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跑步机扶手旋转定位锁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5917发布日期:2020-11-27 10:52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跑步机扶手旋转定位锁止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跑步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跑步机扶手旋转定位锁止机构。



背景技术:

跑步机是家庭及健身房常备的健身器材,而且是当今家庭健身器材中最简单的一种,是家庭健身器的最佳选择,1965年北欧芬兰唐特力诞生了全球第一台家用的跑步机,设计师根据传速带的原理改变而成。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跑步机扶手都是固定安装的,不能进行折叠,在跑步机搬运过程中容易影响操作,而且也不能将扶手的角度改变为不同的倾斜角度,不能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使用习惯,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跑步机扶手旋转定位锁止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跑步机扶手旋转定位锁止机构,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跑步机扶手旋转定位锁止机构,包括跑步机平台,所述跑步机平台前侧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上端固定连接有横连接杆,所述横连接杆设有控制面板,两个所述支撑柱后侧均设有扶手槽,所述扶手槽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圆杆,所述支撑圆杆侧面均匀设有若干尖角卡槽,所述支撑圆杆设有扶手,所述扶手为空心结构,所述扶手左右两侧均设有条形槽,所述圆杆位于条形槽内侧,所述扶手内侧前端设有与尖角卡槽相匹配的尖角凸台,所述尖角卡槽左右两侧均设有与支撑圆杆转动连接的转动片,两个所述转动片均位于扶手内侧,两个所述转动片后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有挡片,所述挡片螺纹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向后贯穿扶手后端,且与扶手后端转动连接,所述转杆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扶手内侧后端,所述转杆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动件,所述转杆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挡片后端与扶手内侧后端之间。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两个条形槽的设置,能使扶手以支撑圆杆为基础在条形槽内前后移动,同时扶手能够围绕支撑圆杆进行转动;由于两个转动片与支撑圆杆转动连接,所以两个转动片能够跟随扶手一同围绕支撑圆杆转动;

在顺时针转动转动件时,转动件带动转杆顺时针转动,由于转杆与挡片螺纹连接,所以转杆顺时针转动时会相对于挡片向后运动,第一限位件随之向后运动与扶手内侧后端抵接,这样扶手就会向后运动,扶手内侧前端的尖角凸台就会紧紧卡入支撑圆杆上的尖角卡槽,而挡片就会带动转动片向前紧紧抵接支撑圆杆,这样扶手的位置便被固定;

当扶手需要折叠时,逆时针转动转动件,转杆会相对于挡片向前运动,在转杆与转动件的作用下带动扶手向前运动,使尖角凸台脱离尖角卡槽,这样扶手就能自由转动,将扶手转动到扶手槽内,然后顺时针转动转动件将扶手固定,这样便完成扶手折叠,同理展开扶手也是如此;由于尖角卡槽设有多个,且多个尖角卡槽均匀环绕支撑圆杆,所以扶手能够调节固定成多种角度,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弹簧在自然状态下将挡片后端与扶手内侧后端抵紧,这样能够抑制转动件转动,防止扶手固定后松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跑步机扶手旋转定位锁止机构,通过各个零件的相互配合,转动转动件便能对扶手进行调节以及固定,折叠方便,利于使用,并且能够将扶手调节成多种角度,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使用习惯。

进一步限定,所述挡片前端设有两个安装片,两个所述安装片与两个转动片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这样两个转动片与挡片之间就能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转杆前端设有第二限位件。这样的结构,能防止转杆脱离挡片。

进一步限定,所述转动件侧面均匀设有若干凸条。这样的结构,这样的结构能增大转动件侧面的摩擦系数,便于使用者使用。

进一步限定,所述扶手外侧设有海绵垫。这样的结构,能提升扶手的使用手感。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在顺时针转动转动件时,转动件带动转杆顺时针转动,由于转杆与挡片螺纹连接,所以转杆顺时针转动时会相对于挡片向后运动,第一限位件随之向后运动与扶手内侧后端抵接,这样扶手就会向后运动,扶手内侧前端的尖角凸台就会紧紧卡入支撑圆杆上的尖角卡槽,而挡片就会带动转动片向前紧紧抵接支撑圆杆,这样扶手的位置便被固定;

2、逆时针转动转动件,转杆会相对于挡片向前运动,在转杆与转动件的作用下带动扶手向前运动,使尖角凸台脱离尖角卡槽,这样扶手就能自由转动,将扶手转动到扶手槽内,然后顺时针转动转动件将扶手固定,这样便完成扶手折叠,同理展开扶手也是如此;

3、由于尖角卡槽设有多个,且多个尖角卡槽均匀环绕支撑圆杆,所以扶手能够调节固定成多种角度,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使用习惯;

4、弹簧在自然状态下将挡片后端与扶手内侧后端抵紧,这样能够抑制转动件转动,防止扶手固定后松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跑步机扶手旋转定位锁止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跑步机扶手旋转定位锁止机构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跑步机扶手旋转定位锁止机构实施例的扶手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图4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中d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跑步机扶手旋转定位锁止机构实施例的扶手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图8中e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f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g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跑步机平台1、支撑柱11、横连接杆12、控制面板13、扶手槽2、支撑圆杆21、尖角卡槽22、扶手23、条形槽24、尖角凸台25、转动片3、挡片31、安装片311、转杆32、第一限位件33、转动件34、弹簧4、第二限位件41、海绵垫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跑步机扶手旋转定位锁止机构,包括跑步机平台1,跑步机平台1前侧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支撑柱11,两个支撑柱11上端固定连接有横连接杆12,横连接杆12设有控制面板13,两个支撑柱11后侧均设有扶手槽2,扶手槽2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圆杆21,支撑圆杆21侧面均匀设有若干尖角卡槽22,支撑圆杆21设有扶手23,扶手23为空心结构,扶手23左右两侧均设有条形槽24,圆杆21位于条形槽24内侧,扶手23内侧前端设有与尖角卡槽22相匹配的尖角凸台25,尖角卡槽22左右两侧均设有与支撑圆杆21转动连接的转动片3,两个转动片3均位于扶手23内侧,两个转动片3后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有挡片31,挡片31螺纹连接有转杆32,转杆32向后贯穿扶手23后端,且与扶手23后端转动连接,转杆32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件33,第一限位件33位于扶手23内侧后端,转杆32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动件34,转杆32外侧套设有弹簧4,弹簧4位于挡片31后端与扶手23内侧后端之间。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两个条形槽24的设置,能使扶手23以支撑圆杆21为基础在条形槽24内前后移动,同时扶手23能够围绕支撑圆杆21进行转动;由于两个转动片3与支撑圆杆21转动连接,所以两个转动片3能够跟随扶手23一同围绕支撑圆杆21转动;

在顺时针转动转动件34时,转动件34带动转杆32顺时针转动,由于转杆32与挡片31螺纹连接,所以转杆32顺时针转动时会相对于挡片31向后运动,第一限位件33随之向后运动与扶手23内侧后端抵接,这样扶手23就会向后运动,扶手23内侧前端的尖角凸台25就会紧紧卡入支撑圆杆21上的尖角卡槽22,而挡片31就会带动转动片3向前紧紧抵接支撑圆杆21,这样扶手23的位置便被固定;

当扶手23需要折叠时,逆时针转动转动件34,转杆32会相对于挡片31向前运动,在转杆32与转动件34的作用下带动扶手23向前运动,使尖角凸台25脱离尖角卡槽22,这样扶手23就能自由转动,将扶手23转动到扶手槽2内,然后顺时针转动转动件34将扶手23固定,这样便完成扶手23折叠,同理展开扶手23也是如此;由于尖角卡槽22设有多个,且多个尖角卡槽22均匀环绕支撑圆杆21,所以扶手23能够调节固定成多种角度,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弹簧4在自然状态下将挡片31后端与扶手23内侧后端抵紧,这样能够抑制转动件34转动,防止扶手23固定后松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跑步机扶手旋转定位锁止机构,通过各个零件的相互配合,转动转动件34便能对扶手23进行调节以及固定,折叠方便,利于使用,并且能够将扶手23调节成多种角度,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使用习惯。

优选,挡片31前端设有两个安装片311,两个安装片311与两个转动片3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这样两个转动片3与挡片31之间就能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实际上,也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其他能实现两个转动片3与挡片31之间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结构。

优选,转杆32前端设有第二限位件41。这样的结构,能防止转杆32脱离挡片31。实际上,也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其他能防止转杆32脱离挡片31的结构。

优选,转动件34侧面均匀设有若干凸条。这样的结构,这样的结构能增大转动件34侧面的摩擦系数,便于使用者使用。实际上,也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其他能增大转动件34侧面的摩擦系数的结构。

优选,扶手23外侧设有海绵垫42。这样的结构,能提升扶手23的使用手感。实际上,也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其他能提升扶手23使用手感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