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人机分离器设置的极限运动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8963发布日期:2018-08-07 04:2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娱乐及运动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人机分离器设置的极限运动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极限运动是由多项成型运动项目以及游戏、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动作演变来,参与人群以年轻人为主的高难度观赏性体育运动。人类在与自然的融合过程中,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体育运动。它除了追求竞技体育超越自我生理极限“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外,更强调参与、娱乐和勇敢精神,追求在跨越心理障碍时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它还体现了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因此已被世界各国誉为“未来体育运动”。

极限运动的项目许多都是近几十年刚诞生的、方兴未艾的体育项目,根据季节可分为夏季和冬季两大类,运动领域涉及“海、陆、空”多维空间。

但是极限运动进入普通大众生活还存在很长的距离。首先在于场地和资金的限制,其次是个人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的限制,令此项运动只能在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的特殊人群范围内流行,其他人只能做到欣赏该运动,却无法深入参与其中。鉴于此,申请人设计了本发明所述的装置,能够利用较小的空间,实现水上、空中多种运动方式的拼合,在充分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令人们能够充分体验极限运动的快乐和刺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人机分离器设置的极限运动训练装置,能够利用较小的空间实现水上、空中多种运动方式的拼合,在充分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令人们能够充分体验极限运动的快乐和刺激。本发明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利用人体滑车带动体验者体验空中螺旋翻腾同时交替穿梭入水的快感,并最终通过固定部分止停装置和活动部分回收装置将人体与人体滑车相分离,实现抛出后自由落水,令安全保证与刺激体验并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有人机分离器设置的极限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控制装置、动力装置、导向装置、水箱和人体滑车,所述总控制装置能够控制动力装置能够带动人体滑车沿导向装置滑移;

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一条以上的螺旋导轨,所述螺旋导轨呈圆柱螺旋线形,螺旋导轨的起始端与水平面相切;螺旋导轨包括n±1/4个螺圈,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螺旋导轨的起始端至少有1/2个螺圈位于水箱之外,所述螺旋导轨的末端至少有1个螺圈位于水箱之内;设置在水箱外的螺圈能够令使用者能够体验升至空中后在入水的刺激感,结合空中和水中两种极限运动的体验在一起。

螺旋导轨末端的1/4个螺圈能够将体验者抛向空中后再入水,该运动方式的设计集合了跳水和蹦极两种极限运动的特点,且通过控制运动速度,调节抛起高度,能够针对不同使用者的状况灵活调整,避免发生危险或带给体验者承受范围外的不良经历。

当螺旋导轨的数量为两条以上时,各个螺旋导轨之间平行设置且各个螺旋导轨之间设置两米以上的安全间距,以保证本装置能够同时提供两个以上的体验者同时进行训练或运动娱乐,能够在精神上相互支持且具备一定的竞技性。

所述人体滑车包括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通过智能连接器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部分包括头部固定板、上身固定板和下身固定板,所述头部固定板、上身固定板和下身固定板之间分别通过减震弹簧装置连接,所述减震弹簧装置外套装硅胶外套;在上身固定板上设置握柄,在下身固定板的下部设置脚踩板。熟练使用者或极限运动员可以立在脚踩板上,手握握柄,即进行运动;新手则还可依靠绑带等柔性固定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跌落意外造成的损伤。此外,减振弹簧装置能令头部固定板、上身固定板和下身固定板更加贴合运动者的身体,以保护运动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位。

优选的,所述水箱包括水箱本体、自动进水装置、自动出水装置、液位检测器和安全打捞装置,所述自动进水装置和自动出水装置都安装在水箱本体上,所述液位检测器能够检测水箱本体内的水位,当液位检测器检测到水箱本体内的液位低于预设值时,液位检测器能够令自动进水装置向水箱本体内注水,直至水箱本体内的液位与预设值相同,液位检测器能够令自动进水装置停止注水;当液位检测器检测到水箱本体内的液位高于预设值时,液位检测器能够令自动出水装置将水箱本体内的水抽出,直至水箱本体内的液位与预设值相同,液位检测器能够令自动出水装置停止抽水;

所述安全打捞装置包括紧急打捞开关和固态打捞网,所述固态打捞网设置在水箱本体的底部,在水箱本体的底部开设安装凹槽,安装凹槽的上部设置密封弹力膜,所述安装凹槽内设置打捞顶起气缸,所述打捞顶起气缸被密封弹力膜密封在安装凹槽内;在密封弹力膜的上部设置固态打捞网,当打捞顶起气缸的伸缩杆向上顶起时,能够拉伸密封弹力膜直至将固态打捞网顶出水箱本体的水面以上;所述紧急打捞开关连接控制打捞顶起气缸;

所述固态打捞网能够布满水箱本体的底部且相互间无缝拼接在一起,各个固态打捞网的颜色不同,固态打捞网的颜色与对应紧急打捞开关的颜色相对应,并且按压一个紧急打捞开关只能启动对应颜色相同的固态打捞网提升至水面以上。以上设置能够根据发生意外情况的运动者在水箱中的具体位置,实施精准打捞,而不会影响同在水箱内的其他使用者,避免造成恐慌和其他意外。

在密封弹力膜和固态打捞网之间或在固态打捞网上设置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通过绑带固定在固态打捞网上。所述缓冲气囊能够防止水箱内的水量不足以承托体重过大的使用者时,造成人体在水箱内出现高冲击力触底伤害。

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沿轨推进器,螺旋导轨的截面呈“工”字形,所述螺旋导轨包括外轨体、连接体和内轨体;所述沿轨推进器包括“t”形凹槽式外滑套,沿轨推进器通过“t”形凹槽式外滑套套装在螺旋导轨的外轨体上;所述人体滑车的固定部分包括“t”形凹槽式内滑套,固定部分通过“t”形凹槽式内滑套套装在螺旋导轨的内轨体上;所述螺旋轨道位于“t”形凹槽式外滑套与“t”形凹槽式内滑套之间;所述沿轨推进器的“t”形凹槽式外滑套与固定部分的“t”形凹槽式内滑套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外电磁铁和内电磁铁,所述内、外电磁铁在通电状态下相互吸引在一起,内、外电磁铁在断电时相互之间没有吸引力;总控制器能够控制内、外电磁铁之间的通电状态;

在“t”形凹槽式外滑套的两侧均设置主动滚轮安装槽,在主动滚轮安装槽内设置电动滚轮;电动滚轮包括电动外轮体和主中轴,所述电动外轮体套装在主中轴上;所述主中轴的两端套装主轴套,所述主轴套通过外涨紧簧连接固定在主动滚轮安装槽内,外涨紧簧能够将电动外轮体顶紧在外轨体的外侧面上;所述电动外轮体能够由电力驱动围绕主中轴自动旋转;

所述“t”形凹槽式内滑套的两侧均设置从动轮安装槽,在从动轮安装槽内设置从动滚轮;所述从动滚轮包括从动外轮体和次中轴,所述从动外轮体套装在次中轴上;所述次中轴的两端套装次轴套,所述次中轴通过内涨紧簧连接固定在从动轮安装槽内,内涨紧簧能够将从动外轮体顶紧在内轨体的内侧面上。

动力装置通过内、外电磁铁的电磁吸力与人体滑车的固定部分连接在一起,所述电磁吸力能够通过控制通电来调节,以适应不同重量的使用者进行运动,不会出现结合力不足导致脱节的现象。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源来自电动滚轮的驱动力,所述电动滚轮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本专利所述的电动滚轮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是电机带动轮体转动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制。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部分止停装置,所述固定部分止停装置设置在螺旋导轨的末端外侧;所述固定部分止停装置能够令人体滑车的固定部分止停在螺旋导轨的末端内侧;

所述固定部分止停装置包括第一功能仓,所述第一功能仓朝向螺旋轨道内侧的一面由上而下依次设置上出口、中出口和下出口;在第一功能仓内设置侧面敞口的内安装壳,内安装壳的敞口侧朝向第一功能仓设置上、中、下出口的一侧且内安装壳的敞口侧不会遮挡上、中、下出口;

所述内安装壳内设置第一曲柄,所述第一曲柄呈“匚”形,所述第一曲柄的中部固定连板,所述连板的中部设置铰接轴,铰接轴上套装扭簧和旋转拨柄,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固定在铰接轴上,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在旋转拨柄上;在初始状态时,旋转拨柄能够通过中出口伸出第一功能仓,且旋转拨柄与垂直平面的顺时针夹角为45-90度,当旋转拨柄受到逆时针向上的推动力时,旋转拨柄能够克服扭簧的扭力向上运动,当旋转拨柄不受力时,旋转拨柄能够在扭簧的作用力下恢复至初始状态;所述第一曲柄的两端分别铰接上偏心轮和下偏心轮的内侧,所述上、下偏心轮的中部分别铰接在第一功能仓的上内壁和下内壁上;还包括形状为“∏”形的上折杆和下折杆,所述上、下折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上、下偏心轮的外侧,上、下折杆的另一端铰接“匚”形止停块的上端和下端;当人体滑车的固定部分运动到螺旋轨道的末端时,固定部分能够将旋转拨柄拨转向上并将旋转拨柄连同连板和第一曲柄向第一功能仓内部挤压,此时第一曲柄带动上、下偏心轮旋转,令上下折杆带动止停块的两个支臂末端从上、下出口伸出,将固定部分挡住实现止停;

所述固定部分包括前架体和后架体;所述旋转拨柄包括拨柄本体,所述拨柄本体设置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的两侧分别设置“c”形或椭圆形弹片,还包括伸缩内弹条,所述伸缩内弹条的上部设置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安装上导向滑轮,在伸缩内弹条的中部设置伸缩支架,所述伸缩支架的两端分别安装下导向滑轮;在初始状态时,拨柄本体伸出第一功能仓体外,伸缩内弹条伸出拨柄本体外;当固定部分的前架体挤压旋转拨柄时,能够带动拨柄本体上扬,并且前架体能够挤压伸缩内弹条继而受压回缩至中空内腔内,不会阻碍固定部分通过,且伸缩内弹条能够在弹片的挤压力下保持外伸动力,令固定部分能够持续挤压旋转拨柄,进而令止停块能够顺利伸出并保证伸出足够长度;当止停块的两个支臂末端从上、下出口伸出时,能够分别阻挡前架体和后架体的上端;

在第一功能仓和内安装壳之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冲力缓冲装置;所述冲力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内设置弹力调节装置;所述弹力调节装置包括内腔体,所述内腔体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在上、下端盖之间通过环形中空气囊连接在一起;所述环形中空气囊通过导气管连接螺旋中空外气环,所述螺旋中空外气环位于缓冲弹簧的弹簧圈之间;在上、下端盖的内壁上分别设置上弹杆和下弹杆,在上弹杆上固定带有与水平面呈45度夹角的上棘齿斜面,在下弹杆上固定带有与水平面呈45度夹角的下棘齿斜面;所述上下棘齿斜面上的棘齿朝向相反;当止停块挡住固定部分时,内安装壳和第一功能仓之间会有冲击力,该冲击力作用到冲力缓冲装置上时,缓冲弹簧与弹力调节装置均受到冲击,上、下端盖之间受挤压相互靠近,此时上下棘齿斜面的棘齿相互啮合且上下弹杆被迫发生变形,令上下棘齿斜面的棘齿紧密啮合不会脱出,与此同时,环形中空气囊受挤压,其内部气体顺由导气管进入螺旋中空外环体,进一步提升缓冲弹簧的抗冲击力。

优选的,所述智能连接器包括两个以上的连接功能组,所述连接功能组包括固定端连接柱和活动端连接柱,所述固定端连接柱设置在固定部分上,活动端连接柱设置在活动部分上;

所述固定端连接柱包括“l”形中空导气腔,所述中空导气腔包括第一竖直腔体和第一水平腔体,所述第一竖直腔体与第一水平腔体相连通;在第一竖直腔体的下部周壁上设置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将内磁块阻挡在第一竖直腔体内;所述止停块的伸出端上设置外磁块,当止停块的伸出端止停固定部分时,外磁块吸引内磁块沿第一竖直腔体上移,此时在第一水平腔体内产生负压;在第一水平腔体内设置水平滑块,所述水平滑块能够在负压状态下沿第一水平腔体向第一竖直腔体方向移动;所述水平滑块通过牵引杆连接拨块;在活动端连接柱上设置第二水平腔体,所述拨块设置在第二水平腔体内,所述第二水平腔体朝向固定端连接柱的一侧敞口;所述第二水平腔体的上部连接第二竖直腔体,所述第二竖直腔体内设置“l”形拨杆,所述“l”形拨杆的拐角处铰接在第二竖直腔体内;在固定端连接柱的第一水平腔体的上部设置第三水平腔体,所述第三水平腔体朝向活动端连接柱的一侧敞口,在第三水平腔体的封闭端设置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连接第一磁吸块;在活动端连接柱的第二竖直腔体的上部设置第四水平腔体,且第二竖直腔体与第四水平腔体相连通;所述第四水平腔体朝向固定端连接柱的一侧敞口,在第四水平腔体的封闭端设置第二拉簧,所述第二拉簧连接第二磁吸块;固定端连接柱与活动端连接柱相互靠近时,第一磁吸块与第二磁吸块相互吸引,吸引力令固定端连接柱和活动端连接柱连接在一起,且第一磁吸块与第二磁吸块相互吸引时,第一磁吸块的一端位于第三水平腔体内,第一磁吸块的另一端位于第四水平腔体内;当拨块从第二水平腔体内脱出时,能够拨转“l”形拨杆,此时“l”形拨杆能够介入到第一和第二磁吸块之间,将二者分离,实现固定端连接柱与活动端连接柱的断连;

还包括液压分离动力装置,所述液压分离动力装置能够令活动端连接柱脱离固定端连接柱;在固定端连接柱的连接端面外周设置契合环形凹槽,在活动端连接柱的连接端面外周设置契合环形凸块,当固定端连接柱与活动端连接柱相互连接时,契合环形凸块插入契合环形凹槽内;所述液压分离动力装置包括盛液杯体,所述盛液杯体设置在固定部分的上部且盛液杯体的敞口端朝上,所述盛液杯体的底部通过到液管联通设置在固定端连接柱内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通过喷管连接设置在契合环形凹槽内的喷孔;当固定部分从水箱中升起时,高压水流顺由盛液杯体和导液管进入储液腔内,并经由喷管和喷孔喷出,将契合环形凸块从契合环形凹槽内推出;

所述液压分离动力装置还包括液压调节装置,所述液压调节装置包括上调压滑块、下调压滑块和液压调节阀板,所述液压调节阀板的中部铰接在储液腔的出液端一侧,所述上下调压滑块均设置在储液腔内,在上调压块上设置上导流通道,在下调压块上设置下导流通道;上调压滑块通过上调压杆铰接液压阀板的上部,下调压滑块通过下调压弹簧铰接液压阀板的下部,当进入储液腔的水压越大时,越能推动下调压块挤压下调压弹簧后移,当下调压块越向后移动时,上下导流通道的接通面积越大,即通过储液腔的水流量越大,液压分离动力装置的喷射分离动力越强;

所述液压调节装置还包括安全泄压阀,所述安全泄压阀包括设置在设置在储液腔上部的导轨泄压仓,所述导轨泄压仓的一端敞口,另一端设置泄压口;在上调压块内设置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的敞口端设置分流阀块,所述分流阀块连接安装在导轨泄压仓上的泄压压板,所述泄压压板通过泄压拉簧安装在导轨泄压仓内;当进入上调压块的上导流通道中的液压过大时,高压液流能够顺由分流通道顶开分流阀块,顺由导轨泄压仓的泄压口排出到外部。

优选的,还包括活动部分回收装置,所述活动部分回收装置沿螺旋导轨设置在固定部分止停装置的上部;所述活动部分回收装置包括安装板、水平滑台和安装固定杆,所述安装固定杆通过水平滑台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固定在螺旋导轨的外侧;所述安装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匚”形吸停回收块,安装固定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铰接转轮的外周一点上,所述转轮的中部铰接在安装板上,还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铰接转轮外周的另一点;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在安装板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伸到螺旋导轨的内侧;在“匚”形吸停回收块的外伸端上设置吸停外磁块,在活动端固定柱上设置吸停内磁块;当固定部分被固定部分止停装置止停后,活动部分在惯性作用力向继续向上移动,并拨动第二连杆,第二连杆沿中部的铰接轴转动,进而通过转轮带动第一连杆移动,继而安装固定杆沿水平滑台将“匚”形吸停回收块推出,令吸停回收块上的吸停外磁块将吸引活动端固定柱上的吸停内磁块,将活动部分吸停回收;

所述活动部分还包括人体固定绑带,所述人体固定绑带能够将人体绑扎固定在活动部分上;在活动部分回收装置安装位置处的螺旋导轨内侧设置切刀,所述切刀能够将活动部分背部的人体固定绑带切开,令人体完全脱离活动部分的束缚。

优选的,还包括抗冲击护具,所述抗冲击护具包括防水弹性伸缩头罩,所述防水弹性伸缩头罩的头顶部设置锥形或箭头形分水块;在防水弹性伸缩头罩的眼部位置设置防水护目镜;防水弹性伸缩头罩能够包裹住人体的头部、颈部和肩部;所述防水弹性伸缩头罩内纵向设置若干根橡胶充水管,各个橡胶充水管的间距为2-5mm;所述橡胶充水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且橡胶充水管的敞口端设置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嵌在橡胶充水管的敞口处以令橡胶充水管的敞口处保持敞开不会被水压压缩封闭;所述橡胶充水管的封闭端位于防水弹性伸缩头罩的肩部,橡胶充水管的另一端向上伸展至防水弹性伸缩头罩的头顶部;在防水护目镜的内侧周围设置弹性充水环,所述橡胶充水管联通弹性充水环,且橡胶充水管内的高压水能够进入弹性充水环中将其充盈膨胀至贴合人体的眼眶外周;

所述抗冲击护具还包括防水伸缩环形弹力头带,所述防水伸缩环形弹力头带箍紧套装在防水弹性伸缩头罩的分水块和防水护目镜之间;当防水伸缩环形弹力头带上移至上限位时,能够封闭橡胶充水管的敞口端,当防水伸缩环形弹力头带下移时,能够令橡胶充水管的敞口端处于敞开状态;

需要抗冲击护具保护时,将防水伸缩环形弹力头带下移,能够令橡胶充水管的敞口端处于敞开状态;头带抗冲击护具且头朝下冲入水中,分水块能够分开水平面,令高压水顺由分水块的弧面进入橡胶充水管的敞口端,高压水充盈橡胶充水管形成保护内骨架保护头部、颈部和肩部最小限度受到入水压力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简图;

图2是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固定部分止停装置与人体滑车的安装位置及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旋转拨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冲力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人体滑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智能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b部放大图;

图10是活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活动部分回收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2是活动部分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抗冲击护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人体滑车;

2、固定部分;2.1、前架体;2.2、后架体;

3、智能连接器;3.1、固定端连接柱;3.2、活动端连接柱;3.3、盛液杯体;3.4、第一竖直腔体;3.5、内磁块;3.6、支撑臂;3.7、第一水平腔体;3.8、水平滑块;3.9、契合环形凹槽;3.10、契合环形凸块;3.11、牵引杆;3.12、第二水平腔体;3.13、拨块;3.14、“l”形拨杆;3.15、第二拉簧;3.16、第四水平腔体;3.17、第二磁吸块;3.18、第二竖直腔体;3.19、第一磁吸块;3.20、第三水平腔体;3.21、第一拉簧;3.22、液管;3.23、储液腔;3.24、导轨泄压仓;3.25、泄压口;3.26、分流阀块;3.27、泄压拉簧;3.28、分流通道;3.29、上导流通道;3.30、上调压块;3.31、上调压杆;3.32、液压阀板;3.33、喷孔;3.34、下调压弹簧;3.35、下调压块;3.36、下导流通道;3.37、喷管;

4、活动部分;4.1、头部固定板;4.2、减震弹簧装置;4.3、上身固定板;4.4、握柄;4.5、下身固定板;4.6、脚踩板;

5、固定部分止停装置;5.1、第一功能仓;5.2、上折杆;5.3、上偏心轮;5.4、内安装壳;5.5、止停块;5.6、下折杆;5.7、下偏心轮;5.8、下出口;5.9、连板;5.10、第一曲柄;5.11、上出口;

6、冲力缓冲装置;6.1、上端盖;6.2、缓冲弹簧;6.3、螺旋中空外环体;6.4、环形中空气囊;6.5、下端盖;6.6、下棘齿斜面;6.7、下弹杆;6.8、上棘齿斜面;6.9、上弹杆;

7、旋转拨柄;7.1、铰接轴;7.2、拨柄本体;7.3、中空内腔;7.4、弹片;7.5、固定支架;7.6、伸缩支架;7.7、伸缩内弹条;

8、活动部分回收装置;8.1、吸停回收块;8.2、安装固定杆;8.3、第一连杆;8.4、转轮;8.5、第二连杆;8.6、吸停内磁块;8.7、吸停外磁块;

9、抗冲击护具;9.1、分水块;9.2、防水伸缩环形弹力头带;9.3、防水护目镜;9.4、弹性充水环;9.5、橡胶充水管;

10、导向装置;11、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螺旋轨迹行进式极限运动训练装置,包括总控制装置、动力装置、导向装置、水箱和人体滑车,所述总控制装置能够控制动力装置能够带动人体滑车沿导向装置滑移。

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一条以上的螺旋导轨,所述螺旋导轨呈圆柱螺旋线形,螺旋导轨的起始端与水平面相切;螺旋导轨包括n±1/4个螺圈,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螺旋导轨的起始端至少有1/2个螺圈位于水箱之外,所述螺旋导轨的末端至少有1个螺圈位于水箱之内;设置在水箱外的螺圈能够令使用者能够体验升至空中后在入水的刺激感,结合空中和水中两种极限运动的体验在一起。

当螺旋导轨的数量为两条以上时,各个螺旋导轨之间平行设置且各个螺旋导轨之间设置两米以上的安全间距,以保证本装置能够同时提供两个以上的体验者同时进行训练或运动娱乐,能够在精神上相互支持且具备一定的竞技性。

所述人体滑车包括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通过智能连接器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部分包括头部固定板、上身固定板和下身固定板,所述头部固定板、上身固定板和下身固定板之间分别通过减震弹簧装置连接,所述减震弹簧装置外套装硅胶外套;在上身固定板上设置握柄,在下身固定板的下部设置脚踩板。熟练使用者或极限运动员可以立在脚踩板上,手握握柄,即进行运动;新手则还可依靠绑带等柔性固定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跌落意外造成的损伤。此外,减振弹簧装置能令头部固定板、上身固定板和下身固定板更加贴合运动者的身体,以保护运动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位。

所述水箱包括水箱本体、自动进水装置、自动出水装置、液位检测器和安全打捞装置,所述自动进水装置和自动出水装置都安装在水箱本体上,所述液位检测器能够检测水箱本体内的水位,当液位检测器检测到水箱本体内的液位低于预设值时,液位检测器能够令自动进水装置向水箱本体内注水,直至水箱本体内的液位与预设值相同,液位检测器能够令自动进水装置停止注水;当液位检测器检测到水箱本体内的液位高于预设值时,液位检测器能够令自动出水装置将水箱本体内的水抽出,直至水箱本体内的液位与预设值相同,液位检测器能够令自动出水装置停止抽水;

所述安全打捞装置包括紧急打捞开关和固态打捞网,所述固态打捞网设置在水箱本体的底部,在水箱本体的底部开设安装凹槽,安装凹槽的上部设置密封弹力膜,所述安装凹槽内设置打捞顶起气缸,所述打捞顶起气缸被密封弹力膜密封在安装凹槽内;在密封弹力膜的上部设置固态打捞网,当打捞顶起气缸的伸缩杆向上顶起时,能够拉伸密封弹力膜直至将固态打捞网顶出水箱本体的水面以上;所述紧急打捞开关连接控制打捞顶起气缸;

所述固态打捞网能够布满水箱本体的底部且相互间无缝拼接在一起,各个固态打捞网的颜色不同,固态打捞网的颜色与对应紧急打捞开关的颜色相对应,并且按压一个紧急打捞开关只能启动对应颜色相同的固态打捞网提升至水面以上。以上设置能够根据发生意外情况的运动者在水箱中的具体位置,实施精准打捞,而不会影响同在水箱内的其他使用者,避免造成恐慌和其他意外。

在密封弹力膜和固态打捞网之间或在固态打捞网上设置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通过绑带固定在固态打捞网上。所述缓冲气囊能够防止水箱内的水量不足以承托体重过大的使用者时,造成人体在水箱内出现高冲击力触底伤害。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沿轨推进器,螺旋导轨的截面呈“工”字形,所述螺旋导轨包括外轨体、连接体和内轨体;所述沿轨推进器包括“t”形凹槽式外滑套,沿轨推进器通过“t”形凹槽式外滑套套装在螺旋导轨的外轨体上;所述人体滑车的固定部分包括“t”形凹槽式内滑套,固定部分通过“t”形凹槽式内滑套套装在螺旋导轨的内轨体上;所述螺旋轨道位于“t”形凹槽式外滑套与“t”形凹槽式内滑套之间;所述沿轨推进器的“t”形凹槽式外滑套与固定部分的“t”形凹槽式内滑套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外电磁铁和内电磁铁,所述内、外电磁铁在通电状态下相互吸引在一起,内、外电磁铁在断电时相互之间没有吸引力;总控制器能够控制内、外电磁铁之间的通电状态。在使用时,当人体滑车运动临近或者到达固定部分止停装置的附近时,总控制器即控制内外电磁铁断电,以方便固定部分止停装置止停固定住固定部分。

在“t”形凹槽式外滑套的两侧均设置主动滚轮安装槽,在主动滚轮安装槽内设置电动滚轮;电动滚轮包括电动外轮体和主中轴,所述电动外轮体套装在主中轴上;所述主中轴的两端套装主轴套,所述主轴套通过外涨紧簧连接固定在主动滚轮安装槽内,外涨紧簧能够将电动外轮体顶紧在外轨体的外侧面上;所述电动外轮体能够由电力驱动围绕主中轴自动旋转;

所述“t”形凹槽式内滑套的两侧均设置从动轮安装槽,在从动轮安装槽内设置从动滚轮;所述从动滚轮包括从动外轮体和次中轴,所述从动外轮体套装在次中轴上;所述次中轴的两端套装次轴套,所述次中轴通过内涨紧簧连接固定在从动轮安装槽内,内涨紧簧能够将从动外轮体顶紧在内轨体的内侧面上。

动力装置通过内、外电磁铁的电磁吸力与人体滑车的固定部分连接在一起,所述电磁吸力能够通过控制通电来调节,以适应不同重量的使用者进行运动,不会出现结合力不足导致脱节的现象。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源来自电动滚轮的驱动力,所述电动滚轮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本专利所述的电动滚轮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是电机带动轮体转动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制。

还包括固定部分止停装置,所述固定部分止停装置设置在螺旋导轨的末端外侧;所述固定部分止停装置能够令人体滑车的固定部分止停在螺旋导轨的末端内侧。

所述固定部分止停装置包括第一功能仓,所述第一功能仓朝向螺旋轨道内侧的一面由上而下依次设置上出口、中出口和下出口;在第一功能仓内设置侧面敞口的内安装壳,内安装壳的敞口侧朝向第一功能仓设置上、中、下出口的一侧且内安装壳的敞口侧不会遮挡上、中、下出口。

所述内安装壳内设置第一曲柄,所述第一曲柄呈“匚”形,所述第一曲柄的中部固定连板,所述连板的中部设置铰接轴,铰接轴上套装扭簧和旋转拨柄,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固定在铰接轴上,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在旋转拨柄上;在初始状态时,旋转拨柄能够通过中出口伸出第一功能仓,且旋转拨柄与垂直平面的顺时针夹角为45-90度,当旋转拨柄受到逆时针向上的推动力时,旋转拨柄能够克服扭簧的扭力向上运动,当旋转拨柄不受力时,旋转拨柄能够在扭簧的作用力下恢复至初始状态;所述第一曲柄的两端分别铰接上偏心轮和下偏心轮的内侧,所述上、下偏心轮的中部分别铰接在第一功能仓的上内壁和下内壁上;还包括形状为“∏”形的上折杆和下折杆,所述上、下折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上、下偏心轮的外侧,上、下折杆的另一端铰接“匚”形止停块的上端和下端;当人体滑车的固定部分运动到螺旋轨道的末端时,固定部分能够将旋转拨柄拨转向上并将旋转拨柄连同连板和第一曲柄向第一功能仓内部挤压,此时第一曲柄带动上、下偏心轮旋转,令上下折杆带动止停块的两个支臂末端从上、下出口伸出,将固定部分挡住实现止停。

所述固定部分包括前架体和后架体;所述旋转拨柄包括拨柄本体,所述拨柄本体设置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的两侧分别设置“c”形或椭圆形弹片,还包括伸缩内弹条,所述伸缩内弹条的上部设置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安装上导向滑轮,在伸缩内弹条的中部设置伸缩支架,所述伸缩支架的两端分别安装下导向滑轮;在初始状态时,拨柄本体伸出第一功能仓体外,伸缩内弹条伸出拨柄本体外;当固定部分的前架体挤压旋转拨柄时,能够带动拨柄本体上扬,并且前架体能够挤压伸缩内弹条继而受压回缩至中空内腔内,不会阻碍固定部分通过,且伸缩内弹条能够在弹片的挤压力下保持外伸动力,令固定部分能够持续挤压旋转拨柄,进而令止停块能够顺利伸出并保证伸出足够长度;当止停块的两个支臂末端从上、下出口伸出时,能够分别阻挡前架体和后架体的上端。

在第一功能仓和内安装壳之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冲力缓冲装置;所述冲力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内设置弹力调节装置;所述弹力调节装置包括内腔体,所述内腔体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在上、下端盖之间通过环形中空气囊连接在一起;所述环形中空气囊通过导气管连接螺旋中空外气环,所述螺旋中空外气环位于缓冲弹簧的弹簧圈之间;在上、下端盖的内壁上分别设置上弹杆和下弹杆,在上弹杆上固定带有与水平面呈45度夹角的上棘齿斜面,在下弹杆上固定带有与水平面呈45度夹角的下棘齿斜面;所述上下棘齿斜面上的棘齿朝向相反;当止停块挡住固定部分时,内安装壳和第一功能仓之间会有冲击力,该冲击力作用到冲力缓冲装置上时,缓冲弹簧与弹力调节装置均受到冲击,上、下端盖之间受挤压相互靠近,此时上下棘齿斜面的棘齿相互啮合且上下弹杆被迫发生变形,令上下棘齿斜面的棘齿紧密啮合不会脱出,与此同时,环形中空气囊受挤压,其内部气体顺由导气管进入螺旋中空外环体,进一步提升缓冲弹簧的抗冲击力。

所述智能连接器包括两个以上的连接功能组,所述连接功能组包括固定端连接柱和活动端连接柱,所述固定端连接柱设置在固定部分上,活动端连接柱设置在活动部分上。

所述固定端连接柱包括“l”形中空导气腔,所述中空导气腔包括第一竖直腔体和第一水平腔体,所述第一竖直腔体与第一水平腔体相连通;在第一竖直腔体的下部周壁上设置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将内磁块阻挡在第一竖直腔体内;所述止停块的伸出端上设置外磁块,当止停块的伸出端止停固定部分时,外磁块吸引内磁块沿第一竖直腔体上移,此时在第一水平腔体内产生负压;在第一水平腔体内设置水平滑块,所述水平滑块能够在负压状态下沿第一水平腔体向第一竖直腔体方向移动;所述水平滑块通过牵引杆连接拨块;在活动端连接柱上设置第二水平腔体,所述拨块设置在第二水平腔体内,所述第二水平腔体朝向固定端连接柱的一侧敞口;所述第二水平腔体的上部连接第二竖直腔体,所述第二竖直腔体内设置“l”形拨杆,所述“l”形拨杆的拐角处铰接在第二竖直腔体内;在固定端连接柱的第一水平腔体的上部设置第三水平腔体,所述第三水平腔体朝向活动端连接柱的一侧敞口,在第三水平腔体的封闭端设置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连接第一磁吸块;在活动端连接柱的第二竖直腔体的上部设置第四水平腔体,且第二竖直腔体与第四水平腔体相连通;所述第四水平腔体朝向固定端连接柱的一侧敞口,在第四水平腔体的封闭端设置第二拉簧,所述第二拉簧连接第二磁吸块;固定端连接柱与活动端连接柱相互靠近时,第一磁吸块与第二磁吸块相互吸引,吸引力令固定端连接柱和活动端连接柱连接在一起,且第一磁吸块与第二磁吸块相互吸引时,第一磁吸块的一端位于第三水平腔体内,第一磁吸块的另一端位于第四水平腔体内;当拨块从第二水平腔体内脱出时,能够拨转“l”形拨杆,此时“l”形拨杆能够介入到第一和第二磁吸块之间,将二者分离,实现固定端连接柱与活动端连接柱的断连。

还包括液压分离动力装置,所述液压分离动力装置能够令活动端连接柱脱离固定端连接柱;在固定端连接柱的连接端面外周设置契合环形凹槽,在活动端连接柱的连接端面外周设置契合环形凸块,当固定端连接柱与活动端连接柱相互连接时,契合环形凸块插入契合环形凹槽内;所述液压分离动力装置包括盛液杯体,所述盛液杯体设置在固定部分的上部且盛液杯体的敞口端朝上,所述盛液杯体的底部通过到液管联通设置在固定端连接柱内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通过喷管连接设置在契合环形凹槽内的喷孔;当固定部分从水箱中升起时,高压水流顺由盛液杯体和导液管进入储液腔内,并经由喷管和喷孔喷出,将契合环形凸块从契合环形凹槽内推出。

所述液压分离动力装置还包括液压调节装置,所述液压调节装置包括上调压滑块、下调压滑块和液压调节阀板,所述液压调节阀板的中部铰接在储液腔的出液端一侧,所述上下调压滑块均设置在储液腔内,在上调压块上设置上导流通道,在下调压块上设置下导流通道;上调压滑块通过上调压杆铰接液压阀板的上部,下调压滑块通过下调压弹簧铰接液压阀板的下部,当进入储液腔的水压越大时,越能推动下调压块挤压下调压弹簧后移,当下调压块越向后移动时,上下导流通道的接通面积越大,即通过储液腔的水流量越大,液压分离动力装置的喷射分离动力越强。

所述液压调节装置还包括安全泄压阀,所述安全泄压阀包括设置在设置在储液腔上部的导轨泄压仓,所述导轨泄压仓的一端敞口,另一端设置泄压口;在上调压块内设置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的敞口端设置分流阀块,所述分流阀块连接安装在导轨泄压仓上的泄压压板,所述泄压压板通过泄压拉簧安装在导轨泄压仓内;当进入上调压块的上导流通道中的液压过大时,高压液流能够顺由分流通道顶开分流阀块,顺由导轨泄压仓的泄压口排出到外部。

还包括活动部分回收装置,所述活动部分回收装置沿螺旋导轨设置在固定部分止停装置的上部;所述活动部分回收装置包括安装板、水平滑台和安装固定杆,所述安装固定杆通过水平滑台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固定在螺旋导轨的外侧;所述安装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匚”形吸停回收块,安装固定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铰接转轮的外周一点上,所述转轮的中部铰接在安装板上,还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铰接转轮外周的另一点;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在安装板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伸到螺旋导轨的内侧;在“匚”形吸停回收块的外伸端上设置吸停外磁块,在活动端固定柱上设置吸停内磁块;当固定部分被固定部分止停装置止停后,活动部分在惯性作用力向继续向上移动,并拨动第二连杆,第二连杆沿中部的铰接轴转动,进而通过转轮带动第一连杆移动,继而安装固定杆沿水平滑台将“匚”形吸停回收块推出,令吸停回收块上的吸停外磁块将吸引活动端固定柱上的吸停内磁块,将活动部分吸停回收。

所述活动部分还包括人体固定绑带,所述人体固定绑带能够将人体绑扎固定在活动部分上;在活动部分回收装置安装位置处的螺旋导轨内侧设置切刀,所述切刀能够将活动部分背部的人体固定绑带切开,令人体完全脱离活动部分的束缚。

还包括抗冲击护具,所述抗冲击护具包括防水弹性伸缩头罩,所述防水弹性伸缩头罩的头顶部设置锥形或箭头形分水块;在防水弹性伸缩头罩的眼部位置设置防水护目镜;防水弹性伸缩头罩能够包裹住人体的头部、颈部和肩部;所述防水弹性伸缩头罩内纵向设置若干根橡胶充水管,各个橡胶充水管的间距为2-5mm;所述橡胶充水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且橡胶充水管的敞口端设置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嵌在橡胶充水管的敞口处以令橡胶充水管的敞口处保持敞开不会被水压压缩封闭;所述橡胶充水管的封闭端位于防水弹性伸缩头罩的肩部,橡胶充水管的另一端向上伸展至防水弹性伸缩头罩的头顶部;在防水护目镜的内侧周围设置弹性充水环,所述橡胶充水管联通弹性充水环,且橡胶充水管内的高压水能够进入弹性充水环中将其充盈膨胀至贴合人体的眼眶外周。

所述抗冲击护具还包括防水伸缩环形弹力头带,所述防水伸缩环形弹力头带箍紧套装在防水弹性伸缩头罩的分水块和防水护目镜之间;当防水伸缩环形弹力头带上移至上限位时,能够封闭橡胶充水管的敞口端,当防水伸缩环形弹力头带下移时,能够令橡胶充水管的敞口端处于敞开状态。

需要抗冲击护具保护时,将防水伸缩环形弹力头带下移,能够令橡胶充水管的敞口端处于敞开状态;头带抗冲击护具且头朝下冲入水中,分水块能够分开水平面,令高压水顺由分水块的弧面进入橡胶充水管的敞口端,高压水充盈橡胶充水管形成保护内骨架保护头部、颈部和肩部最小限度受到入水压力的冲击。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