
[0008]较佳地,其中,该提绳单元的该第一提绳部的该第一段及该第二提绳部的该第二段受调整而抵顶于该夹持件的外表面,或该提绳单元的该第二提绳部的该第一段及该第一提绳部的该第二段受调整而抵顶于该夹持件的外表面,并使该夹持件贴靠该物体。
[0009]较佳地,其中,该夹持件还包括一围绕壁,该些第一开口及该些第二开口分别形成于该围绕壁的两相反侧。
[0010]较佳地,其中,该夹持件还包括二个分别位于该物体的两相反侧的片体部,该些第一开口是形成于其中一片体部,该些第二开口是形成于其中另一片体部。
[0011]较佳地,其中,该夹持件还包括一沿该围绕壁环绕一周的折线,及多数条间隔自该折线且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至该围绕壁下周缘的预切线,相邻两预切线与该折线之间界定出一折片部。
[0012]较佳地,其中,该夹持件还具有一自该围绕壁周缘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翻折区,及一在该翻折区与该围绕壁之间的弯折线,该翻折区可相对该弯折线在一初始位置及一翻迭位置间翻动,在该初始位置时,该翻折区离开该围绕壁的内表面,定义该围绕壁的内表面的两相反侧距离为一第一内径;而在该翻迭位置时,则该翻折区翻转迭置于该围绕壁的内表面,并定义该翻折区的两相反侧距离为一第二内径,该第二内径小于该第一内径。
[0013]较佳地,其中,该夹持件为纸或软性材质所制成。
[0014]本发明的功效在于:通过该提绳单元的第一提绳部及第二提绳部穿过该些第一开口及该些第二开口而活动地设于该夹持件上,能调整该该第一提绳部的第一段及该第二段与该第二提绳部的第一段及该第二段的长度,使用者可依不同的实施例将手臂伸入任选该些第一段及相对应的该第二段,而提携该物体,并且方便腾出双手拿持其他物品,例如是雨伞、公文包等等,使用上相当便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携带装置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显示了与一物体组合关系;
[0016]图2是一说明该携带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17]图3是一对应图1的立体图;
[0018]图4是一说明该携带装置与该物体的使用方式的示意图;
[0019]图5是一说明该携带装置与该物体的使用方式的示意图,其中调整了第一提绳部及第二提绳部的长度;
[0020]图6是一说明该携带装置与物体的收纳方式的示意图;
[0021]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携带装置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
[0022]图8是一对应图7的侧视图;
[0023]图9是一说明该携带装置与一物体的使用方式的示意图;
[0024]图10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携带装置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
[0025]图11是一说明本发明携带装置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显示了与一物体组合关系;
[0026]图12是一说明该携带装置与该物体的使用方式的示意图;
[0027]图13是一说明本发明携带装置的一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8]图14是一说明一底壁的俯视图;
[0029]图15是一说明本发明携带装置的一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一翻折区在一初始位置;及
[0030]图16是一说明该翻折区在一翻迭位置的侧视图。
[0031]附图中主要符号说明:
[0032]I物体,2夹持件,21围绕壁,211容置空间,212折线,213预切线,214折片部,215翻折区,216弯折线,22上开口,23第一开口,24第二开口,25片体部,3提绳单元,31第一提绳部,311第一段,312第二段,32第二提绳部,321第一段,322第二段,Dl第一方向,IDl第一内径,ID2第二内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本发明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和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清楚地呈现。
[0034]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
[0035]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六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
[0036]下列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的附图,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0037]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发明携带装置的之第一较佳实施例,适用携带一物体1,该物体I可为一饮料容器、一柱体,或一锥体等,例如市面上所贩卖的盛装饮料的杯子、瓶体,在本实施例中物体I是以一杯子举例说明,该携带装置包含一夹持件2及一提绳单元3。
[0038]该夹持件2包括一界定出一容置该物体I的容置空间211的围绕壁21、一形成于顶端且连通该容置空间211的上开口 22,二前后相间隔的第一开口 23,与二前后相间隔的第二开口 24,各该第一开口 23与各该对应的第二开口 24左右相间隔。该夹持件2的外表面能具有任意图样,例如花纹、风景、名画、或为宣传广告,用以突显个人喜好或商家的风格及特色。在本实施例中,该二第一开口 23均设置于该夹持件2的左侧,该二第二开口 24均设置于该夹持件2的右侧。
[0039]在本实施例中,该夹持件2为纸制成,但也可由橡胶制成。由橡胶制成的该夹持件2,当该物体I的两相反侧的外径略大于该夹持件2的内表面的两相反侧的内径,还可利用橡胶的弹性伸缩套至该物体I表面。
[0040]该提绳单元3包括一第一提绳部31及一第二提绳部32。该第一提绳部31穿过该些第一开口 23及该些第二开口 24而活动地设于该夹持件2上,并具有一由该容置空间211突伸于该些第一开口 23外呈U形的第一段311,及一由该容置空间211突伸于该些第二开口 24外呈U形的第二段312。该第二提绳部32穿过该些第一开口 23及该些第二开口 24而活动地设于该夹持件2上,并具有一由该容置空间211突伸于该些第一开口 23外呈U形的第一段321,及一由该容置空间211突伸于该些第二开口 24外呈U形的第二段322。在本实施例中,该提绳单元3由单一绳体穿绕而成。也就是说,先将一绳体的线头由该夹持件2的外表面绕经其中之一的第一开口 23,经过该容置空间211,并由相对应的第二开口 24绕出来到该外表面。继而,来到该夹持件2的其中另一的第二开口 24,经过该容置空间211,并由相对应的第一开口 23绕出来到该外表面,此为缠绕一圈,也就是该第一提绳部31,接着,如前述方式再次缠绕一圈,也就是该第二提绳部32,其中,该些第一段31与该些第二段312的一部分会相互交叉,并且绳体的线头与线尾利用如车缝方式或者是绳结方式相接。因此,当该第一提绳部31的该第一段311及该第二段312长度减少时,第二提绳部32的该第一段321及该第二段322的长度会增加;相反地,该第二提绳部32的该第一段321及该第二段322的长度减少时,该第一提绳部31的该第一段311及该第二段312的长度会增加。
[0041]请参阅图3,当用户欲通过该携带装置拿持该物体I时,首先须将该夹持件2的容置空间211对准套至该物体1,此时,第一提绳部31的该第一段311及该第二段312及该第二提绳部32的该第一段321及该第二段322的长度是略为均分地穿设在夹持件2两相反侦U。请参阅图4,使用者可以直接将该些第一段311、321及该些第二段312、322往上提,使该些第一段311、321及该些第二段312、322斜向跨设在该夹持件2上方,也可以用手指头提着该物体I及该携带装置,或者是用户可依该物体I的高度调整适该些第一段311、321及该些第二段312、322的长度。
[0042]请参阅图5,更详细地说,若要伸长该第二提绳部32的该第一段321及该第二段322的长度,可向外拉动该第二提绳部32的该第一段321及该第二段322,使得该第一提绳部31的该第一段311及该第二段312向内缩入,而抵于该夹持件2的外表面,使该夹持件2的内表面贴靠该物体I。最后,使第二提绳部32的该第一段321及该第二段322斜向跨设在该夹持件2上方,相较于图4的调整该些第一段311、321及该些第二段312、322的方式有较长的长度,使用者可将手臂穿入该第二提绳部32的该第一段321及该第二段322,而提携该物体1,并且方便腾出双手拿持其他物品,例如是雨伞、公文包等等,使用上相当便利,不仅如此还可将该第二提绳部32的该第一段321及该第二段322,吊挂在机车踏板处的挂钩上,方便骑乘机车携带该物体I。然则不以此为限,也可为以伸长该第一提绳部31的该第一段311及该第二段312的长度,使得该第二提绳部32的该第一段321及该第二段322向内缩入,而抵于该夹持件2的外表面。
[0043]请参阅图2与图3,此外,当用户将携带装置套入该物体I时,而通过穿设在该夹持件2的该容置空间211的绳体,还可以增加与该物体I的摩擦力,强化了与该物体I的稳定性。
[0044]请参阅图3与图6,当使用者欲收纳该携带装置时,须将第一提绳部31的该第一段311及该第二段312及该第二提绳部32的该第一段321及该第二段322拉动至长度略为均分穿设在该夹持件2的外表面的两相反侧,将该些该些第一段311、321由左侧向右侧卷绕于该夹持件2的外表面,再将该些第二段312、322由右侧向左侧卷绕于该夹持件2的外表面,当然,卷绕的顺序也可对换,最后如图6所示,不但不占用其他的额外的空间,且相当整齐有序易于收纳。
[0045]请参阅图7与图8,为本发明携带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差异处为该提绳单元3由单一绳体改为二条绳体,也就是该第一提绳部31与该第二提绳部32上下相间隔。换言之,该第一提绳部31环绕该夹持件2 —周而成,绕设的方式先将其中一绳体的线头由该夹持件2的外表面绕经其中之一的该第一开口 23,经过位在该容置空间211,并由该第二开口 24绕出来到该外表面,继而,来到该夹持件2的其中另一的第二开口 24,经过位在该容置空间211,并由相对应该第一开口 23绕出来到该外表面,并且绳体的线头与线尾利用如车缝方式或者是绳结方式相接。该第二提绳部32由另一绳体环绕该夹持件2 —周而成,同理,绕设的方式也与上述方式相同。当该第一提绳部31的第一段311突伸于该些第一开口 23外的长度增加,则该第二段312突伸于该些第二开口 24外的长度减少;相反地,该第一提绳部31的第一段311突伸于所述第一开口 23外的长度减少,则该第二段312突伸于所述第二开口 24外的长度增加。同理,该第二提绳部32亦同。
[0046]请参阅图9,本较佳实施例的操作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略有不同,是伸长该提绳单元3的该第二提绳部32的该第一段321及该第一提绳部31的该第二段312的长度,使该提绳单元3的该第一提绳部31的该第一段311及该第二提绳部32的该第二段322向内缩入,而抵顶于该夹持件2的外表面,并使该夹持件2贴靠该物体I。然则不以此为限,也可为以伸长该提绳单元3的该第一提绳部31的该第一段311及该第二提绳部32的该第二段322的长度,使得该第二提绳部32的该第一段321及该第一提绳部31的该第二段312的长度,而抵于该夹持件2的外表面。
[0047]请参阅图10,为本发明携带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与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差异处为该提绳单元3的二条绳体并非环绕整体的该夹持件,仅是呈U形地环绕部分该夹持件的外表面。也就是说,由该第一提绳部31的第一段311是呈U形地突伸于该些第一开口 23外,且相对应第二段312是在该些第二开口 24两端分别形成一绳结以抵接,换言之,该二绳结的直径分别大于该些第二开口的宽度;同理,由该第二提绳部32的第二段322其中之一是呈U形地突伸于该些第二开口 24外,且相对应该第一段311是在该些第一开口 23两端分别形成一绳结以抵接,换言之,该二绳结的直径分别大于该些第一开口 23的宽度。可以调整绳结的打结处用以调整相对应的该第一提绳部31的第一段311的长度及该第二提绳部32的第二段322的长度。
[0048]本较佳实施例的操作方式,类似如图5所示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携带装置,在此不再说明。
[0049]请参阅图11与图12,为本发明携带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为该夹持件2的型态略有所差异。该夹持件2还包括二彼此相间隔且分别位于该物体I的两相反侧的片体部25,而非如第一实施例的该围绕壁21 (见图1)。该二片体部25共同界定出该内表面及该外表面,该些第一开口 23是形成于其中一片体部25,该些第二开口 24是形成于其中另一片体部25。
[0050]本较佳实施例的操作方式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主要差异让该第一提绳部31的该第一段311及该第二段312分别抵顶该外表面的两相对侧,也就是二片体部25相互靠近而夹持该物体1,使该夹持单元的内表面贴靠该物体1,此时,使用者就可以提携该物体
I。相反地,通过松开该提绳单元3,让该第一提绳部31的该第一段311及该第二段312离开该外表面,使该二片体部25相互远离而释放该物体I。
[0051]本实施例可用来夹持例如有把手的茶杯(图未示),把手可夹在该二片体部25间;另外其他较不规则的物体1,也可以以此产生较佳的夹持效果。
[0052]请参阅图13与图14,本发明携带装置的第五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差异处为一沿该围绕壁21环绕一周的折线212,及多数条间隔自该折线212且沿一第一方向Dl延伸至该围绕壁21下周缘的预切线213,相邻两预切线213与该折线212之间界定出一折片部214,使用者可沿着该些折片部214折合,而组合形成一相反于上开口22的底壁,使该夹持件2的内表面与底壁共同界定出一容置该物体I (见图1)的置物空间(图未示),可以容置该物体1,当不容纳该物体I时,还可以容纳其他物品(图未示),例如回形针、别针等,相当实用。
[0053]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通过该些折片部214折合,而组合形成一底壁,但不以此为限,该夹持件2还包括一自该围绕壁21下周缘向内水平延伸的底壁(图未示),该底壁及该围绕壁21也可一体成型制造。
[0054]请参阅图15与图16,本发明携带装置的第六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差异处为该夹持件2还具有一自该围绕壁21下周缘沿一第一方向Dl延伸的翻折区215,及一在该翻折区215与该围绕壁21之间的弯折线216。在本实施例中,制成该夹持件2材质为纸或是软性材质,该软性材质可为硅胶、橡胶、热可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TPU)。
[0055]该翻折区215可相对该弯折线216在一初始位置及一翻迭位置间翻动,在该初始位置时,该翻折区215离开该围绕壁21的内表面,定义该围绕壁21的内表面的两相反侧距离为一第一内径ID1。也就是说于该初始位置可以是该翻折区215与该围绕壁21位于同一环圈,甚至该翻折区215有可能贴平该围绕壁21的外表面(图未示)。而在该翻迭位置时,则该翻折区215向内翻转迭置于该围绕壁21的内表面,并定义该翻折区215的两相反侧距离为一第二内径ID2,该第二内径ID2小于该第一内径ID1。
[0056]由于该物体I (见图1)的两相反侧间的外径可能远小于该围绕壁21的第一内径ID1,通过该翻折区215翻转迭置于该围绕壁21的内表面,使得该物体I的外径略小于该第二内径ID2,进而该夹持件2能夹持该物体1,不易晃动。而且,该翻折区215可再向外翻转回初始位置。由此,使用者可依据该物体I的外径选用该翻折区215位于初始位置或翻迭位置。
[0057]虽然本实施例的翻折区215是自该围绕壁21下周缘沿该第一方向Dl延伸,然则不以此为限,翻折区215也可是自该围绕壁21上周缘沿该第一方向Dl延伸,仍可据以实施。
[0058]综上所述,本发明携带装置,通过该提绳单元3的第一提绳部31及第二提绳部32穿过该些第一开口 23及该些第二开口 24而活动地设于该夹持件2上,能调整该该第一提绳部31的第一段311及该第二段312与该第二提绳部32的第一段321及该第二段322的长度,使用者可依不同的实施例将手臂伸入任选该些第一段311、321及相对应的该第二段312、322,而提携该物体1,并且方便腾出双手拿持其他物品,例如是雨伞、公文包等等,使用上相当便利,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0059]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携带装置,适用携带一物体,并包含: 一夹持件,界定出一容置该物体的容置空间,该夹持件包括一形成于顶端且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上开口、二相间隔的第一开口,与二相间隔的第二开口,各该第一开口与各该对应的第二开口左右相间隔;及 一提绳单元,包括 一第一提绳部,穿过该些第一开口及该些第二开口而活动地设于该夹持件上,并具有一由该容置空间突伸于该些第一开口外的第一段,及一由该容置空间突伸于该些第二开口外的第二段,及 一第二提绳部,穿过该些第一开口及该些第二开口而活动地设于该夹持件上,并具有一由该容置空间突伸于该些第一开口外的第一段,及一由该容置空间突伸于该些第二开口外的第二段,调整该提绳单元的该第一提绳部的第一段及该第二段与该第二提绳部的第一段及该第二段的长度,使该夹持件夹持该物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装置,其中,该提绳单元的该第一提绳部的该第一段及该第二段受调整而抵顶于该夹持件的外表面,或该提绳单元的该第二提绳部的该第一段及该第二段受调整而抵顶于该夹持件的外表面,并使该夹持件贴靠该物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装置,其中,该提绳单元的该第一提绳部的该第一段及该第二提绳部的该第二段受调整而抵顶于该夹持件的外表面,或该提绳单元的该第二提绳部的该第一段及该第一提绳部的该第二段受调整而抵顶于该夹持件的外表面,并使该夹持件贴靠该物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装置,其中,该夹持件还包括一围绕壁,该些第一开口及该些第二开口分别形成于该围绕壁的两相反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装置,其中,该夹持件还包括二个分别位于该物体的两相反侧的片体部,该些第一开口是形成于其中一片体部,该些第二开口是形成于其中另一片体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携带装置,其中,该夹持件包括一沿该围绕壁环绕一周的折线,及多数条间隔自该折线且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至该围绕壁下周缘的预切线,相邻两预切线与该折线之间界定出一折片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携带装置,其中,该夹持件具有一自该围绕壁周缘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翻折区,及一在该翻折区与该围绕壁之间的弯折线,该翻折区可相对该弯折线在一初始位置及一翻迭位置间翻动,在该初始位置时,该翻折区离开该围绕壁的内表面,定义该围绕壁的内表面的两相反侧距离为一第一内径;而在该翻迭位置时,则该翻折区翻转迭置于该围绕壁的内表面,并定义该翻折区的两相反侧距离为一第二内径,该第二内径小于该第一内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携带装置,其中,该夹持件为纸或软性材质所制成。
【文档编号】A45F5/10GK104172726SQ201410208419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4日
【发明者】黄振正, 黄柏豪, 黄柏翰 申请人:黄振正, 黄柏豪, 黄柏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