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踝功能恢复及健身运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09098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足踝功能恢复及健身运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足踝功能恢复及健身运动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患者执行足踝部主动运动的程度和效果参差不齐,不利于DVT预防的缺点,提供一种足踝功能恢复及健身运动装置,包括:脚踏运动板、主动轴、滑动套装在主动轴两端的飞轮、滑动套装在主动轴两端的飞轮阻尼装置和支架,脚踏运动板与主动轴固定连接,主动轴滚动支撑在支架上,飞轮内圆上设置有棘齿,主动轴与飞轮内圆对应位置固体设置有棘爪套,棘爪套上设置有棘爪,棘爪与飞轮内圆上的棘齿啮合,主动轴两端的飞轮上的棘齿及棘爪套上的棘爪为反向设置,飞轮上设置有增加飞轮转动阻力的飞轮阻尼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动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骨科手术后的恢复。
【专利说明】—种足踝功能恢复及健身运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康复器材,尤其涉及一种足踝功能恢复及健身运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形成是骨折创伤、骨科大手术、长时间坐卧职工和老年人常见的并发症,既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在临床上,只有10%-17%的DVT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局部深处触痛和足背屈性疼痛。但血栓一旦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栓塞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绝大多数病例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因此,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胜于治疗,是骨科术后患者护理的重点。足踝部的主动运动可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术后早期开始足踝部主动运动,是DVT预防的基础和主要的手段。但在临床实施中发现:骨科术后患者由于疼痛等原因实施足踝部主动运动的依从性差;足踝部主动运动缺乏定量标准和手段,不能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不同手术后区别活动强度;医护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而难以实施有效的指导和健康教育。以上原因导致患者执行足踝部主动运动的程度和效果参差不齐,难以有效评价。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患者执行足踝部主动运动的程度和效果参差不齐,不利于DVT预防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足踝功能恢复及健身运动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足踝功能恢复及健身运动装置,该运动装置包括:脚踏运动板、主动轴、滑动套装在主动轴两端的飞轮、滑动套装在主动轴两端的飞轮阻尼装置和支架,所述的脚踏运动板与主动轴固定连接,主动轴滚动支撑在支架上,所述的飞轮内圆上设置有棘齿,主动轴与飞轮内圆对应位置固体设置有棘爪套,棘爪套上设置有棘爪,棘爪与飞轮内圆上的棘齿啮合,所述的主动轴两端的飞轮上的棘齿及棘爪套上的棘爪为反向设置,飞轮上设置有增加飞轮转动阻力的飞轮阻尼装置,飞轮阻尼装置与支架固定连接。
[0005]所述的飞轮阻尼装置为磁力阻尼装置,磁力阻尼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由一组环形放置的磁铁组成的内圈磁铁组、由一组环形放置的磁铁组成的外圈磁铁组和转子,内圈磁铁组和外圈磁铁组同心设置,内圈磁铁组与外圈磁铁组的磁极相反,内圈磁铁组固定在上壳体上,外圈磁铁组固定在下壳体上,转子设置在内圈磁铁组和外圈磁铁组之间,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上壳体与支架固定连接,飞轮的外圆与转子内壁接触。
[0006]所述的磁力阻尼装置的上壳体与下壳体形成可相对转动的结构。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运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机理,通过器械辅助患者进行足踝部主动运动。当患者主动运动踩压脚踏运动板时,主动轴带动飞轮转动,磁力阻尼装置产生的阻力通过飞轮、脚踏运动板作用于患者使其股三头肌收缩变短,胫前肌放松伸长,血液和淋巴液受挤压回流,踩到一定程度后患者反方向踩压脚踏运动板,脚踏运动板弹回,放松足部,可以避免胫前肌疲劳。通过相对旋转磁力阻尼装置的上壳体与下壳体,改变内圈磁铁组和外圈磁铁组之间的磁力,对飞轮产生不同大小的阻力,即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不同手术后提供区别活动强度,又可在运动时确定患者使用的力度。足踝功能恢复及健身运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动效果好等优点,有效的降低了 DVT的发生率。
[000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0011]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0012]图4为图1的C-C剖视图。
[0013]图5为图1的D-D剖视图。
[001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0015]附图中,I为支架、2为飞轮阻尼装置、2-1为上壳体、2-2为下壳体、2-3为转子、2-4为外圈磁铁组、2-5为内圈磁铁组、3为脚踏运动板、4为主动轴、4-1为棘爪、4-2为棘爪套、5为飞轮、6为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附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足踝功能恢复及健身运动装置,该运动装置包括:脚踏运动板3、主动轴4、滑动套装在主动轴4两端的飞轮5、滑动套装在主动轴4两端的飞轮阻尼装置2和支架I。本实施例优选的飞轮阻尼装置2为磁力阻尼装置,磁力阻尼装置包括上壳体2-1、下壳体2-2、由一组环形放置的磁铁组成的内圈磁铁组2-5、由一组环形放置的磁铁组成的外圈磁铁组2-4和转子2-3。内圈磁铁组2-5和外圈磁铁组2-4同心设置,内圈磁铁组2-5与外圈磁铁组2-4的磁极相反,因为异极相吸,内圈磁铁组2-5与外圈磁铁组2-4之间产生磁力。内圈磁铁组2-5固定在上壳体2-1上,夕卜圈磁铁组2-4固定在下壳体2-2上。转子2-3为环形结构,转子2-3设置在内圈磁铁组2-5和外圈磁铁组2_4之间,内圈磁铁组2-5与外圈磁铁组2-4之间产生的磁力阻碍转子2-3转动。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连接,为了方便调节内圈磁铁组2-5与外圈磁铁组2-4之间的磁力大小,本实施例优选的磁力阻尼装置的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形成可相对转动的结构,通过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的相对旋转,改变内圈磁铁组2-5与外圈磁铁组2-4之间的实际相对面积,以改变内圈磁铁组2-5与外圈磁铁组2-4之间的磁力大小。脚踏运动板3与主动轴4固定连接,为了更好的进行足踝运动,脚踏运动板3的中心线可高于主动轴4的中心线,便于足踝直接对主动轴4作用。主动轴4滚动支撑在支架I上。飞轮5内圆上设置有棘齿,主动轴4与飞轮5内圆对应位置固体设置有棘爪套4-2,棘爪套4-2上设置有棘爪4-1,棘爪4-1与飞轮5内圆上的棘齿啮合。主动轴4两端的飞轮5上的棘齿及棘爪套4-2上的棘爪4-1为反向设置,飞轮5上设置有增加飞轮5转动阻力的飞轮阻尼装置2,飞轮5的外圆与飞轮阻尼装置2的转子2-3内壁接触。飞轮阻尼装置2的上壳体2-1与支架I固定连接。
[0017]采用这种设计,当患者前脚掌踩压脚踏运动板3时,主动轴4带动两侧的棘爪套4-2转动,但只有一侧的棘爪套4-2上的棘爪4-1会带动飞轮5转动,另一侧的飞轮5不转动。转动的飞轮5带动相接触的飞轮阻尼装置2的转子2-3转动,由于转子2-3受到内圈磁铁组2-5与外圈磁铁组2-4之间磁力的作用,患者必须用力踩压脚踏运动板3才能使转子2-3转动,达到锻炼的目的。同理,当患者后脚掌踩压脚踏运动板3时,另一侧的飞轮5开始发挥作用,使患者的足踝运动充分。
[0018]对骨科大手术后患者术后麻醉作用消失以前、术后疼痛较重、患者体力较差时,可采用踝关节的被动运动来辅助改善下肢静脉回流,然后逐渐过渡到鼓励患者主动屈伸踝关节并最终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足踝功能恢复及健身运动装置进行足踝的主动运动锻炼,最大限度促进静脉回流,避免血流滞缓,达到预防下肢DVT形成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足踝功能恢复及健身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动装置包括:脚踏运动板(3)、主动轴(4)、滑动套装在主动轴(4)两端的飞轮(5)、滑动套装在主动轴(4)两端的飞轮阻尼装置(2)和支架(1),所述的脚踏运动板(3)与主动轴(4)固定连接,主动轴(4)滚动支撑在支架(I)上,所述的飞轮(5)内圆上设置有棘齿,主动轴(4)与飞轮(5)内圆对应位置固体设置有棘爪套(4-2),棘爪套(4-2)上设置有棘爪(4-1),棘爪(4-1)与飞轮(5)内圆上的棘齿啮合,所述的主动轴(4 )两端的飞轮(5 )上的棘齿及棘爪套(4-2 )上的棘爪(4-1)为反向设置,飞轮(5)上设置有增加飞轮(5)转动阻力的飞轮阻尼装置(2),飞轮阻尼装置(2)与支架(I)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踝功能恢复及健身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飞轮阻尼装置(2)为磁力阻尼装置,磁力阻尼装置包括上壳体(2-1)、下壳体(2-2)、由一组环形放置的磁铁组成的内圈磁铁组(2-5)、由一组环形放置的磁铁组成的外圈磁铁组(2-4)和转子(2-3),内圈磁铁组(2-5)和外圈磁铁组(2-4)同心设置,内圈磁铁组(2-5)与外圈磁铁组(2-4)的磁极相反,内圈磁铁组(2-5)固定在上壳体(2-1)上,外圈磁铁组(2-4)固定在下壳体(2-2 )上,转子(2-3 )设置在内圈磁铁组(2-5 )和外圈磁铁组(2-4)之间,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连接,上壳体(2-1)与支架(I)固定连接,飞轮(5)的外圆与转子(2-3)内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足踝功能恢复及健身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力阻尼装置的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形成可相对转动的结构。
【文档编号】A63B23/10GK203935553SQ201420299256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7日
【发明者】马克 申请人:马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