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703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运动器械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



背景技术:

单板滑雪与冲浪的运动原理非常相似,都是利用运动者的下肢进行控制。因此,两者在优点和局限性方面也大体类似。以单板滑雪为例,滑雪者的双脚固定在一个环氧玻璃纤维板上,利用重力从滑雪场或特别建造的管道上滑下。单板滑雪的原理就是在滑下的时候,滑雪者需采用站立姿势,身体与雪具之间通过雪鞋接触固定,双脚通过固定器安全地固定在滑板上。主要依靠下肢运动控制滑板以及滑雪者自身的行进姿态,保持运动平衡。

本发明人在公开号为“CN105521596A”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动平衡多人协同双板滑行设备”,该动平衡多人协同双板滑行设备能够解决目前滑行设备无法多人协同操作的问题,大幅增加了滑行运动的趣味性、竞技性和运动艺术表现力。但是,该发明的滑行设备通过控制传导杆和控制把手来实现多种技术动作,操作人员只是把脚放置在该发明的滑行设备上,影响了操作人员滑行的乐趣以及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该发明的滑行设备还有结构复杂和操控不灵活等问题。另一方面,在高速滑行过程中,操作人员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导致操作人员之间行动意图很难达成一致,严重地降低了操作人员之间的默契程度以及限制了操作人员技术的发挥和滑行的乐趣。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型多人协同滑行设备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人协同双板滑行设备不仅结构复杂而且限制操作人员自由发挥以及在高速滑行中操作人员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平衡多人滑行设备,该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包括第一滑行部件、第二滑行部件、联动组件和信息传导扶手组件,所述第一滑行部件和所述第二滑行部件分别与所述联动组件的两端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滑行部件和所述第二滑行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联动组件多维度地转动,所述信息传导扶手组件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联动组件,所述信息传导扶手组件用于操作人员之间传递信息。

在上述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联动组件包括横连杆,所述横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行部件和所述第二滑行部件连接,使所述第一滑行部件和所述第二滑行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联动组件周向旋转以及向内和向外摆动。

在上述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行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横连杆的第一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行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横连杆的第二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两端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两端的相对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横连杆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转动轴线,并且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的相对转动范围。

在上述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信息传导扶手组件包括扶手支架、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所述扶手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横连杆连接,所述第一扶手与所述第二扶手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扶手支架的另一端的两侧。

在上述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扶手支架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连接在所述扶手支架的两侧的固定板,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通过枢转轴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扶手与所述第二扶手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固定板,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使得当所述第一扶手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扶手沿对称的方向转动,从而方便操作人员之间传递信息。

在上述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信息传导扶手组件还包括信息传导件和定位销,所述信息传导件设置有条形开口,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条形开口与所述第一扶手和/或所述第二扶手的内侧固定连接,从而使所述信息传导件与所述第一扶手和所述第二扶手滑动地连接;当所述信息传导件的一端移动之后,所述信息传导件的另一端能够被牵引,从而在所述第一扶手和所述第二扶手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传递动作信号。

在上述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信息传导件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限位块和连接件,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手柄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扶手和所述第二扶手的内部,所述定位销与所述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滑动地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有中心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限位块的中心孔并且连接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当所述第一手柄或所述第二手柄移动之后,所述第二手柄或第一手柄能够被拉动,从而在所述第一扶手和所述第二扶手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传递动作信号。

在上述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信息传导件还包括第一复位部件、第二复位部件和固设在所述固定板两端的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复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定位块之间;所述第二复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第二定位块之间,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复位部件和所述第二复位部件与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连接,所述第一复位部件和所述第二复位部件能够使所述第一手柄和/或所述第二手柄被拉动并放松后及时恢复到初始的位置。

在上述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扶手支架还包括支架、旋转器和支撑杆,所述支架与所述固定板固定地连接,所述旋转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枢转地连接,能够使所述支架和所述信息传导扶手组件相对于所述旋转器转动,所述旋转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杆转动地连接,用于使所述信息传导扶手组件能够在所述支撑杆的轴向方向上转动,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横连杆连接。

在上述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能够限制所述支架相对于所述旋转器的转动角度;所述旋转器和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三挡块,所述第三挡块能够限制所述支撑杆相对于所述旋转器的转动角度。

在上述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行部件和所述第二滑行部件设置有固定器和旋转机构,所述固定器通过所述旋转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行部件和所述第二滑行部件上,用于固定操作人员的双脚,所述旋转机构能够使操作人员站到所述固定器上时脚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行部件和/或所述第二滑行部件任意旋转;并且/或者在上述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横连杆设置为弧形并且所述横连杆的两端或其中一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或者在上述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滑行部件包括滑雪板、冲浪板、滑沙板、滑草部件、冰刀或滑轮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能够实现多人操作同一设备并且结构简单。同时,由于所述滑板能够相对于所述联动组件多维度转动,可以使每个操作人员做出技术动作时不受限制,能够根据自己的个人技术与习惯充分体验滑雪的乐趣。另一方面,为了解决操作人员在高速滑行中彼此之间不能沟通的问题,本发明还设置有信息扶手传导组件,所述信息扶手传导组件能够使操作人员快速地理解对方的行动意图并且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技术动作,从而大幅度地增加了操作人员之间的默契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左倾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雪设备的立刃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尽管下文是结合滑雪装置来描述的,但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显然可以应用于轮滑装置、滑草装置、滑沙装置、划水装置以及滑冰装置等其他滑行装置。这种改变没有超出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因此也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两侧”、“两端”、“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阅图1,该图是本发明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立体图。所述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包括第一滑行部件1、第二滑行部件2、联动组件(图中未整体标示)和信息传导扶手组件7,所述第一滑行部件1和所述第二滑行部件2分别与所述联动组件的两端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滑行部件1和所述第二滑行部件2能够相对于所述联动组件多维度转动,所述信息传导扶手组件7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联动组件,所述信息传导扶手组件7用于操作人员之间传递信息。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行部件1和所述第二滑行部件2是滑雪板。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场地的不同,将所述滑行部件更换成滑轮、冲浪板、滑草履带、冰刀、滑沙板以及划水板等其他滑行部件。

接下来参阅图2并继续参阅图1,图2是本发明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局部放大图。因为所述第一滑行部件1与所述第二滑行部件2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联动组件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滑行部件1和所述第二滑行部件2与所述联动组件的两端的连接方式相同,因此以附图1左侧的第一滑行部件1与所述联动组件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横连杆3、转动件4、连接块5和壳体6,所述转动件4的一端插入到所述壳体6中并通过固定销(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4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5与所述横连杆3枢转地连接,所述转动件4的两端能够进行相对转动,所述壳体6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一滑行部件1,所述转动件4的两端的相对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横连杆3相对于所述转动件4的两端的转动轴线。优选地,所述转动件4可以采用锥形轴承,所述连接块5与所述壳体6分别与所述锥形轴承的内外圈固定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滑行组件1能够沿所述联动组件周向转动。另一方面,可以在所述转动件4上设置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能够彼此配合来限制所述第一滑行部件1和第二滑行部件2的旋转角度,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当操作人员控制所述滑行设备转向或者作其他技术动作时,不会因为所述滑行部件旋转过大不能及时调整姿态而失去重心。另外,在一些颠簸的场地,坑洼处或者凸起处都会导致所述滑行部件发生旋转,操作人员调整不及时就会发生侧翻事故,通过限制所述滑行部件的旋转范围,能够更好地保护操作人员。

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第一滑行部件1和所述第一滑行部件2分别设置有两个固定器11,所述固定器11与所述第一滑行部件1和所述第二滑行部件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器11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固定操作人员的双脚。具体地,所述固定器11设置有旋转机构12,使得当操作人员站到所述固定器11上时脚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行部件1和/或所述第二滑行部件2任意旋转。所述第一滑行部件1与所述第二滑行部件2分别设置有两条支架13,所述支架13倾斜地与所述壳体6和固定器11固定地连接。优选地,所述横连杆3采用弓形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降低了联动组件的整体高度,增加了操作人员的舒适度,降低了设备的重量。同时,弓形设计具有减震作用,可以使设备在高速滑行中更加稳定。另一方面,所述横连杆3设置有弹性部31,使两个所述滑行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加稳定,缓冲了作用力。优选地,为了使所述多人协同滑行设备方便携带,所述固定销可拆卸地与所述旋转组件和壳体6连接,需要存放或运输时拆下所述固定销更加便于携带。

接下来请参阅图3,该图是本发明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局部放大图。所述信息传导扶手组件7包括第一扶手71、第二扶手72和扶手支架76,所述扶手支架76的一端与所述横连杆3连接,所述第一扶手71与所述第二扶手72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扶手支架76的另一端的两侧。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扶手71与所述第二扶手72可以设置成U型,虽然附图是以U型为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的,但很明显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替代。所述第一扶手71与所述第二扶手72的两端相接合并且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扶手支架76的顶端的两侧,所述扶手支架76的底端与所述横连杆3连接,所述扶手支架76与所述横连杆3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固定连接或者枢转地连接,当所述扶手支架76与所述横连杆3固定地连接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所述扶手支架维持自身平衡并且在所述扶手支架的帮助下能够很快地恢复重心以免摔伤;当所述扶手支架76与所述横连杆3枢转地连接时,相较于所述扶手支架76与所述横连杆3固定地连接,所述扶手支架不再限制操作人员发挥,通过操作人员之间默契的配合能够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做出高难度技术动作。具体地,所述扶手支架76上设置有第一齿轮73、第二齿轮74和连接在所述扶手支架的两侧的固定板761,所述第一齿轮73和所述第二齿轮74通过枢转轴75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固定板761,所述第一扶手71与所述第二扶手72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齿轮73与所述第二齿轮74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固定板761,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齿轮73与所述第二齿轮74相互啮合,使得当所述第一扶手71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扶手72沿相同的方向转动(例如同时向上或向下),从而方便操作人员之间传递信息。优选地,可以将所述第一齿轮73和所述第二齿轮74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扶手71和所述第二扶手72的一侧,两根枢转轴75穿过所述第一齿轮73和所述第二齿轮74的中心孔(图中未示出)与所述第一齿轮73和所述第二齿轮74枢转地连接,同时,所述枢转轴75穿过所述固定板761并且与所述固定板761固定地连接。如图3所示,为了使所述滑行设备结构简单,在所述第一扶手71和所述第二扶手72接合的另一端不设置齿轮,选择将所述第一扶手71和所述第二扶手72的端部加工成弧形,同样通过枢转轴75与所述固定板761枢转地连接。

继续参阅图3,所述信息传导扶手组件7还包括信息传导件(图中未整体示出),所述信息传导件包括第一手柄711、第二手柄712、定位销713和连接件714,优选地,所述第一手柄711与所述第二手柄712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扶手71和所述第二扶手72的内部,所述第一手柄711和所述第二手柄712的两侧设置有条形开口(图中未标附图标记),所述定位销713穿过所述条形开口,使所述第一手柄711和所述第二手柄712与所述第一扶手71和所述第二扶手72滑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板761上设置有限位块715,所述限位块715设置有中心孔(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件714穿过所述中心孔并且连接所述第一手柄711和所述第二手柄712。从而,当所述第一手柄711或所述第二手柄712拉动之后,所述第二手柄712或第一手柄711能够被拉动,从而在所述第一扶手71和所述第二扶手72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传递动作信号。优选地,所述连接件714采用弹性绳索制作而成,这样选择的目的在于,当操作人员发出信号,所述第一扶手71和所述第二扶手72同步转动之后,所述连接件714不但可以保证所述第一手柄711和所述第二手柄712同步转动,还可以对所述第一扶手71和所述第二扶手72起到复位的作用。

继续参阅图3,所述信息传导件还包括第一复位部件716、第二复位部件717和固定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板761两端的第一定位块718和第二定位块719,具体地,所述第一复位部件716的两端分别固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手柄711和第一定位块718;所述第二复位部件717的两端分别固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手柄712和第二定位块719,所述连接件714穿过所述第一复位部件716和所述第二复位部件717与所述第一手柄711和所述第二手柄连接712,所述第一复位部件716和所述第二复位部件717能够使所述第一手柄711和/或所述第二手柄712被拉动并松开后及时恢复到初始的位置,为操作人员下一次传递动作信息做好了准备工作。虽然附图将所述第一复位部件716和所述第二复位部件717是以弹簧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的,但很明显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替代。另一方面,可以去掉所述第一定位块718和所述第二定位块719,将所述第一复位部件716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717分别连接到所述限位块715的两端,同样可以实现所述第一手柄711和所述第二手柄712的复位功能。

接着参阅图3,所述扶手支架76还包括支架762,旋转器763和支撑杆764,具体地,所述支架762与所述固定板761固定地连接,所述旋转器763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762枢转地连接,所述支架762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器763转动,所述旋转器763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杆764转动地连接,用于使所述信息传导扶手组件7能够在所述支撑杆764的轴向方向上转动,所述支撑杆764与所述横连杆3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架76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挡块(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挡块能够限制所述支架相对于所述旋转器763的转动角度。另一方面,所述支撑杆764与所述旋转器763通过轴承旋转地连接,为了确保操作人员在旋转所述第一扶手71和所述第二扶手72时,不会因为旋转角度过大而出现失去重心的问题,可以在所述旋转器和所述支撑杆上设置第三挡块(图中未示出),限制所述旋转器763和所述支撑杆764之间的旋转角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滑行设备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做简要说明。

首先,操作人员将脚放置到固定器11上,然后,操作人员分别握住所述第一扶手71和所述第二扶手72,根据需要,可以一只手握住扶手,另外一只手用来保持平衡。开始滑行后,当需要全速前进时,由于所述横连杆3与所述连接块枢转连接,操作人员可以将雪板侧倾,减小雪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面积,甚至可以使雪板的内侧立于地面,实现如图5所示的“立刃”动作。当需要转向时,如图4所示,图4是本发明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左倾示意图,其中所述扶手支架76被描绘成与所述横连杆3枢转地连接。操作人员通过转动雪板的角度达到转向的目的,另外,所述扶手支架76与所述横连杆3枢转地连接,两侧的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所述信息传导组件7保持重心,避免发生侧翻的情况;当需要减速或者刹车时,如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的动平衡多人协同滑行设备的立刃动作示意图。由于设置有所述连接件4,操作人员腿部控制雪板向内转动使两个雪板具有一定角度,即可以做出“犁式刹车”动作,两个雪板与地面摩擦力增大,达到减速的目的;在滑行的同时,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信息传导扶手组件能够完成的各种动作编排一套“手语指令”,然后通过扶手内的手柄进行信息传递,即拉动手柄或者转动扶手传递转向等信号,另外的操作人员能够迅速领会并且做出相应的技术动作。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